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后世隐患
纵观整个历史,似乎只有大明朝的君臣之间,是这样一种几近病态的不可调和。
朱由校组建了专为宣旨的军机房,以魏忠贤司礼监掌印,六部尚书、内阁辅臣,几乎全都有魏党的人。
余下的,也都是势单力孤,不敢多话。
可即便如此,在这种几乎满朝文武早就心照不宣的事情上,也还是会有人为了反对而反对!
大理寺少卿惠世扬,着实把朱由校气得不轻。
但是朱由校知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要心平气和,他的目的就是要气你,就是要让你这个做皇帝的当众动怒,失了分寸。
朱由校紧蹙双眉,无语地看着阶下这位臣子折腾,少倾,口气平淡的说道:“卿所图者,谏名也,退下吧。”
这句话,相当于响亮的打了惠世扬一个耳光。
尽管朱由校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依旧不能阻止已经近乎疯狂的惠世扬了,他妒忌,他饮恨。
天启一朝,大理寺衙门毫无实权,由于皇帝不重视,几乎成了清水衙门,他坐在这个位子上,六年,如坐针毡!
在这六年里,他看着东林同僚在昏庸皇帝的宠信之下,一步步惨败于阉党,而他却只能毫无作为。
他恨阉党,更恨自己,今日对封爵这四人的妒忌,则是最终的导火索。
即便皇帝已经看穿了自己,可惠世扬依旧能恬不知耻、冠冕堂皇的站在皇极殿之上,一番话,赫然将自己摆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禀陛下,臣所图非名!”言罢,他“噗通”一声,猛地跪在御阶之下,猛然间一个响头磕在大殿之上。
“若陛下不信,臣敢以死证身,以辨清白!”
眨眼之间,血流如注。
“陛下请收回成命,封爵如此儿戏,天家威严何在?”
“臣只是因正德之时,主上国政不修,朝纲不理,滥封爵位所致前辙,劝陛下日参省己,正心修德!”
六部尚书,内阁辅臣,朝堂各部公卿,全都是在官场混迹了大半辈子的老狐狸,察言观色都是最基本的本领。
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根本不会写在脸上。
大殿上依旧无人吭声,因为朝臣们分明能嗅得到,空气中传出来那淡淡的肃杀之气!
天启皇帝,真正的动怒了。
只不过,现在的皇帝已然和七年前继位时大为不同,真龙就是真龙,就算年幼继位,也能拨乱反正。
真龙可藏于深渊之下,隐忍不拔,也可转瞬跃于九天之上,呼风唤雨。
天启年的中兴之主,是那样简单的么?
此刻,朱由校满心的滔天怒火,全都化作一口口呼出的恶气,隐藏于平静的面容之下。
旋即,向这边淡淡瞥了一眼:“卿家深得朝政用人之道,要不要让你来做这个皇帝?”
“臣不敢。”
朱由校忍不住发出冷笑:“你不敢…”
“说出这话的时候,卿家难道自己一点儿都不觉得可笑么?”
惠世扬深吸一口气,执意要与天启皇帝一站到底,稽首拜道:“今臣敢当陛下斧钺之诛,冒犯天威,直言进谏,非为沽直,实是忧心祖宗三百年社稷,危在旦夕…”
说着这话,他的眼中竟泛起泪光。
“熊廷弼、张万邦、毛文龙三人,一无开疆拓土之业,二无挽国倾颓之功,何以能封爵?”
朱由校抬起头,冷冷端详他,脸色已然是有些绷不住了。
惠世扬不为所动,他等的就是这一天,这一刻!
“常言道,君子,阳也,故君子登庸中国之盛。而今建州作乱尚未平息,国土沦丧,乃陛下多年任用阉人之故。”
“此番王恭厂灾,天下震动,黎民惶惶,皆言道天变示警,如要重整河山,必要以阳制阴,阴者,正是我朝阉宦之祸!”
朱由校张口结舌数次,终是没有忍住,怒极而笑。
说过来绕回去,终究还是东林余孽为扳倒阉党的一番赤条条的冠冕堂皇正义之言罢了。
在他们看来,敢于当众反驳皇帝的人,都是真正的正义人士,都会赢来满朝文武和民间士子的一片赞扬。
而似今日这种极其正式的场合,正是他们表演的绝佳舞台。
惠世扬仿佛化身成为不惧龙兴震怒,仗义执言的使者,成为多年来第一个敢于为先前受阉党迫害的东林人士发声的人。
在他看来,这一次,无论如何他是赚的。
若能惹得天启皇帝龙颜大怒,当庭出丑,打上几棍廷杖,这对他来说,便是可比武将们封狼居胥的天功!
伤得越重,他越高兴,就算是死了,也能名留青史,成为大明天启一朝有名的铮臣。
不仅是东林党,整个明朝,每一朝的文臣,无论何党何派,都是这副模样,他们总会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仗义执言。
文人们在朝政上无所作为,可一旦出现某位有所作为的人,他们便会疯狂的嫉妒,嫉妒那个人的能力,嫉妒那个人的成就。
然后一波接着一波,前仆后继地向那个人发起攻击,直到将那个人彻底变得人人唾弃和麻木。
朱由校继位之初,被满朝文武争先攻讦的熊廷弼,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这个人是执掌天下权柄的皇帝,那么不好意思,大明朝的文臣们不仅不会退缩,反而会更加兴奋。
这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到如今的东林党文官中,甚至已经变得扭曲。
就和后世的传销组织一样,一旦深入进去,整个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他们永远是对的,是清正的。
阉党、魏党,还是帝党,其余所有的人,统统是错的。
朱由校看着眼前面色涨红,头皮磕破的大理寺少卿,心中觉得一阵恶心,看来这大明朝的文官们,是不可能在天启一朝就会有根本性改变的。
自己皇权鼎盛时,可以杀,可以流放,甚至可以一波接着一波的兴大案,将他们抄家灭门。
可你毕竟不能杀光全天下的文人,朝廷还需要有人做官,朱由校也是人,总有死的那天。
后继之君可能还是个明君,可再下一个呢,谁能保证代代都是明君?
文臣们不一样,他们都可以等十年,等百年,一旦皇权稍微出现衰弱的迹象,便会蜂拥而上,撕碎一道口子。
看着眼前的惠世扬,朱由校升腾起的怒意愈发深重。
而惠世扬听见了他的冷笑,却颤抖着胡须,质问道:“事关宗庙社稷,陛下身为皇帝,如何能笑得出来?”
“莫非陛下不知昔日正德滥封,引发了何等后果?这些,还要为臣的来教陛下吗?”
朱由校组建了专为宣旨的军机房,以魏忠贤司礼监掌印,六部尚书、内阁辅臣,几乎全都有魏党的人。
余下的,也都是势单力孤,不敢多话。
可即便如此,在这种几乎满朝文武早就心照不宣的事情上,也还是会有人为了反对而反对!
大理寺少卿惠世扬,着实把朱由校气得不轻。
但是朱由校知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要心平气和,他的目的就是要气你,就是要让你这个做皇帝的当众动怒,失了分寸。
朱由校紧蹙双眉,无语地看着阶下这位臣子折腾,少倾,口气平淡的说道:“卿所图者,谏名也,退下吧。”
这句话,相当于响亮的打了惠世扬一个耳光。
尽管朱由校说到了点子上,但这依旧不能阻止已经近乎疯狂的惠世扬了,他妒忌,他饮恨。
天启一朝,大理寺衙门毫无实权,由于皇帝不重视,几乎成了清水衙门,他坐在这个位子上,六年,如坐针毡!
在这六年里,他看着东林同僚在昏庸皇帝的宠信之下,一步步惨败于阉党,而他却只能毫无作为。
他恨阉党,更恨自己,今日对封爵这四人的妒忌,则是最终的导火索。
即便皇帝已经看穿了自己,可惠世扬依旧能恬不知耻、冠冕堂皇的站在皇极殿之上,一番话,赫然将自己摆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禀陛下,臣所图非名!”言罢,他“噗通”一声,猛地跪在御阶之下,猛然间一个响头磕在大殿之上。
“若陛下不信,臣敢以死证身,以辨清白!”
眨眼之间,血流如注。
“陛下请收回成命,封爵如此儿戏,天家威严何在?”
“臣只是因正德之时,主上国政不修,朝纲不理,滥封爵位所致前辙,劝陛下日参省己,正心修德!”
六部尚书,内阁辅臣,朝堂各部公卿,全都是在官场混迹了大半辈子的老狐狸,察言观色都是最基本的本领。
他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根本不会写在脸上。
大殿上依旧无人吭声,因为朝臣们分明能嗅得到,空气中传出来那淡淡的肃杀之气!
天启皇帝,真正的动怒了。
只不过,现在的皇帝已然和七年前继位时大为不同,真龙就是真龙,就算年幼继位,也能拨乱反正。
真龙可藏于深渊之下,隐忍不拔,也可转瞬跃于九天之上,呼风唤雨。
天启年的中兴之主,是那样简单的么?
此刻,朱由校满心的滔天怒火,全都化作一口口呼出的恶气,隐藏于平静的面容之下。
旋即,向这边淡淡瞥了一眼:“卿家深得朝政用人之道,要不要让你来做这个皇帝?”
“臣不敢。”
朱由校忍不住发出冷笑:“你不敢…”
“说出这话的时候,卿家难道自己一点儿都不觉得可笑么?”
惠世扬深吸一口气,执意要与天启皇帝一站到底,稽首拜道:“今臣敢当陛下斧钺之诛,冒犯天威,直言进谏,非为沽直,实是忧心祖宗三百年社稷,危在旦夕…”
说着这话,他的眼中竟泛起泪光。
“熊廷弼、张万邦、毛文龙三人,一无开疆拓土之业,二无挽国倾颓之功,何以能封爵?”
朱由校抬起头,冷冷端详他,脸色已然是有些绷不住了。
惠世扬不为所动,他等的就是这一天,这一刻!
“常言道,君子,阳也,故君子登庸中国之盛。而今建州作乱尚未平息,国土沦丧,乃陛下多年任用阉人之故。”
“此番王恭厂灾,天下震动,黎民惶惶,皆言道天变示警,如要重整河山,必要以阳制阴,阴者,正是我朝阉宦之祸!”
朱由校张口结舌数次,终是没有忍住,怒极而笑。
说过来绕回去,终究还是东林余孽为扳倒阉党的一番赤条条的冠冕堂皇正义之言罢了。
在他们看来,敢于当众反驳皇帝的人,都是真正的正义人士,都会赢来满朝文武和民间士子的一片赞扬。
而似今日这种极其正式的场合,正是他们表演的绝佳舞台。
惠世扬仿佛化身成为不惧龙兴震怒,仗义执言的使者,成为多年来第一个敢于为先前受阉党迫害的东林人士发声的人。
在他看来,这一次,无论如何他是赚的。
若能惹得天启皇帝龙颜大怒,当庭出丑,打上几棍廷杖,这对他来说,便是可比武将们封狼居胥的天功!
伤得越重,他越高兴,就算是死了,也能名留青史,成为大明天启一朝有名的铮臣。
不仅是东林党,整个明朝,每一朝的文臣,无论何党何派,都是这副模样,他们总会将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仗义执言。
文人们在朝政上无所作为,可一旦出现某位有所作为的人,他们便会疯狂的嫉妒,嫉妒那个人的能力,嫉妒那个人的成就。
然后一波接着一波,前仆后继地向那个人发起攻击,直到将那个人彻底变得人人唾弃和麻木。
朱由校继位之初,被满朝文武争先攻讦的熊廷弼,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这个人是执掌天下权柄的皇帝,那么不好意思,大明朝的文臣们不仅不会退缩,反而会更加兴奋。
这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到如今的东林党文官中,甚至已经变得扭曲。
就和后世的传销组织一样,一旦深入进去,整个人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他们永远是对的,是清正的。
阉党、魏党,还是帝党,其余所有的人,统统是错的。
朱由校看着眼前面色涨红,头皮磕破的大理寺少卿,心中觉得一阵恶心,看来这大明朝的文官们,是不可能在天启一朝就会有根本性改变的。
自己皇权鼎盛时,可以杀,可以流放,甚至可以一波接着一波的兴大案,将他们抄家灭门。
可你毕竟不能杀光全天下的文人,朝廷还需要有人做官,朱由校也是人,总有死的那天。
后继之君可能还是个明君,可再下一个呢,谁能保证代代都是明君?
文臣们不一样,他们都可以等十年,等百年,一旦皇权稍微出现衰弱的迹象,便会蜂拥而上,撕碎一道口子。
看着眼前的惠世扬,朱由校升腾起的怒意愈发深重。
而惠世扬听见了他的冷笑,却颤抖着胡须,质问道:“事关宗庙社稷,陛下身为皇帝,如何能笑得出来?”
“莫非陛下不知昔日正德滥封,引发了何等后果?这些,还要为臣的来教陛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