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大汉的传统
盐铁之议,其实可以算是儒法之争了,可以说是决定大汉命运的一次辩论。
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武帝刘彻在死前给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
也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
而霍光和桑弘羊之间,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霍光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即“恤民政策”,这是武帝末年政策的继续,其意合于标榜德治的儒家思想;
桑弘羊坚持再开屯田、增强国力,所谓“富国强兵”,这个完全是武帝中期的做法,以增强国家权力为优先考虑,与法家的政治思想合拍。
这两方是谁也压不过谁。
同时武帝去世的时候,桑弘羊的的理财政策并未随之废除,大汉的官营几乎完全控制了生产销售和市场,地主官僚、贵族和商贾们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
要知道在汉代那些商人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就像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可是掌控了天下泰半的冶铁业,手下的僮仆上千人,雇工也是有万人的,实力不可小觑的,而这样的豪商巨贾天下可是不少的。
再加上各地的那些真正的世家豪门,虽然一个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实力上可真不是那些豪商可比的。
这些人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要不是之前的武帝罪己诏平复了天下人心,秦末之事,现在已经重新上演了。
但是这些人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他们却推动了霍光开了盐铁之议。
他们不是儒家,甚至他们都反对儒家的重农抑商,但是对官营的都是反对的,因为官营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大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同时均输法和平推法的推行,还加重了吏治的败坏,甚至出现了官商勾结,囤货居奇的事情,这些事都让天下开始躁动了。
而与此同时权倾天下的大将军霍光,已经除掉了刘彻指派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的上官桀父子,同时被打掉了还有可以限制他的长公主,以及想要争夺皇位的燕王刘旦。
而金日磾这个南匈奴的王子,因为身为外族的关系,缺乏政治实力,故而始终保持谦逊、隐忍的行事风格,最后还成为了霍光的女婿,完全无法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所以权势熏天的霍光把自己的眼睛投向了唯一的敌人桑弘羊。
这一场辩论从始元六年二月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七月,一共五个月的时间。
双方的争论焦点从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治国理念,一直辩到了义利之争。
结果看起来双方是各退一步,官营没有废除只是罢除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的,但是桑弘羊在这次辩论之后就彻底的失去了和霍光争斗的机会了。
桑弘羊被逼的要去和那些白身进行辩论,直接的把他的逼格拉低了,这让他彻底的失去了下面小官的拥护。
而霍光则是志得意满的成了大汉的真正掌控者。
他准备把那些贤良文学封个小官,让天下人人知道霍光的权柄。
就在他这么准备的时候,他的身后传出了一个声音,“霍光,朕安排的托孤老臣呢?你的姻亲上官桀呢,他在哪?”
这个声音差点没把霍光吓尿了,他听出来了那是先帝的声音,然后他就立刻转身,染后转的太急直接的跌倒在了地上。
刘彻双眼冰冷的看着霍光,要不事霍光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他都想除了霍光了,因为这货在未来废帝了。
那可不是人臣该做的事,要是依着他,霍光现在应该夷族了,可是他老子不许,因为大汉朝有传统。
霍光浑身颤抖的说了上官桀谋反,被他夷族的事。
“那不是上官安行为不检么,谁给你的资格,让你有胆量杀了皇后的家族?”
刘彻看着霍光,他可是看了汉书的,在汉书上,上官桀谋反本来就是一个烂账,在《汉书·霍光传》里,上官桀是谋反了,可到了《汉书·外戚传》里却与都变成了上官安自己的行为了,和上官桀没有关系了。
而以刘汉皇帝的政治敏感性来看,这就是霍光为了独掌大权做出来的事,而现在的桑弘羊完全是被霍光逼得和那些白丁辩论,丢光了自己的脸面,这是在逼着桑弘羊去死
霍光为了大权独揽做出来了一大堆的事,让刘彻对他极度的不满了,但是霍光他却不能动,因为刘恒不让,他认为霍光还是有功的,在这个时期是不能杀他的。
所以刘彻才没有把自己的剑拿出来,看了霍光,只是冷冷的看了霍光好一会儿,就去找自己的儿子了,霍光的事还是按照传统来吧。
之后的一切都是很顺利的,刘弗陵在看到自己老子以后,是痛哭流涕的抱上了刘彻的大腿,而金日磾也在第一时间联合了桑弘羊上书武帝,说霍光坑杀了上官桀,还有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
然后刘弗陵也表明了这件事是真的,随后刘恒让人叫来了霍光,他们这些大汉先帝们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刘恒把那一盘马蹄金放到了霍光的手里,告诉他大汉感谢他做的一切,可是现在有人说是霍光坑杀了上官桀,燕王和盖长公主,这件事需要他到庭狱解释一下,天子也认可了。
这话一说霍光脸都变了,将相不相辱,这是要他自杀呀。
将相不相辱是贾谊提出的上至皇帝下至将相列侯的共同遵守的大汉传统,说的是两千石以上的公候们,只要不犯下谋反等大逆不道的罪行,可以给该公候将相一个体面的结局,也就是不流血而死了。
到了已经变成了公候将相获罪后无论是否冤屈,惯例都会选择自杀。
甚至如果不自杀的话会受到鄙视,失去身为公候将相的尊严和气节。同时,感到失去尊严和“面子”的公候将相会集体逼其自杀。
汉文帝时期车骑将军薄昭就是第一个享受“将相不相辱”待遇的公候将相。
而现在汉文帝说了有人告了他的罪,让霍光去庭狱,那就是说你该去死了,你要不去死,会有人帮你的。
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武帝刘彻在死前给自己的小儿子刘弗陵,安排了几位顾命大臣。
也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与桑弘羊,金日磾,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
而霍光和桑弘羊之间,他们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霍光主张推举贤良、询问民情、免除田租,即“恤民政策”,这是武帝末年政策的继续,其意合于标榜德治的儒家思想;
桑弘羊坚持再开屯田、增强国力,所谓“富国强兵”,这个完全是武帝中期的做法,以增强国家权力为优先考虑,与法家的政治思想合拍。
这两方是谁也压不过谁。
同时武帝去世的时候,桑弘羊的的理财政策并未随之废除,大汉的官营几乎完全控制了生产销售和市场,地主官僚、贵族和商贾们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
要知道在汉代那些商人的地位可是非常高的,就像是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可是掌控了天下泰半的冶铁业,手下的僮仆上千人,雇工也是有万人的,实力不可小觑的,而这样的豪商巨贾天下可是不少的。
再加上各地的那些真正的世家豪门,虽然一个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实力上可真不是那些豪商可比的。
这些人都已经忍耐到了极点了,要不是之前的武帝罪己诏平复了天下人心,秦末之事,现在已经重新上演了。
但是这些人虽然没有造反,但是他们却推动了霍光开了盐铁之议。
他们不是儒家,甚至他们都反对儒家的重农抑商,但是对官营的都是反对的,因为官营只注重产量,质量差,价格高,生产的农具多大而不适用;同时还存在不准挑选、购买不便、强买强卖和强迫农民服役等问题。
同时均输法和平推法的推行,还加重了吏治的败坏,甚至出现了官商勾结,囤货居奇的事情,这些事都让天下开始躁动了。
而与此同时权倾天下的大将军霍光,已经除掉了刘彻指派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的上官桀父子,同时被打掉了还有可以限制他的长公主,以及想要争夺皇位的燕王刘旦。
而金日磾这个南匈奴的王子,因为身为外族的关系,缺乏政治实力,故而始终保持谦逊、隐忍的行事风格,最后还成为了霍光的女婿,完全无法对他造成什么威胁。
所以权势熏天的霍光把自己的眼睛投向了唯一的敌人桑弘羊。
这一场辩论从始元六年二月一直持续到了当年的七月,一共五个月的时间。
双方的争论焦点从经济政策,对外政策,治国理念,一直辩到了义利之争。
结果看起来双方是各退一步,官营没有废除只是罢除了郡国酒榷和关内铁官,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的,但是桑弘羊在这次辩论之后就彻底的失去了和霍光争斗的机会了。
桑弘羊被逼的要去和那些白身进行辩论,直接的把他的逼格拉低了,这让他彻底的失去了下面小官的拥护。
而霍光则是志得意满的成了大汉的真正掌控者。
他准备把那些贤良文学封个小官,让天下人人知道霍光的权柄。
就在他这么准备的时候,他的身后传出了一个声音,“霍光,朕安排的托孤老臣呢?你的姻亲上官桀呢,他在哪?”
这个声音差点没把霍光吓尿了,他听出来了那是先帝的声音,然后他就立刻转身,染后转的太急直接的跌倒在了地上。
刘彻双眼冰冷的看着霍光,要不事霍光这个时候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他都想除了霍光了,因为这货在未来废帝了。
那可不是人臣该做的事,要是依着他,霍光现在应该夷族了,可是他老子不许,因为大汉朝有传统。
霍光浑身颤抖的说了上官桀谋反,被他夷族的事。
“那不是上官安行为不检么,谁给你的资格,让你有胆量杀了皇后的家族?”
刘彻看着霍光,他可是看了汉书的,在汉书上,上官桀谋反本来就是一个烂账,在《汉书·霍光传》里,上官桀是谋反了,可到了《汉书·外戚传》里却与都变成了上官安自己的行为了,和上官桀没有关系了。
而以刘汉皇帝的政治敏感性来看,这就是霍光为了独掌大权做出来的事,而现在的桑弘羊完全是被霍光逼得和那些白丁辩论,丢光了自己的脸面,这是在逼着桑弘羊去死
霍光为了大权独揽做出来了一大堆的事,让刘彻对他极度的不满了,但是霍光他却不能动,因为刘恒不让,他认为霍光还是有功的,在这个时期是不能杀他的。
所以刘彻才没有把自己的剑拿出来,看了霍光,只是冷冷的看了霍光好一会儿,就去找自己的儿子了,霍光的事还是按照传统来吧。
之后的一切都是很顺利的,刘弗陵在看到自己老子以后,是痛哭流涕的抱上了刘彻的大腿,而金日磾也在第一时间联合了桑弘羊上书武帝,说霍光坑杀了上官桀,还有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
然后刘弗陵也表明了这件事是真的,随后刘恒让人叫来了霍光,他们这些大汉先帝们先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刘恒把那一盘马蹄金放到了霍光的手里,告诉他大汉感谢他做的一切,可是现在有人说是霍光坑杀了上官桀,燕王和盖长公主,这件事需要他到庭狱解释一下,天子也认可了。
这话一说霍光脸都变了,将相不相辱,这是要他自杀呀。
将相不相辱是贾谊提出的上至皇帝下至将相列侯的共同遵守的大汉传统,说的是两千石以上的公候们,只要不犯下谋反等大逆不道的罪行,可以给该公候将相一个体面的结局,也就是不流血而死了。
到了已经变成了公候将相获罪后无论是否冤屈,惯例都会选择自杀。
甚至如果不自杀的话会受到鄙视,失去身为公候将相的尊严和气节。同时,感到失去尊严和“面子”的公候将相会集体逼其自杀。
汉文帝时期车骑将军薄昭就是第一个享受“将相不相辱”待遇的公候将相。
而现在汉文帝说了有人告了他的罪,让霍光去庭狱,那就是说你该去死了,你要不去死,会有人帮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