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
“参见陛下!”一大早,担任中书侍郎的陶谷便前来谒见。
刘承祐正在进早食,喝酒红枣粥,见到陶谷,刘承祐态度很亲切,说道:“陶卿来了,坐!是否进食?今日尚膳监熬的粥不错,来一碗?”
闻言,陶谷老脸顿时露出笑容,恭敬地应道:“谢陛下!”
甭管吃没吃,能与皇帝一起用食,都算是一份恩宠,哪怕是只是一碗粥。而且,还喝得很香,陶谷这老东西,入了政事堂,当了宰臣,非但没有因事务操劳而身体亏欠,反而愈显精神,仅从其食欲就可知。
见他干喝粥,刘承祐又对孙彦筠吩咐,再分他点菜,对于皇帝的体贴,陶谷更显示出一副君恩如海的感动模样。
暖完腹后,刘承祐想起他这几日思虑的事情,直接向陶谷问道:“关于西南地区的治理问题,政事堂议得如何?”
见皇帝关注此事,陶谷立刻将所议情况禀道:“回陛下,经臣等讨论,一致认为,针对西南诸部诸族,陛下所提‘土司’,确实可行。只是有几点,尚存疑议!”
“说说看!”刘承祐看着陶谷。
陶谷说道:“其一,陛下所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受其封,臣等以为是否与其权力过大,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其二,如今荆湖蛮民,陆续归化,朝廷又另出治策,臣等虑已归附蛮酋的不满;
其三,西南广大地区,部族甚多,朝廷对其域况民情,实不熟悉,诸酋叛服如何,尚需审查,土司职位如何委派,发放多少,尚需考虑;
其四,南粤所辖西部州县,是否囊括其中;
其五,如若实行土司制度,对于土司,朝廷又如何管理、约束。”
陶谷一口气说出五条,显然,他们讨论的问题,只怕还不止于此。而刘承祐闻之,非但不以为恼,反而显得很满意,平静地说道:“看来,诸卿确是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啊!”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应尽职责!”听此言,陶谷立刻应道。
看这老家伙一脸恭顺的表情,刘承祐微微一笑,针对其所说,沉吟了一会儿,方才道:“西南地区,山高林密路远,交通不便,部族杂居,自古以来,朝廷都难以实现深入的统治,到我朝也一样。想要如中原州县这般,完全不可能,强行为之,只会引发动乱。
关于土司的权力,其部族现实情况,本是如此,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朝廷通过土司制度,承认诸部族酋长首领的权力地位,实则是对他们进行收买、安抚,获得他们的臣服,不求他们竭忠效顺朝廷,只要维护西南的统治秩序,巩固朝廷领土畛域,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对土官的发放,则正可对西南的蛮民部族,进行一次分化、整顿,臣服朝廷的,自可得到朝廷的封赏,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与权力。至于不服者,自当以武力讨灭,以震慑不轨者。
实行土司的区域,则依具体民情而定,尚需仔细调查。这只是朕的一个想法,如要具体施行,还需综合考虑完善,时间尚且充裕,具体的细节还需诸卿斟酌。不过,待南方平定,就要紧迫些了!”
“陛下所虑周全,臣敬佩万分!”不论如何,吹捧一下,总归不是问题的。陶谷朝着刘皇帝,又是抱拳作揖。
事实上,关于土司制的想法,刘承祐也是取巧,毕竟是经过考验、经过证明的制度,还维系了数百年,这就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先进性。
另一方面,对于西南地区,刘承祐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要将之彻底消化。要知道,哪怕汉化程度已深的荆湖蛮民,刘承祐都是以招抚为主。
在他的考虑里,只要承认朝廷的统治,形成稳定的发展,使西南地区成为大汉的实际疆域,那就算达成预期了。
土司制度,说到底,也是羁縻政策的一种,以夷制夷,只是在西南地区的生命力的特别顽强。同时,因为地理因素,对于朝廷而言,也不怕其坐大,或许会生乱,但无法对朝廷统治核心造成影响。而土司制度,则将成为长期维护西南统治秩序的一道利器。
当然,所谓改土归流,若没有土司,又何谈改之。
“关于此制,只是朕的一个构想,西南的稳定,当然也不能单纯依靠夷蛮自治,还当辅以道司州县!”刘承祐又严肃地道。
“是!”陶谷也郑重地应道。
谈完此事,注意到陶谷,刘承祐反应过来,略带好奇地问道:“陶卿今晨单独前来,当有要事吧!”
陶谷还在琢磨着“土司制”的事情,他先在这边得到了皇帝的圣意,等回政事堂,他的声音又可以高些了。
此时闻言,他也回过神,思及自己的来意,陶谷以一种试探语气向刘承祐道:“陛下,辽使已来京数日,栖居礼宾院,是否接见?”
闻此,刘承祐露出了少许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还真把他们忘了!怎么样,他们住得可还舒适?”
“礼宾院已有妥善安排,无有任何慢待。不过,臣观辽使萧护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觐见陛下!”陶谷道。
“你以为如何?”刘承祐盯向陶谷。
略显心虚地垂下目光,陶谷说:“陛下,汉辽之间虽然交恶,血战情景,历历在目,但辽国终究还是北方强国,大国来使,若是一直拒不接见,只怕有失天朝气度!”
“呵呵......”听他这么说,刘承祐笑出了声,笑得陶谷有些心虚,老眼游移,更加小心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笑声一止,刘承祐又平静地问道:“通过这几日的接触,陶卿觉得,辽使此来,目的为何?”
闻问,陶谷认真的想了想,似在回忆,而后禀道:“陛下,就臣所观,辽使此来,当为通好前来,意欲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自北伐战争以来,汉辽之间,形势互易,汉强辽弱,此乃国邦交之道......”
听其言,刘承祐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嘀咕道:“经过当年血战,这两国关系还能修复吗?”
见皇帝呈怀疑态度,陶谷有点不敢多嘴了,不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松了一口气:“不过,晾这几日,也不妨见一见!”
对于汉辽之间的关系,刘承祐并不抱乐观态度,至少就眼下而言,双方之间恩怨仇恨极深。虽然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其中一方被打垮之前,关系是没有修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承祐就不得不多想一层了,辽国此番遣使通好的用意何在,刘承祐相信,绝对不会是为了缓和双方的边境矛盾与摩擦。
思及卢多逊关于党项与契丹的靠拢密奏,以及柴荣关于契丹异动的汇报,刘承祐不得不把这些情况联系起来考虑。
至于陶谷嘛,在其告退之后,刘承祐当即吩咐人,去把皇城使张德钧召来,而唤来之后只有一个秘密交待:“去查查陶谷与辽使的情况,秘密进行,不要惊动了旁人!”
没错,根据陶谷方才的应对,由不得刘承祐不怀疑,这老小子是否又收了人家的好处。虽然,就此事上,陶谷看起来只是做了个递话者,再帮忙说项了两句,但在涉及到军国大事,连刘承祐都不得不慎重,又怎会容忍臣下妄为,更何况还是宰臣!
刘承祐是在当日下午,于崇政殿接见辽使萧护思的,身边唯有吕胤以及一名起居郎侍驾。而一见到萧护思,刘承祐便笑眯眯地说道:“萧护思,萧枢密,我们也算老朋友了!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已有四年多没有见面了吧!”
“陛下所记不错,外臣上一次来东京,还是恭贺陛下秉政十年大典!”站在御前,萧护思倒显得不卑不亢的。
刘承祐正在进早食,喝酒红枣粥,见到陶谷,刘承祐态度很亲切,说道:“陶卿来了,坐!是否进食?今日尚膳监熬的粥不错,来一碗?”
闻言,陶谷老脸顿时露出笑容,恭敬地应道:“谢陛下!”
甭管吃没吃,能与皇帝一起用食,都算是一份恩宠,哪怕是只是一碗粥。而且,还喝得很香,陶谷这老东西,入了政事堂,当了宰臣,非但没有因事务操劳而身体亏欠,反而愈显精神,仅从其食欲就可知。
见他干喝粥,刘承祐又对孙彦筠吩咐,再分他点菜,对于皇帝的体贴,陶谷更显示出一副君恩如海的感动模样。
暖完腹后,刘承祐想起他这几日思虑的事情,直接向陶谷问道:“关于西南地区的治理问题,政事堂议得如何?”
见皇帝关注此事,陶谷立刻将所议情况禀道:“回陛下,经臣等讨论,一致认为,针对西南诸部诸族,陛下所提‘土司’,确实可行。只是有几点,尚存疑议!”
“说说看!”刘承祐看着陶谷。
陶谷说道:“其一,陛下所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受其封,臣等以为是否与其权力过大,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其二,如今荆湖蛮民,陆续归化,朝廷又另出治策,臣等虑已归附蛮酋的不满;
其三,西南广大地区,部族甚多,朝廷对其域况民情,实不熟悉,诸酋叛服如何,尚需审查,土司职位如何委派,发放多少,尚需考虑;
其四,南粤所辖西部州县,是否囊括其中;
其五,如若实行土司制度,对于土司,朝廷又如何管理、约束。”
陶谷一口气说出五条,显然,他们讨论的问题,只怕还不止于此。而刘承祐闻之,非但不以为恼,反而显得很满意,平静地说道:“看来,诸卿确是进行了深入的考虑啊!”
“为陛下分忧,是臣等应尽职责!”听此言,陶谷立刻应道。
看这老家伙一脸恭顺的表情,刘承祐微微一笑,针对其所说,沉吟了一会儿,方才道:“西南地区,山高林密路远,交通不便,部族杂居,自古以来,朝廷都难以实现深入的统治,到我朝也一样。想要如中原州县这般,完全不可能,强行为之,只会引发动乱。
关于土司的权力,其部族现实情况,本是如此,非短时间内可以改变。朝廷通过土司制度,承认诸部族酋长首领的权力地位,实则是对他们进行收买、安抚,获得他们的臣服,不求他们竭忠效顺朝廷,只要维护西南的统治秩序,巩固朝廷领土畛域,目的就达到了。
至于对土官的发放,则正可对西南的蛮民部族,进行一次分化、整顿,臣服朝廷的,自可得到朝廷的封赏,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与权力。至于不服者,自当以武力讨灭,以震慑不轨者。
实行土司的区域,则依具体民情而定,尚需仔细调查。这只是朕的一个想法,如要具体施行,还需综合考虑完善,时间尚且充裕,具体的细节还需诸卿斟酌。不过,待南方平定,就要紧迫些了!”
“陛下所虑周全,臣敬佩万分!”不论如何,吹捧一下,总归不是问题的。陶谷朝着刘皇帝,又是抱拳作揖。
事实上,关于土司制的想法,刘承祐也是取巧,毕竟是经过考验、经过证明的制度,还维系了数百年,这就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先进性。
另一方面,对于西南地区,刘承祐也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想要将之彻底消化。要知道,哪怕汉化程度已深的荆湖蛮民,刘承祐都是以招抚为主。
在他的考虑里,只要承认朝廷的统治,形成稳定的发展,使西南地区成为大汉的实际疆域,那就算达成预期了。
土司制度,说到底,也是羁縻政策的一种,以夷制夷,只是在西南地区的生命力的特别顽强。同时,因为地理因素,对于朝廷而言,也不怕其坐大,或许会生乱,但无法对朝廷统治核心造成影响。而土司制度,则将成为长期维护西南统治秩序的一道利器。
当然,所谓改土归流,若没有土司,又何谈改之。
“关于此制,只是朕的一个构想,西南的稳定,当然也不能单纯依靠夷蛮自治,还当辅以道司州县!”刘承祐又严肃地道。
“是!”陶谷也郑重地应道。
谈完此事,注意到陶谷,刘承祐反应过来,略带好奇地问道:“陶卿今晨单独前来,当有要事吧!”
陶谷还在琢磨着“土司制”的事情,他先在这边得到了皇帝的圣意,等回政事堂,他的声音又可以高些了。
此时闻言,他也回过神,思及自己的来意,陶谷以一种试探语气向刘承祐道:“陛下,辽使已来京数日,栖居礼宾院,是否接见?”
闻此,刘承祐露出了少许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还真把他们忘了!怎么样,他们住得可还舒适?”
“礼宾院已有妥善安排,无有任何慢待。不过,臣观辽使萧护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觐见陛下!”陶谷道。
“你以为如何?”刘承祐盯向陶谷。
略显心虚地垂下目光,陶谷说:“陛下,汉辽之间虽然交恶,血战情景,历历在目,但辽国终究还是北方强国,大国来使,若是一直拒不接见,只怕有失天朝气度!”
“呵呵......”听他这么说,刘承祐笑出了声,笑得陶谷有些心虚,老眼游移,更加小心地观察着皇帝的表情。
笑声一止,刘承祐又平静地问道:“通过这几日的接触,陶卿觉得,辽使此来,目的为何?”
闻问,陶谷认真的想了想,似在回忆,而后禀道:“陛下,就臣所观,辽使此来,当为通好前来,意欲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自北伐战争以来,汉辽之间,形势互易,汉强辽弱,此乃国邦交之道......”
听其言,刘承祐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嘀咕道:“经过当年血战,这两国关系还能修复吗?”
见皇帝呈怀疑态度,陶谷有点不敢多嘴了,不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松了一口气:“不过,晾这几日,也不妨见一见!”
对于汉辽之间的关系,刘承祐并不抱乐观态度,至少就眼下而言,双方之间恩怨仇恨极深。虽然国与国之间,利益为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其中一方被打垮之前,关系是没有修复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承祐就不得不多想一层了,辽国此番遣使通好的用意何在,刘承祐相信,绝对不会是为了缓和双方的边境矛盾与摩擦。
思及卢多逊关于党项与契丹的靠拢密奏,以及柴荣关于契丹异动的汇报,刘承祐不得不把这些情况联系起来考虑。
至于陶谷嘛,在其告退之后,刘承祐当即吩咐人,去把皇城使张德钧召来,而唤来之后只有一个秘密交待:“去查查陶谷与辽使的情况,秘密进行,不要惊动了旁人!”
没错,根据陶谷方才的应对,由不得刘承祐不怀疑,这老小子是否又收了人家的好处。虽然,就此事上,陶谷看起来只是做了个递话者,再帮忙说项了两句,但在涉及到军国大事,连刘承祐都不得不慎重,又怎会容忍臣下妄为,更何况还是宰臣!
刘承祐是在当日下午,于崇政殿接见辽使萧护思的,身边唯有吕胤以及一名起居郎侍驾。而一见到萧护思,刘承祐便笑眯眯地说道:“萧护思,萧枢密,我们也算老朋友了!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已有四年多没有见面了吧!”
“陛下所记不错,外臣上一次来东京,还是恭贺陛下秉政十年大典!”站在御前,萧护思倒显得不卑不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