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剑指东瀛(圆四)“救驾”
藤堂高虎与高务实接下来的谈话显然就事关机密了,连明军将领都不曾与闻,帐中只留下四名家丁亲兵,两人一直在高务实背后,另两人把守门后。
显然,对于一个刚刚投诚但高大威勐的武将,高务实虽然基本相信了他投诚的诚意,但也不能不以防万一。
毕竟他高阁老可不是习武之人,藤堂高虎倘若要做荆轲,他连“绕柱走”都不一定能成功呢。
好在藤堂高虎并不介意,留下来与高务实好一番商谈,直到外头忽然来报,说是有汉阳的紧急军情,高务实才命人将藤堂高虎带下去好好招待。
汉阳方面的确是有紧急军情,那就是明军留下守备汉阳的张万邦部与朝鲜都元帅权栗部发生了交战。
事接前文,当时权栗打着部下愤怒、要找朝鲜王李昖申辩的幌子从前线返回汉阳,驻扎在城东芦原岭请求张万邦开城放行,朝鲜领议政李山海则来找张万邦商议。
最终,张万邦对此的表态是:“就请领议政面见贵国王上,请旨派柳成龙前往芦原岭将权栗革职待勘吧。至于出兵与否,本将会视柳成龙、权栗二人的表现来做决定。”
这段话不仅是张万邦当时的表态,也是事情后续发展的基础。
朝鲜王李昖此时自然不可能否决一项李山海已经与明军达成共识的提桉,很快下达王令,将权栗革职候勘,并指名道姓让柳成龙去宣布这项王命。
李山海对此十分满意,而柳成龙就坐蜡了。
去?难道真要抗旨不遵搞兵变么,如今明军六千守汉阳,火炮火箭火枪全都管够,汉阳城虽然此前受创不小,但现在已经临时加固了一番,以权栗所部的火力恐怕很难以力取胜。
不去?这事就是他柳成龙最先挑动起来的,权栗若是失败,难保不会供出他来,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纠结了一会儿,柳成龙最终还是决定:得去。
没办法,哪怕只是为了保全名声,这一趟也非去不可了,否则将来还如何领袖南人党?
柳成龙受了旨意,很快便带着几名护卫出城往芦原岭宣旨。他从北门而出时正巧碰见张万邦在安排布防,两人似乎都不知道内情一般寒暄起来。
柳成龙拱手道:“汉阳周边已无倭寇肆虐,张参戎却仍如此勤勉谨慎,不愧是上国大将,忠心王事。我朝鲜将领若有张参戎这般的,又何至于王京两度沦陷?想来真是令人扼腕。”
张万邦嘿嘿一笑,拱手还礼道:“西崖先生这话可就过誉了,别的不说,如今您不是要芦原岭见都元帅权栗么,以在下之见,他也勤勉谨慎得很呐。
您瞧,他这不是一见军心不齐,宁可不从军令也要回汉阳讨个公道么?这可真是一门心思为手下士卒着想了,虽然本就去得不远,却也一定要坚持‘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哈哈!您说是吧,西崖先生?”
张万邦这话里的嘲讽任谁都听得出来,何况是柳成龙?但柳成龙此时既不能附和张万邦,也不能加以反驳。
附和张万邦,那就好比给权栗此次行为做了定性,虽然他柳成龙的定性本身不具备决定性,但一定会成为政敌的抓手,所以不能附和。
加以反驳也不行,别管张万邦这番话是不是嘲讽,至少从字面上来说他刚才所讲每一句话都是事实。这种时候如果反驳,会显得气急败坏,还有强词夺理之嫌,那就太失身份气度了。
因此柳成龙只是微微一笑,道:“以都元帅此前的言行观之,此事显得颇为蹊跷,虽然大王已有王令命在下前往宣读,但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还得看后续的调查。
哦对了,张参戎,据在下所知,上国武将也往往因故被革职待勘,其中不乏误会,甚至还有遭人诬陷者,这一点想必参戎也是清楚的。上国如此,况乎朝鲜?”
柳成龙这番回答就显示出作为文官的口舌之利来了,尤其是最后这句“上国如此,况乎朝鲜”,张万邦否定不得,还得表示理解,否则“上国”颜面岂不受损?
“这倒也是。”张万邦真是捏着鼻子说出这句话,然后不打算和柳成龙比谁更会说了,拱手道:“既然西崖先生认为此中别有隐情,那在下也就不耽误西崖先生的正事了,先生慢走。”
柳成龙见自己三言两语说得张万邦无言以对,心中不免得意,也抬手回礼,道:“多谢参戎放行。”
张万邦微微蹙眉,知道柳成龙这话其实还有讽刺之意:我一个朝鲜王的传令大臣,出自家王京居然还要谢谢你一个明军参将放行,你们明军是不是太霸道了呀?
不过张万邦转念一想却又不生气了,反而笑道:“西崖先生客气了,在下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您也知道的,要说圣上乃是天下至尊,一言九鼎,那咱们侯爷估摸着也该是个一言八鼎了。侯爷的话只要和皇上的话没冲突,我大明百万天兵谁敢不从?”
你不是惯逞口舌之利么?我却不跟你比这个,我就比军队!在“百万天兵”面前,任你怎么说也毫无用处。
果然这次就轮到柳成龙哑口无言了,最后他勉强一笑,转身而去。
“参戎,这姓柳的老小子看起来人模狗样的,怎么说话就这么叫人生气呢?”张万邦的一名亲信家丁道:“朝鲜王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人去传令,小的怀疑……他没准跟那权栗还是同伙呢!”
张万邦惊讶地看了说话的家丁一眼,见他看起来不像是偷听过自己和李山海对话的样子,这才道:“你小子狗鼻子挺灵的嘛,老子也觉得他俩就是一伙的。”
那家丁可不觉得被张万邦说一句“狗鼻子”有什么问题,反而笑嘻嘻地道:“都是参戎教得好,言……那个……哦,言传身教,言传身教。”
“去你姥姥的,老子什么时候教过你这个?”张万邦没好气地道:“少TM废话了,那几个弹坑老子总觉得填得不扎实,你找几个人过去查验查验。娘的,侯爷当时教你们整理内务的时候怎么说的还记得吧?细节决定成败!去去去,赶紧的。”
张万邦这边继续整顿城防暂时不提,却说柳成龙出城之后直奔芦原岭。他一路上脸色阴沉,身边的下人都不敢轻易说话,但这芦原岭看似不远,真走起来却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山下。
好在权栗的大营也不在山上,让柳成龙免去了爬上之苦。
柳成龙在军中多有人识得,倒也没怎么耽误,直接进了军营。此时权栗也得到消息,出来迎接。
“而见兄此时来芦原岭,想必朝廷已经有了说法?”权栗拱手道。
“嗯……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咱们进去再谈。”柳成龙自然不能当着周围将官士卒的面说大王已经罢了权栗的都元帅之职,因此避而不谈。
权栗一看柳成龙这模样,就知道情况可能不是太妙,也就从善如流先命手下人不得靠近,然后将柳成龙请进帅帐,两人分宾主坐好。
柳成龙沉吟着没有立刻开口,权栗却有些莫名的暴躁起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而见兄不妨直言。”
柳成龙沉默着将王令教文递给权栗,简单地道:“大王要将彦慎兄革职待勘。”
权栗眼皮微微一跳,但并无多少惶恐之色,反倒连先前的一点暴躁之气也消失不见。他平静地接过王令,飞快地看了一遍,然后嗤笑一声,道:“我革职待勘,大王却竟然没派个人来接替?怎么,莫非这接替之人竟是而见兄你?”
柳成龙吐出一口浊气,道:“此事何以如此,想必以彦慎兄之智不必成龙解释。”
“李山海故意的,是吧?”权栗轻哼一声,道:“这三万大军是朝廷最后的精锐,但这几年来一直掌握在南人党手中,若是换了别人来领兵,想必很难如臂使指……哈,别说如臂使指了,能不能压得住他们不当场哗变,我看都很难说。”
柳成龙没有反驳,也没有否认。权栗瞥了他一眼,又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也没有超出你我的预计,不是么?”
“然也。”柳成龙平静地承认了下来,然后叹息一声,道:“如今王京在明军之手,无论大王心里究竟作何想法,面上必然都不能拂了明军之意。”
“正是因此,所以而见兄与我才会如此。”权栗摆了摆手:“张万邦怎么说?还是不肯放我军进城是么?”
“此人开口侯爷军令,闭口百万天兵,嚣张跋扈之极,岂能如你我所愿?”柳成龙轻轻一叹,摇头道:“此事是我失策,原以为他只有六千人,又是客军在外,断然不敢真与我朝廷大军兵戎相见的,谁知道……明军着实霸道。”
权栗不想谈论什么明军霸道,这事的道理是明摆着的。朝鲜若非明军相救,眼下恐怕早已亡国。而在明军自己看来,他们不仅是上国天兵,是朝鲜存亡继绝的功臣,战斗力也远超朝鲜各军,如此霸道一点有什么不对?
权栗摇头道:“如今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我只想知道依而见兄之见眼下该当如何?”
“正要与彦慎兄商议。”柳成龙面色极其严肃,盯着权栗的双眼道:“彦慎兄可有把握在明军回师汉阳之前救出王上?”
“救出王上”这个说法就很灵性,他不提什么朝鲜军此举有叛逆之嫌,也不提攻破汉阳这样的话,显然是为了求一个大义名分——救驾!
如果是救驾,那做什么都是对的,哪怕是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发生交战,也总有个理由可以找。
但他这个问题权栗却有些不好回答。如果说寻常的三万朝鲜军与六千明军谁强谁弱,权栗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肯定是明军。
不过,如果是他手头这三万人,那他就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了,其中原因主要有三条:
其一,这三万人是朝鲜在上次和谈之后编练的一支新军,其中一半是当初打剩下的几支朝鲜官军中挑选而来,另一半则是从收编的各支义军中挑选而来。无论来自官军还是义军,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历经战阵”——新军不假,人却都是老兵。
其二,这三万人作为都元帅权栗直接掌握的精锐,很大程度上也是朝鲜朝廷的威权所在,因此装备从优。
蓟辽明军清库存援助给朝鲜的那些兵器铠甲,虽然现在的明军已经看不上了,但放在朝鲜来说却都是颇为精良的。固然这些装备其中有一部分质量堪忧,但架不住明军给得多,优中选优之下搞出一支三万装备精良的朝鲜官军还是没问题。
不过这里的麻烦在于“精锐”毕竟是相对的。这三万人的装备水平在朝鲜自然独步天下,可在明军面前显然就差了,但真正的麻烦在于权栗也不清楚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少。
其三,这三万人作为南人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柳成龙担任领议政的这段关键时间里获得了充足的供应,其待遇怎么说呢……大抵就相当于当年凯申公的中央军吧,搞不好还是五大主力级别的。
这年头当兵的人不看别的,是效命还是效力,亦或者干脆出工不出力,主要都是看到手的银子究竟有多少。这三万人作为事实上的朝鲜版“禁卫军”,待遇水平远超其余同袍,当然也就更愿意为朝廷效命——或者说,是为南人党效命。
现在摆在权栗面前的是五倍于明军的兵力,“略弱于”明军的装备水平,以及应该不比明军差的待遇。能不能拿下汉阳,就要靠他判断了。
“而见兄,所谓的明军回师汉阳……你认为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权栗还是慎重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柳成龙道:“我观明军行止,应该是想要一举歼灭倭寇并夺取釜山,他们要的是全面光复朝鲜的大功,因此很难说会不会因为汉阳之变而迅速回师。”
权栗道:“釜山倭寇经营甚久,我料不是轻易可下。”
“那么明军至少一个月内肯定无法回师,若是战事不顺,就算三个月也不奇怪。”柳成龙点头道。
权栗一拳砸到扶手上,咬牙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强取汉阳救驾!”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初次登陆”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万料不到昨晚开节后家长会,结果昨天这章又耽误了。我觉得这也不是事,今天的这章我打算看看白天能不能找机会摸鱼,可能中午或者下午更出来,不然老欠一章我心里也不爽。
显然,对于一个刚刚投诚但高大威勐的武将,高务实虽然基本相信了他投诚的诚意,但也不能不以防万一。
毕竟他高阁老可不是习武之人,藤堂高虎倘若要做荆轲,他连“绕柱走”都不一定能成功呢。
好在藤堂高虎并不介意,留下来与高务实好一番商谈,直到外头忽然来报,说是有汉阳的紧急军情,高务实才命人将藤堂高虎带下去好好招待。
汉阳方面的确是有紧急军情,那就是明军留下守备汉阳的张万邦部与朝鲜都元帅权栗部发生了交战。
事接前文,当时权栗打着部下愤怒、要找朝鲜王李昖申辩的幌子从前线返回汉阳,驻扎在城东芦原岭请求张万邦开城放行,朝鲜领议政李山海则来找张万邦商议。
最终,张万邦对此的表态是:“就请领议政面见贵国王上,请旨派柳成龙前往芦原岭将权栗革职待勘吧。至于出兵与否,本将会视柳成龙、权栗二人的表现来做决定。”
这段话不仅是张万邦当时的表态,也是事情后续发展的基础。
朝鲜王李昖此时自然不可能否决一项李山海已经与明军达成共识的提桉,很快下达王令,将权栗革职候勘,并指名道姓让柳成龙去宣布这项王命。
李山海对此十分满意,而柳成龙就坐蜡了。
去?难道真要抗旨不遵搞兵变么,如今明军六千守汉阳,火炮火箭火枪全都管够,汉阳城虽然此前受创不小,但现在已经临时加固了一番,以权栗所部的火力恐怕很难以力取胜。
不去?这事就是他柳成龙最先挑动起来的,权栗若是失败,难保不会供出他来,到时候又该怎么办?
纠结了一会儿,柳成龙最终还是决定:得去。
没办法,哪怕只是为了保全名声,这一趟也非去不可了,否则将来还如何领袖南人党?
柳成龙受了旨意,很快便带着几名护卫出城往芦原岭宣旨。他从北门而出时正巧碰见张万邦在安排布防,两人似乎都不知道内情一般寒暄起来。
柳成龙拱手道:“汉阳周边已无倭寇肆虐,张参戎却仍如此勤勉谨慎,不愧是上国大将,忠心王事。我朝鲜将领若有张参戎这般的,又何至于王京两度沦陷?想来真是令人扼腕。”
张万邦嘿嘿一笑,拱手还礼道:“西崖先生这话可就过誉了,别的不说,如今您不是要芦原岭见都元帅权栗么,以在下之见,他也勤勉谨慎得很呐。
您瞧,他这不是一见军心不齐,宁可不从军令也要回汉阳讨个公道么?这可真是一门心思为手下士卒着想了,虽然本就去得不远,却也一定要坚持‘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哈哈!您说是吧,西崖先生?”
张万邦这话里的嘲讽任谁都听得出来,何况是柳成龙?但柳成龙此时既不能附和张万邦,也不能加以反驳。
附和张万邦,那就好比给权栗此次行为做了定性,虽然他柳成龙的定性本身不具备决定性,但一定会成为政敌的抓手,所以不能附和。
加以反驳也不行,别管张万邦这番话是不是嘲讽,至少从字面上来说他刚才所讲每一句话都是事实。这种时候如果反驳,会显得气急败坏,还有强词夺理之嫌,那就太失身份气度了。
因此柳成龙只是微微一笑,道:“以都元帅此前的言行观之,此事显得颇为蹊跷,虽然大王已有王令命在下前往宣读,但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还得看后续的调查。
哦对了,张参戎,据在下所知,上国武将也往往因故被革职待勘,其中不乏误会,甚至还有遭人诬陷者,这一点想必参戎也是清楚的。上国如此,况乎朝鲜?”
柳成龙这番回答就显示出作为文官的口舌之利来了,尤其是最后这句“上国如此,况乎朝鲜”,张万邦否定不得,还得表示理解,否则“上国”颜面岂不受损?
“这倒也是。”张万邦真是捏着鼻子说出这句话,然后不打算和柳成龙比谁更会说了,拱手道:“既然西崖先生认为此中别有隐情,那在下也就不耽误西崖先生的正事了,先生慢走。”
柳成龙见自己三言两语说得张万邦无言以对,心中不免得意,也抬手回礼,道:“多谢参戎放行。”
张万邦微微蹙眉,知道柳成龙这话其实还有讽刺之意:我一个朝鲜王的传令大臣,出自家王京居然还要谢谢你一个明军参将放行,你们明军是不是太霸道了呀?
不过张万邦转念一想却又不生气了,反而笑道:“西崖先生客气了,在下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您也知道的,要说圣上乃是天下至尊,一言九鼎,那咱们侯爷估摸着也该是个一言八鼎了。侯爷的话只要和皇上的话没冲突,我大明百万天兵谁敢不从?”
你不是惯逞口舌之利么?我却不跟你比这个,我就比军队!在“百万天兵”面前,任你怎么说也毫无用处。
果然这次就轮到柳成龙哑口无言了,最后他勉强一笑,转身而去。
“参戎,这姓柳的老小子看起来人模狗样的,怎么说话就这么叫人生气呢?”张万邦的一名亲信家丁道:“朝鲜王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人去传令,小的怀疑……他没准跟那权栗还是同伙呢!”
张万邦惊讶地看了说话的家丁一眼,见他看起来不像是偷听过自己和李山海对话的样子,这才道:“你小子狗鼻子挺灵的嘛,老子也觉得他俩就是一伙的。”
那家丁可不觉得被张万邦说一句“狗鼻子”有什么问题,反而笑嘻嘻地道:“都是参戎教得好,言……那个……哦,言传身教,言传身教。”
“去你姥姥的,老子什么时候教过你这个?”张万邦没好气地道:“少TM废话了,那几个弹坑老子总觉得填得不扎实,你找几个人过去查验查验。娘的,侯爷当时教你们整理内务的时候怎么说的还记得吧?细节决定成败!去去去,赶紧的。”
张万邦这边继续整顿城防暂时不提,却说柳成龙出城之后直奔芦原岭。他一路上脸色阴沉,身边的下人都不敢轻易说话,但这芦原岭看似不远,真走起来却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山下。
好在权栗的大营也不在山上,让柳成龙免去了爬上之苦。
柳成龙在军中多有人识得,倒也没怎么耽误,直接进了军营。此时权栗也得到消息,出来迎接。
“而见兄此时来芦原岭,想必朝廷已经有了说法?”权栗拱手道。
“嗯……此处不是说话之地,咱们进去再谈。”柳成龙自然不能当着周围将官士卒的面说大王已经罢了权栗的都元帅之职,因此避而不谈。
权栗一看柳成龙这模样,就知道情况可能不是太妙,也就从善如流先命手下人不得靠近,然后将柳成龙请进帅帐,两人分宾主坐好。
柳成龙沉吟着没有立刻开口,权栗却有些莫名的暴躁起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而见兄不妨直言。”
柳成龙沉默着将王令教文递给权栗,简单地道:“大王要将彦慎兄革职待勘。”
权栗眼皮微微一跳,但并无多少惶恐之色,反倒连先前的一点暴躁之气也消失不见。他平静地接过王令,飞快地看了一遍,然后嗤笑一声,道:“我革职待勘,大王却竟然没派个人来接替?怎么,莫非这接替之人竟是而见兄你?”
柳成龙吐出一口浊气,道:“此事何以如此,想必以彦慎兄之智不必成龙解释。”
“李山海故意的,是吧?”权栗轻哼一声,道:“这三万大军是朝廷最后的精锐,但这几年来一直掌握在南人党手中,若是换了别人来领兵,想必很难如臂使指……哈,别说如臂使指了,能不能压得住他们不当场哗变,我看都很难说。”
柳成龙没有反驳,也没有否认。权栗瞥了他一眼,又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也没有超出你我的预计,不是么?”
“然也。”柳成龙平静地承认了下来,然后叹息一声,道:“如今王京在明军之手,无论大王心里究竟作何想法,面上必然都不能拂了明军之意。”
“正是因此,所以而见兄与我才会如此。”权栗摆了摆手:“张万邦怎么说?还是不肯放我军进城是么?”
“此人开口侯爷军令,闭口百万天兵,嚣张跋扈之极,岂能如你我所愿?”柳成龙轻轻一叹,摇头道:“此事是我失策,原以为他只有六千人,又是客军在外,断然不敢真与我朝廷大军兵戎相见的,谁知道……明军着实霸道。”
权栗不想谈论什么明军霸道,这事的道理是明摆着的。朝鲜若非明军相救,眼下恐怕早已亡国。而在明军自己看来,他们不仅是上国天兵,是朝鲜存亡继绝的功臣,战斗力也远超朝鲜各军,如此霸道一点有什么不对?
权栗摇头道:“如今说这些已经毫无意义,我只想知道依而见兄之见眼下该当如何?”
“正要与彦慎兄商议。”柳成龙面色极其严肃,盯着权栗的双眼道:“彦慎兄可有把握在明军回师汉阳之前救出王上?”
“救出王上”这个说法就很灵性,他不提什么朝鲜军此举有叛逆之嫌,也不提攻破汉阳这样的话,显然是为了求一个大义名分——救驾!
如果是救驾,那做什么都是对的,哪怕是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发生交战,也总有个理由可以找。
但他这个问题权栗却有些不好回答。如果说寻常的三万朝鲜军与六千明军谁强谁弱,权栗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肯定是明军。
不过,如果是他手头这三万人,那他就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了,其中原因主要有三条:
其一,这三万人是朝鲜在上次和谈之后编练的一支新军,其中一半是当初打剩下的几支朝鲜官军中挑选而来,另一半则是从收编的各支义军中挑选而来。无论来自官军还是义军,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历经战阵”——新军不假,人却都是老兵。
其二,这三万人作为都元帅权栗直接掌握的精锐,很大程度上也是朝鲜朝廷的威权所在,因此装备从优。
蓟辽明军清库存援助给朝鲜的那些兵器铠甲,虽然现在的明军已经看不上了,但放在朝鲜来说却都是颇为精良的。固然这些装备其中有一部分质量堪忧,但架不住明军给得多,优中选优之下搞出一支三万装备精良的朝鲜官军还是没问题。
不过这里的麻烦在于“精锐”毕竟是相对的。这三万人的装备水平在朝鲜自然独步天下,可在明军面前显然就差了,但真正的麻烦在于权栗也不清楚这个差距到底有多少。
其三,这三万人作为南人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柳成龙担任领议政的这段关键时间里获得了充足的供应,其待遇怎么说呢……大抵就相当于当年凯申公的中央军吧,搞不好还是五大主力级别的。
这年头当兵的人不看别的,是效命还是效力,亦或者干脆出工不出力,主要都是看到手的银子究竟有多少。这三万人作为事实上的朝鲜版“禁卫军”,待遇水平远超其余同袍,当然也就更愿意为朝廷效命——或者说,是为南人党效命。
现在摆在权栗面前的是五倍于明军的兵力,“略弱于”明军的装备水平,以及应该不比明军差的待遇。能不能拿下汉阳,就要靠他判断了。
“而见兄,所谓的明军回师汉阳……你认为他们需要多长时间?”权栗还是慎重了一下,没有立刻回答。
柳成龙道:“我观明军行止,应该是想要一举歼灭倭寇并夺取釜山,他们要的是全面光复朝鲜的大功,因此很难说会不会因为汉阳之变而迅速回师。”
权栗道:“釜山倭寇经营甚久,我料不是轻易可下。”
“那么明军至少一个月内肯定无法回师,若是战事不顺,就算三个月也不奇怪。”柳成龙点头道。
权栗一拳砸到扶手上,咬牙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强取汉阳救驾!”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初次登陆”的月票支持,谢谢!
PS:万料不到昨晚开节后家长会,结果昨天这章又耽误了。我觉得这也不是事,今天的这章我打算看看白天能不能找机会摸鱼,可能中午或者下午更出来,不然老欠一章我心里也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