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天地总不公
落日余晖映入文华殿,昏黄的日光下,朱由校正伏案练习书法,听门外似有脚步声轻轻停下。
过了片刻,淡淡说道:
“进来吧。”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温体仁踮脚来到文华殿中,见天启皇帝仍旧在自顾自的练习书法,便继续说道:
“苏州的事,臣以为,必不是一朝一夕促成,颜家还只是其一,其余还有赵、李两家苏州的大户,参与其中。”
“如要按照陛下昨日圣旨处置,大动干戈,少则牵沿数万之众,如此,对陛下圣明之声不利。”
朱由校淡淡一瞥,手中一顿,随即继续专注地写字:
“那依温阁老的意思,朕难道要从轻发落吗?”
温体仁想了想,说道:
“从轻发落也大可不必,此事系东厂逮周顺昌而起,而闹事之人,大抵是一些朝廷改革分省录取制度以后的不满士子领头。”
“陛下可赦免那些被蒙蔽的百姓,只罚颜、赵、李三家及那些幕后主使者,惩处官员,以安民心。”
朱由校半晌没有说话,数息后,写罢手中的字,笑着招手示意温体仁过来,道:
“温阁老说说,朕这字写的怎么样?”
“威福下移,驯至于乱…”
温体仁向前几步,看见这八个字,心中一震,面色微动,讪笑道:
“陛下这字,颇有《颜勤礼碑》的特点,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朱由校微微一笑,扔下毛笔,坦然道:
“世人常说,颜筋柳骨是书法各家中的集大成者,阁老如此夸赞,朕倒是觉得愧不敢当了。”
语落,文华殿中陷入短暂的寂静。
温体仁自然明白,天启皇帝这字要传达的意思。
“那温阁老知道,这些字出于何处吗?”
温体仁怎么说也是一步步做到内阁的朝廷重臣,进士出身,自然熟读这些经卷。
“威福下移,驯至于乱”这八个字,不是出于别出,正是朱元璋所写的三十二条大诰其一。
“此八字出于太祖皇帝大诰第三十二条,‘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乱世、当用重典…’。”
朱由校听到,呵呵一笑:
“这大诰仍立在宫中,满朝文武都如先生这般熟读背诵,可普天之下,又有几人真正的放在心上?”
说着,朱由校负手转身,留下一道背影。
“此事朕意已决,阁老不必再劝,回去让那些还打着劝谏心思的大臣们,也趁早死了这条心。”
“太祖皇帝起于微末,经逢乱世,人命如草,常说乱世当用重典,朕亦深以为然。”
“这次民变事后清查起来,虽然苏州可能会血流成河,但是江南七省,都会太平。”
“朕的这个心思,阁老明白吗?”
说着,朱由校微微侧目,斜睨过来。
温体仁连忙垂眸下去,不敢于皇帝对视,颤声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是臣糊涂了,臣优柔寡断了。”
“不过阁老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样吧,告诉傅应星,颜、赵、李三家,那些名单上的官员、士子照抓不误。”
“被蒙蔽、蛊惑的百姓,也都是苦命人,许那些有家有室的外放它地,不要牵扯太多。”
温体仁这才放下了心,纳头便拜:
“陛下仁德,天下百姓必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歌颂天恩!”
“行了,你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待温体仁离开,冲一旁侍候的王朝辅说道:
“将这副字帖抄习百遍,给在朝为官的每一个人,都送去一副,就说是朕让他们好好读读。”
“天地总不公,该死的,不该死的,日日夜夜,死的人多了,朕又岂能顾得过来…”
“畏首畏尾,做得成什么事?”
自语一句,朱由校自嘲地笑了一声,转身道:
“摆驾,坤宁宫。”
......
苏州之事到了第三日,已经全然都搞清楚了。
起码,官府放出来的消息是这些,暗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内幕,这便不是一般士民所能知道的了。
在黄得功平定民变的第三天一早,苏州府衙在全城各地都放出了告示。
这份告示,标志着这次苏州的乱子,总算是告一段落。
听闻官兵重新控制了苏州城,乱象宣定,许多躲藏到城外的百姓,都是陆续回来了。
为了将那些东林士子和财阀们的交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不仅官府告示,《京报》中也详细的刊登了此事。
根据告示中所说,苏州民变,不是简简单单由士子鸣冤造成,官府宣示出的事情真相,令许多人都是后脊背发凉。
苏州百姓爱戴的所谓清官,苏州知府寇慎,被东厂在府中查出近三十万两的现银。
除此以外,在苏州、杭州、南京郊外各处,又有在寇慎名下的众多园林、田宅。
这个清官,并没有百姓们所想的那样“清”。
对于此事,当今皇帝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强硬,擅自查抄颜家的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什么事没有,反而得到了褒奖。
天启皇帝在朝中的举措,某种程度上,稳定了苏州当地的局势,使得东厂也敢于放开手清算。
经历了三日风波,本来就该登门抓捕周顺昌的厂役们,再度敲响了周府的大门。
傅应星亲自前来,直到现在,他还在为前日督办司未能被乱民攻破而心存庆幸。
无论东厂处于什么人人喊打的境地,有一件事是厂役们得以安心的基本,便是当今的皇帝。
天启皇帝的心思,一向都是未有什么变化。
皇帝的信任,胜过坊间恶语中伤的千言万语。
这也让人人言称是“凶名赫赫”的东厂厂役们,心中更加坚定,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
“笃笃笃…”
傅应星紧握成拳,再度敲响了大门,正要不耐烦的下令砸门,却是发觉,门,居然缓缓的开了。
于是傅应星举起一只手,随时准备应付周府中人的垂死反扑。
然而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周顺昌自缚于门前,踏出大门,在围观的众人眼中,铁骨铮铮似的道:
“尔等听从权阉指使的东厂阉狗,抓我、杀我,我周顺昌一概听从,切勿再扰民害民了!”
过了片刻,淡淡说道:
“进来吧。”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温体仁踮脚来到文华殿中,见天启皇帝仍旧在自顾自的练习书法,便继续说道:
“苏州的事,臣以为,必不是一朝一夕促成,颜家还只是其一,其余还有赵、李两家苏州的大户,参与其中。”
“如要按照陛下昨日圣旨处置,大动干戈,少则牵沿数万之众,如此,对陛下圣明之声不利。”
朱由校淡淡一瞥,手中一顿,随即继续专注地写字:
“那依温阁老的意思,朕难道要从轻发落吗?”
温体仁想了想,说道:
“从轻发落也大可不必,此事系东厂逮周顺昌而起,而闹事之人,大抵是一些朝廷改革分省录取制度以后的不满士子领头。”
“陛下可赦免那些被蒙蔽的百姓,只罚颜、赵、李三家及那些幕后主使者,惩处官员,以安民心。”
朱由校半晌没有说话,数息后,写罢手中的字,笑着招手示意温体仁过来,道:
“温阁老说说,朕这字写的怎么样?”
“威福下移,驯至于乱…”
温体仁向前几步,看见这八个字,心中一震,面色微动,讪笑道:
“陛下这字,颇有《颜勤礼碑》的特点,筋肉丰满、浑厚有力,恢弘雄壮、大气磅礴!”
朱由校微微一笑,扔下毛笔,坦然道:
“世人常说,颜筋柳骨是书法各家中的集大成者,阁老如此夸赞,朕倒是觉得愧不敢当了。”
语落,文华殿中陷入短暂的寂静。
温体仁自然明白,天启皇帝这字要传达的意思。
“那温阁老知道,这些字出于何处吗?”
温体仁怎么说也是一步步做到内阁的朝廷重臣,进士出身,自然熟读这些经卷。
“威福下移,驯至于乱”这八个字,不是出于别出,正是朱元璋所写的三十二条大诰其一。
“此八字出于太祖皇帝大诰第三十二条,‘威福下移,驯至于乱…乱世、当用重典…’。”
朱由校听到,呵呵一笑:
“这大诰仍立在宫中,满朝文武都如先生这般熟读背诵,可普天之下,又有几人真正的放在心上?”
说着,朱由校负手转身,留下一道背影。
“此事朕意已决,阁老不必再劝,回去让那些还打着劝谏心思的大臣们,也趁早死了这条心。”
“太祖皇帝起于微末,经逢乱世,人命如草,常说乱世当用重典,朕亦深以为然。”
“这次民变事后清查起来,虽然苏州可能会血流成河,但是江南七省,都会太平。”
“朕的这个心思,阁老明白吗?”
说着,朱由校微微侧目,斜睨过来。
温体仁连忙垂眸下去,不敢于皇帝对视,颤声说道:“陛下所言甚是…”
“是臣糊涂了,臣优柔寡断了。”
“不过阁老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这样吧,告诉傅应星,颜、赵、李三家,那些名单上的官员、士子照抓不误。”
“被蒙蔽、蛊惑的百姓,也都是苦命人,许那些有家有室的外放它地,不要牵扯太多。”
温体仁这才放下了心,纳头便拜:
“陛下仁德,天下百姓必会对陛下感恩戴德,歌颂天恩!”
“行了,你下去吧。”朱由校一摆手,待温体仁离开,冲一旁侍候的王朝辅说道:
“将这副字帖抄习百遍,给在朝为官的每一个人,都送去一副,就说是朕让他们好好读读。”
“天地总不公,该死的,不该死的,日日夜夜,死的人多了,朕又岂能顾得过来…”
“畏首畏尾,做得成什么事?”
自语一句,朱由校自嘲地笑了一声,转身道:
“摆驾,坤宁宫。”
......
苏州之事到了第三日,已经全然都搞清楚了。
起码,官府放出来的消息是这些,暗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内幕,这便不是一般士民所能知道的了。
在黄得功平定民变的第三天一早,苏州府衙在全城各地都放出了告示。
这份告示,标志着这次苏州的乱子,总算是告一段落。
听闻官兵重新控制了苏州城,乱象宣定,许多躲藏到城外的百姓,都是陆续回来了。
为了将那些东林士子和财阀们的交易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不仅官府告示,《京报》中也详细的刊登了此事。
根据告示中所说,苏州民变,不是简简单单由士子鸣冤造成,官府宣示出的事情真相,令许多人都是后脊背发凉。
苏州百姓爱戴的所谓清官,苏州知府寇慎,被东厂在府中查出近三十万两的现银。
除此以外,在苏州、杭州、南京郊外各处,又有在寇慎名下的众多园林、田宅。
这个清官,并没有百姓们所想的那样“清”。
对于此事,当今皇帝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强硬,擅自查抄颜家的江南大营总督黄得功什么事没有,反而得到了褒奖。
天启皇帝在朝中的举措,某种程度上,稳定了苏州当地的局势,使得东厂也敢于放开手清算。
经历了三日风波,本来就该登门抓捕周顺昌的厂役们,再度敲响了周府的大门。
傅应星亲自前来,直到现在,他还在为前日督办司未能被乱民攻破而心存庆幸。
无论东厂处于什么人人喊打的境地,有一件事是厂役们得以安心的基本,便是当今的皇帝。
天启皇帝的心思,一向都是未有什么变化。
皇帝的信任,胜过坊间恶语中伤的千言万语。
这也让人人言称是“凶名赫赫”的东厂厂役们,心中更加坚定,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
“笃笃笃…”
傅应星紧握成拳,再度敲响了大门,正要不耐烦的下令砸门,却是发觉,门,居然缓缓的开了。
于是傅应星举起一只手,随时准备应付周府中人的垂死反扑。
然而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周顺昌自缚于门前,踏出大门,在围观的众人眼中,铁骨铮铮似的道:
“尔等听从权阉指使的东厂阉狗,抓我、杀我,我周顺昌一概听从,切勿再扰民害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