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胃口不小
霍建起和康健民的争执,最终以霍建起试试结束。
亲自操刀剪辑。
“你看看就知道了。”
“我倒要看看,你会弄出什么花样。”
康健民并不是对霍建起有什么成见,而是单纯从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如果霍建起真的征服了他,他也不会固执的坚持己见。
以前宁远看电影的时候,更多从欣赏的角度,并没有多深刻的去分析,而现在参与进来,他才发现霍建起的水平很高。
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在霍建起的一双妙手中,就像串珍珠一样组合起来,散落的素材立刻就焕发了蓬勃的生命。
他对于湘西美景不厌其烦的刻画,不仅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他独到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展现出动人视听语言。
现在想来,当初电影的色彩、画面,的确给宁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影片能打九分的话,情节以外的部分,绝对要占一半的功劳。
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他的长镜头运用,远山大片的墨绿色,田野里青的黄的斑斓色彩,远景看去,波光粼粼的墨绿池塘,在画面里层次分明,赏心悦目。
阴雨天的朦胧,阳光下的绚烂,夕阳下的柔和,光影的交融,在宁远看来,他当年合作的导演里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也跟宁远演戏时期的风气,以及器材有关。
在宁远前世,他早期因为形象,大多拍偶像剧,后来演技上来了,名气大了,也开始有好剧找他,但那时候,已经都是数字电影、电视剧,胶片早就绝迹了。
否则,12年的《长江图》,也不会号称胶片电影的绝响。
胶片拍摄,更好呈现了寡见鲜闻的长江景象和水墨质感。长江烟波浩渺,江上雾气氤氲,恍如仙境,也给男女主人公前世今生的故事增添些许神秘。
这部电影也不负众望的获得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
说起来,这部电影的导演跟宁远是老乡,都是信义人,叫杨超,宁远入行后,一次机缘巧合认识了他,因为比宁远大六岁,所以宁远叫他超哥。
他跟贾樟柯一样,都有点执拗,杨超也跟宁远说过:
“对于胶片的偏好,其实也是我们小部分导演对自己回忆的执念,在我眼里,拍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我心中梦想的具象化。
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越来越高科技的数字手段,会比胶片带来更强大的功能。但我们也需要胶片带来的仪式感,激起摄影师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当然,18年上映的《无问西东》,打破了杨超这个记录,让他的长江图变成倒数第二部胶片电影。
无问西东里,影像上的优良质感也是加分项,明亮的画面闪耀着青春的光影,鲜活而迷人。
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辗转六年,其实也是12年拍的。
等于说,12年以后,直到宁远回来前,至少国内再没有胶片电影了。
而此时此刻,宁远所处的99年,数码还是新鲜事物,导演们更喜欢用胶片,就更不用说对美有执着追求的霍建起。
胶片是没有像素之说的,它能够完全还原镜头里的景色,清晰度很高。
而数码摄像机,则都存在着限制,即便是像素很高的设备,拍出来的画面还是由一个一个点组成的,也就是像素。
另外,胶片在色彩的表现上,数码设备很难媲美。胶片能够更加细腻地体现场景的细节和氛围,比如色彩、光线变化、影调等各个方面都比数码能够包容的程度更高。
《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的导演诺兰也说:“爱用胶片的导演,多少都有点理想化色彩和文艺气质。”
而到了昆汀塔伦蒂诺这里,更是说出了“数字电影不过是在电影院看电视”的争议言论。
宁远觉得,还是杨超说的对。
有坚持是好事,但保守残缺不与时俱进,终究还是会被淘汰,只剩下自我陶醉。
毕竟,影视作品是拍给大众看的,而不是你导演的自娱自乐,不尊重大众的导演,都会被现实打肿脸。
霍建起剪了一段,一天后放映给他们看,康健民再也不吭声了。
但霍建起还记着‘仇’,好笑道:“怎么样?”
“你不是挺不善言辞嘛?”康健民没好气道。
霍建起不以为意:“但我现在突然想畅所欲言了。”
康健民瞪眼望着他,而宁远、藤汝俊和霍建起老婆苏小卫,都被逗笑了。
接下来,他们继续挑选素材,而最终决定权还是在霍建起手里。
这也不是一言堂,一部电影,如果镜头语言不统一,也不是什么好事,又不是宁远他们的建议全都否决,总还是会听的。
在电影厂待了三天后,宁远和藤汝俊一起回京,而霍建起夫妻俩,得留下来继续做后期。
康健民把两人送到机场。
有了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再让宁远去火车站,何况还是沙城站,就算让做,宁远也不可能去,打死都不去!
在机场外面,宁远对康健民道:
“康厂长,我有点想法,之前一直犹豫,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跟您说一下。”
“我感觉我们这部电影,很有希望在今年的金雉奖上拿奖,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先送去评选,等结果出来后在去谈发行的事情。”
看着康健民若有所思的神色,宁远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发行,我也有些这方面的关系,到时候,如果您有需要的话,我非常愿意跑这个活儿,不仅咱们国内,还有海外。”
这当然就是忽悠了,但人生在世,不吹点牛怎么谈业务?人有多大胆嘛!
顿了顿,宁远笑道:“不过我可不是白跑,得给我算提成啊!”
康健民愕然之后,也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宁远肩膀:“你小子,胃口还不小。”
笑过之后,康健民点了点头,没接受也没拒绝,但也没把话说死:
“行,我会考虑的,如果到时候真有需要,我肯定忘不了你今天的话。”
宁远也笑了,心道:就算有奖项加身,就你们厂那些老爷们,发行方面能跑出个名堂才怪。
亲自操刀剪辑。
“你看看就知道了。”
“我倒要看看,你会弄出什么花样。”
康健民并不是对霍建起有什么成见,而是单纯从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如果霍建起真的征服了他,他也不会固执的坚持己见。
以前宁远看电影的时候,更多从欣赏的角度,并没有多深刻的去分析,而现在参与进来,他才发现霍建起的水平很高。
影片的故事情节简单,但在霍建起的一双妙手中,就像串珍珠一样组合起来,散落的素材立刻就焕发了蓬勃的生命。
他对于湘西美景不厌其烦的刻画,不仅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他独到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展现出动人视听语言。
现在想来,当初电影的色彩、画面,的确给宁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影片能打九分的话,情节以外的部分,绝对要占一半的功劳。
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他的长镜头运用,远山大片的墨绿色,田野里青的黄的斑斓色彩,远景看去,波光粼粼的墨绿池塘,在画面里层次分明,赏心悦目。
阴雨天的朦胧,阳光下的绚烂,夕阳下的柔和,光影的交融,在宁远看来,他当年合作的导演里没有一个能比得上的。
当然,这也跟宁远演戏时期的风气,以及器材有关。
在宁远前世,他早期因为形象,大多拍偶像剧,后来演技上来了,名气大了,也开始有好剧找他,但那时候,已经都是数字电影、电视剧,胶片早就绝迹了。
否则,12年的《长江图》,也不会号称胶片电影的绝响。
胶片拍摄,更好呈现了寡见鲜闻的长江景象和水墨质感。长江烟波浩渺,江上雾气氤氲,恍如仙境,也给男女主人公前世今生的故事增添些许神秘。
这部电影也不负众望的获得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摄影)”。
说起来,这部电影的导演跟宁远是老乡,都是信义人,叫杨超,宁远入行后,一次机缘巧合认识了他,因为比宁远大六岁,所以宁远叫他超哥。
他跟贾樟柯一样,都有点执拗,杨超也跟宁远说过:
“对于胶片的偏好,其实也是我们小部分导演对自己回忆的执念,在我眼里,拍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我心中梦想的具象化。
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越来越高科技的数字手段,会比胶片带来更强大的功能。但我们也需要胶片带来的仪式感,激起摄影师们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当然,18年上映的《无问西东》,打破了杨超这个记录,让他的长江图变成倒数第二部胶片电影。
无问西东里,影像上的优良质感也是加分项,明亮的画面闪耀着青春的光影,鲜活而迷人。
但事实上,这部电影辗转六年,其实也是12年拍的。
等于说,12年以后,直到宁远回来前,至少国内再没有胶片电影了。
而此时此刻,宁远所处的99年,数码还是新鲜事物,导演们更喜欢用胶片,就更不用说对美有执着追求的霍建起。
胶片是没有像素之说的,它能够完全还原镜头里的景色,清晰度很高。
而数码摄像机,则都存在着限制,即便是像素很高的设备,拍出来的画面还是由一个一个点组成的,也就是像素。
另外,胶片在色彩的表现上,数码设备很难媲美。胶片能够更加细腻地体现场景的细节和氛围,比如色彩、光线变化、影调等各个方面都比数码能够包容的程度更高。
《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的导演诺兰也说:“爱用胶片的导演,多少都有点理想化色彩和文艺气质。”
而到了昆汀塔伦蒂诺这里,更是说出了“数字电影不过是在电影院看电视”的争议言论。
宁远觉得,还是杨超说的对。
有坚持是好事,但保守残缺不与时俱进,终究还是会被淘汰,只剩下自我陶醉。
毕竟,影视作品是拍给大众看的,而不是你导演的自娱自乐,不尊重大众的导演,都会被现实打肿脸。
霍建起剪了一段,一天后放映给他们看,康健民再也不吭声了。
但霍建起还记着‘仇’,好笑道:“怎么样?”
“你不是挺不善言辞嘛?”康健民没好气道。
霍建起不以为意:“但我现在突然想畅所欲言了。”
康健民瞪眼望着他,而宁远、藤汝俊和霍建起老婆苏小卫,都被逗笑了。
接下来,他们继续挑选素材,而最终决定权还是在霍建起手里。
这也不是一言堂,一部电影,如果镜头语言不统一,也不是什么好事,又不是宁远他们的建议全都否决,总还是会听的。
在电影厂待了三天后,宁远和藤汝俊一起回京,而霍建起夫妻俩,得留下来继续做后期。
康健民把两人送到机场。
有了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再让宁远去火车站,何况还是沙城站,就算让做,宁远也不可能去,打死都不去!
在机场外面,宁远对康健民道:
“康厂长,我有点想法,之前一直犹豫,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跟您说一下。”
“我感觉我们这部电影,很有希望在今年的金雉奖上拿奖,所以我觉得,咱们应该先送去评选,等结果出来后在去谈发行的事情。”
看着康健民若有所思的神色,宁远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发行,我也有些这方面的关系,到时候,如果您有需要的话,我非常愿意跑这个活儿,不仅咱们国内,还有海外。”
这当然就是忽悠了,但人生在世,不吹点牛怎么谈业务?人有多大胆嘛!
顿了顿,宁远笑道:“不过我可不是白跑,得给我算提成啊!”
康健民愕然之后,也哈哈大笑起来,拍了拍宁远肩膀:“你小子,胃口还不小。”
笑过之后,康健民点了点头,没接受也没拒绝,但也没把话说死:
“行,我会考虑的,如果到时候真有需要,我肯定忘不了你今天的话。”
宁远也笑了,心道:就算有奖项加身,就你们厂那些老爷们,发行方面能跑出个名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