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临阵
事实证明安森的猜测完全正确:当狼狈不堪的嘉兰军团撤退到骁龙公国境内,此前一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瞬间消失,帝国宫廷空前的团结。
亲征,必须亲征!
自圣徒历四十七年,第二次公序会议确立秩序世界以来,作为帝国中枢,皇帝直领的骁龙公国承平百年,再未曾燃起过战火;这种繁荣与稳定不仅给予了赫瑞德家族巨大的优势,也变成了彰显皇帝无上权威的证明。
只要是踏进骁龙公国领土的外乡人,无不赞叹此地繁华与和平:宽敞笔直的道路,富丽堂皇的行宫,优雅自然的庄园……
在这里,皇帝与他的亲族们掌握着帝国的至高权力,一举一动维护并彰显着帝国的权威;贵族们承担义务,世袭罔替的继承着他们父辈的官职,为帝国添砖加瓦;而从乡间道路至皇宫殿陛之间,都能看到骑士们全副武装,维护治安的身影,让平民可以不用考虑任何事情的担任佃农,工匠和商贩之类的工作,成为这片繁荣的点缀。
皇室,贵族,骑士,平民,四大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堪称是秩序世界列国的典范,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么标准的统治体系了。
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作为皇帝直领,骁龙公国能依靠帝国体系从全国吸血,可以放松对底层的压榨;而由于皇室和贵族群体几百年没有战争导致的膨胀,全公国内早就没有一块能容纳自由农的土地,都被贵族们瓜分殆尽了。
哪怕不考虑皇帝的尊严,处于保护自己基本盘不受损这个前提,皇帝也决不能无动于衷。
“以皇帝的名义,眼下骁龙城所有的骑士全部应召入伍,另在全公国范围内召集八万人的军队;我…约瑟夫·赫瑞德,要亲自给那个克洛维暴徒一点颜色瞧瞧!”
在皇帝的亲自督促,或者说危机感的催下,帝国宫廷的运转效率空前强大,当天下午就已经集结起三万人装备精良的大军,另有两万八千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并且随着征召令的层层下达,数量还在增加。
这当然不是帝国掌握了什么大变活人的戏法,纯粹因为靠着吸血加上贵族阶层的规模足够庞大,轻轻松松就能征召大批年轻骑士和侍从参军入伍,并且都是十分优秀的中下层指挥官,效率和能力也超过了克洛维那些从学院里毕业的军官。
同时和克洛维一样,克洛维的统治者需要靠克洛维城压制全国,赫瑞德皇帝同样需要依靠骁龙城震慑整个秩序世界,因而城内也有着相当完备的军火库和优秀的枪炮工坊,一口气武装六七万,甚至十几万的士兵也是轻而易举。
对于这个结果,约瑟夫三世相当满意,他立刻将手头已经集结待命的不到六万人分成三个军团,自己亲领一军团,再安排伯纳德·莫尔维斯戴罪立功——新世界之战当了将近半年的俘虏——指挥一个军团,再安排一名皇室旁支出身的统帅,负责最后一个军团。
这份安排是约瑟夫精心计算过的:首先自己和皇室出身的统帅管辖大军的三分之二,能够有效的保证自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启用伯纳德·莫尔维斯这个戴罪立功的家伙则是为了拉拢帝国北方的贵族,确保他们不会离心离德。
至于帝国南方?勒文特家族那群二五仔早就和自己离心离德,听调不听宣,变成教廷的势力范围了,拉拢他们毫无意义,只会让对方以为他们手里还有自己需要的筹码,属于资敌行为。
除了人数众多,三大军团的阵容也是空前强大;下级军官几乎全部由骁龙公国本土贵族担任,每个军团的轻重火炮加起来都达到了五十门上下,骑兵部队也达到了一万八千人。
与此同时,约瑟夫三世还分别收到了罗兰大公和勒文特大公的消息,帝国一北一南两大豪门都集结起了三万大军,正在向骁龙城赶来;远在勃拉姆大公国深陷敌人包围的莉莉丝·沃尔夫大公也差人送来信笺,表示正竭力组织军队,骚扰“克洛维入侵者”的后勤线。
对此皇帝做出了如下布置:罗兰与勒文特军团停止继续向骁龙城靠拢,改道前往长戟河渡口;勃拉姆大公国的骑士们再接再厉,争取抓住自己与克洛维暴徒决战的时机攻下铜门堡,切断敌人退路。
按照皇帝自己的估计,击败敌人并不难,但想要彻底歼灭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要尽可能做好万全准备,争取关门打狗。
总而言之,约瑟夫·赫瑞德对自己的策略相当满意,尤其在听说刚刚抵达渡口的克洛维人只有五万出头,立刻感觉这把怎么看都是稳了。
“传令各军,打出金色鸢尾花与赤色独角兽的旗帜,我们要堂堂正正,以秩序世界守护者的名义碾碎那群暴徒——!!!!”
圣徒历一百零三年八月二十日,皇帝的大军正式抵达长戟河渡口;太阳升起的地平线上一道蓝白相间的“细长线”逐渐化作洪流,随风飘扬的军旗更是宛若花海,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此时西线方面军刚刚占领渡口四天不到,已经完全渡河的游骑兵军团刚刚在河西岸站稳脚跟,建立起并不算特别稳固的阵地,与拱卫指挥部的风暴军团隔河相望。
与此同时,同时在后线急行军的信号旗军团,旭日军团和瀚土军团,都还有大量部队在路上;两大军团都分别只有两个步兵师,外加直属的掷弹兵团,骑兵团和两个骑炮连赶到,瀚土军团更是因为还承担了断后和保障后勤的任务,全军都拖在了末尾。
这个结果小莱昂可以说是相当不满意,尤其是在有此前红月镇夺还战的前科之后,他严重认为这就是安森有意安排,摆明了是不相信瀚土军团的战斗力。
对此安森无比坚决的表示了否认:瀚土军团的战斗力他在新世界可是亲眼看到了,能顶着圣战军团的炮火强行登陆,在冰天雪地里快速急行军,且不论战斗力如何,这份韧性和执行力就可见一斑。
“正因为瀚土军团如此强大,才不应该在开战之初就立刻投入战场,而应当作为整场战役决定性的一环,在最后时刻成为压倒敌人的关键,亲爱的莱昂你难道不是这么认为的吗?”
“我确实很想表示赞同,但红月镇夺还战的时候,你就是这么干的。”
“而那场战斗我们打赢了……”
“赢得很凶险!”
“可最终还是赢了……”
“只差一点点…如果当时你没拿下嘉兰爵士,或者卡尔·贝恩阁下的军旗山阵地提前一个小时陷落,你就全军覆没了!”
“可那并没有发生,不是吗?”
“如果瀚土的军团也在,军旗山就百分百不可能陷落。”
“确实,但反过来说费尔南多·赫瑞德也百分百不会进攻了,我们就得硬啃红月镇要塞这个硬骨头,你以为呢?”
“我认为你在强词夺理。”
“应该说…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内,让我们照计划行事好吗,特别是那个计划……”
“相当的完美,对吧?”
“你果然是我的好堂弟,有个能够托付背后的自家人在,我真的能放心许多。”
“……你赢了。”
于是瀚土军团再次承担起了“压阵”的使命,出击和行军次序在整个西线方面军的末尾,还要分兵保持对某些重要据点的掌控。
此时位于渡口东岸高地上的指挥部正热火朝天,争分夺秒的做最后的测算,旭日军团和信号旗军团剩余部队要到傍晚五点二十五分才能抵达战场,瀚土军团更是要拖到后天下午,基本可以当做是无法加入战斗了。
巧合的是罗兰与勒文特家族的军团也差不多要等到后天才会出现,万一最后真的发生双方僵持不下的场面,就只能比比看谁的援军最先抵达战场。
整个参谋部此时完全分裂为两派:一边认为应当以控制西岸的游骑兵军团为诱饵,引诱敌人发动一轮又一轮攻势,大军趁机偷偷从战场两侧快速渡河,从侧翼和后方对帝国大军实施包抄,一举歼灭。
另一派则认为这简直就是送死:相比较西线方面军,帝国显然更熟悉这里的地形,上下游要是真的有渡口,皇帝肯定早就抢先分兵把守了,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大军全部压在东岸,等同于要眼睁睁看着西岸的游骑兵军团送死。
“一派胡言,游骑兵军团足足四万人,有完备的土木防御工事,还能随时得到东岸不少于五十门大炮的炮火支援,皇帝的军队满打满算也就八万人,不过一比二的差距,还不至于到一个进攻就全军覆没的地步!”
信号旗军团司令施利芬伯爵敲着桌子,对着眼前的副参谋长吹胡子瞪眼:“现在把游骑兵军团撤回来,等于直接舍弃好不容易占据的先手优势,后面再想要过河进攻可就难了!”
“确实如你所说,但前提是我们的炮兵规模要远超敌人才行!”卡尔·贝恩显然不肯退让:
“现在全军上下只有五十门大炮,对面可是足足一百五十门!游骑兵军团的阵地上没有炮兵,而帝国炮兵的水平你应该清楚;对方要是就肯用炮弹,用真金白银砸我们的烂泥坑阵地,工事里的士兵能撑多久?”
“撑不住也得撑!”施利芬伯爵一声冷哼:“如果能用烂泥坑换来帝国人上千发炮弹,让他们后续进攻乏力,赚的依然是我们。”
“你!那…那可都是一个个活人,不是什么赌桌上的筹码!”
卡尔·贝恩嘴角微微抽搐:“想都不想就派他们去送死,连半点准备的后手也没有,更不敢保证这么做是否能成功…你这是在拿他们的性命去试探,去挥霍!”
“那又怎样,战场上可能不死人吗,我的副参谋长?!”施利芬伯爵相当不屑:“仗还没打怎么知道能不能赢,没试过谁能断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没有人可以,但至少能够在战前避免最坏的结果发生。”
安森主动打断了两边的人的争吵,目光扫视了一圈在战场的参谋们:“诸位都应当清楚这一战的意义,谨慎些没有坏处的。”
“总司令……”
“执政大人……”
“我已经决定了!”抬手拦下双方的话,安森将军刀重重的砸在地图上:“全体参谋部军官听令,此次长戟河之战,我做出如下的最后部署!”
“游骑兵军团全军继续留在西岸不动,同时趁着天色未黯,将全军五十门大炮全部转移到游骑兵军团阵地。”
“风暴军团一分为二,立刻沿河向南北方向移动,在适当位置搭建浮桥做好渡河准备,但在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一个士兵都不准过河。”
“旭日军团,信号旗军团连带后续抵达的部队,在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于皇家庄园高地后方扎营列阵,不准靠近长戟河一带;等到所有部队全部就位,于明日清晨沿河列阵;五点五十分开始行动,七点之前必须全部进入作战准备。”
“骑兵部队留在皇家庄园高地,在得到进一步命令前待命就绪,等候接下来的命令。”
略微停顿了一下,安森目光锐利的扫过在场的军官们:“所有人听清楚了,这一战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击溃并全歼皇帝的大军;为此我不会随意牺牲任何一名士兵,但在必要的时候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要做好为克洛维献身的准备,明白吗?”
“明白——!!!!”
“非常好,我也向你们保证,我们不会输的。”安森信心满满:“我会让皇帝看到,他以为的和真正发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让我们给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一点…来自克洛维的小小震撼!”
亲征,必须亲征!
自圣徒历四十七年,第二次公序会议确立秩序世界以来,作为帝国中枢,皇帝直领的骁龙公国承平百年,再未曾燃起过战火;这种繁荣与稳定不仅给予了赫瑞德家族巨大的优势,也变成了彰显皇帝无上权威的证明。
只要是踏进骁龙公国领土的外乡人,无不赞叹此地繁华与和平:宽敞笔直的道路,富丽堂皇的行宫,优雅自然的庄园……
在这里,皇帝与他的亲族们掌握着帝国的至高权力,一举一动维护并彰显着帝国的权威;贵族们承担义务,世袭罔替的继承着他们父辈的官职,为帝国添砖加瓦;而从乡间道路至皇宫殿陛之间,都能看到骑士们全副武装,维护治安的身影,让平民可以不用考虑任何事情的担任佃农,工匠和商贩之类的工作,成为这片繁荣的点缀。
皇室,贵族,骑士,平民,四大阶层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堪称是秩序世界列国的典范,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么标准的统治体系了。
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作为皇帝直领,骁龙公国能依靠帝国体系从全国吸血,可以放松对底层的压榨;而由于皇室和贵族群体几百年没有战争导致的膨胀,全公国内早就没有一块能容纳自由农的土地,都被贵族们瓜分殆尽了。
哪怕不考虑皇帝的尊严,处于保护自己基本盘不受损这个前提,皇帝也决不能无动于衷。
“以皇帝的名义,眼下骁龙城所有的骑士全部应召入伍,另在全公国范围内召集八万人的军队;我…约瑟夫·赫瑞德,要亲自给那个克洛维暴徒一点颜色瞧瞧!”
在皇帝的亲自督促,或者说危机感的催下,帝国宫廷的运转效率空前强大,当天下午就已经集结起三万人装备精良的大军,另有两万八千人已经在赶来的路上,并且随着征召令的层层下达,数量还在增加。
这当然不是帝国掌握了什么大变活人的戏法,纯粹因为靠着吸血加上贵族阶层的规模足够庞大,轻轻松松就能征召大批年轻骑士和侍从参军入伍,并且都是十分优秀的中下层指挥官,效率和能力也超过了克洛维那些从学院里毕业的军官。
同时和克洛维一样,克洛维的统治者需要靠克洛维城压制全国,赫瑞德皇帝同样需要依靠骁龙城震慑整个秩序世界,因而城内也有着相当完备的军火库和优秀的枪炮工坊,一口气武装六七万,甚至十几万的士兵也是轻而易举。
对于这个结果,约瑟夫三世相当满意,他立刻将手头已经集结待命的不到六万人分成三个军团,自己亲领一军团,再安排伯纳德·莫尔维斯戴罪立功——新世界之战当了将近半年的俘虏——指挥一个军团,再安排一名皇室旁支出身的统帅,负责最后一个军团。
这份安排是约瑟夫精心计算过的:首先自己和皇室出身的统帅管辖大军的三分之二,能够有效的保证自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启用伯纳德·莫尔维斯这个戴罪立功的家伙则是为了拉拢帝国北方的贵族,确保他们不会离心离德。
至于帝国南方?勒文特家族那群二五仔早就和自己离心离德,听调不听宣,变成教廷的势力范围了,拉拢他们毫无意义,只会让对方以为他们手里还有自己需要的筹码,属于资敌行为。
除了人数众多,三大军团的阵容也是空前强大;下级军官几乎全部由骁龙公国本土贵族担任,每个军团的轻重火炮加起来都达到了五十门上下,骑兵部队也达到了一万八千人。
与此同时,约瑟夫三世还分别收到了罗兰大公和勒文特大公的消息,帝国一北一南两大豪门都集结起了三万大军,正在向骁龙城赶来;远在勃拉姆大公国深陷敌人包围的莉莉丝·沃尔夫大公也差人送来信笺,表示正竭力组织军队,骚扰“克洛维入侵者”的后勤线。
对此皇帝做出了如下布置:罗兰与勒文特军团停止继续向骁龙城靠拢,改道前往长戟河渡口;勃拉姆大公国的骑士们再接再厉,争取抓住自己与克洛维暴徒决战的时机攻下铜门堡,切断敌人退路。
按照皇帝自己的估计,击败敌人并不难,但想要彻底歼灭就不太容易了,所以要尽可能做好万全准备,争取关门打狗。
总而言之,约瑟夫·赫瑞德对自己的策略相当满意,尤其在听说刚刚抵达渡口的克洛维人只有五万出头,立刻感觉这把怎么看都是稳了。
“传令各军,打出金色鸢尾花与赤色独角兽的旗帜,我们要堂堂正正,以秩序世界守护者的名义碾碎那群暴徒——!!!!”
圣徒历一百零三年八月二十日,皇帝的大军正式抵达长戟河渡口;太阳升起的地平线上一道蓝白相间的“细长线”逐渐化作洪流,随风飘扬的军旗更是宛若花海,浩浩荡荡,不可阻挡。
此时西线方面军刚刚占领渡口四天不到,已经完全渡河的游骑兵军团刚刚在河西岸站稳脚跟,建立起并不算特别稳固的阵地,与拱卫指挥部的风暴军团隔河相望。
与此同时,同时在后线急行军的信号旗军团,旭日军团和瀚土军团,都还有大量部队在路上;两大军团都分别只有两个步兵师,外加直属的掷弹兵团,骑兵团和两个骑炮连赶到,瀚土军团更是因为还承担了断后和保障后勤的任务,全军都拖在了末尾。
这个结果小莱昂可以说是相当不满意,尤其是在有此前红月镇夺还战的前科之后,他严重认为这就是安森有意安排,摆明了是不相信瀚土军团的战斗力。
对此安森无比坚决的表示了否认:瀚土军团的战斗力他在新世界可是亲眼看到了,能顶着圣战军团的炮火强行登陆,在冰天雪地里快速急行军,且不论战斗力如何,这份韧性和执行力就可见一斑。
“正因为瀚土军团如此强大,才不应该在开战之初就立刻投入战场,而应当作为整场战役决定性的一环,在最后时刻成为压倒敌人的关键,亲爱的莱昂你难道不是这么认为的吗?”
“我确实很想表示赞同,但红月镇夺还战的时候,你就是这么干的。”
“而那场战斗我们打赢了……”
“赢得很凶险!”
“可最终还是赢了……”
“只差一点点…如果当时你没拿下嘉兰爵士,或者卡尔·贝恩阁下的军旗山阵地提前一个小时陷落,你就全军覆没了!”
“可那并没有发生,不是吗?”
“如果瀚土的军团也在,军旗山就百分百不可能陷落。”
“确实,但反过来说费尔南多·赫瑞德也百分百不会进攻了,我们就得硬啃红月镇要塞这个硬骨头,你以为呢?”
“我认为你在强词夺理。”
“应该说…一切都在我的计划之内,让我们照计划行事好吗,特别是那个计划……”
“相当的完美,对吧?”
“你果然是我的好堂弟,有个能够托付背后的自家人在,我真的能放心许多。”
“……你赢了。”
于是瀚土军团再次承担起了“压阵”的使命,出击和行军次序在整个西线方面军的末尾,还要分兵保持对某些重要据点的掌控。
此时位于渡口东岸高地上的指挥部正热火朝天,争分夺秒的做最后的测算,旭日军团和信号旗军团剩余部队要到傍晚五点二十五分才能抵达战场,瀚土军团更是要拖到后天下午,基本可以当做是无法加入战斗了。
巧合的是罗兰与勒文特家族的军团也差不多要等到后天才会出现,万一最后真的发生双方僵持不下的场面,就只能比比看谁的援军最先抵达战场。
整个参谋部此时完全分裂为两派:一边认为应当以控制西岸的游骑兵军团为诱饵,引诱敌人发动一轮又一轮攻势,大军趁机偷偷从战场两侧快速渡河,从侧翼和后方对帝国大军实施包抄,一举歼灭。
另一派则认为这简直就是送死:相比较西线方面军,帝国显然更熟悉这里的地形,上下游要是真的有渡口,皇帝肯定早就抢先分兵把守了,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大军全部压在东岸,等同于要眼睁睁看着西岸的游骑兵军团送死。
“一派胡言,游骑兵军团足足四万人,有完备的土木防御工事,还能随时得到东岸不少于五十门大炮的炮火支援,皇帝的军队满打满算也就八万人,不过一比二的差距,还不至于到一个进攻就全军覆没的地步!”
信号旗军团司令施利芬伯爵敲着桌子,对着眼前的副参谋长吹胡子瞪眼:“现在把游骑兵军团撤回来,等于直接舍弃好不容易占据的先手优势,后面再想要过河进攻可就难了!”
“确实如你所说,但前提是我们的炮兵规模要远超敌人才行!”卡尔·贝恩显然不肯退让:
“现在全军上下只有五十门大炮,对面可是足足一百五十门!游骑兵军团的阵地上没有炮兵,而帝国炮兵的水平你应该清楚;对方要是就肯用炮弹,用真金白银砸我们的烂泥坑阵地,工事里的士兵能撑多久?”
“撑不住也得撑!”施利芬伯爵一声冷哼:“如果能用烂泥坑换来帝国人上千发炮弹,让他们后续进攻乏力,赚的依然是我们。”
“你!那…那可都是一个个活人,不是什么赌桌上的筹码!”
卡尔·贝恩嘴角微微抽搐:“想都不想就派他们去送死,连半点准备的后手也没有,更不敢保证这么做是否能成功…你这是在拿他们的性命去试探,去挥霍!”
“那又怎样,战场上可能不死人吗,我的副参谋长?!”施利芬伯爵相当不屑:“仗还没打怎么知道能不能赢,没试过谁能断定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没有人可以,但至少能够在战前避免最坏的结果发生。”
安森主动打断了两边的人的争吵,目光扫视了一圈在战场的参谋们:“诸位都应当清楚这一战的意义,谨慎些没有坏处的。”
“总司令……”
“执政大人……”
“我已经决定了!”抬手拦下双方的话,安森将军刀重重的砸在地图上:“全体参谋部军官听令,此次长戟河之战,我做出如下的最后部署!”
“游骑兵军团全军继续留在西岸不动,同时趁着天色未黯,将全军五十门大炮全部转移到游骑兵军团阵地。”
“风暴军团一分为二,立刻沿河向南北方向移动,在适当位置搭建浮桥做好渡河准备,但在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一个士兵都不准过河。”
“旭日军团,信号旗军团连带后续抵达的部队,在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于皇家庄园高地后方扎营列阵,不准靠近长戟河一带;等到所有部队全部就位,于明日清晨沿河列阵;五点五十分开始行动,七点之前必须全部进入作战准备。”
“骑兵部队留在皇家庄园高地,在得到进一步命令前待命就绪,等候接下来的命令。”
略微停顿了一下,安森目光锐利的扫过在场的军官们:“所有人听清楚了,这一战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击溃并全歼皇帝的大军;为此我不会随意牺牲任何一名士兵,但在必要的时候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要做好为克洛维献身的准备,明白吗?”
“明白——!!!!”
“非常好,我也向你们保证,我们不会输的。”安森信心满满:“我会让皇帝看到,他以为的和真正发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东西。”
“让我们给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一点…来自克洛维的小小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