第122章 两个共和国的诞生(Ⅱ)
更何况,威尔诺亚当局对亚尔冈京人也显得很冷淡,相比他们渴望和平的诉求,更垂涎他们占据的肥沃土地。
没有谁乐意一直用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康蒂一家与亚尔夫海姆议会多次交涉无果,再加上来自远东皇帝和瓦莲京娜女士的授意,最终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昨日的战友分道扬镳,率领南方阿萨族部落联盟,集体倒向伊格德拉修共和国。
在新大陆北方,约顿海姆地区的8个阿萨族部落,以瓦利家族为盟主,组成阿萨族原住民的第三大政治集团。
独立战争期间,瓦利部落站在了斐真人那一边,为温斯洛普伯爵效劳。
结果事实证明瓦利人压错了宝,输得一塌糊涂,就连部落领袖恩菲尔德王子也在莱顿港之战不幸被俘。
不过瓦利部落倒没把这件事当做一个耻辱,认为恩菲尔德王子败给大陆军的天才传奇法师乔安·维达,称得上虽败犹荣。
乔安把这个身价非凡的战俘交给斯露德看押,还授意斯露德用恩菲尔德王子当筹码,与瓦利部落谈判,迫使这个擅长变身为巨熊的战斗民族退出战场。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决策。
沃尔松格家族以交换战俘的名义,说服瓦利部落保持中立,大大削弱了斐真一方的战斗力,为后续轻松夺取米得加德城和新阿瓦隆奠定了胜局。
瓦利部落赎回恩菲尔德王子之后,认清了新大陆未来的形势,果断改换门庭,先后与石柱镇沃尔松格家族、亚尔冈京谷地的波瓦坦家族缔结盟约。
瓦利家族顺着这条线往上爬,后来还获得了觐见远东皇帝的机会,以分享约顿大冰川丰富的贵金属和魔晶矿藏为筹码,请求皇帝陛下把北方阿萨族各部落也纳入扶持名单,提供留学名额,派遣教官、技术人员和绿野德鲁伊,帮助北方各部落推进军事、工业和农业现代化改革。
远东当局接受了瓦利家族的请求,进而促成北方阿萨族各部落集体加盟伊格德拉修共和国。
就这样,从南方到北方,从亚尔夫海姆到米德加德,再到约顿海姆,西部以约顿大冰川-獠牙山脉-云顶高原为边界,东部以铁森林-维穆尔河-蜜酒河-亚尔夫大丛林沿线划界,新大陆中西部六百多万平方里的土地,共同组成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辽阔疆域。
如果只看领土面积和资源禀赋,伊格德拉修共和国比东边的邻居威尔诺亚共和国更优越,但是考虑到人口规模、平均受教育程度与海岸线带来的贸易和交通便利,还是威尔诺亚共和国的综合国力更胜一筹。
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这两个国家若能合二为一是最理想的结果。
威尔诺亚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辽阔的战略纵深,伊格德拉修人则能分享东海岸各大港口带来的贸易红利,不至于被困在交通不便的内陆腹地。
只可惜,威尔诺亚人和伊格德拉修人并非同文同种,不同的肤色、种族和文化传统,成为一条横亘在两国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或许是因为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存在遏制了殖民者向西扩张的空间,威尔诺亚共和国的政坛领袖们大多瞧不起这个完全依靠远东人扶持才得以诞生的西部邻国,对其不乏冷嘲热讽,其中以两位“国父”的言论最具代表性。
约瑟夫·亚当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评价邻国政体:
“所谓的‘伊格德拉修联邦共和国’,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共和国,只是披着一张‘共和’羊皮的封建领主同盟,一个四不像的‘缝合怪’,称其为‘阿萨族联合酋长国’更贴切,不妨简称为‘阿联酋’……”
亚历山大·杰斐逊的批评也很尖锐:
“阿萨族人建立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并无任何创新之处,无非重新拾起‘选帝侯’这个腐朽的封建传统,勉强算是一个贵族共和国,然而既不民主,更不自由。”
……
12月17日,乔安从“神陨之地”返回云中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信件。
在他外出的这段时间,养女伊南娜负责替他收发信件,其中两封来信分量很重,必须由乔安亲自回复。
第一封信是罗兰寄来的。
乔安去“神陨之地”完成最终试炼的同一时间,皇帝陛下和瓦莲京娜女士也没闲着,搭乘“麟甲天”跑到外层位面狩猎,宰了三个邪神,抽取“神力之源”,又为瓦莲京娜收集到“风领域”、“水领域”、“火领域”、“土领域”、“光耀领域”、“动物领域”、“植物领域”和“守序领域”。
算上已有的“生命领域”、“家族领域”、“死亡领域”和“混乱领域”,瓦莲京娜现在共有12个神授领域,且相性完全满足“生命”与“农业”两大神职的需求,是时候跨出从“半神”到“真神”的关键一步了。
为了增强寇拉斯帝国对新大陆原住民阶层的影响力,罗兰决定在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首都石柱城为瓦莲京娜举行一场盛大的封神典礼。
封神大典定在12月21日,也就是瓦莲京娜的生日那天,随信给乔安发来一张邀请函。
第二封重要来信,出自富兰克林先生之手。
乔安的老校长如今已经卸任外交官的职务,回到故乡米德加德城养老。
富兰克林老头来信告诉乔安,1628年度的“金杖奖”获奖名单已经出炉,乔安凭借旷世之作《我即魔网》,毫无争议的拿下本年度奥法学界的最高奖项。
为了庆祝独立战争结束,新大陆重归和平,“奥法学会”决定将颁奖地点设在刚刚复学的米德加德大学。
颁奖典礼定在12月25日举行,富兰克林老头特地来信通知乔安,叮嘱他务必要准时返回母校,出席颁奖典礼。
这两场盛会,乔安当然都得参加,就给皇帝陛下和老校长分别回信,承诺一定准时到场。
没有谁乐意一直用热脸贴别人的冷屁股,康蒂一家与亚尔夫海姆议会多次交涉无果,再加上来自远东皇帝和瓦莲京娜女士的授意,最终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昨日的战友分道扬镳,率领南方阿萨族部落联盟,集体倒向伊格德拉修共和国。
在新大陆北方,约顿海姆地区的8个阿萨族部落,以瓦利家族为盟主,组成阿萨族原住民的第三大政治集团。
独立战争期间,瓦利部落站在了斐真人那一边,为温斯洛普伯爵效劳。
结果事实证明瓦利人压错了宝,输得一塌糊涂,就连部落领袖恩菲尔德王子也在莱顿港之战不幸被俘。
不过瓦利部落倒没把这件事当做一个耻辱,认为恩菲尔德王子败给大陆军的天才传奇法师乔安·维达,称得上虽败犹荣。
乔安把这个身价非凡的战俘交给斯露德看押,还授意斯露德用恩菲尔德王子当筹码,与瓦利部落谈判,迫使这个擅长变身为巨熊的战斗民族退出战场。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颇有远见的决策。
沃尔松格家族以交换战俘的名义,说服瓦利部落保持中立,大大削弱了斐真一方的战斗力,为后续轻松夺取米得加德城和新阿瓦隆奠定了胜局。
瓦利部落赎回恩菲尔德王子之后,认清了新大陆未来的形势,果断改换门庭,先后与石柱镇沃尔松格家族、亚尔冈京谷地的波瓦坦家族缔结盟约。
瓦利家族顺着这条线往上爬,后来还获得了觐见远东皇帝的机会,以分享约顿大冰川丰富的贵金属和魔晶矿藏为筹码,请求皇帝陛下把北方阿萨族各部落也纳入扶持名单,提供留学名额,派遣教官、技术人员和绿野德鲁伊,帮助北方各部落推进军事、工业和农业现代化改革。
远东当局接受了瓦利家族的请求,进而促成北方阿萨族各部落集体加盟伊格德拉修共和国。
就这样,从南方到北方,从亚尔夫海姆到米德加德,再到约顿海姆,西部以约顿大冰川-獠牙山脉-云顶高原为边界,东部以铁森林-维穆尔河-蜜酒河-亚尔夫大丛林沿线划界,新大陆中西部六百多万平方里的土地,共同组成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辽阔疆域。
如果只看领土面积和资源禀赋,伊格德拉修共和国比东边的邻居威尔诺亚共和国更优越,但是考虑到人口规模、平均受教育程度与海岸线带来的贸易和交通便利,还是威尔诺亚共和国的综合国力更胜一筹。
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这两个国家若能合二为一是最理想的结果。
威尔诺亚人可以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辽阔的战略纵深,伊格德拉修人则能分享东海岸各大港口带来的贸易红利,不至于被困在交通不便的内陆腹地。
只可惜,威尔诺亚人和伊格德拉修人并非同文同种,不同的肤色、种族和文化传统,成为一条横亘在两国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或许是因为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存在遏制了殖民者向西扩张的空间,威尔诺亚共和国的政坛领袖们大多瞧不起这个完全依靠远东人扶持才得以诞生的西部邻国,对其不乏冷嘲热讽,其中以两位“国父”的言论最具代表性。
约瑟夫·亚当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一种玩世不恭的口吻评价邻国政体:
“所谓的‘伊格德拉修联邦共和国’,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共和国,只是披着一张‘共和’羊皮的封建领主同盟,一个四不像的‘缝合怪’,称其为‘阿萨族联合酋长国’更贴切,不妨简称为‘阿联酋’……”
亚历山大·杰斐逊的批评也很尖锐:
“阿萨族人建立的国家,在政治体制上并无任何创新之处,无非重新拾起‘选帝侯’这个腐朽的封建传统,勉强算是一个贵族共和国,然而既不民主,更不自由。”
……
12月17日,乔安从“神陨之地”返回云中城,第一件事就是整理信件。
在他外出的这段时间,养女伊南娜负责替他收发信件,其中两封来信分量很重,必须由乔安亲自回复。
第一封信是罗兰寄来的。
乔安去“神陨之地”完成最终试炼的同一时间,皇帝陛下和瓦莲京娜女士也没闲着,搭乘“麟甲天”跑到外层位面狩猎,宰了三个邪神,抽取“神力之源”,又为瓦莲京娜收集到“风领域”、“水领域”、“火领域”、“土领域”、“光耀领域”、“动物领域”、“植物领域”和“守序领域”。
算上已有的“生命领域”、“家族领域”、“死亡领域”和“混乱领域”,瓦莲京娜现在共有12个神授领域,且相性完全满足“生命”与“农业”两大神职的需求,是时候跨出从“半神”到“真神”的关键一步了。
为了增强寇拉斯帝国对新大陆原住民阶层的影响力,罗兰决定在伊格德拉修共和国的首都石柱城为瓦莲京娜举行一场盛大的封神典礼。
封神大典定在12月21日,也就是瓦莲京娜的生日那天,随信给乔安发来一张邀请函。
第二封重要来信,出自富兰克林先生之手。
乔安的老校长如今已经卸任外交官的职务,回到故乡米德加德城养老。
富兰克林老头来信告诉乔安,1628年度的“金杖奖”获奖名单已经出炉,乔安凭借旷世之作《我即魔网》,毫无争议的拿下本年度奥法学界的最高奖项。
为了庆祝独立战争结束,新大陆重归和平,“奥法学会”决定将颁奖地点设在刚刚复学的米德加德大学。
颁奖典礼定在12月25日举行,富兰克林老头特地来信通知乔安,叮嘱他务必要准时返回母校,出席颁奖典礼。
这两场盛会,乔安当然都得参加,就给皇帝陛下和老校长分别回信,承诺一定准时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