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落子
爱屋及乌的徐灏和张信一见如故,亲自陪着他满京城游玩,逛了国子监和贡院等士林圣地,请来周鹏薛文赵亮等好友同游秦淮河吟诗作赋,夜晚和李景隆等兄弟聚会饮酒。
张信对此很是受宠若惊,遂倾心结纳徐灏,想来时堂弟张辅曾谈论过徐灏此人,说现如今京城年经一辈勋贵子弟里头,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景隆和徐灏二人,各方面都远超其他人。相比李景隆的自负高调好友遍天下,徐灏则最为神秘低调,各种应酬场合几乎都见不到他的身影。
徐灏在京城乃有名的难以亲近,不喜与人交际应酬,对待陌生人很冷淡,朋友屈指可数但人人以认识他为荣,而京城有的是人想千方百计接近却不得其门而入。一般朋友邀约基本统统不给面子,尤其是目的不纯的那种所谓诗会家宴等。
张辅笑言徐灏对待真正的兄弟无可挑剔,不分身份地位,不管什么事皆有求必应,召之即来,他看在我的面子上,必定会热情款待于你,果然张辅所言不假。
有感于徐灏确实是不喜应酬,因每次出门和友人聚在一起时,周围都会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堆陌生人来,从勋贵子弟官宦公子名士文人,到秦淮花魁大家闺秀乃至皇族贵女,这些人总之各有其目的,张信能看出徐灏对此很无奈,是以不想太过打扰对方,直言和周鹏薛文等读书人一起会文即可。
这世上不缺少善于投资的聪明人,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收益大,如果能在徐灏身为草民时结交于‘患难’之中,则今后随着徐灏再次被帝王重用,自然会跟着受益无穷。
燕王府,徐灏含笑坐在朱棣身边,亭子外站着朱棣未来女婿袁容和李让两位仪宾,这段日子下来。朱棣对他俩的能力才干都很满意,有意今年安排闺女出嫁。
朱棣有些感慨,说道:“不知不觉你们这一辈都长大成人即将成亲,本王要做祖父了。你该何去何从?沐春就是不同意你于凝雪的婚事,福清那边倒是松了口,要不要本王替你开口求情?”
徐灏轻笑道:“说到底沐家还是嫌弃我分量不够,把凝雪嫁给蜀王一脉无疑对沐家经营云南最有利,不过沐家也知乃奢望而已,圣上为何允许凝雪自主择婿,就是不想沐家和皇族联姻后趁机割据一方。”
“云南叛乱频发。沐英父子二人皆是难得文武双全的将才,坐镇云南圣上会很安心。”朱棣又笑道:“沐家也是有难言之隐,没有父皇点头,沐春焉敢私自做主把凝雪许配给你?如今凝雪守孝期满,福清也点头答应改嫁给你,连本王都替你头疼。”
徐灏说道:“不着急,和陛下对弈我有的是耐心。倒是得请姑父出面邀请我祖母随着一起去北平。”
朱棣心中一惊,沉声道:“你这是打算不回京了?“
徐灏轻声道:“我得回来,倒是全家人就从此定居北方吧。我想姑姑一定会开心得很。”
朱棣苦笑道:“你姑姑是开心了,本王就要头疼了,总得给父皇一个解释,不然本王不会同意。”
徐灏笑道:“这有何难?我大姐要成亲。红叶要订亲,两位郡主要大婚,这么多喜事连在一起,起码得在北平住上一年之久。等到了那时,陛下日理万机岂会在意我家里事?”
朱棣问道:“那你呢?什么时候打算过来助本王一臂之力?”
徐灏看着远方连绵宫殿,微笑道:“自然要和凝雪成亲之后。陛下恩准才行。”
朱棣点点头不再开口,双方心知肚明日后图谋,为了家族安全计,徐灏是必须要把亲人提前迁往北平的,而且越早越好。
朱棣很清楚假如自己不同意的话,徐灏绝对会马上翻脸,即使是用某个借口应付,以徐灏之精明责一定会立即反悔大姐和小妹的亲事,甚至会从此选择站在朱允炆一方,现阶段朱棣根本承受不起徐灏的背弃。
不管如何,朱棣都不想冷了徐灏的心,也对徐灏要只身留在京城非常满意,离开中枢的徐灏价值无疑要大打折扣,而有了徐家家眷在北平,朱棣再不必担心徐灏的忠诚了。
总之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权势面前所谓亲情一文钱不值,唯有利益交换才是最保靠的,当下双方心照不宣的算是默认下来。
一时间朱棣有些感叹,不知不觉徐灏竟然有了和自己讨价还价的本钱,想一年前他在北平时,自己毫不犹豫的把他踢回京城并有要他去送死的打算,那时他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而已。
曾几何时,徐灏不但成为父皇心腹,也成为燕王府不可或缺的存在,果然不愧为父皇亲口赞许的刘伯温第二。
等徐灏走了后,朱棣坐在那里皱眉思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按理说徐灏一直牢牢掌控着锦衣卫,为人小心谨慎公事上头从没出过岔子,那为何会一而再的丢官复职再丢官呢?明明父皇对他异常信任偏爱,为何忽然拿寡妇之身的福清来恶心人呢?
朱棣直起身来,吃惊的道:“会不会福清是那小子自己弄的鬼?道衍你怎么看?”
不知何时姚广孝坐在了对面,闻言点头道:“王爷所料不差,应该是徐灏故意设计,以求明面上远离锦衣卫,也就等于远离了是非漩涡。”
“此事一定是驸马王宁和大姐合伙帮的他。”朱棣冷道:“本王明白了,他是担心本王逼他行险,而父皇则顺水推舟,不给本王以插手京城的机会。”
道衍和尚神色凝重的道:“贫僧总觉得看不透徐灏,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提前落子,先几步堵住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不给任何人以可乘之机。每当想安排他做事的时候,他就先一步丢了官职,令属下感到匪夷所思。或许倒是贫僧想的多了,那就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而已。”
朱棣没好气的道:“就因为他太聪明,聪明的自以为是,手里一有了权马上一惊一乍的想办法摆脱掉,聪明反被聪明误。也不想想就凭区区锦衣卫能做什么?本王难道会逼他去下毒行刺?都是史书野史读多了的缘故,你说得对,空有才干到底还是涉世未深。”
道衍和尚心中一动,说道:“他未必没有成事的心机手段,而是不想以身犯险。
“徐灏对本王的忠心毋庸置疑,他以国士待我,我岂能叫他冒险?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本王?此种事不要再提了。”
朱棣眉头舒展开来,说道:“或许是他察觉到了威胁,他反复数次来信提醒本王要注意饮食安全,刚才临走之时又提醒本王留心身边之人,莫非二哥的死?”
道衍和尚想了想说道:“王爷自当小心防范,就是晋王那里?还有就是万一遇到不测,要抢先一步安稳住秦王府和晋王府,据说世子也和皇储关系密切。”
朱棣沉默半天,目光闪烁的道:“此事本王自会知会三哥,本王会和徐灏相商。你继续去拜访天下各地主持长老,徐灏这步棋下的妙不可言,将来一旦获得佛道支持,抵得上百万雄兵。”
道衍和尚微笑点头,他清楚燕王绝对不会知会晋王,至于晋王死后晋王府和秦王府会不会就此倒向朝廷?他压根不担心,因朝廷削藩不仅仅针对燕王府,到时唇亡齿寒,由不得两家王府心寒之余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权势富贵,选择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乾清宫前,徐灏蹲在田地里拔除杂草,戴着草帽的朱元璋抚摸着绿油油的枝叶,叹道:“老了不中用了,御医劝朕不要下地干活,你既然来了就多出出力气,好生体验下种田的辛苦。”
徐灏起身拍了拍手,笑道:“臣懂事起就体会到了,倒是应该命全京城勋贵集体下地干活,他们急需劳动改造。”
朱元璋说道:“西北大旱令朕心里不痛快,据凤阳官员禀报,有大量流民跑到凤阳冒充本地人,西北各地乡绅豪强趁机大肆购买土地,你家是不是也买了不少田产?”
徐灏走到帝王身边,说道:“我买的都是辽东无主之地,想今后多迁些流民去充边,陛下您不知辽东是黑土地,最是肥沃不过,一年一茬粮食抵得上中原两季。”
朱元璋叹道:“委屈你了,只希望他朱棣不要让朕失望,做出弑兄的傻事来,你身家性命都捏在他手里,一定要小心行事。”
“是!”徐灏柔声道:“不单单是臣,陛下也要保重龙体。”
“哼!”朱元璋冷冷的道:“有的是人想朕死,可也没那么容易。去北平前你先走一趟凤阳,把冒充土人的流民迁回原籍妥善安置,朕要督促户部着手再迁徙天下富户入京,绝不能任由这些为富不仁之徒强占土地,为非作歹。”
徐灏恭敬的道:“臣遵旨。”
朱元璋有些动容的道:“宁王年轻不经事,你今后要时常扶持于他,朕答应给辽东遣送过去两万人定居,和种子农具耕牛等一并走海路,赏你实打实的千口农户,或许这是朕对你的最后一点心意了。”(未完待续。。)
张信对此很是受宠若惊,遂倾心结纳徐灏,想来时堂弟张辅曾谈论过徐灏此人,说现如今京城年经一辈勋贵子弟里头,最有名的莫过于李景隆和徐灏二人,各方面都远超其他人。相比李景隆的自负高调好友遍天下,徐灏则最为神秘低调,各种应酬场合几乎都见不到他的身影。
徐灏在京城乃有名的难以亲近,不喜与人交际应酬,对待陌生人很冷淡,朋友屈指可数但人人以认识他为荣,而京城有的是人想千方百计接近却不得其门而入。一般朋友邀约基本统统不给面子,尤其是目的不纯的那种所谓诗会家宴等。
张辅笑言徐灏对待真正的兄弟无可挑剔,不分身份地位,不管什么事皆有求必应,召之即来,他看在我的面子上,必定会热情款待于你,果然张辅所言不假。
有感于徐灏确实是不喜应酬,因每次出门和友人聚在一起时,周围都会莫名其妙的冒出一堆陌生人来,从勋贵子弟官宦公子名士文人,到秦淮花魁大家闺秀乃至皇族贵女,这些人总之各有其目的,张信能看出徐灏对此很无奈,是以不想太过打扰对方,直言和周鹏薛文等读书人一起会文即可。
这世上不缺少善于投资的聪明人,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收益大,如果能在徐灏身为草民时结交于‘患难’之中,则今后随着徐灏再次被帝王重用,自然会跟着受益无穷。
燕王府,徐灏含笑坐在朱棣身边,亭子外站着朱棣未来女婿袁容和李让两位仪宾,这段日子下来。朱棣对他俩的能力才干都很满意,有意今年安排闺女出嫁。
朱棣有些感慨,说道:“不知不觉你们这一辈都长大成人即将成亲,本王要做祖父了。你该何去何从?沐春就是不同意你于凝雪的婚事,福清那边倒是松了口,要不要本王替你开口求情?”
徐灏轻笑道:“说到底沐家还是嫌弃我分量不够,把凝雪嫁给蜀王一脉无疑对沐家经营云南最有利,不过沐家也知乃奢望而已,圣上为何允许凝雪自主择婿,就是不想沐家和皇族联姻后趁机割据一方。”
“云南叛乱频发。沐英父子二人皆是难得文武双全的将才,坐镇云南圣上会很安心。”朱棣又笑道:“沐家也是有难言之隐,没有父皇点头,沐春焉敢私自做主把凝雪许配给你?如今凝雪守孝期满,福清也点头答应改嫁给你,连本王都替你头疼。”
徐灏说道:“不着急,和陛下对弈我有的是耐心。倒是得请姑父出面邀请我祖母随着一起去北平。”
朱棣心中一惊,沉声道:“你这是打算不回京了?“
徐灏轻声道:“我得回来,倒是全家人就从此定居北方吧。我想姑姑一定会开心得很。”
朱棣苦笑道:“你姑姑是开心了,本王就要头疼了,总得给父皇一个解释,不然本王不会同意。”
徐灏笑道:“这有何难?我大姐要成亲。红叶要订亲,两位郡主要大婚,这么多喜事连在一起,起码得在北平住上一年之久。等到了那时,陛下日理万机岂会在意我家里事?”
朱棣问道:“那你呢?什么时候打算过来助本王一臂之力?”
徐灏看着远方连绵宫殿,微笑道:“自然要和凝雪成亲之后。陛下恩准才行。”
朱棣点点头不再开口,双方心知肚明日后图谋,为了家族安全计,徐灏是必须要把亲人提前迁往北平的,而且越早越好。
朱棣很清楚假如自己不同意的话,徐灏绝对会马上翻脸,即使是用某个借口应付,以徐灏之精明责一定会立即反悔大姐和小妹的亲事,甚至会从此选择站在朱允炆一方,现阶段朱棣根本承受不起徐灏的背弃。
不管如何,朱棣都不想冷了徐灏的心,也对徐灏要只身留在京城非常满意,离开中枢的徐灏价值无疑要大打折扣,而有了徐家家眷在北平,朱棣再不必担心徐灏的忠诚了。
总之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权势面前所谓亲情一文钱不值,唯有利益交换才是最保靠的,当下双方心照不宣的算是默认下来。
一时间朱棣有些感叹,不知不觉徐灏竟然有了和自己讨价还价的本钱,想一年前他在北平时,自己毫不犹豫的把他踢回京城并有要他去送死的打算,那时他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而已。
曾几何时,徐灏不但成为父皇心腹,也成为燕王府不可或缺的存在,果然不愧为父皇亲口赞许的刘伯温第二。
等徐灏走了后,朱棣坐在那里皱眉思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按理说徐灏一直牢牢掌控着锦衣卫,为人小心谨慎公事上头从没出过岔子,那为何会一而再的丢官复职再丢官呢?明明父皇对他异常信任偏爱,为何忽然拿寡妇之身的福清来恶心人呢?
朱棣直起身来,吃惊的道:“会不会福清是那小子自己弄的鬼?道衍你怎么看?”
不知何时姚广孝坐在了对面,闻言点头道:“王爷所料不差,应该是徐灏故意设计,以求明面上远离锦衣卫,也就等于远离了是非漩涡。”
“此事一定是驸马王宁和大姐合伙帮的他。”朱棣冷道:“本王明白了,他是担心本王逼他行险,而父皇则顺水推舟,不给本王以插手京城的机会。”
道衍和尚神色凝重的道:“贫僧总觉得看不透徐灏,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提前落子,先几步堵住任何可能发生的危险,不给任何人以可乘之机。每当想安排他做事的时候,他就先一步丢了官职,令属下感到匪夷所思。或许倒是贫僧想的多了,那就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而已。”
朱棣没好气的道:“就因为他太聪明,聪明的自以为是,手里一有了权马上一惊一乍的想办法摆脱掉,聪明反被聪明误。也不想想就凭区区锦衣卫能做什么?本王难道会逼他去下毒行刺?都是史书野史读多了的缘故,你说得对,空有才干到底还是涉世未深。”
道衍和尚心中一动,说道:“他未必没有成事的心机手段,而是不想以身犯险。
“徐灏对本王的忠心毋庸置疑,他以国士待我,我岂能叫他冒险?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本王?此种事不要再提了。”
朱棣眉头舒展开来,说道:“或许是他察觉到了威胁,他反复数次来信提醒本王要注意饮食安全,刚才临走之时又提醒本王留心身边之人,莫非二哥的死?”
道衍和尚想了想说道:“王爷自当小心防范,就是晋王那里?还有就是万一遇到不测,要抢先一步安稳住秦王府和晋王府,据说世子也和皇储关系密切。”
朱棣沉默半天,目光闪烁的道:“此事本王自会知会三哥,本王会和徐灏相商。你继续去拜访天下各地主持长老,徐灏这步棋下的妙不可言,将来一旦获得佛道支持,抵得上百万雄兵。”
道衍和尚微笑点头,他清楚燕王绝对不会知会晋王,至于晋王死后晋王府和秦王府会不会就此倒向朝廷?他压根不担心,因朝廷削藩不仅仅针对燕王府,到时唇亡齿寒,由不得两家王府心寒之余不得不为了自己的权势富贵,选择作壁上观两不相帮。
乾清宫前,徐灏蹲在田地里拔除杂草,戴着草帽的朱元璋抚摸着绿油油的枝叶,叹道:“老了不中用了,御医劝朕不要下地干活,你既然来了就多出出力气,好生体验下种田的辛苦。”
徐灏起身拍了拍手,笑道:“臣懂事起就体会到了,倒是应该命全京城勋贵集体下地干活,他们急需劳动改造。”
朱元璋说道:“西北大旱令朕心里不痛快,据凤阳官员禀报,有大量流民跑到凤阳冒充本地人,西北各地乡绅豪强趁机大肆购买土地,你家是不是也买了不少田产?”
徐灏走到帝王身边,说道:“我买的都是辽东无主之地,想今后多迁些流民去充边,陛下您不知辽东是黑土地,最是肥沃不过,一年一茬粮食抵得上中原两季。”
朱元璋叹道:“委屈你了,只希望他朱棣不要让朕失望,做出弑兄的傻事来,你身家性命都捏在他手里,一定要小心行事。”
“是!”徐灏柔声道:“不单单是臣,陛下也要保重龙体。”
“哼!”朱元璋冷冷的道:“有的是人想朕死,可也没那么容易。去北平前你先走一趟凤阳,把冒充土人的流民迁回原籍妥善安置,朕要督促户部着手再迁徙天下富户入京,绝不能任由这些为富不仁之徒强占土地,为非作歹。”
徐灏恭敬的道:“臣遵旨。”
朱元璋有些动容的道:“宁王年轻不经事,你今后要时常扶持于他,朕答应给辽东遣送过去两万人定居,和种子农具耕牛等一并走海路,赏你实打实的千口农户,或许这是朕对你的最后一点心意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