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零章 黄袍加身
在知道事实的真相以后,大家就都没有是你么兴趣留下来,这种糟心的倒霉事,可不是他们可以管的。
所以那些大臣和将门就一个个的把那些美酒珍馐打了包回家了,同时有不少人都按照时人的习惯,留下了雅集图录和雅集纪实这一类的东西,而赵恒他们在中间说的那些话他们也都是一丝不差的给记录下来了。
至于为尊者讳,哈?
在一个宰执能说出,天子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句大实话的宋代,为尊者讳这件事压根就不是个事,所以大家愉快的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只不过没有往外流传而已。
不过以大宋的保密能力,这件事早早的就被所有人知道了。
他们都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赵光义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让他的儿子们在明明知道事实的情况下会相信外面的那些没根据的谣言呢?
“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了,这句坑死了北宋的话。
当初在开宝九年的四月,赵匡胤在巩义祭拜了自己父亲后,说出了这个秘密:“朕意已决,迁都洛阳城。”
此言一出,天下震惊,此时太祖之弟、晋王赵光义从容说道:“迁都未便。”
赵匡胤说:“迁都洛阳也非长远之计,最好是迁至长安。”
赵光义“叩头切谏”,即拼死觐见以此来打消太祖迁都的念头。
赵匡胤又说:“我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其实,赵光义所说的“德”是他已经收买了开封府的大小官员,成立自己的一套班子。如果赵匡胤执意迁都,那他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一炬,胎死腹中。
随后赵匡胤没过多久就死了,在之后就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出现了,而这个东西除了那些当事人,就只有已经和赵匡胤闹僵的赵普见过了,而这个时候因为赵普的贪污和谋私,已经不再是宰执了,他已经被罢相了,而在赵光义上位以后。赵普再次成了宰执,等到赵普死的时候,赵光义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着很浓厚的阴谋气息呀,再加上熙陵幸小周后的那些画卷,以及赵光义对自己起居录的修改,这些都是与问题的,要知道最初版本的宋太祖起居录上是没有任何关于金匮盟约的记载的,这个记载的出现食杂赵光义等级以后,那时,当时的起居注院所编著的起居注,必须先送赵光义审阅后,再交给史馆入档,所以赵宋的史料是最有问题的。
两宋特别是南宋赵构时期对民间文人及大臣私自著史的查禁是非常严厉的。特别是赵构时期焚毁了很多私人所著的史书,这点在《靖康稗史笺证》就有明文记载。
宋代皇帝改史在学术界已经是板上钉钉公认的事实!
而这些东西都是从赵光义开始的,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就一直都不是太好,所以赵恒才对这些事的记录有些忽视了。或者说他们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这种事情确实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
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事情不过在被人说透了以后他们也就把这件事也绕过去,至少自己老爹的命应该是保住了,赵匡胤不管怎么样也不至于打死赵光义的,再说了赵匡胤还要面对柴荣呢。
当初他可是靠着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才得的天下,就不知道柴荣会怎么对付他了,有了柴荣的威胁,赵匡胤就应该没有多少时间去找他们老爹的事了。
所以他们对卓群想要新开的世界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了。
不过这一次卓群开的新世界却是真的把他们给吓到了,在打开世界的时候大家只看到,有无数将聚在一起呼喊着要求谁来当皇帝,混乱中有人将一面黄旗披在了那人的身上,他们开门的时候是在这人的身后。
所以也就没有看清是谁,等到这人一回头的时候,赵宋皇室的人才发现这位不是他们想的赵匡胤,而是另外一人。
“五代之时,黄袍加身之事只有两次,一次是我们大宋太祖,另一次就是后周太祖郭威!”
赵元佐看着这位黄袍加身的人说到。
“应该是他了,他的脖子上有只雀鸟的纹身,当是郭雀儿无疑了。”
郭威在年轻的时候是杀过人犯过法,被施以黥刑,在他的脖子上纹了一只飞雀,从此世人都称他,郭雀儿。
这位是第一个黄袍加身之人,此种篡位之法是他首创。
郭威和赵匡胤,一个是后周开国皇帝,另一个是北宋开国皇帝。
他们两为人处世都沉稳老辣,所以两人在身份和性格上有很多的相似点。赵匡胤还曾是郭威的部下,郭威也对他十分赏识和重用,所以赵匡胤在郭荣手下混的风生水起,而且直接参与了郭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这些事中,郭威充分扮演了一个好老师的角色,教会了赵匡胤很多。可是唯一让郭威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教会了赵匡胤造反,而且造的是自己王朝的反,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过这种方法在当时并不是太新鲜,要知道五代时期总时长还不到六十年,但是却在中原诞生了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而中原周边还有着十几个地方割据政权,这些政权统称为五代十国。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这句话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好佐证。
他们到达这个世界的时候,郭威造反了,他在黄袍加身后逼迫着后汉刘赟退位与他。
这个手段和赵匡胤都是一模一样的,就连他们出兵时候的借口都是一样的,辽国举军南侵,然后作为后汉和后周的兵马控制人就带兵出城了,之后就是黄袍加身了。
在这场兵变中,还是配角的赵匡胤积极配合主角郭威演好了这场造反大戏,同时赵匡胤也将剧本烂熟于心。短短的十一年后,在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自导自演了一部和郭威夺位情节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而这次的主角却是赵匡胤自己,他亲手推翻了自己老上司建立的王朝。
所以那些大臣和将门就一个个的把那些美酒珍馐打了包回家了,同时有不少人都按照时人的习惯,留下了雅集图录和雅集纪实这一类的东西,而赵恒他们在中间说的那些话他们也都是一丝不差的给记录下来了。
至于为尊者讳,哈?
在一个宰执能说出,天子是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句大实话的宋代,为尊者讳这件事压根就不是个事,所以大家愉快的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只不过没有往外流传而已。
不过以大宋的保密能力,这件事早早的就被所有人知道了。
他们都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赵光义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让他的儿子们在明明知道事实的情况下会相信外面的那些没根据的谣言呢?
“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了,这句坑死了北宋的话。
当初在开宝九年的四月,赵匡胤在巩义祭拜了自己父亲后,说出了这个秘密:“朕意已决,迁都洛阳城。”
此言一出,天下震惊,此时太祖之弟、晋王赵光义从容说道:“迁都未便。”
赵匡胤说:“迁都洛阳也非长远之计,最好是迁至长安。”
赵光义“叩头切谏”,即拼死觐见以此来打消太祖迁都的念头。
赵匡胤又说:“我之所以想西迁,并无他意,只是要据山河之胜,守卫国都,这样便可以裁撤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
赵光义说:“国家之守,在德不在险。”
其实,赵光义所说的“德”是他已经收买了开封府的大小官员,成立自己的一套班子。如果赵匡胤执意迁都,那他所有的心血都付之一炬,胎死腹中。
随后赵匡胤没过多久就死了,在之后就是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金匮之盟出现了,而这个东西除了那些当事人,就只有已经和赵匡胤闹僵的赵普见过了,而这个时候因为赵普的贪污和谋私,已经不再是宰执了,他已经被罢相了,而在赵光义上位以后。赵普再次成了宰执,等到赵普死的时候,赵光义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
所以大家都觉得这里面有着很浓厚的阴谋气息呀,再加上熙陵幸小周后的那些画卷,以及赵光义对自己起居录的修改,这些都是与问题的,要知道最初版本的宋太祖起居录上是没有任何关于金匮盟约的记载的,这个记载的出现食杂赵光义等级以后,那时,当时的起居注院所编著的起居注,必须先送赵光义审阅后,再交给史馆入档,所以赵宋的史料是最有问题的。
两宋特别是南宋赵构时期对民间文人及大臣私自著史的查禁是非常严厉的。特别是赵构时期焚毁了很多私人所著的史书,这点在《靖康稗史笺证》就有明文记载。
宋代皇帝改史在学术界已经是板上钉钉公认的事实!
而这些东西都是从赵光义开始的,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也就一直都不是太好,所以赵恒才对这些事的记录有些忽视了。或者说他们在潜意识里都认为这种事情确实是赵光义能做出来的。
所以才出现了这种事情不过在被人说透了以后他们也就把这件事也绕过去,至少自己老爹的命应该是保住了,赵匡胤不管怎么样也不至于打死赵光义的,再说了赵匡胤还要面对柴荣呢。
当初他可是靠着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才得的天下,就不知道柴荣会怎么对付他了,有了柴荣的威胁,赵匡胤就应该没有多少时间去找他们老爹的事了。
所以他们对卓群想要新开的世界就没有那么多的恐惧了。
不过这一次卓群开的新世界却是真的把他们给吓到了,在打开世界的时候大家只看到,有无数将聚在一起呼喊着要求谁来当皇帝,混乱中有人将一面黄旗披在了那人的身上,他们开门的时候是在这人的身后。
所以也就没有看清是谁,等到这人一回头的时候,赵宋皇室的人才发现这位不是他们想的赵匡胤,而是另外一人。
“五代之时,黄袍加身之事只有两次,一次是我们大宋太祖,另一次就是后周太祖郭威!”
赵元佐看着这位黄袍加身的人说到。
“应该是他了,他的脖子上有只雀鸟的纹身,当是郭雀儿无疑了。”
郭威在年轻的时候是杀过人犯过法,被施以黥刑,在他的脖子上纹了一只飞雀,从此世人都称他,郭雀儿。
这位是第一个黄袍加身之人,此种篡位之法是他首创。
郭威和赵匡胤,一个是后周开国皇帝,另一个是北宋开国皇帝。
他们两为人处世都沉稳老辣,所以两人在身份和性格上有很多的相似点。赵匡胤还曾是郭威的部下,郭威也对他十分赏识和重用,所以赵匡胤在郭荣手下混的风生水起,而且直接参与了郭荣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在这些事中,郭威充分扮演了一个好老师的角色,教会了赵匡胤很多。可是唯一让郭威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教会了赵匡胤造反,而且造的是自己王朝的反,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不过这种方法在当时并不是太新鲜,要知道五代时期总时长还不到六十年,但是却在中原诞生了五个定都于中原地区的政权。而中原周边还有着十几个地方割据政权,这些政权统称为五代十国。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这句话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好佐证。
他们到达这个世界的时候,郭威造反了,他在黄袍加身后逼迫着后汉刘赟退位与他。
这个手段和赵匡胤都是一模一样的,就连他们出兵时候的借口都是一样的,辽国举军南侵,然后作为后汉和后周的兵马控制人就带兵出城了,之后就是黄袍加身了。
在这场兵变中,还是配角的赵匡胤积极配合主角郭威演好了这场造反大戏,同时赵匡胤也将剧本烂熟于心。短短的十一年后,在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自导自演了一部和郭威夺位情节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而这次的主角却是赵匡胤自己,他亲手推翻了自己老上司建立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