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王子安,真是朕的小心肝啊
程咬金不由捂脸,这两个混账东西,回头打死算了!
王子安一听这个声音,顿时就有些牙疼。
不等他想好对策,就见门帘挑动,从外面走进来两个高大敦实的身影,可不就是程处默和程处弼两个狗东西!
“咦——师傅你也在?”
程处默和程处亮跟见了鬼似的,齐齐地瞪大了眼睛。但旋即程处默便反应过来,高兴地一拍大腿。
“师傅,你这是来跟父亲坦白的吗?你放心,你和颖儿妹妹的事,我们两个绝对支持——”
这实在是太好了啊,师傅终于要变成妹夫了!
两个人感觉自己的腰杆顿时就硬气了几分。
王子安:……
师傅?
和颖儿的事?
程咬金都忘了要骂儿子的事,他整个人都有些懵。
这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啊!
子安是就是这两个混账东西的师傅?说好的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道家高人呢?
然后他马上就想到,自己亲自打包的那两大车厚礼,顿时就觉得心肝都隐隐发疼啊。
不对,问题的关键是和颖儿的事!
这狗东西,私底下都勾搭上我女儿了,竟然还在这里跟我装大尾巴狼?
想到这里,程咬金顿时就黑了脸,眼神不善地看着王子安。
“你跟颖儿的事,是不是要给老夫一个交代?”
我交代啥啊?
王子安有些无奈地看着程咬金。
“我跟颖儿姑娘是清白的——”
“对,对,我能证明,我能证明……”
喝得迷迷糊糊的高福,赶紧站起来作证。
程咬金:……
望着已经喝得目光迷离的高福,程咬金险些当场一脚给他踹出去。
连这老东西也知道这回事,感情是就自己不知道啊?
最可气的是,两个小兔崽子不跟自己说,他这个老东西竟然也没跟自己说,不然自己能这么被动吗?
就前几天,陛下那狗东西,竟然还当着面抢自己女婿!
程咬金的庄园里,一地鸡毛。
长安城的粮商们也乱成了一地鸡毛。。
因为,朝廷忽然不收粮食了!
从今天上午半晌,各处收粮点就开始陆续关闭,理由是,官仓满了!
原本就在长安的十三家粮行还好,那些从关陇和山东赶来的粮商,一个个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时候,如今已经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了,而是这些辛辛苦苦,花费巨大代价才运到长安的粮食怎么办?
官仓满了,朝廷不收了。
有了几十万石小麦,长安的馒头坊可以开到两三年后去,普通百姓对黍米和菽秫的需求也不大了。
甚至都可以想象,等长安的馒头做法推广全国之后,整个大唐对黍米、菽秫的需求必将迎来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这日子,没法过了!
就在这些粮商哭天抢地,走投无路的时候,长安城的老百姓却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朝廷要开医院了!
据说是皇帝体恤百姓,要让那些专门给皇帝看病的大夫们,到外面的医院坐诊,给老百姓们看病。
“此事,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吧?自古以来,太医院都是专门服务皇室宗亲的,怎么可能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看病?”
一个刚刚从外地来长安游学的士子话没说完,就被周围的人给喷的找不到北了。
“天方夜谭?睁开你的大眼看看!”
当即就有人把一张告示拍在了这位外来学子的跟前。
“看到没?朝廷都出公告了,朝廷不仅要开医院了,而且很快就要动工了!皇帝陛下仁心仁德,体恤百姓,又岂是你这个小书生可以妄加揣测的?”
“就是,我们缺粮的时候,陛下开仓放粮,如今连给自己看病的大夫都送了出来,给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病,这样的好皇帝往哪里找?谁敢再说陛下半句不好听的话,老夫大耳刮子抽他!”
听着周围人们的议论,看着白字黑字的告示,这位外地游学的书生,不由脸色涨红,心情激荡。
“陛下仁心仁德,想不到竟然为百姓做到了这种地步,实为千古未有之明君啊——”
这位书生激动的豁然起身,对着皇城的方向深施一礼,久久不肯起身。
……
“陛下,现在外面舆情沸腾,都在谈论开医院的事……”
老太监常德凑趣地跟自家皇帝陛下汇报着打听来的消息。早已经得到百骑司回报的李世民心情大好,忍不住嘴角上扬,故作随意淡淡问道。
“外面都怎么说啊——”
“大家都说陛下体恤民心,仁心仁德,实为千古未有之明君——还有不少读书人在写诗赞颂陛下……”
李世民不由听得哈哈大笑。
“过了,过了,朕只是做了朕应该做的事,当不得这种赞誉,当不得哈,当不得……”
虽然说着当不得,但眉梢之间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掩不住。
先是开仓放粮,接着就是创建医院,这两件事让他在民间的风评一下子得到了逆转,以前不要说读书人,就连普通老百姓暗自腹诽的也不少。
弑兄杀弟,软禁父皇。
老百姓才不管你什么理由,什么委屈,就知道你不是人!
再加上一些世家和武德朝的元老暗中推动,这几年,他几乎是动辄得咎,一遇到点大的天灾**,大家就骂他,说他德不配位,触怒上天,才引来的灾难,不少人甚至还呼吁要他换位于太上皇。
这几年他夙兴夜寐,战战兢兢,风评也没什么明显的改观。没想到只这两步棋,就让他在民间的舆论为之一变!
王子安啊,王子安,你果然是朕的天赐玉麒麟,宝贝小心肝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批阅起奏章来都分外带劲。
到了下半晌,李君羡脚步轻快地从外面走进来。
“陛下,长安城里,粮价已经暴跌,斗米三文都少有人问津,那些本地和外地的粮食,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告,想走通门路,让要朝廷收了他们的粮食……”
听到这里,李世民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快意。
想想当初借粮不给的嘴脸,再看看现在四处求告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
当浮一大白!
这都是子安的功劳啊!
王子安一听这个声音,顿时就有些牙疼。
不等他想好对策,就见门帘挑动,从外面走进来两个高大敦实的身影,可不就是程处默和程处弼两个狗东西!
“咦——师傅你也在?”
程处默和程处亮跟见了鬼似的,齐齐地瞪大了眼睛。但旋即程处默便反应过来,高兴地一拍大腿。
“师傅,你这是来跟父亲坦白的吗?你放心,你和颖儿妹妹的事,我们两个绝对支持——”
这实在是太好了啊,师傅终于要变成妹夫了!
两个人感觉自己的腰杆顿时就硬气了几分。
王子安:……
师傅?
和颖儿的事?
程咬金都忘了要骂儿子的事,他整个人都有些懵。
这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啊!
子安是就是这两个混账东西的师傅?说好的须发皆白,仙风道骨的道家高人呢?
然后他马上就想到,自己亲自打包的那两大车厚礼,顿时就觉得心肝都隐隐发疼啊。
不对,问题的关键是和颖儿的事!
这狗东西,私底下都勾搭上我女儿了,竟然还在这里跟我装大尾巴狼?
想到这里,程咬金顿时就黑了脸,眼神不善地看着王子安。
“你跟颖儿的事,是不是要给老夫一个交代?”
我交代啥啊?
王子安有些无奈地看着程咬金。
“我跟颖儿姑娘是清白的——”
“对,对,我能证明,我能证明……”
喝得迷迷糊糊的高福,赶紧站起来作证。
程咬金:……
望着已经喝得目光迷离的高福,程咬金险些当场一脚给他踹出去。
连这老东西也知道这回事,感情是就自己不知道啊?
最可气的是,两个小兔崽子不跟自己说,他这个老东西竟然也没跟自己说,不然自己能这么被动吗?
就前几天,陛下那狗东西,竟然还当着面抢自己女婿!
程咬金的庄园里,一地鸡毛。
长安城的粮商们也乱成了一地鸡毛。。
因为,朝廷忽然不收粮食了!
从今天上午半晌,各处收粮点就开始陆续关闭,理由是,官仓满了!
原本就在长安的十三家粮行还好,那些从关陇和山东赶来的粮商,一个个急得如热锅上蚂蚁的时候,如今已经不是赚钱不赚钱的问题了,而是这些辛辛苦苦,花费巨大代价才运到长安的粮食怎么办?
官仓满了,朝廷不收了。
有了几十万石小麦,长安的馒头坊可以开到两三年后去,普通百姓对黍米和菽秫的需求也不大了。
甚至都可以想象,等长安的馒头做法推广全国之后,整个大唐对黍米、菽秫的需求必将迎来一个断崖式的下跌。
这日子,没法过了!
就在这些粮商哭天抢地,走投无路的时候,长安城的老百姓却迎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朝廷要开医院了!
据说是皇帝体恤百姓,要让那些专门给皇帝看病的大夫们,到外面的医院坐诊,给老百姓们看病。
“此事,未免有些天方夜谭了吧?自古以来,太医院都是专门服务皇室宗亲的,怎么可能给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看病?”
一个刚刚从外地来长安游学的士子话没说完,就被周围的人给喷的找不到北了。
“天方夜谭?睁开你的大眼看看!”
当即就有人把一张告示拍在了这位外来学子的跟前。
“看到没?朝廷都出公告了,朝廷不仅要开医院了,而且很快就要动工了!皇帝陛下仁心仁德,体恤百姓,又岂是你这个小书生可以妄加揣测的?”
“就是,我们缺粮的时候,陛下开仓放粮,如今连给自己看病的大夫都送了出来,给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病,这样的好皇帝往哪里找?谁敢再说陛下半句不好听的话,老夫大耳刮子抽他!”
听着周围人们的议论,看着白字黑字的告示,这位外地游学的书生,不由脸色涨红,心情激荡。
“陛下仁心仁德,想不到竟然为百姓做到了这种地步,实为千古未有之明君啊——”
这位书生激动的豁然起身,对着皇城的方向深施一礼,久久不肯起身。
……
“陛下,现在外面舆情沸腾,都在谈论开医院的事……”
老太监常德凑趣地跟自家皇帝陛下汇报着打听来的消息。早已经得到百骑司回报的李世民心情大好,忍不住嘴角上扬,故作随意淡淡问道。
“外面都怎么说啊——”
“大家都说陛下体恤民心,仁心仁德,实为千古未有之明君——还有不少读书人在写诗赞颂陛下……”
李世民不由听得哈哈大笑。
“过了,过了,朕只是做了朕应该做的事,当不得这种赞誉,当不得哈,当不得……”
虽然说着当不得,但眉梢之间的喜色却是怎么也掩不住。
先是开仓放粮,接着就是创建医院,这两件事让他在民间的风评一下子得到了逆转,以前不要说读书人,就连普通老百姓暗自腹诽的也不少。
弑兄杀弟,软禁父皇。
老百姓才不管你什么理由,什么委屈,就知道你不是人!
再加上一些世家和武德朝的元老暗中推动,这几年,他几乎是动辄得咎,一遇到点大的天灾**,大家就骂他,说他德不配位,触怒上天,才引来的灾难,不少人甚至还呼吁要他换位于太上皇。
这几年他夙兴夜寐,战战兢兢,风评也没什么明显的改观。没想到只这两步棋,就让他在民间的舆论为之一变!
王子安啊,王子安,你果然是朕的天赐玉麒麟,宝贝小心肝啊!
人逢喜事精神爽,批阅起奏章来都分外带劲。
到了下半晌,李君羡脚步轻快地从外面走进来。
“陛下,长安城里,粮价已经暴跌,斗米三文都少有人问津,那些本地和外地的粮食,已经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求告,想走通门路,让要朝廷收了他们的粮食……”
听到这里,李世民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快意。
想想当初借粮不给的嘴脸,再看看现在四处求告的样子,真是大快人心啊!
当浮一大白!
这都是子安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