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棋子
“不管怎样,”王二道:“在下都会起兵造反,这鸟世道,再也活不下去了。就算一两人活下去,家里的人也得饿死,狗官盘剥,恨的人牙齿痒痒,不想别的,只为杀官也要反。”
赵立德微笑着一点头,说道:“很好……王二你就算我和记军情司的外围,你起兵之后我们会给你进一步的指示,你的部下不听话,我们也要帮你解决……”
赵立德语气突然加快,并且带着杀气,众人感觉不对,种光道刚想把脚收回来,屋中气氛大变,四个军情人员突然快步向前,四人都各出一双手,将王二等四人狠狠按在椅子之内。这时从室外又进来两人,各拿一根软索,两人向赵立德看一眼,见赵立德点头,就把软索放在种光道的脖颈间。
种光道此前毫无防备,他们在室外还放着二十多人,都带着兵器,完全没有料到和记的人敢在室内动手,他两眼圆眼,拼命挣扎,但被一双巨手死死按着,拼力挣扎也动弹不得,这时绞索放到其脖间,动手的人也是军情司的行动人员,做惯了这样的事,转了几圈就勒紧了绞索,很快种光道就呼吸不得,将死的恐惧和窒息令他无比恐惧,两眼圆睁,几乎要瞪落眼珠,转眼功夫其脸上就憋的通红,他身子拼力扭动,两腿不断的在地上蹬踩,椅子在地面上晃动着,发出吱吱响声,种光道发出闷哼声,出气不畅,似在呻吟求饶,又似在哭泣,转眼之间,其已经泪流满面。
赵立德悠然看着,王二等人也在挣扎,各人都是吓的魂飞魄散,只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无法挣脱,跟着赵立德过来的都是军情司的好手,成年累月的打熬力气和进行刺杀工作,眼前的事他们已经不知道做过多少次,知道怎么拿住人的关节,怎么发力,怎么制止人的扭动,王二等人虽不是安份人,但论力气未必比得上边军将士中的精锐,更不能和大户人家专门的护卫相比,更不要说和蒙古人比较力气,而军情人员对付上述的这些人也是行有余力,他们虽然挣扎,但根本毫无用处。
王二只觉脑海中一片空白,看着拼命挣扎的种光道发呆。
种种过往如走马灯般的晃动起来,就象是皮影戏。这时王二才想起来,自己在此之前只是一个普通人,是和记点燃了他心中的欲望,他的不甘和憋屈,他的愤怒和不满,还有与之相称的野心……如果没有和记,王二也会造反,但那是天启七年七月间的事,那时候人们已经彻底绝望,春荒过去,夏收却还是绝望,官府又在催逼夏税,大量的人丁逃亡,大户人家把赋税转嫁到普通的百姓身上,压迫更重,很多交不上赋税的人被衙役帮闲逮到县城,殴打之后枷号示众可谓惨不堪言。
加上疫病流行,人皆思乱,王二那时候倡义首乱,相随者瞬间过千人。
而此前的王二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他连落草为寇的经历也没有,哪能说造反就造反。倒是和记的人先找到他,慢慢接触,道出其心中不满和怨恨,王二自己过的艰难,家族中人有不少病饿而死的,这汉子心中的不满如野草般滋生蔓长……
不料和记除了帮助他之外,还有今日此举,令王二感觉无比的惶恐和害怕……此时他才想起军情司的各种传言来,自己也是奇怪,种光道怎么敢如此大胆,看来是和记的人一直和颜悦色,种光道感觉对方有求而来,不妨漫天要价,给和记就地还钱,只是和记却没有这等耐心,直接就掀翻了桌子。
种光道的舌头都伸了出来,慢慢一张脸都变成紫黑色,王二两手颤抖,已经无力挣扎,其余二人想摸刀也是想起来进门就被收了兵器,这时悔之晚矣。
“王二你要做大事,需知要立定脚根。”赵立德见惯了这等事,他自己亲自下令弄死的人没有过百也有好几十,做这样的事已经习惯了……他对王二温语而言,似乎眼前没有挣扎的垂死之人,而是密室会谈,足可交心:“不要叫手下的人挟制你,要知道令行禁止为带兵的第一要紧之事。你是我们和记布的子,这一点你要牢记,不要忘了根本。我们能扶你,也能拿下你。平日里你要威福自用,行事要有章法,要听手下人的意见,关键之时,大事要自己拿定主张。遇到和记交办的事,则要以和记之事为先……这些你一定要记得清楚明白,否则再出事,我可就保不住你了。”
王二额头冷汗淋漓,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时他才想起来,外间的人有不少是和记替他找的,连兵器也是和记发的,各人联络地方豪杰,阴谋起事,这些费用开销也是和记给的。所谓豪杰名士,不过如此。和记能扶他,当然也就能灭他,眼前的种光道就是一个警告,这厮忘了根本,所以丢了性命。
王二一念及此,醒悟道:“小人真的明白了,自此之后,一定听从和记的命令,叫如何,便如何!”
屋中原本多道阴冷的目光看着王二,犹如看着一个手无寸铁的小童,听到王二这样的回答,赵立德微微一笑,众人也都是收回了目光。
这时种光道已经被勒死,众人闻到一股恶臭,却是种光道临死前大小便一起失禁,屋中臭不可闻。
赵立德站起身来,淡淡的道:“这里呆不得了,王二,你们几个出去,带部曲继续潜藏,时间一到,我们会运兵器过来给你们,由你们拿去起义攻城!”
王二浑身还在颤抖,地上汗水淋漓,其余二人也好不到哪去,三人一起跪下,应声而答,此前的戒备警惕已经荡然无存,这时众人才隐隐明白,当家主事的人究竟是谁,自己等人,不过就是棋子罢了。
……
其后赵立德一直在路途中奔波,见王嘉胤,高迎祥,王左挂,王虎,王和尚,王大梁,韩朝宰……这些人都是各处有名的刺头,所谓的豪杰之士,在乡里原本就相当有名。赵立德一见就知道军情司在此前的功夫没有白下,这些人都是一时豪杰之士,象高迎祥,在年轻时曾以贩马为业,这是和蒙古人打交道,并且要经常出塞的营生。胆气,能力,情商,缺一不可。不仅要到北地贩马,还要和官府打交道,其骑射俱佳,擅长在马上驰射,并且能用强弓劲箭,是安塞男儿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人,虽然困顿于草野山泽,一旦有机会就会化蛟而起。其不仅有勇力,也有胆魄,更有人脉。
要知道贩马者都是成群结队,经常与各种豪杰好汉合作,长久下来,建立的交谊可托付生死。一旦高迎祥起兵而反,必定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擅长骑射的勇士,又因为靠近边塞,不仅有百姓加入其中,更会有不得志的边军入其营伍,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相当的战斗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高迎祥造反之后很快形成较高的战斗力,其部下以豪杰志士和边军为主,号为老营兵,裹挟大量的农民入其中,部队很快形成战斗力,攻陕北诸城,流窜至山西,攻克大量州县,后来明廷调集边军主力,高迎祥部在当时野战尚不是明军对手,但老营兵始终完好,因为战则以农军迎前,战局有力则老营骑兵出动,扩大战果,不利则老营兵走,只要老营兵在,则其实他的实力不失,转战之时就又能啸聚出几万人来。
以辽西铁骑为主的曹文诏就是高部为主,各家义军出主力围住,数千辽西兵被农民军围杀,也是充份说明了农民军的老营兵的战斗力……原本就是宣大榆林各镇的边军出身,战斗力不强才怪了。
只是这一类老营兵的人数较少,比如李自成接高迎祥位置之后,被明军屡次击败,最惨一次数万大军落入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包围之中,潼关一战,大军损失干净,明廷以为李自成会一蹶不振,从此不可复起。
岂不知李自成逃走的一两千人皆是老营兵,其实也就是他数万大军的基础,在潜藏大别山脉,在革左五营的接济下,李自成元气未伤,后来抓住明军布防的空档,跃马河南,当时的河南灾情比当初的陕西还重,数月间就又重新啸聚五十万人,一年之后就到了百万之众。而这百万人只有几千人堪称精锐,后来打下洛阳,获得大量财富,军力上了一个档次,然而其后三次围攻开封不能克,说明这几十万人的战斗力委实堪忧。在与罗汝才合作之后,加上不停练兵,才有了在第四次围开封击败李启睿傅宗龙和左良玉的实力,此战过后,明军十几万主力被正面击败,农民军才一跃而起,收容败兵,充实军伍,李自成自此才有了真正安身立命,并且窥视天下的本钱。
其后又与孙传庭再战,正面击败,李部百万之众,始有真正的成建制的精兵。
不过入北京太过仓促急切,京师只有六万左右的精锐,还有一部份被刘芳亮带在河南,一部份被白旺带在襄阳一带。
若三部集中在京师,二十万能战之兵,就算不能正面对抗十余万人举族而出的满清八旗,也不会弄到节节败退,始终没有还手之力。
后人见李自成败于一片石,然后仓惶退出北京,一路惨败,几无立足之地,都以为是将骄兵堕之故,其实李部入京不足一个月,能堕落成什么样?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军根底太薄,精兵太少,地盘不足,没有充足的兵源补充,地方政治不行,没有充裕的财力补充,所以一战之后,精兵尽失,再想振作就相当困难。后来潼关一战,精兵数量不足,连续败逃士气跌落谷底,因此还是守不住,再一路败退到襄阳。
其实若李自成不死九宫山,凭他的坚韧事情仍有可为之处,后来大西军在张献忠死后,由于孙可旺的政治能力高超,李定国的带兵能力强悍,大西军反而成为抗清的主力,屡次在正面战场击败清军。
若李自成不死,大顺军余部未必会被分裂和解散,其部几十万人渐渐恢复实力,清军想轻松南下也是相当不易之事。
所以时也命也,纵横一生多次被重兵包围的枭雄都平安无事,最终却在九宫山死在一群佃农手里,谁能想到,谁又敢想?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赵立德微笑着一点头,说道:“很好……王二你就算我和记军情司的外围,你起兵之后我们会给你进一步的指示,你的部下不听话,我们也要帮你解决……”
赵立德语气突然加快,并且带着杀气,众人感觉不对,种光道刚想把脚收回来,屋中气氛大变,四个军情人员突然快步向前,四人都各出一双手,将王二等四人狠狠按在椅子之内。这时从室外又进来两人,各拿一根软索,两人向赵立德看一眼,见赵立德点头,就把软索放在种光道的脖颈间。
种光道此前毫无防备,他们在室外还放着二十多人,都带着兵器,完全没有料到和记的人敢在室内动手,他两眼圆眼,拼命挣扎,但被一双巨手死死按着,拼力挣扎也动弹不得,这时绞索放到其脖间,动手的人也是军情司的行动人员,做惯了这样的事,转了几圈就勒紧了绞索,很快种光道就呼吸不得,将死的恐惧和窒息令他无比恐惧,两眼圆睁,几乎要瞪落眼珠,转眼功夫其脸上就憋的通红,他身子拼力扭动,两腿不断的在地上蹬踩,椅子在地面上晃动着,发出吱吱响声,种光道发出闷哼声,出气不畅,似在呻吟求饶,又似在哭泣,转眼之间,其已经泪流满面。
赵立德悠然看着,王二等人也在挣扎,各人都是吓的魂飞魄散,只是不管怎样,他们都无法挣脱,跟着赵立德过来的都是军情司的好手,成年累月的打熬力气和进行刺杀工作,眼前的事他们已经不知道做过多少次,知道怎么拿住人的关节,怎么发力,怎么制止人的扭动,王二等人虽不是安份人,但论力气未必比得上边军将士中的精锐,更不能和大户人家专门的护卫相比,更不要说和蒙古人比较力气,而军情人员对付上述的这些人也是行有余力,他们虽然挣扎,但根本毫无用处。
王二只觉脑海中一片空白,看着拼命挣扎的种光道发呆。
种种过往如走马灯般的晃动起来,就象是皮影戏。这时王二才想起来,自己在此之前只是一个普通人,是和记点燃了他心中的欲望,他的不甘和憋屈,他的愤怒和不满,还有与之相称的野心……如果没有和记,王二也会造反,但那是天启七年七月间的事,那时候人们已经彻底绝望,春荒过去,夏收却还是绝望,官府又在催逼夏税,大量的人丁逃亡,大户人家把赋税转嫁到普通的百姓身上,压迫更重,很多交不上赋税的人被衙役帮闲逮到县城,殴打之后枷号示众可谓惨不堪言。
加上疫病流行,人皆思乱,王二那时候倡义首乱,相随者瞬间过千人。
而此前的王二从未想过这样的事,他连落草为寇的经历也没有,哪能说造反就造反。倒是和记的人先找到他,慢慢接触,道出其心中不满和怨恨,王二自己过的艰难,家族中人有不少病饿而死的,这汉子心中的不满如野草般滋生蔓长……
不料和记除了帮助他之外,还有今日此举,令王二感觉无比的惶恐和害怕……此时他才想起军情司的各种传言来,自己也是奇怪,种光道怎么敢如此大胆,看来是和记的人一直和颜悦色,种光道感觉对方有求而来,不妨漫天要价,给和记就地还钱,只是和记却没有这等耐心,直接就掀翻了桌子。
种光道的舌头都伸了出来,慢慢一张脸都变成紫黑色,王二两手颤抖,已经无力挣扎,其余二人想摸刀也是想起来进门就被收了兵器,这时悔之晚矣。
“王二你要做大事,需知要立定脚根。”赵立德见惯了这等事,他自己亲自下令弄死的人没有过百也有好几十,做这样的事已经习惯了……他对王二温语而言,似乎眼前没有挣扎的垂死之人,而是密室会谈,足可交心:“不要叫手下的人挟制你,要知道令行禁止为带兵的第一要紧之事。你是我们和记布的子,这一点你要牢记,不要忘了根本。我们能扶你,也能拿下你。平日里你要威福自用,行事要有章法,要听手下人的意见,关键之时,大事要自己拿定主张。遇到和记交办的事,则要以和记之事为先……这些你一定要记得清楚明白,否则再出事,我可就保不住你了。”
王二额头冷汗淋漓,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时他才想起来,外间的人有不少是和记替他找的,连兵器也是和记发的,各人联络地方豪杰,阴谋起事,这些费用开销也是和记给的。所谓豪杰名士,不过如此。和记能扶他,当然也就能灭他,眼前的种光道就是一个警告,这厮忘了根本,所以丢了性命。
王二一念及此,醒悟道:“小人真的明白了,自此之后,一定听从和记的命令,叫如何,便如何!”
屋中原本多道阴冷的目光看着王二,犹如看着一个手无寸铁的小童,听到王二这样的回答,赵立德微微一笑,众人也都是收回了目光。
这时种光道已经被勒死,众人闻到一股恶臭,却是种光道临死前大小便一起失禁,屋中臭不可闻。
赵立德站起身来,淡淡的道:“这里呆不得了,王二,你们几个出去,带部曲继续潜藏,时间一到,我们会运兵器过来给你们,由你们拿去起义攻城!”
王二浑身还在颤抖,地上汗水淋漓,其余二人也好不到哪去,三人一起跪下,应声而答,此前的戒备警惕已经荡然无存,这时众人才隐隐明白,当家主事的人究竟是谁,自己等人,不过就是棋子罢了。
……
其后赵立德一直在路途中奔波,见王嘉胤,高迎祥,王左挂,王虎,王和尚,王大梁,韩朝宰……这些人都是各处有名的刺头,所谓的豪杰之士,在乡里原本就相当有名。赵立德一见就知道军情司在此前的功夫没有白下,这些人都是一时豪杰之士,象高迎祥,在年轻时曾以贩马为业,这是和蒙古人打交道,并且要经常出塞的营生。胆气,能力,情商,缺一不可。不仅要到北地贩马,还要和官府打交道,其骑射俱佳,擅长在马上驰射,并且能用强弓劲箭,是安塞男儿中的佼佼者……这样的人,虽然困顿于草野山泽,一旦有机会就会化蛟而起。其不仅有勇力,也有胆魄,更有人脉。
要知道贩马者都是成群结队,经常与各种豪杰好汉合作,长久下来,建立的交谊可托付生死。一旦高迎祥起兵而反,必定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擅长骑射的勇士,又因为靠近边塞,不仅有百姓加入其中,更会有不得志的边军入其营伍,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相当的战斗力。
事实也正是如此,高迎祥造反之后很快形成较高的战斗力,其部下以豪杰志士和边军为主,号为老营兵,裹挟大量的农民入其中,部队很快形成战斗力,攻陕北诸城,流窜至山西,攻克大量州县,后来明廷调集边军主力,高迎祥部在当时野战尚不是明军对手,但老营兵始终完好,因为战则以农军迎前,战局有力则老营骑兵出动,扩大战果,不利则老营兵走,只要老营兵在,则其实他的实力不失,转战之时就又能啸聚出几万人来。
以辽西铁骑为主的曹文诏就是高部为主,各家义军出主力围住,数千辽西兵被农民军围杀,也是充份说明了农民军的老营兵的战斗力……原本就是宣大榆林各镇的边军出身,战斗力不强才怪了。
只是这一类老营兵的人数较少,比如李自成接高迎祥位置之后,被明军屡次击败,最惨一次数万大军落入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包围之中,潼关一战,大军损失干净,明廷以为李自成会一蹶不振,从此不可复起。
岂不知李自成逃走的一两千人皆是老营兵,其实也就是他数万大军的基础,在潜藏大别山脉,在革左五营的接济下,李自成元气未伤,后来抓住明军布防的空档,跃马河南,当时的河南灾情比当初的陕西还重,数月间就又重新啸聚五十万人,一年之后就到了百万之众。而这百万人只有几千人堪称精锐,后来打下洛阳,获得大量财富,军力上了一个档次,然而其后三次围攻开封不能克,说明这几十万人的战斗力委实堪忧。在与罗汝才合作之后,加上不停练兵,才有了在第四次围开封击败李启睿傅宗龙和左良玉的实力,此战过后,明军十几万主力被正面击败,农民军才一跃而起,收容败兵,充实军伍,李自成自此才有了真正安身立命,并且窥视天下的本钱。
其后又与孙传庭再战,正面击败,李部百万之众,始有真正的成建制的精兵。
不过入北京太过仓促急切,京师只有六万左右的精锐,还有一部份被刘芳亮带在河南,一部份被白旺带在襄阳一带。
若三部集中在京师,二十万能战之兵,就算不能正面对抗十余万人举族而出的满清八旗,也不会弄到节节败退,始终没有还手之力。
后人见李自成败于一片石,然后仓惶退出北京,一路惨败,几无立足之地,都以为是将骄兵堕之故,其实李部入京不足一个月,能堕落成什么样?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军根底太薄,精兵太少,地盘不足,没有充足的兵源补充,地方政治不行,没有充裕的财力补充,所以一战之后,精兵尽失,再想振作就相当困难。后来潼关一战,精兵数量不足,连续败逃士气跌落谷底,因此还是守不住,再一路败退到襄阳。
其实若李自成不死九宫山,凭他的坚韧事情仍有可为之处,后来大西军在张献忠死后,由于孙可旺的政治能力高超,李定国的带兵能力强悍,大西军反而成为抗清的主力,屡次在正面战场击败清军。
若李自成不死,大顺军余部未必会被分裂和解散,其部几十万人渐渐恢复实力,清军想轻松南下也是相当不易之事。
所以时也命也,纵横一生多次被重兵包围的枭雄都平安无事,最终却在九宫山死在一群佃农手里,谁能想到,谁又敢想?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