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4 阿尔萨斯洛林
斯特拉斯堡的烽火点燃,整个城市中的革命者们就此被唤醒,人们用木棒和叉子敲开了市政厅的大门,焦急地将一面德国国旗插在了市政厅的旗杆上面。与此同时,在南锡、在默兹、在孚日,革命群众们做着相同的事情。
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念头,驻守在阿尔萨斯洛林的法国莱茵军团并没有对革命者们进行恐怖的镇压,他们仿佛像是没有看到这一切似的,而革命者也没有去攻击莱茵军团的驻地,从而局面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却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归属,其实也是一本烂账。白南这一代人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老师和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不过后来有人打枪说,明明阿尔萨斯洛林人是说法语的,就算是被强令说别的语言,也应该是说法语才对。之后又有人出来解释,虽然阿尔萨斯洛林人确实是以德语为母语的,但实际上更加认同法国,所以最后一课中的场面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历史上,关于阿尔萨斯洛林的归属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九世纪。加洛林王朝兴起于洛林的梅斯地区,定都于离阿尔萨斯-洛林不远的亚琛。查理曼创立了一个统一西欧的大帝国,然而到他的继承人虔诚者路易时期,维系和传承这个广阔的帝国变得困难重重。公元843年,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根据公平原则签订了裂土封王的《凡尔登条约》。根据条约,帝国被分割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三个部分,这三个王国分别是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前身。阿尔萨斯-洛林此时归属于中法兰克王国。但是,中法兰克王国领土狭长,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领土易攻难守,仅十年后,东西法兰克国王就轻松穿越边界,在阿尔萨斯境内的斯特拉斯堡会盟讨伐中法兰克国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作为加洛林王朝的“龙兴之地”,从此成为东西两大强邻争夺的重要目标。西法兰克王国的秃头查理先拔头筹,于869年吞并了洛塔尔吉王国,开启了第一次争夺阿尔萨斯-洛林的“百年战争”。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多次易主,直至9世纪末,由于西法兰克王国发生王朝更迭,取代东法兰克王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才稳定控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然而从13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日益衰落,帝国核心领地从今天德国西南部的士瓦本变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
原本处于帝国核心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逐步滑落到帝国的边缘,神圣罗马帝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政治控制也日益松弛,当地诸多教俗领主逐渐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地位。16至18世纪,法国为了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圈(当时奥地利、荷兰和西班牙法国几个主要邻国都是哈布斯堡家族领地),逐步吞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因为此地既是连接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领地和尼德兰领地的南北走廊,也是连接法国和德意志的东西要道。
效忠于法国,却不是法国人,为了维持波旁王朝在阿尔萨斯洛林的统治,波旁王朝给予了这一地区不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法国新教合法地位被废除后,阿尔萨斯仍旧允许信仰新教。
波旁王朝给阿尔萨斯-洛林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是当地居民对法国人的身份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因为法国能提供安全的环境才选择效忠法国,在战乱频仍的德意志,安全是昂贵的奢侈品。
可一切随着德意志革命的胜利而终结了。
一个叫作卡尔?马恩斯的德裔犹太人,从大唐取来了国际主义的火种,并使其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这场战争中,初生的德意志共和国,依靠着国际主义的伟大信仰和自己坚定的勇气,最终击败了两个欧洲强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了除勃兰登堡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德意志地区。
更重要的是,由于德意志国革的先进性,严密的组织和可靠的执行力,再加上一点来自大唐的援助,这场革命极为彻底,也使得成果格外丰硕。平等自由等精神深入人心,如犹太等一直被歧视的民族获得了地位,而且由于有着大唐现成的发展经验以及援助,德国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出现了极大的进步。
这些都使得阿尔萨斯洛林人变得眼热。他们效忠于法国,是因为法国能够给予他们安全保障,而现在法国现在反而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德国强大到可以直接击败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强国,背后还有世界头号强国大唐的支持。
那么,成为德国人显然比成为法国人更有吸引力了。
在这个时候,同一民族和同一语言的优势才最终有了一定体现。
在十年前,阿尔萨斯洛林就初步有了一部分人在传播国际主义的思想,德国建国之后,一条莱茵河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承载着国际主义思想精华的小册子来到这里。虽然同时法国大革命思想也在传播中,但是德意志革命的成功似乎给了这里的人们更多的信心,所以加入国革的人也逐渐增多。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国革党相对独立,甚至不隶属于法兰西国革,这也使得他们操作一些事情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当然去法入德这样的大事,必须经过第一国际的点头同意。而德意志国革方面对于阿尔萨斯洛林也有着很大想法,毕竟德国的莱茵鲁尔区拥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但是却缺少铁矿,发展钢铁行业这一工业核心产业,就瘸了一腿。而洛林则拥有大铁矿,足以使得德国钢铁工业起飞,所以德意志国革从接触阿尔萨斯洛林国革以后,就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希望这件事可以最终实现。
本书来自//.html
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念头,驻守在阿尔萨斯洛林的法国莱茵军团并没有对革命者们进行恐怖的镇压,他们仿佛像是没有看到这一切似的,而革命者也没有去攻击莱茵军团的驻地,从而局面出现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却说阿尔萨斯洛林的归属,其实也是一本烂账。白南这一代人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都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其中老师和学生们的爱国情怀让人动容。不过后来有人打枪说,明明阿尔萨斯洛林人是说法语的,就算是被强令说别的语言,也应该是说法语才对。之后又有人出来解释,虽然阿尔萨斯洛林人确实是以德语为母语的,但实际上更加认同法国,所以最后一课中的场面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
历史上,关于阿尔萨斯洛林的归属最早可以溯源到公元九世纪。加洛林王朝兴起于洛林的梅斯地区,定都于离阿尔萨斯-洛林不远的亚琛。查理曼创立了一个统一西欧的大帝国,然而到他的继承人虔诚者路易时期,维系和传承这个广阔的帝国变得困难重重。公元843年,虔诚者路易的三个儿子根据公平原则签订了裂土封王的《凡尔登条约》。根据条约,帝国被分割为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三个部分,这三个王国分别是今天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前身。阿尔萨斯-洛林此时归属于中法兰克王国。但是,中法兰克王国领土狭长,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领土易攻难守,仅十年后,东西法兰克国王就轻松穿越边界,在阿尔萨斯境内的斯特拉斯堡会盟讨伐中法兰克国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作为加洛林王朝的“龙兴之地”,从此成为东西两大强邻争夺的重要目标。西法兰克王国的秃头查理先拔头筹,于869年吞并了洛塔尔吉王国,开启了第一次争夺阿尔萨斯-洛林的“百年战争”。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多次易主,直至9世纪末,由于西法兰克王国发生王朝更迭,取代东法兰克王国的神圣罗马帝国才稳定控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然而从13世纪开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日益衰落,帝国核心领地从今天德国西南部的士瓦本变成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
原本处于帝国核心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逐步滑落到帝国的边缘,神圣罗马帝国对阿尔萨斯-洛林的政治控制也日益松弛,当地诸多教俗领主逐渐获得了事实上的自治地位。16至18世纪,法国为了打破哈布斯堡王朝的包围圈(当时奥地利、荷兰和西班牙法国几个主要邻国都是哈布斯堡家族领地),逐步吞并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因为此地既是连接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领地和尼德兰领地的南北走廊,也是连接法国和德意志的东西要道。
效忠于法国,却不是法国人,为了维持波旁王朝在阿尔萨斯洛林的统治,波旁王朝给予了这一地区不少的优惠政策,比如在法国新教合法地位被废除后,阿尔萨斯仍旧允许信仰新教。
波旁王朝给阿尔萨斯-洛林带来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是当地居民对法国人的身份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因为法国能提供安全的环境才选择效忠法国,在战乱频仍的德意志,安全是昂贵的奢侈品。
可一切随着德意志革命的胜利而终结了。
一个叫作卡尔?马恩斯的德裔犹太人,从大唐取来了国际主义的火种,并使其在德意志的土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这场战争中,初生的德意志共和国,依靠着国际主义的伟大信仰和自己坚定的勇气,最终击败了两个欧洲强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统一了除勃兰登堡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德意志地区。
更重要的是,由于德意志国革的先进性,严密的组织和可靠的执行力,再加上一点来自大唐的援助,这场革命极为彻底,也使得成果格外丰硕。平等自由等精神深入人心,如犹太等一直被歧视的民族获得了地位,而且由于有着大唐现成的发展经验以及援助,德国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出现了极大的进步。
这些都使得阿尔萨斯洛林人变得眼热。他们效忠于法国,是因为法国能够给予他们安全保障,而现在法国现在反而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德国强大到可以直接击败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强国,背后还有世界头号强国大唐的支持。
那么,成为德国人显然比成为法国人更有吸引力了。
在这个时候,同一民族和同一语言的优势才最终有了一定体现。
在十年前,阿尔萨斯洛林就初步有了一部分人在传播国际主义的思想,德国建国之后,一条莱茵河自然也阻止不了大量承载着国际主义思想精华的小册子来到这里。虽然同时法国大革命思想也在传播中,但是德意志革命的成功似乎给了这里的人们更多的信心,所以加入国革的人也逐渐增多。
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国革党相对独立,甚至不隶属于法兰西国革,这也使得他们操作一些事情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当然去法入德这样的大事,必须经过第一国际的点头同意。而德意志国革方面对于阿尔萨斯洛林也有着很大想法,毕竟德国的莱茵鲁尔区拥有大量的煤炭储量,但是却缺少铁矿,发展钢铁行业这一工业核心产业,就瘸了一腿。而洛林则拥有大铁矿,足以使得德国钢铁工业起飞,所以德意志国革从接触阿尔萨斯洛林国革以后,就给予了各方面的支持,希望这件事可以最终实现。
本书来自//.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