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八大总督
镇南侯府。
刘钧陪着李惠一起,刚接受完孕期检查。李惠已经怀孕五月,小腹隆起,怀孕期间,她的食量大增,整个人都丰满了许多。
“王爷,公主的身体很好,胎儿也很健康。注意适当的走动,会更好些。”御医笑着道。
刘钧点了点头,握着李惠的手,对她道,“听到没,以后你跟我一起练太极吧,等儿子一出生就是个太极拳高手。还有,你这是第一胎,不能太补了,要不然孩子不好生,王太医,你说对吧。”
“王爷说的对,孕期适当进补有必要,但不能补过了,尤其是头胎。适当进补,适量运动,最好。”王太医是宫里产科圣手,“我一会给夫人开一份食谱吧,孕期按着这个食谱用膳,更加健康。”
“有劳王太医了,成功,给王太医准备笔墨,再把我书房里的那套玉杯包了送给王太医答谢。”
陪着李惠又坐了一会,刘钧去送了王太医离开,回到书房。
“义父,罗副官来了。”
“叫他进来吧。”
情报副官罗平安在门外喊了一声报告,然后进来。
“坐。”刘钧示意他在对面坐下,“平安,辽西那边现在如何了?”
罗平安坐的笔挺,充满着一名优秀楚军的英武,“回郡王,我们加强了对辽西的监察。吴三桂已经率本部移驻广宁,祖大寿也回镇锦州,如今秦老夫人已经正式在宁远建镇。”
“吴提督回广宁后忙什么呢?”
“忙着修复广宁城,另外忙着跟蒙古人和清军做交易呢。”
“做交易好,我也不反对他做交易。毕竟朝廷给锦州和广宁两镇六万的兵额,他们却养着十万人马,压力也还是很大的。”刘钧笑笑,吴三桂和祖大寿先前收拢辽西败兵,又招募兵马,两镇拥有十万之众。
其意图还是很明显的。想要保持对辽西的控制。这也是关外的惯例了,自李成梁起,辽西就有军阀化的趋势,出现了多个将门。李成梁的辽东集团,毛文龙的东江集团,到后来祖大寿吴三桂的关宁集团。
虽说到现在,关宁集团也是受到严重削弱,可他们依然还是想维持着这种在辽西的超然地位。
十万兵马。若是在从前,确实是个不错的资本。可惜在刘钧看来,十万兵马,只是个笑话。
一支缺少火炮、火铳的旧式军队,仅有少量的精锐家丁,多数都是些新兵,一些杂兵,缺少装备、训练,更要命的是,这是一支没有自己后勤装备保证的部队。他们完全是靠着朝廷的供给。
在过去,朝廷只能依靠他们抵御清军的时候,自然是有求必应,要粮给粮,要饷给饷,要炮给炮,可是现在,楚军的崛起,并且在入驻京畿之后,关宁军已经成了一支无足轻重的部队。
现在连山海关和宁远。都已经由刘钧渗透,孤悬于辽西的这所谓十万辽兵,对刘钧来说又有何威胁。
只要断他的饷,他就能不攻自溃。
吴三桂在辽西没有轻举妄动。但是很识时务。
既然如此,刘钧也不想逼的过紧。
“辽海已经结冰,让吴三桂自己派人到宁远来领粮饷吧。”不过刘钧不打算给齐,“粮饷按六万人的给,而且不能给足,给他们六成吧。”
辽西军就如同是一只看门的鹰犬。不能饿着了,饿着会噬主。也不能太饱,太饱了就指挥不动了。让他不上不下的,正好。
当天,刘钧第一次入内阁理事。
现在刘钧一人身兼数个要职,辅政大臣、内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可以说这也是相当罕见了。不过当今之时,少主继位,原来的首辅又刚犯下大罪而自缢,朝中局势确实更加需要这三位辅政大臣。
吴甡进首辅,再加礼部尚书实职,刘宗周进次辅也加了工部尚书实职。
三位顾命大臣都入阁,也是为了更好的辅政。
内阁衙门在皇城之中,京中重要的衙门都设在这里,内阁、六部与各寺。原来的五军都督府也设在这里,现在五军都督府已经正式改为枢密院。
刘钧在内阁中的公房已经准备好了,有一间不错的公厅,还配备了七八名吏员,协助办公。
虽然内阁之上有了总理处还又有了一个军机处,顾命大臣也都入了内阁。但内阁和总理处还是有区别的,各有职责。
内阁与总理处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阁对奏章有先阅之权,而总理处是后阅。若是跟后世相比,内阁相当于市长,而总理处相当于书记了。具体事务内阁处理,但最终总理处有否决权。
六位内阁大学士齐聚,时间已经进入腊月,这段时间以来,各处还算是相对安稳的。
吴甡看了众人一眼,宣布:“议事吧。”
厅里面,除了六位内阁大学士,还有数名吏员,都提着笔,负责记录会议,并应对一些具体事务的问答。
“今天的议事,我们还是着重议一下兵部和枢密院的诸多新设职位的人选,兵部和吏部都已经拟了一份名单,还需要我们议一议,最后票拟再呈总理处。”
刘钧咳嗽一声,“我先抛砖引玉吧,吏部和兵部的这两份名单我都看过,有一点点补充意见,以文驭武固然重要,但兵部和枢密院这两个毕竟是军政、军令系统,如果都只是选用文官,尤其是他们举荐名单中好些人都才二三十岁的年轻文官,有些甚至都只是中进士三五年而已,连半点与军队相关的经验都没有,如何入兵部和枢密院?”
“眼下大明的内外军事形势还是很紧张的,必须用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文官甚至是武将,毕竟不管怎么说,打赢仗是最重要的。”
“我在这里也举荐几个人选吧,我举荐由侍郎吴襄出任兵部总后勤司长,祖大寿出任陆军司令,郑芝龙出任海军司令,赵顺任总装备司长。”
“枢密院这边,我再推荐傅山任总参谋长。”
刘钧虽然是新入阁,可一入阁却已经在六位大学士中排第三,仅排在首次辅后面,甚至比入阁两年多的其它三位群辅位置还靠前。尤其他还是三大顾命大臣之一,因此他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
吴甡看了眼其它人,“对于郡王的举荐,诸位有什么意见?”
“我先说几句吧。”刘宗周不紧不慢的出声,“过去我们不论是对东虏还是对流匪,都胜少败多,缘何?我觉得郡王说的很有道理,不能固守祖制一味强调以文驭武。打仗,毕竟还得内行来指。以文驭武,应当是文官统领,监督,而不是代替武将指挥。作战指挥权,还得给武将。兵部和枢密院,后部尚书和枢密使固然当由文官担任,可下面的这些新设的官职,各兵种司令,各战军司令,起码还是得由那些有过担任总督经验或者担任军镇总兵之文武官员来出任,更好。”
“吴襄、祖大寿、郑芝龙、傅山都任过总兵,都有前线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郡王举荐他们担任的各个职务,我觉得很适合。眼下,是时候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了,尽快的平定关外和中原的内外战事,才是首先的当务之急。”
对于刘钧举荐的赵顺,厅里其它人都并没听说过。没人知道,刘钧举荐的这个赵顺,虽然原来身上也挂了个指挥佥事的衔头,实际上原来却仅仅是个火器匠人而已。后来投奔刘钧,成为了刘钧的火器坊的匠头,现在更是成为整个楚军军工体系的头了。
刘钧提出让赵顺来出任兵部的总装备司长,并不仅仅是提拔自己人,而是有着更长远打算的。
这次兵部和枢密院的调整,出现了大批高级职务空缺。
刘钧也只是推荐了几个人选而已,还留有许多位置给其它人。
“枢密院的总参谋长、前后左右中五军司令,兵部的总装备、总后勤、陆军、海军几个兵种司令等,都是侍郎级的高级实权职位。”
“我举荐朱大典出任前军司令。”
“我举荐汪乔年出任后军司令。”
“我举荐丁启睿出任左军司令。”
“我举荐陈奇瑜出任右军司令。”
“我举荐傅宗龙出任中军司令。”
基本上每位大学士都有自己举荐的人选,加上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推荐的人选,每个位置基本上都有好几个备选人选。
内阁大学士们商议了半天,实际上是互相协调、妥协交易,最终兵部和枢密院的各个重要职位人选都定下来了。
陈新甲依然是兵部尚书,范景文任枢密使。
祖大寿任兵部陆军司令,郑芝龙海军司令。吴襄任总后勤司长,赵顺任总装备司长。
傅山任总参谋长,傅宗龙任中军司令、丁启睿任左军司令、陈奇瑜任中军司令,朱大典任前军司令,汪乔年任后军司令。
由于这些官员多半是各地的督抚总兵,如此一来,又有许多地方督抚空缺。正好安排给那些没能选中的备选官员接任。
“我提议,将辽东辽西并为一个军区,河南山东并为一个军区。原辽东军区的登莱镇划归山东,辽西辽东合并为关外军区,而河南山东合并为中原军区,各设一总督。山西与直隶并为一个军区,同归直隶总督。关外、中原、直隶三军区各设一总督,六省每省各只保留一巡抚、一巡按。”(未完待续。)
ps: 感谢lh1226、塞外飞熊、范宣子、因为了解诸位支持,谢谢!
刘钧陪着李惠一起,刚接受完孕期检查。李惠已经怀孕五月,小腹隆起,怀孕期间,她的食量大增,整个人都丰满了许多。
“王爷,公主的身体很好,胎儿也很健康。注意适当的走动,会更好些。”御医笑着道。
刘钧点了点头,握着李惠的手,对她道,“听到没,以后你跟我一起练太极吧,等儿子一出生就是个太极拳高手。还有,你这是第一胎,不能太补了,要不然孩子不好生,王太医,你说对吧。”
“王爷说的对,孕期适当进补有必要,但不能补过了,尤其是头胎。适当进补,适量运动,最好。”王太医是宫里产科圣手,“我一会给夫人开一份食谱吧,孕期按着这个食谱用膳,更加健康。”
“有劳王太医了,成功,给王太医准备笔墨,再把我书房里的那套玉杯包了送给王太医答谢。”
陪着李惠又坐了一会,刘钧去送了王太医离开,回到书房。
“义父,罗副官来了。”
“叫他进来吧。”
情报副官罗平安在门外喊了一声报告,然后进来。
“坐。”刘钧示意他在对面坐下,“平安,辽西那边现在如何了?”
罗平安坐的笔挺,充满着一名优秀楚军的英武,“回郡王,我们加强了对辽西的监察。吴三桂已经率本部移驻广宁,祖大寿也回镇锦州,如今秦老夫人已经正式在宁远建镇。”
“吴提督回广宁后忙什么呢?”
“忙着修复广宁城,另外忙着跟蒙古人和清军做交易呢。”
“做交易好,我也不反对他做交易。毕竟朝廷给锦州和广宁两镇六万的兵额,他们却养着十万人马,压力也还是很大的。”刘钧笑笑,吴三桂和祖大寿先前收拢辽西败兵,又招募兵马,两镇拥有十万之众。
其意图还是很明显的。想要保持对辽西的控制。这也是关外的惯例了,自李成梁起,辽西就有军阀化的趋势,出现了多个将门。李成梁的辽东集团,毛文龙的东江集团,到后来祖大寿吴三桂的关宁集团。
虽说到现在,关宁集团也是受到严重削弱,可他们依然还是想维持着这种在辽西的超然地位。
十万兵马。若是在从前,确实是个不错的资本。可惜在刘钧看来,十万兵马,只是个笑话。
一支缺少火炮、火铳的旧式军队,仅有少量的精锐家丁,多数都是些新兵,一些杂兵,缺少装备、训练,更要命的是,这是一支没有自己后勤装备保证的部队。他们完全是靠着朝廷的供给。
在过去,朝廷只能依靠他们抵御清军的时候,自然是有求必应,要粮给粮,要饷给饷,要炮给炮,可是现在,楚军的崛起,并且在入驻京畿之后,关宁军已经成了一支无足轻重的部队。
现在连山海关和宁远。都已经由刘钧渗透,孤悬于辽西的这所谓十万辽兵,对刘钧来说又有何威胁。
只要断他的饷,他就能不攻自溃。
吴三桂在辽西没有轻举妄动。但是很识时务。
既然如此,刘钧也不想逼的过紧。
“辽海已经结冰,让吴三桂自己派人到宁远来领粮饷吧。”不过刘钧不打算给齐,“粮饷按六万人的给,而且不能给足,给他们六成吧。”
辽西军就如同是一只看门的鹰犬。不能饿着了,饿着会噬主。也不能太饱,太饱了就指挥不动了。让他不上不下的,正好。
当天,刘钧第一次入内阁理事。
现在刘钧一人身兼数个要职,辅政大臣、内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可以说这也是相当罕见了。不过当今之时,少主继位,原来的首辅又刚犯下大罪而自缢,朝中局势确实更加需要这三位辅政大臣。
吴甡进首辅,再加礼部尚书实职,刘宗周进次辅也加了工部尚书实职。
三位顾命大臣都入阁,也是为了更好的辅政。
内阁衙门在皇城之中,京中重要的衙门都设在这里,内阁、六部与各寺。原来的五军都督府也设在这里,现在五军都督府已经正式改为枢密院。
刘钧在内阁中的公房已经准备好了,有一间不错的公厅,还配备了七八名吏员,协助办公。
虽然内阁之上有了总理处还又有了一个军机处,顾命大臣也都入了内阁。但内阁和总理处还是有区别的,各有职责。
内阁与总理处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阁对奏章有先阅之权,而总理处是后阅。若是跟后世相比,内阁相当于市长,而总理处相当于书记了。具体事务内阁处理,但最终总理处有否决权。
六位内阁大学士齐聚,时间已经进入腊月,这段时间以来,各处还算是相对安稳的。
吴甡看了众人一眼,宣布:“议事吧。”
厅里面,除了六位内阁大学士,还有数名吏员,都提着笔,负责记录会议,并应对一些具体事务的问答。
“今天的议事,我们还是着重议一下兵部和枢密院的诸多新设职位的人选,兵部和吏部都已经拟了一份名单,还需要我们议一议,最后票拟再呈总理处。”
刘钧咳嗽一声,“我先抛砖引玉吧,吏部和兵部的这两份名单我都看过,有一点点补充意见,以文驭武固然重要,但兵部和枢密院这两个毕竟是军政、军令系统,如果都只是选用文官,尤其是他们举荐名单中好些人都才二三十岁的年轻文官,有些甚至都只是中进士三五年而已,连半点与军队相关的经验都没有,如何入兵部和枢密院?”
“眼下大明的内外军事形势还是很紧张的,必须用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文官甚至是武将,毕竟不管怎么说,打赢仗是最重要的。”
“我在这里也举荐几个人选吧,我举荐由侍郎吴襄出任兵部总后勤司长,祖大寿出任陆军司令,郑芝龙出任海军司令,赵顺任总装备司长。”
“枢密院这边,我再推荐傅山任总参谋长。”
刘钧虽然是新入阁,可一入阁却已经在六位大学士中排第三,仅排在首次辅后面,甚至比入阁两年多的其它三位群辅位置还靠前。尤其他还是三大顾命大臣之一,因此他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
吴甡看了眼其它人,“对于郡王的举荐,诸位有什么意见?”
“我先说几句吧。”刘宗周不紧不慢的出声,“过去我们不论是对东虏还是对流匪,都胜少败多,缘何?我觉得郡王说的很有道理,不能固守祖制一味强调以文驭武。打仗,毕竟还得内行来指。以文驭武,应当是文官统领,监督,而不是代替武将指挥。作战指挥权,还得给武将。兵部和枢密院,后部尚书和枢密使固然当由文官担任,可下面的这些新设的官职,各兵种司令,各战军司令,起码还是得由那些有过担任总督经验或者担任军镇总兵之文武官员来出任,更好。”
“吴襄、祖大寿、郑芝龙、傅山都任过总兵,都有前线指挥作战的丰富经验,郡王举荐他们担任的各个职务,我觉得很适合。眼下,是时候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了,尽快的平定关外和中原的内外战事,才是首先的当务之急。”
对于刘钧举荐的赵顺,厅里其它人都并没听说过。没人知道,刘钧举荐的这个赵顺,虽然原来身上也挂了个指挥佥事的衔头,实际上原来却仅仅是个火器匠人而已。后来投奔刘钧,成为了刘钧的火器坊的匠头,现在更是成为整个楚军军工体系的头了。
刘钧提出让赵顺来出任兵部的总装备司长,并不仅仅是提拔自己人,而是有着更长远打算的。
这次兵部和枢密院的调整,出现了大批高级职务空缺。
刘钧也只是推荐了几个人选而已,还留有许多位置给其它人。
“枢密院的总参谋长、前后左右中五军司令,兵部的总装备、总后勤、陆军、海军几个兵种司令等,都是侍郎级的高级实权职位。”
“我举荐朱大典出任前军司令。”
“我举荐汪乔年出任后军司令。”
“我举荐丁启睿出任左军司令。”
“我举荐陈奇瑜出任右军司令。”
“我举荐傅宗龙出任中军司令。”
基本上每位大学士都有自己举荐的人选,加上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推荐的人选,每个位置基本上都有好几个备选人选。
内阁大学士们商议了半天,实际上是互相协调、妥协交易,最终兵部和枢密院的各个重要职位人选都定下来了。
陈新甲依然是兵部尚书,范景文任枢密使。
祖大寿任兵部陆军司令,郑芝龙海军司令。吴襄任总后勤司长,赵顺任总装备司长。
傅山任总参谋长,傅宗龙任中军司令、丁启睿任左军司令、陈奇瑜任中军司令,朱大典任前军司令,汪乔年任后军司令。
由于这些官员多半是各地的督抚总兵,如此一来,又有许多地方督抚空缺。正好安排给那些没能选中的备选官员接任。
“我提议,将辽东辽西并为一个军区,河南山东并为一个军区。原辽东军区的登莱镇划归山东,辽西辽东合并为关外军区,而河南山东合并为中原军区,各设一总督。山西与直隶并为一个军区,同归直隶总督。关外、中原、直隶三军区各设一总督,六省每省各只保留一巡抚、一巡按。”(未完待续。)
ps: 感谢lh1226、塞外飞熊、范宣子、因为了解诸位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