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零三章 被忘记的山东
“跟在刘贼身边的都是积年老匪,这些人恐怕不会接受朝廷的诏安,只会跟着刘贼一条道走到黑。”李标开口说道。
暗中收买虎字旗内部人员的事情不是没做过,只是都失败了。
“是呀,这些人都是铁了心要当逆贼,与朝廷对抗到底,诏安他们怕是不可能。”成基命也道。
明显不看好周延儒所说的办法。韩爌轻轻点了点头,认同李标和成基命的说法。
面对接连被反驳,周延儒却说道:“确实,对于眼下虎贼的那些贼寇想要诏安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诏安一些对朝廷抱有善意的人,对这些人,只好办法得当,还是有很大可能诏安成功。”
“这么说你有合适的对象了?”韩爌好奇的问道。若真的能够通过诏安解决虎字旗,对当前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周延儒点了点头。
“那你说说该怎么做?虎贼内部又有哪些人能接受朝廷的诏安!”韩爌忍不住问道。
李标和成基命也都看向了周延儒。周延儒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虎贼内部有些官员来自大明,尤其一个叫洪承畴的人,此人是进士出身,曾在陕西做布政使参政,后来成了虎贼的人,如今更是被虎贼重视,眼下人就在山东来州。”说着,他看了一眼韩爌。
“此人不是死了吗?”成基命眉头皱了起来。周延儒道:“原本都以为他死了,后来这个洪承畴出现在洛阳被人发现,这才知道此人还活着,而且做了虎贼的官。”
“这种人就该被直接处死,没必要诏安他。”韩爌脸色难看的说道。洪承畴能够来到陕西做布政使参政,背后是东林党推波助澜,如今人却背叛了大明,加入了反贼,对东林党来说简直是耻辱。
“此人不能杀,没听到玉绳刚说过,诏安要从此人入手。”李标站出来反对韩爌。
成基命道:“这个洪承畴若能迷途知返,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杀了他,以后谁还会倒向朝廷这边。”接连两位内阁阁老都没有给韩爌面子。
以当前的形势,已经失去了崇祯信任的韩爌,倒台是迟早的事情。
“我觉得还是先派人试着联络一下这个洪承畴,至于以后怎么对待他,不如等解决了虎贼之后在讨论也不迟。”周延儒谁也不得罪的说了两句。
韩爌见状,知道内阁其他人都支持对洪承畴诏安,知道自己在反对也没用,便道:“既然你们想要诏安,那就去试试吧,本官就不掺和了。”心中已经决定给崇祯上辞呈,首辅的位子他不准备继续坐下去。
没有了韩爌的掺和,剩下的几个内阁阁老凑到一起开始研究起如何对虎字旗内部的一些人员进行招安。
对他们来说哪怕诏安的这些人能给虎字旗造成一点麻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成功。
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这叫有枣没枣先打几杆子。几个阁老很快把诏安的事情定了下来,而且事情能不能成谁也不好说,便没有和崇祯去说。
事情成了,再说也不迟,要是事情不成,自然也就用不着去说了。诏安的事情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办,作为阁老只需要等结果就行了,而韩爌那边也开始上了辞呈。
崇祯象征性的挽留了几次,然后变允了韩爌的辞呈。朝中不能没有首辅,次辅李标顶了上来。
上任后的李标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山东的事情。漕运关乎京城安危,一日不可耽搁。
李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像韩爌一样,劝说崇祯放弃宁锦防线,抽调关宁兵马去山东平叛。
这样的办法自然不得崇祯喜欢,李标这个首辅自然而然的令崇祯失望。
京城的变化不影响山东的情况。崇祯不同意抽调关宁军去山东,李标却不断地劝说崇祯放弃宁锦防线,朝中陷入了争论。
一边骂李标是奸臣,而李标的支持者却与那些反对放弃宁锦防线的官员争论,整日里朝中全都是关于撤不撤宁锦防线的争论,山东仿佛被忘记了一样。
没有了朝廷的催促出兵,傅宗龙安心地呆在济南府城,也不主动去找虎字旗的兵马交战,就连那些被虎字旗占领的济南府其它州县,他也没有派兵收复回来,仿佛忘了一样。
而山东境内的另一只明军,王承胤在聊城和傅宗龙的情况差不多,除了隔三差五的要粮要饷,就是整日里呆在聊城不出兵。
留在济南府境内的虎字旗营正徐广,安心地在虎字旗占领区域内进行民政改革,也不再对明军占领的其它区域进犯。
山东境内的明军和虎字旗兵马,维持了这样一个脆弱而临时稳定的局面。
“老爷,小的打听过了,前面再有几里就是淮县了。”一身打短打扮的下人走到马车旁边说道。
孔胤敬掀开一侧的车帘探头往前看了一眼。至于县城根本看不到,倒是路边的农田里,倒有不少人忙碌着,地头上插着楔子,上面绑了麻绳,麻绳的另一端绑在了相隔一段距离外的另外一根楔子上面。
只看一眼,孔胤敬便知道这里是在分田或者刚分了田不久。当初曲阜也是这么做的,把属于他的大部分田地都分给了曲阜的那些穷人。
“抓紧进城。”孔胤敬头从车窗收了回来。如今到了来州,才知道外面的传言不虚,来州真的被虎字旗打下。
淮县被虎字旗攻占已经有些日子,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城门前不少等着进城的百姓,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孔胤敬没有挤开旁人,让自己的马车陷入城,而是排着队,跟在人流后面进了城。
城门口有守城门的兵丁。这些兵丁并非虎字旗的战兵,而是淮县的民壮,城门这里最大官是衙门里的差人。
以往寻常百姓进城卖东西,都是要交进城税的,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身上带来准备贩卖的东西。
“直接去衙门。”马车里的孔胤敬吩咐道。
暗中收买虎字旗内部人员的事情不是没做过,只是都失败了。
“是呀,这些人都是铁了心要当逆贼,与朝廷对抗到底,诏安他们怕是不可能。”成基命也道。
明显不看好周延儒所说的办法。韩爌轻轻点了点头,认同李标和成基命的说法。
面对接连被反驳,周延儒却说道:“确实,对于眼下虎贼的那些贼寇想要诏安确实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诏安一些对朝廷抱有善意的人,对这些人,只好办法得当,还是有很大可能诏安成功。”
“这么说你有合适的对象了?”韩爌好奇的问道。若真的能够通过诏安解决虎字旗,对当前的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周延儒点了点头。
“那你说说该怎么做?虎贼内部又有哪些人能接受朝廷的诏安!”韩爌忍不住问道。
李标和成基命也都看向了周延儒。周延儒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虎贼内部有些官员来自大明,尤其一个叫洪承畴的人,此人是进士出身,曾在陕西做布政使参政,后来成了虎贼的人,如今更是被虎贼重视,眼下人就在山东来州。”说着,他看了一眼韩爌。
“此人不是死了吗?”成基命眉头皱了起来。周延儒道:“原本都以为他死了,后来这个洪承畴出现在洛阳被人发现,这才知道此人还活着,而且做了虎贼的官。”
“这种人就该被直接处死,没必要诏安他。”韩爌脸色难看的说道。洪承畴能够来到陕西做布政使参政,背后是东林党推波助澜,如今人却背叛了大明,加入了反贼,对东林党来说简直是耻辱。
“此人不能杀,没听到玉绳刚说过,诏安要从此人入手。”李标站出来反对韩爌。
成基命道:“这个洪承畴若能迷途知返,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杀了他,以后谁还会倒向朝廷这边。”接连两位内阁阁老都没有给韩爌面子。
以当前的形势,已经失去了崇祯信任的韩爌,倒台是迟早的事情。
“我觉得还是先派人试着联络一下这个洪承畴,至于以后怎么对待他,不如等解决了虎贼之后在讨论也不迟。”周延儒谁也不得罪的说了两句。
韩爌见状,知道内阁其他人都支持对洪承畴诏安,知道自己在反对也没用,便道:“既然你们想要诏安,那就去试试吧,本官就不掺和了。”心中已经决定给崇祯上辞呈,首辅的位子他不准备继续坐下去。
没有了韩爌的掺和,剩下的几个内阁阁老凑到一起开始研究起如何对虎字旗内部的一些人员进行招安。
对他们来说哪怕诏安的这些人能给虎字旗造成一点麻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成功。
用通俗易懂的话讲,这叫有枣没枣先打几杆子。几个阁老很快把诏安的事情定了下来,而且事情能不能成谁也不好说,便没有和崇祯去说。
事情成了,再说也不迟,要是事情不成,自然也就用不着去说了。诏安的事情交给了下面的人去办,作为阁老只需要等结果就行了,而韩爌那边也开始上了辞呈。
崇祯象征性的挽留了几次,然后变允了韩爌的辞呈。朝中不能没有首辅,次辅李标顶了上来。
上任后的李标要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山东的事情。漕运关乎京城安危,一日不可耽搁。
李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便像韩爌一样,劝说崇祯放弃宁锦防线,抽调关宁兵马去山东平叛。
这样的办法自然不得崇祯喜欢,李标这个首辅自然而然的令崇祯失望。
京城的变化不影响山东的情况。崇祯不同意抽调关宁军去山东,李标却不断地劝说崇祯放弃宁锦防线,朝中陷入了争论。
一边骂李标是奸臣,而李标的支持者却与那些反对放弃宁锦防线的官员争论,整日里朝中全都是关于撤不撤宁锦防线的争论,山东仿佛被忘记了一样。
没有了朝廷的催促出兵,傅宗龙安心地呆在济南府城,也不主动去找虎字旗的兵马交战,就连那些被虎字旗占领的济南府其它州县,他也没有派兵收复回来,仿佛忘了一样。
而山东境内的另一只明军,王承胤在聊城和傅宗龙的情况差不多,除了隔三差五的要粮要饷,就是整日里呆在聊城不出兵。
留在济南府境内的虎字旗营正徐广,安心地在虎字旗占领区域内进行民政改革,也不再对明军占领的其它区域进犯。
山东境内的明军和虎字旗兵马,维持了这样一个脆弱而临时稳定的局面。
“老爷,小的打听过了,前面再有几里就是淮县了。”一身打短打扮的下人走到马车旁边说道。
孔胤敬掀开一侧的车帘探头往前看了一眼。至于县城根本看不到,倒是路边的农田里,倒有不少人忙碌着,地头上插着楔子,上面绑了麻绳,麻绳的另一端绑在了相隔一段距离外的另外一根楔子上面。
只看一眼,孔胤敬便知道这里是在分田或者刚分了田不久。当初曲阜也是这么做的,把属于他的大部分田地都分给了曲阜的那些穷人。
“抓紧进城。”孔胤敬头从车窗收了回来。如今到了来州,才知道外面的传言不虚,来州真的被虎字旗打下。
淮县被虎字旗攻占已经有些日子,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城门前不少等着进城的百姓,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
孔胤敬没有挤开旁人,让自己的马车陷入城,而是排着队,跟在人流后面进了城。
城门口有守城门的兵丁。这些兵丁并非虎字旗的战兵,而是淮县的民壮,城门这里最大官是衙门里的差人。
以往寻常百姓进城卖东西,都是要交进城税的,可以是铜钱,也可以是身上带来准备贩卖的东西。
“直接去衙门。”马车里的孔胤敬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