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
天才壹秒記住『shuyaya qu 】大量文物就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运到了国外。
清朝末年,法国驻华第三公使魏武达以搜集中国文物出名,是鉴定中国古玩的专家,卸任后他在巴黎开设中国古玩店。
北平最大的古董商岳斌就是由他扶植起来而发财致富的。
这一时期。北洋政府既无禁止文物出国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对旧书业、古玩业的必要管理,导致文物外流畅通无阻。
久而久之,这些外国的文物贩子不满足于市面上的古董。
为了牟取暴利,找到更有价值的中国文物。他们和中国国内的盗墓贼联合起来,开始以考古的名义在中国各地进行盗墓挖掘。
形成了盗墓销售运输一条龙的文物走私产业链。
丁闻江曾见过类似的情景,说起来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因为不光有盗墓贼参与其中,还有各地的大小军阀为外国人提供方便,甚至这些军阀都参与盗墓,换取钱财。
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盗墓事件要算是孙殿应于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疯狂盗墓行为。
他选了两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东陵。
在林子轩的记忆中,有两处地方的文物流失让他印象深刻。
一处是敦煌的莫高窟。一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后世,他看过余秋羽写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讲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里面的那位王道士让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负责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个隐秘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他并不明白其中的价值,便拿了几卷经书送给县长。县长又送给了甘肃学台。
这位学台是位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便建议送到省城保管,但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犹豫了。
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后来,这些经卷被外国人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
大批欧洲的学者、考古学家、冒险家们不辞辛苦的赶到甘肃。赶到莫高窟,只为了能获取洞窟中的那些经卷。
他们最后面对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开始了,王道士的开价并不高,甚至低的可怜。
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法国人怕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这位王道士并不知道从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在洛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龙门石窟。
1931年,美国人普爱伦去洛阳参观,游览了龙门石窟,他对这些石雕感兴趣,将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礼佛的情景。
普爱伦返回北平后,同北平的古董商岳斌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
岳斌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平。
他请人将碎石块粘对修配,最后拼凑成《皇帝礼佛图》和《皇太后礼佛图》两块浮雕,卖给了美国人。
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人民的愚昧,当权者的不作为,西方文物贩子的贪婪,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我好恨!
恨没有早生一个世纪,恨没有挡在莫高窟前,恨没有拦住那些驶往西方的货轮……
林子轩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有了一点力量,他觉得应该做些事情,让后世的中国人不再那么的痛心,尽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国。
丁闻江和林子轩说这番话没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轩的观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两人都是从英美留学归来,都支持传统文化,反对苏联,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
林子轩知道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耗费的时间太长,要一直和西方的文物贩子作斗争。
所以,他需要寻找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一个庞大的民间机构,持续的运转下去。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在龙华镇的桃花丛中,林子轩坚定的对丁闻江说道。(未完待续。)
清朝末年,法国驻华第三公使魏武达以搜集中国文物出名,是鉴定中国古玩的专家,卸任后他在巴黎开设中国古玩店。
北平最大的古董商岳斌就是由他扶植起来而发财致富的。
这一时期。北洋政府既无禁止文物出国的法律、法规,又缺乏对旧书业、古玩业的必要管理,导致文物外流畅通无阻。
久而久之,这些外国的文物贩子不满足于市面上的古董。
为了牟取暴利,找到更有价值的中国文物。他们和中国国内的盗墓贼联合起来,开始以考古的名义在中国各地进行盗墓挖掘。
形成了盗墓销售运输一条龙的文物走私产业链。
丁闻江曾见过类似的情景,说起来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
因为不光有盗墓贼参与其中,还有各地的大小军阀为外国人提供方便,甚至这些军阀都参与盗墓,换取钱财。
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军阀盗墓事件要算是孙殿应于1928年在河北遵化的疯狂盗墓行为。
他选了两座陵墓,一座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裕陵,一座是慈禧太后的东陵。
在林子轩的记忆中,有两处地方的文物流失让他印象深刻。
一处是敦煌的莫高窟。一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
在后世,他看过余秋羽写的《文化苦旅》,其中第一篇叫做《道士塔》,讲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故事,里面的那位王道士让人痛恨不已。
王道士原本是位普通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士,负责看守莫高窟。
有一天,他偶然在莫高窟的一个隐秘洞穴内发现了大量的文物。
他并不明白其中的价值,便拿了几卷经书送给县长。县长又送给了甘肃学台。
这位学台是位金石学家,懂得洞窟的价值,便建议送到省城保管,但东西很多。运费不低,官僚们犹豫了。
最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在官场上被当作礼物送来送去。
后来,这些经卷被外国人发现了,他们如获至宝。
大批欧洲的学者、考古学家、冒险家们不辞辛苦的赶到甘肃。赶到莫高窟,只为了能获取洞窟中的那些经卷。
他们最后面对的就是那位看守着莫高窟的王道士。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交易在莫高窟前开始了,王道士的开价并不高,甚至低的可怜。
1905年,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迭子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
1908年,法国人怕希和用少量银元换去了10大车、6000多卷写本和画卷。
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300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这位王道士并不知道从他手中交易出去的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在洛阳,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龙门石窟。
1931年,美国人普爱伦去洛阳参观,游览了龙门石窟,他对这些石雕感兴趣,将其中的《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礼佛的情景。
普爱伦返回北平后,同北平的古董商岳斌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
岳斌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平。
他请人将碎石块粘对修配,最后拼凑成《皇帝礼佛图》和《皇太后礼佛图》两块浮雕,卖给了美国人。
可以说是罪大恶极。
人民的愚昧,当权者的不作为,西方文物贩子的贪婪,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
正如《道士塔》中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我好恨!
恨没有早生一个世纪,恨没有挡在莫高窟前,恨没有拦住那些驶往西方的货轮……
林子轩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有了一点力量,他觉得应该做些事情,让后世的中国人不再那么的痛心,尽可能的把文物留在中国。
丁闻江和林子轩说这番话没有其他用意,他和林子轩的观念相同,教育背景相同。
两人都是从英美留学归来,都支持传统文化,反对苏联,都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
林子轩知道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耗费的时间太长,要一直和西方的文物贩子作斗争。
所以,他需要寻找一群志同道合者,成立一个庞大的民间机构,持续的运转下去。
“就从我们开始做起吧!”在龙华镇的桃花丛中,林子轩坚定的对丁闻江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