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战舰云集
1895年十二月二十五号,这一天里,全球主要几个国家的外交官们都是异常忙碌,尤其是帝国的外交官们,几乎在全球各地奔走。
在华盛顿,帝国驻美国公使和美国的国务卿等外交官员在二十五号进行了长达六个小时的秘密交谈,而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内容。
在伦敦,帝国驻英国的外交人员也是频繁和英国的外交官进行接触,并不断的向英国人释放帝国的善意信号,不断的重申帝国在菲律宾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帝国侨民,为了保护帝国利益而不得不为之的举动。
并且多次重申,帝国对西班牙的行动,将会只局限在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绝对不会波及到东南亚其他地区。
在巴黎,在柏林,在圣彼得堡等城市,都可以看见穿着中华装的帝国外交官们脚步匆忙来回奔波。
在金华号事件之前,帝国就已经制定好了完善的外交以及军事策略,在外交上,以争取美国加入帝国阵营,同时对西班牙宣战、同时用一切手段,必要时候可以做出一些退步,以避免英国和法国进行干涉。
只是虽然制定了这些外交策略,但是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却是难说,美国人那边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在英法等国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估计美国人没有什么胆子直接向西班牙宣战。
如果说英法等国明确表态不干涉的话,到时候帝国也不需要美国人对西班牙宣战用来减轻外交压力了。
也就是说,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国人对西班牙宣战,而是需要美国人在英法等国表态之前对西班牙宣战。
这一前一后的区别可是非常大的!
不过帝国内部对这些外交手段能够获得多大的成效保持悲观态度,英国人对帝国最近这些年的扩张本来就保持非常大的戒备了,现在帝国对西班牙动手,那么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帝国在亚洲全面扩张的前奏。
现在是西班牙、再过来帝国就会把目光瞄向荷兰、然后是法国,到时候就是英国自己了。
实际上英国人的这种顾虑也不是假的,以帝国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还有以中华帝国对外扩张的庞大意愿来看,如果没有强力的阻拦,那么帝国的扩张步伐是不会停下的,现在是菲律宾,接下来可能就是整个东南亚,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再过来,兴许就是在中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扩张了。
这种扩张是英国人无法容忍的。
和同样都是后进国家的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华帝国给英国人带来的威胁要更大。
美国人那边人口少,而且怎么说呢,美国人到底还是欧洲人,和英国人同种同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再者美国人并没有和中华帝国那样有着强烈的扩张意愿。
德国嘛,虽然有着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也在扩张海军,但是德国旁边就有着一个法国呢,而且法国人正在联合俄罗斯。
对于目前的英国来说,现在的欧洲大陆依旧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德国的威胁不算太大。
但是帝国这边就不同了,中华帝国的领土庞大,人口数量更多,而且工业经济发展的也相当不错,这样的一个国家还有着强烈的对外扩张意愿时,那么基本就是邻国的噩梦。
很不辛,英国人和中华帝国就是算得上是邻国。
尽管英国本土距离帝国有万里之遥,但是英国人的缅甸和印度,却是和帝国只有一线之隔,再者马来西亚地区,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更是中华帝国做梦都想要控制住的。
所以中华帝国的扩张,尤其是向南扩张,这首当其冲的实际上并不会西班牙,而是英国!
至于西班牙,不过是中英两国在亚洲博弈的一个棋子而已。
现在对于英国人来说,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是抛弃西班牙容忍帝国的扩张,好拖几年时间等待更多的战列舰下水服役。还是说现在就支持西班牙人,甚至直接参战以遏制中华帝国的扩张。
不管英国人那边是怎么想的,但是中华帝国这边,战争机器却已经是发动了起来。
就当外交官们还在进行着各种谈判,打着各种嘴炮的时候,一支帝国皇家海军得分舰队已经是抵达马尼拉湾,然后炮击了西班牙的炮台,并要求西班牙人彻底投降。
西班牙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尽管明明知道不敌,但是西班牙人的舰队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双方的海军交战几乎不值一提,因为当时帝国海军派出的分舰队虽然不是什么主力舰队,甚至连一艘新锐的主力舰都没有,只有两艘老式装甲巡洋舰打头,然后带了六艘普通老旧巡洋舰。
双方在马尼拉湾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的交战后,西班牙人的战舰多数被击沉,其他的不是逃回港口,而不出意外的话,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自沉就是被俘虏。
这种规模的海军交战,几乎是引不起帝国皇家海军的注意,实际上,从头到尾帝国海军这边都是没有真正重视过西班牙人的反抗。
值得帝国皇家海军重视的只有可能出现的英法两国的干涉舰队!
为了应对英法等国的可能干涉,同时也是为了拦截西班牙人的增援舰队,帝国海军早已经是开始了秘密集结。
等到了一月份的时候,随着帝国的五千多名士兵开始在香港登陆,准备前往菲律宾登陆的时候,帝国皇家海军也是在香港和金兰湾集结了大量的主力舰。
当帝国太子林抲乘坐京广(南京-广州)铁路南下,然后坐军事铁路抵达香港的时候,他所看到的是几乎停满了整个维多利亚港的大大小小战舰!
已经在最高统帅部委员会担任委员,并被授予了陆海军上将这个荣誉军衔的林抲身着一身普通的海军将官冬装。
一下火车后,他就是向云集在香港的海军主要将领传达了父皇林哲的口谕:希望海军做好一切准备,应对任何之威胁。
然后就是按照管理视察了港口内的诸多战舰,并连续登上了多艘战列舰进行视察,接见军官、士兵代表,以鼓励海军士气。
不过鼓舞士兵并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他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封了林哲的命令亲自到香港这个海军大本营督战!
这既是让林抲增加威望,也是让海军那边感到更大的压力,避免他们的任何侥幸心理。
毕竟帝国皇家海军自从1866年珠江口海战以来,已经足足有二十九年没有打过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了,虽然说这种事不仅仅是在帝国海军这边,世界上的主要海军大多是几十年没有打过真正的大规模海战了。
但是长时间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这战争到了,海军上下能够表现出来和纸面上应该有的实力,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这一次,林哲派遣林抲前往香港督战,就是为了让海军承受更大的压力,让他们进行更坚固,更密集的训练,以应对可能之英国人的干涉。
而从最近几天时间帝国和英国人的交涉来看,英国人很显然是没有打算袖手旁观,前几天的时候,帝国的侦查船只就是发现了多艘英国人的船只满载各种物资前往菲律宾,里头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各种军械。
此外,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也是开始在新加坡集结,根据帝国在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反馈,英国人的海峡舰队、地中海舰队这两大主力舰队战舰调动频繁,极有可能已经有不少战舰被调往印度洋,用以增援东印度舰队。
这一切都表明,英国人的没有打算和傻子一样,坐看帝国的扩张。
外交上,英国人是拉上了法国人,调解帝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称这只是一个误会而已,并且希望,英国不希望看见亚洲的局势出现太大的变动,希望帝国不要派兵登陆菲律宾。
英国人的这些反应,也是给帝国带来了相当庞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帝国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进行更加规模的战争准备!
大量的战舰开始云集香港以及金兰湾、湛江、广州等港口,这倒不是说帝国海军不想把所有战舰都部署在香港或者金兰湾,而是因为帝国皇家海军的规模实在是过于庞大,区区一个港口已经无法部署如此众多的战舰。
即便是分开了部署,现在的香港港口里,实际上能够在码头停泊的战舰也只有一部分而已,很多战舰都是没能停靠在码头上,而是直接在港湾里下锚停泊的。
当林抲到了香港后,他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战舰,其中仅仅是新老各式战列舰的数量就有十二艘之多!
装甲巡洋舰也是有着八艘,至于各种型号、用途的巡洋舰、鱼雷舰等非主力军舰更是多达数十艘。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战舰,林抲不由得生出一阵豪气:这才是帝国敢于挑战英国的真正底气啊!(未完待续。)
在华盛顿,帝国驻美国公使和美国的国务卿等外交官员在二十五号进行了长达六个小时的秘密交谈,而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内容。
在伦敦,帝国驻英国的外交人员也是频繁和英国的外交官进行接触,并不断的向英国人释放帝国的善意信号,不断的重申帝国在菲律宾的行动,是为了保护帝国侨民,为了保护帝国利益而不得不为之的举动。
并且多次重申,帝国对西班牙的行动,将会只局限在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绝对不会波及到东南亚其他地区。
在巴黎,在柏林,在圣彼得堡等城市,都可以看见穿着中华装的帝国外交官们脚步匆忙来回奔波。
在金华号事件之前,帝国就已经制定好了完善的外交以及军事策略,在外交上,以争取美国加入帝国阵营,同时对西班牙宣战、同时用一切手段,必要时候可以做出一些退步,以避免英国和法国进行干涉。
只是虽然制定了这些外交策略,但是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却是难说,美国人那边尚未做好战争准备,在英法等国没有明确表态之前,估计美国人没有什么胆子直接向西班牙宣战。
如果说英法等国明确表态不干涉的话,到时候帝国也不需要美国人对西班牙宣战用来减轻外交压力了。
也就是说,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美国人对西班牙宣战,而是需要美国人在英法等国表态之前对西班牙宣战。
这一前一后的区别可是非常大的!
不过帝国内部对这些外交手段能够获得多大的成效保持悲观态度,英国人对帝国最近这些年的扩张本来就保持非常大的戒备了,现在帝国对西班牙动手,那么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帝国在亚洲全面扩张的前奏。
现在是西班牙、再过来帝国就会把目光瞄向荷兰、然后是法国,到时候就是英国自己了。
实际上英国人的这种顾虑也不是假的,以帝国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还有以中华帝国对外扩张的庞大意愿来看,如果没有强力的阻拦,那么帝国的扩张步伐是不会停下的,现在是菲律宾,接下来可能就是整个东南亚,尤其是至关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再过来,兴许就是在中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扩张了。
这种扩张是英国人无法容忍的。
和同样都是后进国家的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华帝国给英国人带来的威胁要更大。
美国人那边人口少,而且怎么说呢,美国人到底还是欧洲人,和英国人同种同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再者美国人并没有和中华帝国那样有着强烈的扩张意愿。
德国嘛,虽然有着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也在扩张海军,但是德国旁边就有着一个法国呢,而且法国人正在联合俄罗斯。
对于目前的英国来说,现在的欧洲大陆依旧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下,德国的威胁不算太大。
但是帝国这边就不同了,中华帝国的领土庞大,人口数量更多,而且工业经济发展的也相当不错,这样的一个国家还有着强烈的对外扩张意愿时,那么基本就是邻国的噩梦。
很不辛,英国人和中华帝国就是算得上是邻国。
尽管英国本土距离帝国有万里之遥,但是英国人的缅甸和印度,却是和帝国只有一线之隔,再者马来西亚地区,尤其是马六甲海峡更是中华帝国做梦都想要控制住的。
所以中华帝国的扩张,尤其是向南扩张,这首当其冲的实际上并不会西班牙,而是英国!
至于西班牙,不过是中英两国在亚洲博弈的一个棋子而已。
现在对于英国人来说,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是抛弃西班牙容忍帝国的扩张,好拖几年时间等待更多的战列舰下水服役。还是说现在就支持西班牙人,甚至直接参战以遏制中华帝国的扩张。
不管英国人那边是怎么想的,但是中华帝国这边,战争机器却已经是发动了起来。
就当外交官们还在进行着各种谈判,打着各种嘴炮的时候,一支帝国皇家海军得分舰队已经是抵达马尼拉湾,然后炮击了西班牙的炮台,并要求西班牙人彻底投降。
西班牙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尽管明明知道不敌,但是西班牙人的舰队还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双方的海军交战几乎不值一提,因为当时帝国海军派出的分舰队虽然不是什么主力舰队,甚至连一艘新锐的主力舰都没有,只有两艘老式装甲巡洋舰打头,然后带了六艘普通老旧巡洋舰。
双方在马尼拉湾进行了将近三个小时的交战后,西班牙人的战舰多数被击沉,其他的不是逃回港口,而不出意外的话,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自沉就是被俘虏。
这种规模的海军交战,几乎是引不起帝国皇家海军的注意,实际上,从头到尾帝国海军这边都是没有真正重视过西班牙人的反抗。
值得帝国皇家海军重视的只有可能出现的英法两国的干涉舰队!
为了应对英法等国的可能干涉,同时也是为了拦截西班牙人的增援舰队,帝国海军早已经是开始了秘密集结。
等到了一月份的时候,随着帝国的五千多名士兵开始在香港登陆,准备前往菲律宾登陆的时候,帝国皇家海军也是在香港和金兰湾集结了大量的主力舰。
当帝国太子林抲乘坐京广(南京-广州)铁路南下,然后坐军事铁路抵达香港的时候,他所看到的是几乎停满了整个维多利亚港的大大小小战舰!
已经在最高统帅部委员会担任委员,并被授予了陆海军上将这个荣誉军衔的林抲身着一身普通的海军将官冬装。
一下火车后,他就是向云集在香港的海军主要将领传达了父皇林哲的口谕:希望海军做好一切准备,应对任何之威胁。
然后就是按照管理视察了港口内的诸多战舰,并连续登上了多艘战列舰进行视察,接见军官、士兵代表,以鼓励海军士气。
不过鼓舞士兵并不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他此行的最大目的,是封了林哲的命令亲自到香港这个海军大本营督战!
这既是让林抲增加威望,也是让海军那边感到更大的压力,避免他们的任何侥幸心理。
毕竟帝国皇家海军自从1866年珠江口海战以来,已经足足有二十九年没有打过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了,虽然说这种事不仅仅是在帝国海军这边,世界上的主要海军大多是几十年没有打过真正的大规模海战了。
但是长时间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这战争到了,海军上下能够表现出来和纸面上应该有的实力,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这一次,林哲派遣林抲前往香港督战,就是为了让海军承受更大的压力,让他们进行更坚固,更密集的训练,以应对可能之英国人的干涉。
而从最近几天时间帝国和英国人的交涉来看,英国人很显然是没有打算袖手旁观,前几天的时候,帝国的侦查船只就是发现了多艘英国人的船只满载各种物资前往菲律宾,里头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各种军械。
此外,英国人的东印度舰队也是开始在新加坡集结,根据帝国在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反馈,英国人的海峡舰队、地中海舰队这两大主力舰队战舰调动频繁,极有可能已经有不少战舰被调往印度洋,用以增援东印度舰队。
这一切都表明,英国人的没有打算和傻子一样,坐看帝国的扩张。
外交上,英国人是拉上了法国人,调解帝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称这只是一个误会而已,并且希望,英国不希望看见亚洲的局势出现太大的变动,希望帝国不要派兵登陆菲律宾。
英国人的这些反应,也是给帝国带来了相当庞大的压力!
面对这些压力,帝国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进行更加规模的战争准备!
大量的战舰开始云集香港以及金兰湾、湛江、广州等港口,这倒不是说帝国海军不想把所有战舰都部署在香港或者金兰湾,而是因为帝国皇家海军的规模实在是过于庞大,区区一个港口已经无法部署如此众多的战舰。
即便是分开了部署,现在的香港港口里,实际上能够在码头停泊的战舰也只有一部分而已,很多战舰都是没能停靠在码头上,而是直接在港湾里下锚停泊的。
当林抲到了香港后,他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战舰,其中仅仅是新老各式战列舰的数量就有十二艘之多!
装甲巡洋舰也是有着八艘,至于各种型号、用途的巡洋舰、鱼雷舰等非主力军舰更是多达数十艘。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战舰,林抲不由得生出一阵豪气:这才是帝国敢于挑战英国的真正底气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