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有意
苏付氏一开始也很恼卫家那些人眼睛长在头顶上的态度,他们的确是一个个的比一个的清高自傲,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
连大夫人竟然都让赵嬷嬷来说出了什么做妾的话。
这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
苏付氏心里到底有个疙瘩,可是大夫人详细解释过,卫敏斋也来解释过,且大夫人也的确是很心诚的。
不好相处的,也就是卫家其他几房人家罢了。
要是卫大夫人和卫敏斋待朱元好,这门亲事倒是也不是不能做。
只是这一切都得看朱元自己是否愿意。
苏付氏很怕朱元过的不好,跟自己一样沦落得半生凄凉的下场,摸了摸朱元的脸,心疼却又骄傲的说:“咱们元元也慢慢的长大了,是大孩子了,以后少不了遇上这样的事。我是你姨母,你若是不愿意,一定要跟我说。”
朱元双手还紧紧的捧着手里的药碗,有些困惑有些茫然也有些紧张和烦躁。
她其实不想提亲事。
可是苏付氏说的没错,随着她渐渐地大起来,这样的事是避免不了的,她再惊世骇俗,也不能真的一辈子不嫁-----在宫里当宫女那就又是另说了。
如果要嫁,嫁什么样的人呢?
诚然,卫家是门第很高的人家。
卫大夫人和蔼,卫敏斋能干上进。
可是她愿意吗?
她扪心自问,脑海里却不知道为什么浮现出一张熟悉的脸来,让她忍不住皱起眉头心头一跳,将碗重重的放在了桌子上。
“再看吧。”朱元低着头,目光淡淡的说:“三月三卫家只请我们吗?那岂不是跟英国公府的宴会撞上了?”
英国公府也要在三月三办春风宴啊。
苏付氏却丝毫也没考虑英国公府的帖子:“这家人有什么可去的,去了他们也没安好心。”
绿衣也在一边帮腔:“姑娘别去,徐姑娘坏的很,当初在云上阁给咱们脸色瞧,口口声声嫌弃您身份低,连看都不愿意多看您一眼,这样的人,我们才不理会她!”
朱元捏着帖子,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的将帖子交给了绿衣:“知道了。”
她又问起朱景先来:“先儿呢?”
苏付氏提起朱景先面上便带了笑意:“跟着王太傅家的公子去王家族学读书了,王太傅有个堂弟,当年中了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呆了几年,便得罪了当时的盛老太爷,以轻慢上官之罪下了大狱,后来虽然平安无事的出来了,可是到底心里过不去,辞官归隐了,先前是在王家老家的,后来王家子弟在京城的多,族中便有人劝着他来了京城王家,开了族学,让王家的那些孩子们跟着他读书。”
王太傅自己就曾经是状元,他的堂弟听说也是当年的二甲第三名,以至于王家那时候风头一时无两,家门口竖了两根进士杆儿,羡煞旁人。
跟着这样的先生,当然是好处极多的。
可这事儿朱元事先的确是没得到一点儿消息,她有些奇怪的问他们:“是王姐姐帮忙说和的吗?”
之前朱元是一直打定了主意送朱景先去豫章书院的,虽然有英国公夫人提出来的范大儒,可是朱元并不觉得去河东书院会比豫章书院更妥帖。
只是朱景先一开始不是很舍得姐姐,始终都在迟疑,想要按照五皇子说的那样,到时候去找司业试一试。
原本这一次出宫出来,她就准备等着朱景先下了决定,便送他去的。
这个计划里,原本没有王家的事。
苏付氏嗯了一声,将朱元的枕头挪了挪,让她能够靠的更加舒服一些,温和的说:“倒也不全是王姑娘的主意,是锦常,是锦常时常会过来跟先儿说上一阵子话,他跟先儿说,既然你一时半会儿怕是从宫里出不来,那少说两个月就这么浪费了过去,先儿的基础牢靠不牢靠,已经读到哪里,这些都还不知道,不如就先别说什么大儒不大儒,师傅不师傅的,有现成的可求的人,先去王家的族学里试试深浅。”
这话说的极为有道理,朱景先当即就下了决断。
锦常便替朱景先牵线搭桥,有王嫱的情面在,王家答应的很是痛快,朱景先从正月二十三就过去了,一直到如今,眼看已经进了三月。
朱元挑了挑眉。
锦常.....
楚庭川当真是替她将所有的一切都打算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能够发现杨书生心怀不轨,完全是因为他本来就将朱元的亲眷也一并划入了要关心的领地罢了。
她怔怔的出了一会儿的神,才幽幽的叹了口气。
卫敏斋......
楚庭川......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要是放在前世,这两个人,哪一个都不是她能够肖想的,连人家的衣角都沾不到。
正说着,外头朱景先的声音就已经响起来了,他还穿着出去读书的大衣裳,一路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坐在朱元床边的椅子上,喊了好几声姐姐。
他的欢喜几乎要溢出眼睛来,一双酷似朱元的眼睛弯弯的,分明年纪还小是个小小少年,可是从前总是透着一点儿看通世事的愁苦来。
朱正松的事对他影响太大了。
身边人的议论还有外面人对于朱元的看低轻贱其实都看在他眼里。
他从前总是带着一点儿小心翼翼的,哪怕是在朱元跟前,他也小心翼翼的多做让姐姐放心的事,生怕自己给姐姐添了麻烦。
他比文峰还要小心仔细的多了。
可是现在他脸上的那些窘迫和藏的很好的那些愁苦不忿都不见了,整个人都有了活力,言谈举止跟从前差别甚大。
这只能说明他这将近一月半的求学时光过的是极为舒心的,朱元原先还有些紧张的心顿时安定了下来,问他:“是不是很喜欢王家的先生?”
朱景先眼睛亮晶晶的,重重的点头跟朱元说:“先生是个很好的先生,姐姐见过他就知道了,他教会我许多道理。”
他少有这么开怀的时候,朱元忍不住对王家的这位先生有些感佩了,跟着朱景先笑了起来。
连大夫人竟然都让赵嬷嬷来说出了什么做妾的话。
这实在是太让人伤心了。
苏付氏心里到底有个疙瘩,可是大夫人详细解释过,卫敏斋也来解释过,且大夫人也的确是很心诚的。
不好相处的,也就是卫家其他几房人家罢了。
要是卫大夫人和卫敏斋待朱元好,这门亲事倒是也不是不能做。
只是这一切都得看朱元自己是否愿意。
苏付氏很怕朱元过的不好,跟自己一样沦落得半生凄凉的下场,摸了摸朱元的脸,心疼却又骄傲的说:“咱们元元也慢慢的长大了,是大孩子了,以后少不了遇上这样的事。我是你姨母,你若是不愿意,一定要跟我说。”
朱元双手还紧紧的捧着手里的药碗,有些困惑有些茫然也有些紧张和烦躁。
她其实不想提亲事。
可是苏付氏说的没错,随着她渐渐地大起来,这样的事是避免不了的,她再惊世骇俗,也不能真的一辈子不嫁-----在宫里当宫女那就又是另说了。
如果要嫁,嫁什么样的人呢?
诚然,卫家是门第很高的人家。
卫大夫人和蔼,卫敏斋能干上进。
可是她愿意吗?
她扪心自问,脑海里却不知道为什么浮现出一张熟悉的脸来,让她忍不住皱起眉头心头一跳,将碗重重的放在了桌子上。
“再看吧。”朱元低着头,目光淡淡的说:“三月三卫家只请我们吗?那岂不是跟英国公府的宴会撞上了?”
英国公府也要在三月三办春风宴啊。
苏付氏却丝毫也没考虑英国公府的帖子:“这家人有什么可去的,去了他们也没安好心。”
绿衣也在一边帮腔:“姑娘别去,徐姑娘坏的很,当初在云上阁给咱们脸色瞧,口口声声嫌弃您身份低,连看都不愿意多看您一眼,这样的人,我们才不理会她!”
朱元捏着帖子,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的将帖子交给了绿衣:“知道了。”
她又问起朱景先来:“先儿呢?”
苏付氏提起朱景先面上便带了笑意:“跟着王太傅家的公子去王家族学读书了,王太傅有个堂弟,当年中了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呆了几年,便得罪了当时的盛老太爷,以轻慢上官之罪下了大狱,后来虽然平安无事的出来了,可是到底心里过不去,辞官归隐了,先前是在王家老家的,后来王家子弟在京城的多,族中便有人劝着他来了京城王家,开了族学,让王家的那些孩子们跟着他读书。”
王太傅自己就曾经是状元,他的堂弟听说也是当年的二甲第三名,以至于王家那时候风头一时无两,家门口竖了两根进士杆儿,羡煞旁人。
跟着这样的先生,当然是好处极多的。
可这事儿朱元事先的确是没得到一点儿消息,她有些奇怪的问他们:“是王姐姐帮忙说和的吗?”
之前朱元是一直打定了主意送朱景先去豫章书院的,虽然有英国公夫人提出来的范大儒,可是朱元并不觉得去河东书院会比豫章书院更妥帖。
只是朱景先一开始不是很舍得姐姐,始终都在迟疑,想要按照五皇子说的那样,到时候去找司业试一试。
原本这一次出宫出来,她就准备等着朱景先下了决定,便送他去的。
这个计划里,原本没有王家的事。
苏付氏嗯了一声,将朱元的枕头挪了挪,让她能够靠的更加舒服一些,温和的说:“倒也不全是王姑娘的主意,是锦常,是锦常时常会过来跟先儿说上一阵子话,他跟先儿说,既然你一时半会儿怕是从宫里出不来,那少说两个月就这么浪费了过去,先儿的基础牢靠不牢靠,已经读到哪里,这些都还不知道,不如就先别说什么大儒不大儒,师傅不师傅的,有现成的可求的人,先去王家的族学里试试深浅。”
这话说的极为有道理,朱景先当即就下了决断。
锦常便替朱景先牵线搭桥,有王嫱的情面在,王家答应的很是痛快,朱景先从正月二十三就过去了,一直到如今,眼看已经进了三月。
朱元挑了挑眉。
锦常.....
楚庭川当真是替她将所有的一切都打算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说,能够发现杨书生心怀不轨,完全是因为他本来就将朱元的亲眷也一并划入了要关心的领地罢了。
她怔怔的出了一会儿的神,才幽幽的叹了口气。
卫敏斋......
楚庭川......
命运真是爱开玩笑,要是放在前世,这两个人,哪一个都不是她能够肖想的,连人家的衣角都沾不到。
正说着,外头朱景先的声音就已经响起来了,他还穿着出去读书的大衣裳,一路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坐在朱元床边的椅子上,喊了好几声姐姐。
他的欢喜几乎要溢出眼睛来,一双酷似朱元的眼睛弯弯的,分明年纪还小是个小小少年,可是从前总是透着一点儿看通世事的愁苦来。
朱正松的事对他影响太大了。
身边人的议论还有外面人对于朱元的看低轻贱其实都看在他眼里。
他从前总是带着一点儿小心翼翼的,哪怕是在朱元跟前,他也小心翼翼的多做让姐姐放心的事,生怕自己给姐姐添了麻烦。
他比文峰还要小心仔细的多了。
可是现在他脸上的那些窘迫和藏的很好的那些愁苦不忿都不见了,整个人都有了活力,言谈举止跟从前差别甚大。
这只能说明他这将近一月半的求学时光过的是极为舒心的,朱元原先还有些紧张的心顿时安定了下来,问他:“是不是很喜欢王家的先生?”
朱景先眼睛亮晶晶的,重重的点头跟朱元说:“先生是个很好的先生,姐姐见过他就知道了,他教会我许多道理。”
他少有这么开怀的时候,朱元忍不住对王家的这位先生有些感佩了,跟着朱景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