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方家
十二月份的帝国高层人事变动就算是林哲保持了一定的低调,但是这种大规模的高层调整,不管如何都是都是引人瞩目的。
文官内部的震动也就算了,就算是军方那边也是颇为关注内阁的人事变动。
尽管这么多年来林哲一直严厉的施行军政分离制度,文官和武将基本上很难有直接接触的关系,就算是涉及到一些军民合作的项目,统帅部和内阁之间往往也不会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秘书处来协调。
不过这并不代表军方不关注内阁的高层人事变动了。
帝国立国已经十几年,加上又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或者对内战争,加上又处于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些年来帝国的主旋律并不是战争或者对外的国际关系,而是国内发展。
国内的发展虽然和军方的将领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国内的发展依旧直接关系到军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内的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保持每年一个多亿的军费。
纵然这些年军队的军费总额并没有实际增加多少,基本上都保持在每年一亿三千万多点,但是即便是这个总额也不少了,如果说国内的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话,为了保持国内的工业发展,到时候说不得就会继续压缩军费的开支。
不用多说什么,人家说一句现在帝国没有大规模战事就足够了。
六十年代时期,军方是连接和外部进行战争,虽然都是一些局部的,中小规模的战争,但是多少也是保持高额军费的理由不是,但是最近四五年帝国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很,就算是和俄罗斯也没什么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了。
帝国和俄罗斯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主要是集中在六十年代,尤其是中期,不过在帝国占据了新东省,俄罗斯人虽然发动了两次的大规模反攻。但是都是被帝国陆军给抵挡了下来,俄罗斯人看见反攻无望,也就不做无畏的挣扎了。
因此最近三四年里,帝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冲突以军事对持为主。偶尔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这些都上不了台面。
除了和俄罗斯的冲突外,帝国在其他方面就更加稳定了,基本上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且由于林哲最近几年一直强调发展为上。也是使得帝国在诸多外部问题上保持了克制,找麻烦也不会亲自上阵,而是会通过代理人的模式偷偷摸摸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婆罗洲事务了。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就是帝国扶持起来的搅屎棍,指望他们彻底干掉荷兰人甚至英国人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有事没事给荷兰人和英国人找麻烦,以引开他们部分注意力,减轻帝国在中南半岛上承受的压力。
如果是换了以前的帝国,估计就不是扶持代理人,而是直接上阵的。依靠帝国海军和陆军的实力,区区一个荷兰何惧之有,就算是英国人,除非他们的东印度舰队倾巢而出,不然的话也别想着阻拦帝国登陆婆罗洲。
如果把帝国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五十年代末期就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毛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和英法联军说干就干了。
而六十年代的帝国,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虽然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但是该干还是干,肢解日本、插手夏威夷、进军中亚、占领新东省甚至想要涉足阿拉斯加都是明显例子。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的帝国,则是一个三十多岁,接近四十岁的中年人。虽然还抱有年轻时候的激情,但是更多时候是理性代替了冲突,对利益的争夺也不是些许领土的得失,而是转向内部的发展,从喜欢打架变成了喜欢跑步、运动。
帝国的对外以及对内政策的改变,也就导致了帝国无战事已经好多年了。
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方实际上是很难有足够的理由继续保持每年一年多亿的军费,1871年一月的财政预算分配月中,军费是承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压力,内阁的那些人是拼命的想要削减军费。
军方的大佬们是拼了老命才保住了每年和往年相等的军费。
随着国内的主旋律是发展为上,内阁那边也是越来越强势,往年里军方一言而定的大好年景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迫使了军方进行更多的改变,一些重大问题上,也是不得不考虑内阁那边的变化。
如今内阁的重大人事调整,表面上似乎和军方无关,但是间接关系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新上台的经济大臣齐宣浩,这个人以往的时候就是力主压制军费的先锋,担任财务部大臣期间,没少给军方找麻烦。
现在他虽然不是财务部大臣了,但是却变成了经济大臣这种钦差大臣,而且还加了协理大臣的衔,使得他权势地位更盛,这十二月眼看着就要结束了,下个月就是1872年度的财政预算分配月了,到时候这个齐宣浩估计是会成为军方的拦路虎。
除了军方关注外,社会各界也是有所关注,不过他们对江道泉或者郭龙云的权势缩减、吴熙、乐贾山、李南泉的上位不敢兴趣,他们最关注的还是齐宣浩。
准确的说,他们关注的也不是齐宣浩,而‘经济大臣’重新设立,‘经济改革室’的成立,这个部门听上去似乎级别低得多,但这可是经济大臣的直属机构。
而帝国上一次的经济大臣郭龙云任上,那还是六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身为经济大臣的郭龙云直接推动了国内数大工业区的成立,包括上海的北岸工业区、天津的北海工业区、广州的轻工业基地以及当涂重工业基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经济大臣这种并不属于正规体制内的职务,具有非常大的针对性。
上一次设立经济大臣的时候,推动了国内工业化的起步。
而这一次陛下重新设立经济大臣,就等于是直接宣告了帝国即将开始掀起一场更大的工业发展力度。
这种力度兴许是体现在帝国的财政投入上,不过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一些政策优惠上。
而会出台什么政策就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界非常关心的事。
帝国发展工商业,其手段和后世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有些类似,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唯一能够给的就是政策。
帝国这种近代帝制专权国家,依旧带有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封建王朝的影子,各种规章制度依旧带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后世的寻常国家比起来。其商业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
那种制度好,那种制度差,怎么才能够办好工业,这对于帝国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件未知的事务。
现在的帝国就和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一样,对于经济发展事务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经济大臣的设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专门为了经济改革而设立的职务。
因此经济大臣要怎么进行经济改革,这就是广大工商界极为关心的事了。
就连英国人也是关注了帝国的高层人事变动,尽管帝国每年都会对内阁进行调整,但是一次性调整多个内阁大臣,权重部门的一把手那可是从来都没有国的事,英国人自然会担心帝国内阁的人事变化,因而引起帝国和英国人目前的稳定外交关系。
虽然暗地里帝国和英国矛盾重重,但是这些毕竟是没有公开出来。现在的帝国和英国的关系依旧是保持着稳定的。
双方的国际贸易每年都为两国庞大的利益,进入七十年代后,虽然帝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中,英国人占据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是总额却是提升了不少,而这些贸易额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因此不管是帝国还是英国人,不到必要时刻是不会对目前的中英关系进行根本上的改变的。
关注帝国内阁变化的人,自然也不止那些普通人。
南京四海居,几个男子是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只不过他们的神情显然是不太高兴!
“这一次倒是出了意外。没有想到江道泉这么命硬,公开举报都能够扛下来!”说话的是一个年约四十的男子!
“是啊,这一次的事和我们预料的太多,不仅仅没能把江道泉给拉下来了。而且还让齐宣浩上台了,这个人也不是好相与的!”
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道:“早先时候我就和方兄你说过,这江道泉如果能够轻易被拉下来,他也就不是江道泉了!”
“现在我们是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布局啊,而且还折损了不少棋子,些许人手的折损还不算什么。但是那安泰投资银行实在是让人太心痛了,上千万的银行说没就没了!”旁边又有一人哀叹着。
安泰投资银行在调查中,被发现是宁耀安案件涉事的六家生丝企业的背后持股银行,宁耀安死了后,反贪局和联合调查局可没有停止调查,很快就是把矛头指向了安泰投资银行,又是发现这个安泰投资银行存在着一些违规的行为。
很快财务部下属的金融监管司就是对该银行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用半个月功夫这一家掌控了过亿资金,自身资产超过千万的投资银行就是被被金融监管司开了一张天价罚单,高达百万圆的罚款,直接掏空了这家投资银行。
银行虽然掌控的钱随随便便都是几千万上亿的,但是银行自身的资产却远远没有这么多,上千万资产的银行已经能够撑起大型银行的架子了,这一下子罚款百万圆,直接引起了挤兑风潮。
为了偿还储户以及投资人的资金,他们变卖了大量资产,比如控股的六家生丝企业的股份等。
等还完了钱,昔日偌大的安泰投资银行也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不用几天连上海外滩大道的总部大楼租金都是付不起了,只能是宣告破产。
安泰投资银行的背`景兴许普通人不知道,甚至联合调查局也是没有查出来,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背后站着的是方家。
何为方家?太后的娘家!
不过那方姓男子却是面露坚毅:“但是不管怎么困难,这个江道泉都必须拉下来!”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殿下他已经十三岁了,宫内已经有不少声音要让殿下出宫住,虽然仪鸾殿暂时把这些声音压了下去,但是已经是压不了多久了。”(未完待续。)
文官内部的震动也就算了,就算是军方那边也是颇为关注内阁的人事变动。
尽管这么多年来林哲一直严厉的施行军政分离制度,文官和武将基本上很难有直接接触的关系,就算是涉及到一些军民合作的项目,统帅部和内阁之间往往也不会直接接触,而是通过秘书处来协调。
不过这并不代表军方不关注内阁的高层人事变动了。
帝国立国已经十几年,加上又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或者对内战争,加上又处于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些年来帝国的主旋律并不是战争或者对外的国际关系,而是国内发展。
国内的发展虽然和军方的将领们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国内的发展依旧直接关系到军队。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国内的经济发展了,才能够保持每年一个多亿的军费。
纵然这些年军队的军费总额并没有实际增加多少,基本上都保持在每年一亿三千万多点,但是即便是这个总额也不少了,如果说国内的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话,为了保持国内的工业发展,到时候说不得就会继续压缩军费的开支。
不用多说什么,人家说一句现在帝国没有大规模战事就足够了。
六十年代时期,军方是连接和外部进行战争,虽然都是一些局部的,中小规模的战争,但是多少也是保持高额军费的理由不是,但是最近四五年帝国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很,就算是和俄罗斯也没什么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了。
帝国和俄罗斯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主要是集中在六十年代,尤其是中期,不过在帝国占据了新东省,俄罗斯人虽然发动了两次的大规模反攻。但是都是被帝国陆军给抵挡了下来,俄罗斯人看见反攻无望,也就不做无畏的挣扎了。
因此最近三四年里,帝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冲突以军事对持为主。偶尔会发生一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但是这些都上不了台面。
除了和俄罗斯的冲突外,帝国在其他方面就更加稳定了,基本上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且由于林哲最近几年一直强调发展为上。也是使得帝国在诸多外部问题上保持了克制,找麻烦也不会亲自上阵,而是会通过代理人的模式偷偷摸摸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婆罗洲事务了。
兰港大统制共和国就是帝国扶持起来的搅屎棍,指望他们彻底干掉荷兰人甚至英国人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有事没事给荷兰人和英国人找麻烦,以引开他们部分注意力,减轻帝国在中南半岛上承受的压力。
如果是换了以前的帝国,估计就不是扶持代理人,而是直接上阵的。依靠帝国海军和陆军的实力,区区一个荷兰何惧之有,就算是英国人,除非他们的东印度舰队倾巢而出,不然的话也别想着阻拦帝国登陆婆罗洲。
如果把帝国比喻成一个人,那么五十年代末期就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毛头,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和英法联军说干就干了。
而六十年代的帝国,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虽然多了一份理性思考。但是该干还是干,肢解日本、插手夏威夷、进军中亚、占领新东省甚至想要涉足阿拉斯加都是明显例子。
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的帝国,则是一个三十多岁,接近四十岁的中年人。虽然还抱有年轻时候的激情,但是更多时候是理性代替了冲突,对利益的争夺也不是些许领土的得失,而是转向内部的发展,从喜欢打架变成了喜欢跑步、运动。
帝国的对外以及对内政策的改变,也就导致了帝国无战事已经好多年了。
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方实际上是很难有足够的理由继续保持每年一年多亿的军费,1871年一月的财政预算分配月中,军费是承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压力,内阁的那些人是拼命的想要削减军费。
军方的大佬们是拼了老命才保住了每年和往年相等的军费。
随着国内的主旋律是发展为上,内阁那边也是越来越强势,往年里军方一言而定的大好年景已经是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迫使了军方进行更多的改变,一些重大问题上,也是不得不考虑内阁那边的变化。
如今内阁的重大人事调整,表面上似乎和军方无关,但是间接关系还是比较大的,比如说新上台的经济大臣齐宣浩,这个人以往的时候就是力主压制军费的先锋,担任财务部大臣期间,没少给军方找麻烦。
现在他虽然不是财务部大臣了,但是却变成了经济大臣这种钦差大臣,而且还加了协理大臣的衔,使得他权势地位更盛,这十二月眼看着就要结束了,下个月就是1872年度的财政预算分配月了,到时候这个齐宣浩估计是会成为军方的拦路虎。
除了军方关注外,社会各界也是有所关注,不过他们对江道泉或者郭龙云的权势缩减、吴熙、乐贾山、李南泉的上位不敢兴趣,他们最关注的还是齐宣浩。
准确的说,他们关注的也不是齐宣浩,而‘经济大臣’重新设立,‘经济改革室’的成立,这个部门听上去似乎级别低得多,但这可是经济大臣的直属机构。
而帝国上一次的经济大臣郭龙云任上,那还是六十年代初期,那个时候身为经济大臣的郭龙云直接推动了国内数大工业区的成立,包括上海的北岸工业区、天津的北海工业区、广州的轻工业基地以及当涂重工业基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
经济大臣这种并不属于正规体制内的职务,具有非常大的针对性。
上一次设立经济大臣的时候,推动了国内工业化的起步。
而这一次陛下重新设立经济大臣,就等于是直接宣告了帝国即将开始掀起一场更大的工业发展力度。
这种力度兴许是体现在帝国的财政投入上,不过更多的还是会体现在一些政策优惠上。
而会出台什么政策就是社会各界,尤其是工商界非常关心的事。
帝国发展工商业,其手段和后世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和国有些类似,要钱没有,要人也没有。唯一能够给的就是政策。
帝国这种近代帝制专权国家,依旧带有浓厚的明清时代的封建王朝的影子,各种规章制度依旧带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和后世的寻常国家比起来。其商业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
那种制度好,那种制度差,怎么才能够办好工业,这对于帝国诸多官员来说都是一件未知的事务。
现在的帝国就和八十年代的共和国一样,对于经济发展事务上。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经济大臣的设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专门为了经济改革而设立的职务。
因此经济大臣要怎么进行经济改革,这就是广大工商界极为关心的事了。
就连英国人也是关注了帝国的高层人事变动,尽管帝国每年都会对内阁进行调整,但是一次性调整多个内阁大臣,权重部门的一把手那可是从来都没有国的事,英国人自然会担心帝国内阁的人事变化,因而引起帝国和英国人目前的稳定外交关系。
虽然暗地里帝国和英国矛盾重重,但是这些毕竟是没有公开出来。现在的帝国和英国的关系依旧是保持着稳定的。
双方的国际贸易每年都为两国庞大的利益,进入七十年代后,虽然帝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中,英国人占据的比例略有下降,但是总额却是提升了不少,而这些贸易额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因此不管是帝国还是英国人,不到必要时刻是不会对目前的中英关系进行根本上的改变的。
关注帝国内阁变化的人,自然也不止那些普通人。
南京四海居,几个男子是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只不过他们的神情显然是不太高兴!
“这一次倒是出了意外。没有想到江道泉这么命硬,公开举报都能够扛下来!”说话的是一个年约四十的男子!
“是啊,这一次的事和我们预料的太多,不仅仅没能把江道泉给拉下来了。而且还让齐宣浩上台了,这个人也不是好相与的!”
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道:“早先时候我就和方兄你说过,这江道泉如果能够轻易被拉下来,他也就不是江道泉了!”
“现在我们是白白浪费了一年多的布局啊,而且还折损了不少棋子,些许人手的折损还不算什么。但是那安泰投资银行实在是让人太心痛了,上千万的银行说没就没了!”旁边又有一人哀叹着。
安泰投资银行在调查中,被发现是宁耀安案件涉事的六家生丝企业的背后持股银行,宁耀安死了后,反贪局和联合调查局可没有停止调查,很快就是把矛头指向了安泰投资银行,又是发现这个安泰投资银行存在着一些违规的行为。
很快财务部下属的金融监管司就是对该银行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不用半个月功夫这一家掌控了过亿资金,自身资产超过千万的投资银行就是被被金融监管司开了一张天价罚单,高达百万圆的罚款,直接掏空了这家投资银行。
银行虽然掌控的钱随随便便都是几千万上亿的,但是银行自身的资产却远远没有这么多,上千万资产的银行已经能够撑起大型银行的架子了,这一下子罚款百万圆,直接引起了挤兑风潮。
为了偿还储户以及投资人的资金,他们变卖了大量资产,比如控股的六家生丝企业的股份等。
等还完了钱,昔日偌大的安泰投资银行也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不用几天连上海外滩大道的总部大楼租金都是付不起了,只能是宣告破产。
安泰投资银行的背`景兴许普通人不知道,甚至联合调查局也是没有查出来,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背后站着的是方家。
何为方家?太后的娘家!
不过那方姓男子却是面露坚毅:“但是不管怎么困难,这个江道泉都必须拉下来!”
说到这里,他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道:“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殿下他已经十三岁了,宫内已经有不少声音要让殿下出宫住,虽然仪鸾殿暂时把这些声音压了下去,但是已经是压不了多久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