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动作
“皇帝又派人去了登莱,询问‘蓬莱’仙山,这真是……嘿。”
这不是李董第一次想要出海寻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海寻仙和大兴土木,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事情,这让老张觉得很蛋疼,聪明如此的帝王,堪比汉武的君主,还是绕不过去这个门槛。
是李世民不知道修仙长生不可能吗?不是,只是心存万一的侥幸罢了。
而杜构也很直白,直接回复李皇帝:没有。
这很让皇帝心塞,觉得杜如晦的儿子很没有一点照顾君上心情的自觉。
可这让满朝文武,至少贞观名臣们发现:你特么始终不给太子好脸色看,原来是这个原因?
别说名臣们反应了过来,连一向被捧着的魏王李泰,也是脸色发白。他终于明白过来,爸爸不是真的爱他,爸爸爱的只有他自己,他不过是一只抛出去给人看的诱饵,声东击西的佯兵罢了。
“怪不得贞观八年之后再无所出,亦不忧,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老李跟老张这里找人修规划农田灌溉渠的时候,如是跟老张吐槽:这狗皇帝怕不是真的想长生不死一统万年吧。
老张横了他一眼:哪个雄主没这样想过?秦皇汉武不都这样?
说的也是哈。
于是老李再也不关心皇帝如何如何挤兑太子,如何如何赏赐魏王,如何如何千里之外给吴王李恪写家书。
这特么根本就是一场秀啊,还是瞒天过海好些年的把戏。幸亏贞观朝发家的快,要不然这不得拖个二十年才被人发现蛛丝马迹?
君王心思,其深如海,果然是不骗人的。
“圈地种豆麦的事情,联络的怎么样了?”
“连成一片的地,还是少了些。”
李德胜有些皱眉,“忠义社”如今也不是什么光有名声没有官方实力的废物团体。除开钱财之外,“忠义社”中的主力成员,都是州县中央中下级官僚,主薄、县令都有,甚至还有公爵之后去做流外官,也就是小吏的。
放在从前,根本无法想象公爵之后会自降身份到这个地步。但这十几年的眼界开阔,也不是喂狗的,连李震这种嫡子,摆明了将来要继承公爵之位的人,不也是要去江南道拼吗?
整个“忠义社”,成员虽然复杂,但也不是没有脉络可循,除开当年长安西城的富商是带有“附庸”性质,但“权贵”子弟的含金量,算不上如何的高,因为其中最多的,都是类似程处弼这般的次子三子,甚至还有庶子。
唐朝的“推恩令”会不会被李皇帝弄出来,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忠义社”中有上进的成员,全然不会在意这些。
如程处弼,和其父程知节关系越发恶劣,就在于程处弼已经摆明车马,将来一定要自立门户,而不是给他的嫡亲哥哥们作奉献,拱卫程家这个中央。
从漠北到西域,程处弼一路的成长,既有张德对他的潜移默化,也有家族乃至至亲的逼迫。
“忠义社”的成员,说到底,不过是当年在各自家族中,带有边缘化性质的子弟,抱团取暖瞎胡闹,但因为某条江南土狗的特殊性,这个抱团发生了剧变,尤其是在他们逐渐成年逐渐走上社会之后,各自能力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自张德在社中提出“种豆麦以资养猪”这个议题之后,社中子弟都在考察荆襄地区的田亩,围绕合格议题运作。
和朝廷需要三省六部的官僚们扯皮不同,社中有彬彬有礼的君子,也有恶贯满盈的人渣。
“申州、光州有些大户,早有吞并田亩之举,下手比我们早。”
李德胜愁眉苦脸,竟陵县的短期目标,就是成为两京生猪供应基地,按照计划,随州、安州、申州、光州、沔州、复州,这五州围绕汉水流域的土地,都会尽量成片成块分区包干。
自耕农会被挤压生存空间,田地产量会通过东海海岛上的鸟粪矿来增加。其中的冲突,当然不是小农经济如何被摧毁,真正的交手,是地方上中小地主和世家们跟他们“忠义社”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忠义社”要利润,要掠夺农民剥削农民,将农门的心肝脾肺肾全部吃下去,然后变成豆麦,变成饲料,变成猪肉,变成长安洛阳高门小户餐桌上的一盆盆香喷喷的红烧肉。
“忠义社”在鼓励多生,并且降低“夭折率”的同时,又在有意无意地压榨着附近区域内的百姓生存资源。
多生却不能多死,出卖自己的劳力,在熟悉的土地上为不熟悉的人耕作,然后赚取收入来维持家庭,这就是张德不忍却又无法阻挡的现实。
沔州长史的户籍典册上压着的,是令人唏嘘的血泪史,而且是汉阳城内那些高呼“长史勤勉”之辈的乡亲血泪史。
“老兄有个甚么章程?”
和地方地主的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对朝廷来说,这可以妥协,土地不成片又算得了什么?别说土地不成片,就算把土地全部赏给小地主,也不成问题。但“忠义社”是不会允许这种如鲠在喉的事情发生,他们种豆麦成片,只要有一个大户种别的东西,就会发生灌溉期交错的事情,难道到时候再去扯皮吗?
最重要的一点,鸟粪矿开挖虽然不难,可毕竟也是一艘艘沙船从东海运送到汉阳。这些鸟粪矿,张德早就说明过,用一点少一点,要用,但要省着用,用在要紧关头。
那么,“忠义社”会允许鸟粪矿的肥力,便宜那些不肯让步的地头蛇吗?
“不是我有什么章程。”
李德胜眼皮微微耷拉,“尉迟家的意思,就一个。”
“嗯。”
张德点点头,听着。
李德胜紧紧握着的拳头,突然就伸开,作刀状,缓缓地向下一刀。
“什么由头。”
“心怀萧氏,阴谋造反。”
张德一愣:这么些年下来,一个个都够狠啊。
他以为只有程处弼是个心理变态,后来以为再加一个李奉诫,再后来以为加个崔慎,再后来,他发现其实和他一起浪的小伙伴,都是变态。只是有的是生理上,有的是心理上。
“找谁说项?”
“吴王。”
老李舔舔嘴唇,“吴王都督安陆,乃是秉承上意,如今有人心怀萧氏,自然要定斩不饶。”
“啧,说甚胡话,给了多少钱?”
“十万贯。”
“权万纪那里呢?”
“许了一条船,李奉诫跟他作保。”
“嗯,这倒是可以。毕竟,李凉州之前,是在交州做事的。”
呼……
长长地吐了口气,老张整个人都觉得狂躁。“忠义社”的小伙伴们,越发地熟练和淡然,这不是冷血,他们就算知道有千人万户因此失地,因此只能出卖自己的人生出卖自己的血肉,却还是做了。
为何?
君子远庖厨。
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别人流离失所,我们又没有看到,心理压力小了好多。
彬彬有礼的务本坊童子们,哪里还有当年在坊市内聚众斗殴的单纯。当年给“哥哥”上贡,那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强者为尊。程处弼如此,李奉诫如此,便是张大安,当年不也是为了几块胡饼么?
现如今,让张三郎再为了几块胡饼钱,和人约着在务本坊赛马,还会发生吗?
老张没有反对,同意了“忠义社”的大手笔,他如今是沔州长史,沔州境内,早就被洗的一干二净,白的不能再白。
可以说,沔州这块大唐治下的土地,可以用“华润系”来形容,因为它的官僚,它的百姓,它的工坊,它的舟船,它的土地,虽然也在顶着大唐的光环在运作,可最终的收益,最终的流向,始终都是“华润号”,始终都是“忠义社”。
张德有心反对,他怎么反对?社中子弟回一句“哥哥做得,小弟做不得么”,老张便是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这是何等躁狂的一刻。
“妈的。”
调试着水力钻床,穿越的工科狗,无比烦躁地骂了这么一句。
这不是李董第一次想要出海寻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海寻仙和大兴土木,基本是同时进行的事情,这让老张觉得很蛋疼,聪明如此的帝王,堪比汉武的君主,还是绕不过去这个门槛。
是李世民不知道修仙长生不可能吗?不是,只是心存万一的侥幸罢了。
而杜构也很直白,直接回复李皇帝:没有。
这很让皇帝心塞,觉得杜如晦的儿子很没有一点照顾君上心情的自觉。
可这让满朝文武,至少贞观名臣们发现:你特么始终不给太子好脸色看,原来是这个原因?
别说名臣们反应了过来,连一向被捧着的魏王李泰,也是脸色发白。他终于明白过来,爸爸不是真的爱他,爸爸爱的只有他自己,他不过是一只抛出去给人看的诱饵,声东击西的佯兵罢了。
“怪不得贞观八年之后再无所出,亦不忧,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
老李跟老张这里找人修规划农田灌溉渠的时候,如是跟老张吐槽:这狗皇帝怕不是真的想长生不死一统万年吧。
老张横了他一眼:哪个雄主没这样想过?秦皇汉武不都这样?
说的也是哈。
于是老李再也不关心皇帝如何如何挤兑太子,如何如何赏赐魏王,如何如何千里之外给吴王李恪写家书。
这特么根本就是一场秀啊,还是瞒天过海好些年的把戏。幸亏贞观朝发家的快,要不然这不得拖个二十年才被人发现蛛丝马迹?
君王心思,其深如海,果然是不骗人的。
“圈地种豆麦的事情,联络的怎么样了?”
“连成一片的地,还是少了些。”
李德胜有些皱眉,“忠义社”如今也不是什么光有名声没有官方实力的废物团体。除开钱财之外,“忠义社”中的主力成员,都是州县中央中下级官僚,主薄、县令都有,甚至还有公爵之后去做流外官,也就是小吏的。
放在从前,根本无法想象公爵之后会自降身份到这个地步。但这十几年的眼界开阔,也不是喂狗的,连李震这种嫡子,摆明了将来要继承公爵之位的人,不也是要去江南道拼吗?
整个“忠义社”,成员虽然复杂,但也不是没有脉络可循,除开当年长安西城的富商是带有“附庸”性质,但“权贵”子弟的含金量,算不上如何的高,因为其中最多的,都是类似程处弼这般的次子三子,甚至还有庶子。
唐朝的“推恩令”会不会被李皇帝弄出来,没人知道,也没人想知道。“忠义社”中有上进的成员,全然不会在意这些。
如程处弼,和其父程知节关系越发恶劣,就在于程处弼已经摆明车马,将来一定要自立门户,而不是给他的嫡亲哥哥们作奉献,拱卫程家这个中央。
从漠北到西域,程处弼一路的成长,既有张德对他的潜移默化,也有家族乃至至亲的逼迫。
“忠义社”的成员,说到底,不过是当年在各自家族中,带有边缘化性质的子弟,抱团取暖瞎胡闹,但因为某条江南土狗的特殊性,这个抱团发生了剧变,尤其是在他们逐渐成年逐渐走上社会之后,各自能力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自张德在社中提出“种豆麦以资养猪”这个议题之后,社中子弟都在考察荆襄地区的田亩,围绕合格议题运作。
和朝廷需要三省六部的官僚们扯皮不同,社中有彬彬有礼的君子,也有恶贯满盈的人渣。
“申州、光州有些大户,早有吞并田亩之举,下手比我们早。”
李德胜愁眉苦脸,竟陵县的短期目标,就是成为两京生猪供应基地,按照计划,随州、安州、申州、光州、沔州、复州,这五州围绕汉水流域的土地,都会尽量成片成块分区包干。
自耕农会被挤压生存空间,田地产量会通过东海海岛上的鸟粪矿来增加。其中的冲突,当然不是小农经济如何被摧毁,真正的交手,是地方上中小地主和世家们跟他们“忠义社”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忠义社”要利润,要掠夺农民剥削农民,将农门的心肝脾肺肾全部吃下去,然后变成豆麦,变成饲料,变成猪肉,变成长安洛阳高门小户餐桌上的一盆盆香喷喷的红烧肉。
“忠义社”在鼓励多生,并且降低“夭折率”的同时,又在有意无意地压榨着附近区域内的百姓生存资源。
多生却不能多死,出卖自己的劳力,在熟悉的土地上为不熟悉的人耕作,然后赚取收入来维持家庭,这就是张德不忍却又无法阻挡的现实。
沔州长史的户籍典册上压着的,是令人唏嘘的血泪史,而且是汉阳城内那些高呼“长史勤勉”之辈的乡亲血泪史。
“老兄有个甚么章程?”
和地方地主的冲突,是一定会发生的。对朝廷来说,这可以妥协,土地不成片又算得了什么?别说土地不成片,就算把土地全部赏给小地主,也不成问题。但“忠义社”是不会允许这种如鲠在喉的事情发生,他们种豆麦成片,只要有一个大户种别的东西,就会发生灌溉期交错的事情,难道到时候再去扯皮吗?
最重要的一点,鸟粪矿开挖虽然不难,可毕竟也是一艘艘沙船从东海运送到汉阳。这些鸟粪矿,张德早就说明过,用一点少一点,要用,但要省着用,用在要紧关头。
那么,“忠义社”会允许鸟粪矿的肥力,便宜那些不肯让步的地头蛇吗?
“不是我有什么章程。”
李德胜眼皮微微耷拉,“尉迟家的意思,就一个。”
“嗯。”
张德点点头,听着。
李德胜紧紧握着的拳头,突然就伸开,作刀状,缓缓地向下一刀。
“什么由头。”
“心怀萧氏,阴谋造反。”
张德一愣:这么些年下来,一个个都够狠啊。
他以为只有程处弼是个心理变态,后来以为再加一个李奉诫,再后来以为加个崔慎,再后来,他发现其实和他一起浪的小伙伴,都是变态。只是有的是生理上,有的是心理上。
“找谁说项?”
“吴王。”
老李舔舔嘴唇,“吴王都督安陆,乃是秉承上意,如今有人心怀萧氏,自然要定斩不饶。”
“啧,说甚胡话,给了多少钱?”
“十万贯。”
“权万纪那里呢?”
“许了一条船,李奉诫跟他作保。”
“嗯,这倒是可以。毕竟,李凉州之前,是在交州做事的。”
呼……
长长地吐了口气,老张整个人都觉得狂躁。“忠义社”的小伙伴们,越发地熟练和淡然,这不是冷血,他们就算知道有千人万户因此失地,因此只能出卖自己的人生出卖自己的血肉,却还是做了。
为何?
君子远庖厨。
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别人流离失所,我们又没有看到,心理压力小了好多。
彬彬有礼的务本坊童子们,哪里还有当年在坊市内聚众斗殴的单纯。当年给“哥哥”上贡,那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强者为尊。程处弼如此,李奉诫如此,便是张大安,当年不也是为了几块胡饼么?
现如今,让张三郎再为了几块胡饼钱,和人约着在务本坊赛马,还会发生吗?
老张没有反对,同意了“忠义社”的大手笔,他如今是沔州长史,沔州境内,早就被洗的一干二净,白的不能再白。
可以说,沔州这块大唐治下的土地,可以用“华润系”来形容,因为它的官僚,它的百姓,它的工坊,它的舟船,它的土地,虽然也在顶着大唐的光环在运作,可最终的收益,最终的流向,始终都是“华润号”,始终都是“忠义社”。
张德有心反对,他怎么反对?社中子弟回一句“哥哥做得,小弟做不得么”,老张便是无言以对,哑口无言。
这是何等躁狂的一刻。
“妈的。”
调试着水力钻床,穿越的工科狗,无比烦躁地骂了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