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大伊万之威
回忆梳理了一遍1950年~1980年之间,有关于美国和阿尔拉一族秘密合作,期间爆发道西战争的经过之后,墨辰又回忆起这三十年期间,地表人类试爆的最大威力的核弹,以及这枚核弹所带来的影响。
在苏俄时代,代号为车里雅宾斯克–70的城市,是苏俄两座研发核武器的城市之一。
1961年,在车里雅宾斯克–70的核武之城中,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负责人向苏俄最高决策层提出了想要研发建造特大号核武的计划。
当时的苏俄领袖在了解了该项计划的文案材料后,在1961年7月10日予以批准通过了该项计划。
不过,当时的苏俄领袖同样也要求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务必在同年的十月底左右完成该项计划的试爆工作。
之所以苏俄领袖会提出这个要求,原因无他,因为这个时间刚好是苏俄的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召开时间,苏俄领袖想要借助此次特大号核武的试爆成功来巩固自己在苏俄的统治地位。
另外,苏俄军方也并没有将这种氢弹性质的特大号核武用在战场上的打算,苏俄军方更多的是想借由这种特大号核武的成功试爆,以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爆炸威力后的结果,来达成苏俄对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震慑目的。
苏俄军方之所以会有这种打算,这和当时地表人类的大环境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61年8月13日,在苏俄领袖的支持下,地表人类二战后,具有两大超级大国阵营冷战标志作用的柏林墙,开始在德国建造。
该事件使得苏俄和美国各自所代表的东西方阵营,进入到了更激烈的对峙和紧张状态。
与此同时,法国于1960年2月13日在撒哈拉沙漠进行的蓝色跳鼠试爆任务的成功,使法国成为了欧洲第二个,地表人类世界第四个拥有核武的国家,这使得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实力大增。
在地表人类如此僵持和紧绷的时局背景下,苏俄便是想以此次特大号核武的成功试爆来向地表人类世界发声,表示苏俄仍然是不可轻忽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
不过,颇为戏剧性的是,在此次特大号核武成功试爆后的三年时间里,苏俄却一次核武试爆都没有再举行过。
甚至于,在隔一年的1962年10月15日,苏俄和地表人类的西方世界还爆发了被称之为20世纪地表人类距离热核战争最近的一次对峙事件,也即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言归正传,在苏俄领袖予以批准通过了特大号核武的试爆计划之后,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很快便投入到了对特大号核武的组装调试工作当中,为特大号核武的试爆做准备。
按照苏俄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的构想,这种特大号核武属于一种具备三个阶段性爆炸的氢弹武器。
该特大号核武第一阶段的起爆以核子分裂为主,然后压缩程序变成核聚变。
第二阶段,利用核聚变释放出的中子再诱发出更剧烈的核裂变。
第三阶段,则是将第一和第二阶段反复循环,让核爆炸威力不断放大。
理论上只要三个阶段全部完成,这种特大号核武就能够释放出相当于7000万吨tnt炸弹的威力。
原本按照苏俄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的计划,这种特大号核武的爆炸当量设计的是相当于1亿吨的tnt炸药。
不过后来经过苏俄物理学家的计算和评估后发现,假如这种特大号核武在英格兰中部试爆,尤其是为了造成大规模地面破坏效果而以低空方式引爆,其引爆后含有放射物质的落尘也会轻易地影响到以苏俄为首的地表人类东方阵营国家。
如果在当时的西德上空引爆这种特大号核武,致命的放射性尘埃更是能影响到苏俄本土的边界地区。
在得知1亿吨tnt当量的核武爆炸后的威力,以及核子落尘对环境的影响后,苏俄当局考虑到核爆之后,可能会由此引发的内政难题和外交风波,因此最终决定将试爆的特大号核武当量减半为5000万吨tnt的当量。
接到苏俄决策层的命令后,苏俄的物理学家们经过多次计算,为了避免核辐射尘埃影响,决定把原来包覆融合蕊用的铀238换成铅,这样一来就能控制融合反应中,扩大进行裂变反应的铀原子和中子的速度。
在融合阶段中的中子加速裂变的过程也就被终止,也因此这种特大号核武全部的能量中大约97%都来自于核聚变方式。
最终的试爆试验也都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以此避免无法预期和控制的核子辐射落尘对邻近和偏远地区,以及苏俄本土造成的严重环境影响。
不久,苏俄的核子科研人员成功制造出了两枚这种特大号核武氢弹。并计划将其中一枚于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试爆,另一枚则作为研究和备用。
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的弹体总重量为27吨,总长度为8米,总直径为2米。
由于这枚特大号核武实在太大,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又异常惊人,所以苏俄的科研人员在如何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成功对这种特大号核武试爆的方法,伤透了脑筋。
最后,苏俄军方决定派遣一架tu–95v型轰炸机执行这次试爆任务。
还会派遣一架tu–16獾式喷射轰炸机作为观测机,负责将试爆的画面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将爆炸时的空气作为样本收集。
另外,由于这种特大号核武过于庞大,所以负责试爆的这架tu–95轰炸机必须将机体内的燃油槽和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达到执行此次任务的标准。
同时,为了试爆人员的安全考量,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还特别加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坠落后的时间和速度,也好让任务机与观测机能够撤到距离原爆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并且,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和观测机均涂装了含有特殊材质的白色无机反光涂料,以避免试爆的高温造成人员或两架任务机的损伤。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961年10月30日上午,携带特大号核武的轰炸机和负责记录的观测机,从科拉半岛基地起飞。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两架飞机到达了试爆的新地岛群岛西岸的预定空域1.05万米的投弹释放高度。
经过一番准备后,任务机以伞降式空投的方式,成功的把携带的特大号核武投放。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32分,这枚特大号核武降落到4.2千米的引爆高度,特大号核武内置的气压感测器感测到了设定高度,当即启动了自动引爆。
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半径达到了4.6千米的巨大火球,而这枚特大号核武的引爆高度不过是4.2千米。
因为这颗火球的半径超过了引爆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就席卷了地面,并迅速扩散到了投掷的1.05万米的高度,使其在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看见。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宽近40公里,高约64公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
爆炸产生的热风甚至让距离试爆地点170公里以外的人都受到了3级灼伤,而爆炸的闪光让220公里以外人的眼睛感到剧痛和灼伤,个别严重的造成了白内障和失明。
整个爆炸连芬兰都能发现和感觉到,并造成当地许多房屋的玻璃破碎。
爆炸的暴风压力在引爆点正下方就高达每平方英寸300磅,足足向外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
虽然这一次试爆是在空中试爆,但是往地球传送的震波却被美国地质调查仪侦测到,引发了5~5.25级的地震。
距离测试地点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垦地中所有木造和砖造的房屋全被摧毁。
数百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均被摧毁,只有砖造和石造房屋残留,但是门窗与屋顶也都被强风吹走。
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足足造成了地表人类全球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中断,而爆炸后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圈。
虽然这枚特大号核武的当量被削减为5000万吨,但其爆炸威力仍然相等于地表人类二战中所有使用的炸弹总量的10倍。
威力相当于美国投掷于日本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
是通古斯大爆炸中,猎户帝国新入侵者势力派遣的用于测试用的无人飞行器被恒星系规则解体后,释放的相当于1000~1500万吨tnt当量能量的三倍。
苏俄这枚特大号核武的试爆,震撼了以美国为首的地表人类西方阵营,也震惊到了以苏俄为首的地表人类东方阵营。
包括苏俄当局在内,都被如此巨大威力的核武爆炸深深的震动。
随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地表人类西方阵营为了方便讨论苏俄的这种特大号核武,便根据命名习惯,给这枚特大号核武取名为——沙皇炸弹。
其中沙皇炸弹中的“沙皇”两个字,来自于苏俄其他两个类似的物品,也即是地表人类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钟沙皇钟和最大的青铜制榴弹炮沙皇炮。
对于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沙皇炸弹称呼,苏俄当局也并没有反对,而是选择了默认接受。
不过在苏俄境内,他们更习惯将这枚试爆的特大号核武称之为an602,翻译过来也即是大伊万的意思。
在苏俄时代,代号为车里雅宾斯克–70的城市,是苏俄两座研发核武器的城市之一。
1961年,在车里雅宾斯克–70的核武之城中,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负责人向苏俄最高决策层提出了想要研发建造特大号核武的计划。
当时的苏俄领袖在了解了该项计划的文案材料后,在1961年7月10日予以批准通过了该项计划。
不过,当时的苏俄领袖同样也要求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务必在同年的十月底左右完成该项计划的试爆工作。
之所以苏俄领袖会提出这个要求,原因无他,因为这个时间刚好是苏俄的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召开时间,苏俄领袖想要借助此次特大号核武的试爆成功来巩固自己在苏俄的统治地位。
另外,苏俄军方也并没有将这种氢弹性质的特大号核武用在战场上的打算,苏俄军方更多的是想借由这种特大号核武的成功试爆,以及其所产生的巨大爆炸威力后的结果,来达成苏俄对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震慑目的。
苏俄军方之所以会有这种打算,这和当时地表人类的大环境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61年8月13日,在苏俄领袖的支持下,地表人类二战后,具有两大超级大国阵营冷战标志作用的柏林墙,开始在德国建造。
该事件使得苏俄和美国各自所代表的东西方阵营,进入到了更激烈的对峙和紧张状态。
与此同时,法国于1960年2月13日在撒哈拉沙漠进行的蓝色跳鼠试爆任务的成功,使法国成为了欧洲第二个,地表人类世界第四个拥有核武的国家,这使得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实力大增。
在地表人类如此僵持和紧绷的时局背景下,苏俄便是想以此次特大号核武的成功试爆来向地表人类世界发声,表示苏俄仍然是不可轻忽的两大超级大国之一。
不过,颇为戏剧性的是,在此次特大号核武成功试爆后的三年时间里,苏俄却一次核武试爆都没有再举行过。
甚至于,在隔一年的1962年10月15日,苏俄和地表人类的西方世界还爆发了被称之为20世纪地表人类距离热核战争最近的一次对峙事件,也即是著名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
言归正传,在苏俄领袖予以批准通过了特大号核武的试爆计划之后,苏俄的物理技术科学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很快便投入到了对特大号核武的组装调试工作当中,为特大号核武的试爆做准备。
按照苏俄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的构想,这种特大号核武属于一种具备三个阶段性爆炸的氢弹武器。
该特大号核武第一阶段的起爆以核子分裂为主,然后压缩程序变成核聚变。
第二阶段,利用核聚变释放出的中子再诱发出更剧烈的核裂变。
第三阶段,则是将第一和第二阶段反复循环,让核爆炸威力不断放大。
理论上只要三个阶段全部完成,这种特大号核武就能够释放出相当于7000万吨tnt炸弹的威力。
原本按照苏俄核子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的计划,这种特大号核武的爆炸当量设计的是相当于1亿吨的tnt炸药。
不过后来经过苏俄物理学家的计算和评估后发现,假如这种特大号核武在英格兰中部试爆,尤其是为了造成大规模地面破坏效果而以低空方式引爆,其引爆后含有放射物质的落尘也会轻易地影响到以苏俄为首的地表人类东方阵营国家。
如果在当时的西德上空引爆这种特大号核武,致命的放射性尘埃更是能影响到苏俄本土的边界地区。
在得知1亿吨tnt当量的核武爆炸后的威力,以及核子落尘对环境的影响后,苏俄当局考虑到核爆之后,可能会由此引发的内政难题和外交风波,因此最终决定将试爆的特大号核武当量减半为5000万吨tnt的当量。
接到苏俄决策层的命令后,苏俄的物理学家们经过多次计算,为了避免核辐射尘埃影响,决定把原来包覆融合蕊用的铀238换成铅,这样一来就能控制融合反应中,扩大进行裂变反应的铀原子和中子的速度。
在融合阶段中的中子加速裂变的过程也就被终止,也因此这种特大号核武全部的能量中大约97%都来自于核聚变方式。
最终的试爆试验也都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以此避免无法预期和控制的核子辐射落尘对邻近和偏远地区,以及苏俄本土造成的严重环境影响。
不久,苏俄的核子科研人员成功制造出了两枚这种特大号核武氢弹。并计划将其中一枚于1961年10月30日在新地岛试爆,另一枚则作为研究和备用。
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的弹体总重量为27吨,总长度为8米,总直径为2米。
由于这枚特大号核武实在太大,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又异常惊人,所以苏俄的科研人员在如何才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成功对这种特大号核武试爆的方法,伤透了脑筋。
最后,苏俄军方决定派遣一架tu–95v型轰炸机执行这次试爆任务。
还会派遣一架tu–16獾式喷射轰炸机作为观测机,负责将试爆的画面以图片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同时将爆炸时的空气作为样本收集。
另外,由于这种特大号核武过于庞大,所以负责试爆的这架tu–95轰炸机必须将机体内的燃油槽和机腹炸弹舱门移除才能达到执行此次任务的标准。
同时,为了试爆人员的安全考量,用于试爆的特大号核武还特别加装了一个重达800公斤的减速伞,以延迟炸弹释放坠落后的时间和速度,也好让任务机与观测机能够撤到距离原爆点45公里以外的安全范围。
并且,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和观测机均涂装了含有特殊材质的白色无机反光涂料,以避免试爆的高温造成人员或两架任务机的损伤。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1961年10月30日上午,携带特大号核武的轰炸机和负责记录的观测机,从科拉半岛基地起飞。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两架飞机到达了试爆的新地岛群岛西岸的预定空域1.05万米的投弹释放高度。
经过一番准备后,任务机以伞降式空投的方式,成功的把携带的特大号核武投放。
莫斯科时间的上午11点32分,这枚特大号核武降落到4.2千米的引爆高度,特大号核武内置的气压感测器感测到了设定高度,当即启动了自动引爆。
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半径达到了4.6千米的巨大火球,而这枚特大号核武的引爆高度不过是4.2千米。
因为这颗火球的半径超过了引爆高度,所以火球很快就席卷了地面,并迅速扩散到了投掷的1.05万米的高度,使其在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能看见。
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宽近40公里,高约64公里,相当于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的7倍多。
爆炸产生的热风甚至让距离试爆地点170公里以外的人都受到了3级灼伤,而爆炸的闪光让220公里以外人的眼睛感到剧痛和灼伤,个别严重的造成了白内障和失明。
整个爆炸连芬兰都能发现和感觉到,并造成当地许多房屋的玻璃破碎。
爆炸的暴风压力在引爆点正下方就高达每平方英寸300磅,足足向外吹送了将近1000公里的范围。
虽然这一次试爆是在空中试爆,但是往地球传送的震波却被美国地质调查仪侦测到,引发了5~5.25级的地震。
距离测试地点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垦地中所有木造和砖造的房屋全被摧毁。
数百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均被摧毁,只有砖造和石造房屋残留,但是门窗与屋顶也都被强风吹走。
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足足造成了地表人类全球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中断,而爆炸后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圈。
虽然这枚特大号核武的当量被削减为5000万吨,但其爆炸威力仍然相等于地表人类二战中所有使用的炸弹总量的10倍。
威力相当于美国投掷于日本的小男孩原子弹的3800倍,胖子原子弹的2300倍。
是通古斯大爆炸中,猎户帝国新入侵者势力派遣的用于测试用的无人飞行器被恒星系规则解体后,释放的相当于1000~1500万吨tnt当量能量的三倍。
苏俄这枚特大号核武的试爆,震撼了以美国为首的地表人类西方阵营,也震惊到了以苏俄为首的地表人类东方阵营。
包括苏俄当局在内,都被如此巨大威力的核武爆炸深深的震动。
随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地表人类西方阵营为了方便讨论苏俄的这种特大号核武,便根据命名习惯,给这枚特大号核武取名为——沙皇炸弹。
其中沙皇炸弹中的“沙皇”两个字,来自于苏俄其他两个类似的物品,也即是地表人类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钟沙皇钟和最大的青铜制榴弹炮沙皇炮。
对于地表人类西方阵营的沙皇炸弹称呼,苏俄当局也并没有反对,而是选择了默认接受。
不过在苏俄境内,他们更习惯将这枚试爆的特大号核武称之为an602,翻译过来也即是大伊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