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三秋木香
北平血战之后,李景隆在山东德州府秣兵厉马准备来年再战,燕王也在调兵遣将积极备战。而靖难之役以来连场大战以及数十万大军压境,给北平府和整个河南河北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官军败退之时,刘璟献了釜底抽薪之计,顺势裹挟了十数万百姓南下。也因当时燕军退守使得民间盗贼蜂拥四起,人口伤亡不小,财产等损失更是无可计数。
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无疑给了连战连捷的燕王当头一棒,长此以往就算获得再多的大胜,也弥补不了粮食和兵员上的难以为继,说到底治下百姓的多寡才是争夺天下的根本。
痛定思痛的朱棣决定今后御敌于外,不到万不得已,再不能任由官军长驱而入了,因此连续调派大将带重兵驻守重镇关隘扼守住交通要道。
为了要充实人口,大宁府本就不多的几万军户百姓被迁徙而来,山海关到怀来也陆续迁来了数万人。
徐灏清楚朱棣把大宁人口抽调一空乃是无奈之举,可是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而且朱棣为了笼络军中的朵颜卫骑军,允许大批蒙古人入关。
徐灏不反对异族迁居北平府,各民族融合是好事不是坏事,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要不得,反正北平汉人的比例占据了绝对多数,燕军中一向有大量忠心耿耿的蒙古籍将领,也有女真人朝鲜人等少数民族,立国以来的三十年间,起居住行基本和汉人无异了。
问题是大量亲明朝的蒙古人离开草原,势必会大大削弱本来就不稳固的掌控力,就像驯服了十来年的野兽,离开了主人的圈养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五年即会恢复野性。
徐灏多少体会到了先帝朱元璋的深意和无奈来,重用武将防守边关很容易造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而重用保守而不思进取的文官又可能重现宋代的屈辱。唯有把儿子们放出去节制将领最使他放心,最不济也是肉拦在了锅里。
只可惜他老人家刚刚故世,朱允炆就亟不可待的要削藩,朱棣就迫不及待的要做皇帝,就算这一代皇族没有自相残杀,早晚也会出现第二个靖难之役,因为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
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王朝先天就带有致命缺陷,此外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也太难治理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得能人辈出的历朝历代再无法改变分分合合的宿命。
徐灏根本不敢奢望于自上而下的去改变国体,因如此激进的话,他以及整个家族成为烈士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二百。
正月里,心事重重的徐灏又一次走到了玲珑静斋,这里住着带发修行的翠柳和小姑姑徐妙锦,红尘家里难得有个清静之地,每一次前来都能给他以心灵上的安宁。
楼内温度不冷不热刚刚好,最妙的是没有一个下人聒噪,徐灏自己脱下斗篷挂在了墙壁上。
二楼三间一尘不染的花阁。垂着湘妃竹的帘子,右侧的那一间住着的是萧雨诗,对于守着自己多年的表妹,徐灏知道该给她一个说法了。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何况徐灏一心要打造不受朝代更迭所影响的家族。尽管无耻,但广撒网勤播种是必须的。
徐妙锦今日穿一件银杏衫子,罩着墨色撒花比甲,百褶百蝶裙子。对面坐着同样打扮的翠柳,二人正在拈笔书写。
擦拭门窗的萧雨诗盈盈走过来,轻声道:“我给你沏茶去。你自己进屋好了。”
徐灏顺手拍了下表妹的翘臀,闹得萧雨诗为之又惊又喜,低头羞笑着下了楼去。
徐灏抬脚走到徐妙锦背后,俯身一瞧,“天上-人间,可怜谁是前缘,谁是无缘?到头来,那是一般参了个无要紧的禅,才笑人枉然。作一对鸳鸯睡,谁知我,也是空缠绵。”
又探头看了眼翠柳的,则是和他大有干系,“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败的春柳秋花满画楼。吹不止的纱窗风雨黄昏时,忘不了那新愁与旧恨,吞不下那玉粒琼浆在咽头。展不开的眉头,等不来的晓筹。更有那阻不住的青山重重,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徐妙锦仰头不好意思的道:“竟是被你撞破了所思所想,几年来的潜修也不过一场梦,我总归是下不了决心真个出家。”
徐灏一本正经的道:“你自出生之日起就没受过苦遭过罪,更没经历过大难,没受过情伤,花季少女为何要出家呢?”
“唉!”徐妙锦幽幽一叹,欲言又止。
徐翠柳则起身把徐灏拉到一边,说道:“莫非还不知么?王妃卧病在床有意把小姑姑迎进王府,太太就趁机想着把我也送进去,是以我们有感而发,留恋红尘又想着赶紧落发出家呢。”
徐灏的表情很是古怪,眯着眼眸说道:“张钗据说也准备进王府,长辈们打的好算盘,这么一闹这辈分岂不是彻底乱套了?你们不要心急,这两年内燕王不会留恋女色,可以后就说不准了。”
“真的?”徐翠柳立时欢天喜地。
徐灏心说也不知朱棣还能否人道?生不出儿女倒也罢了,你不能行房为了颜面讨来那么多嫔妃未免太过分,想到这儿微微摇头,问道:“你就这么厌恶男人?明明除了我之外你连只公猫都不见,奇怪?”
徐翠柳扑哧一笑,似笑非笑的道:“就是因为和你厮混了这么久,所以才越发的讨厌男人,哼!”
徐灏无奈的道:“我承认和大哥二哥一个毛病,你可以骂我好色无耻,可是这天底下有的是专情如一的男子,真要寻觅不难找到。”
徐翠柳不悦道:“你就这么想把我嫁出去?难道留在家里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不行么?为何非要嫁人呢?”
徐灏高兴的道:“这想法对头,不嫁人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妹妹我养的起,谁敢多嘴多舌?”
徐妙锦神色间很是不可思议,即使近日没少听闻侄子不同他人之处,可也没想到竟比翠柳还要离经叛道,不过这样的侄儿才令自己感到开心,同为不拘于礼法的同道中人。
“姑姑我做不了主,翠柳我可以。”徐灏转过头来,有些歉意,“此事还得你自己想法子,毕竟我是晚辈。”
徐妙锦神色平静的道:“两年之后再说吧。”
此刻萧雨诗端着香茶走了进来,说道:“我嫂子呢?”
“一早就去王府探望王妃,大嫂也去了。”
徐灏伸手接过来青花茶盏,发觉雨诗换了一身新衣,鹦哥绿湘绣的精致小棉袄,外套天蓝色的鹅黄坎肩,脖子上搭着条白丝巾,显得清新可人。
整个屋里就他们四个人,徐灏坐下来笑道:“没有一个丫鬟,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相比你们我现在越来越不堪了,做什么事都习惯了被人伺候。”
徐妙锦整衣坐下,抬手摆放棋子,“咱们连战场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再说有手有脚,我自十二岁起就是一个人独居,整日里忙着清扫房屋浆洗衣物,打发闲暇最好不过,省的闲着无事可做便胡思乱想。”
徐灏执黑先行,把炮横了过来,说道:“粗重活计还是让下人去做,此事没得商量。”
“霸道!”徐妙锦慎怪一句,起手拐马。
就这样二人对弈象棋,萧雨诗不动声色的倚在徐灏身边,把纤细圆润的腿紧紧挨着对方,徐翠柳站在徐妙锦身后观战,一时间棋盘上你来我往,杀的难解难分。
忽然外面一阵风过,吹的树枝簌簌抖动,翠柳说道:“这几日云雾蒙蒙的又冷了起来,天气变坏了,看来今晚又得下雪。”
忽然一股清香随风袭来,徐灏奇怪的道:“哪来的香气?好清香。”
萧雨诗笑道:“是木香花的香。”
徐灏说道:“冬日里哪来的木香花,唐诗里十里荷花,三秋木香,看来是你们秋天时采摘晾晒做的的香饼。”
说完徐灏就要走车,翠柳叹道:“叫你分心,你这一动,姑姑跳马一杀,再三步即可赢你了。”
徐灏苦笑道:“一堆为难事,根本就静不下心来,罢了,我认输。”
徐妙锦笑吟吟的收拾棋子,顺口问道:“是何为难事,说来听听,虽说我等皆是女流,做个听者也好。”
徐灏想了想说道:“昨日燕王要上书朝廷,命我措词,无非就是历数朝廷过错,打口舌之仗。我懒得寻思这个,一整日都未动笔。”
徐妙锦欣然道:“这有何难?万事离不得一个礼字!礼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反正真要挑朝廷的过错,并非难事,我来时听闻新君拆毁了一座宫殿,这可是非常失礼之错。岂不闻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徐灏频频点头,所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不过值此燕王连胜之际,却可向天下官民显示朱棣的雄毅锐气。对于最善于揣摩的文人来说,不共戴天隐隐把朝廷比喻成了敌国,而忠于朝廷的文人无非继续对燕王口诛笔伐,而对大多数保持中立的文人,燕王的雄心壮志已然跃于纸上,必定会有很多胆大的读书人悟到此节,提前跑来投效未来的帝王。
徐灏叹道:“姑姑才华果然名不虚传,远胜于我。”(未完待续。。)
官军败退之时,刘璟献了釜底抽薪之计,顺势裹挟了十数万百姓南下。也因当时燕军退守使得民间盗贼蜂拥四起,人口伤亡不小,财产等损失更是无可计数。
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无疑给了连战连捷的燕王当头一棒,长此以往就算获得再多的大胜,也弥补不了粮食和兵员上的难以为继,说到底治下百姓的多寡才是争夺天下的根本。
痛定思痛的朱棣决定今后御敌于外,不到万不得已,再不能任由官军长驱而入了,因此连续调派大将带重兵驻守重镇关隘扼守住交通要道。
为了要充实人口,大宁府本就不多的几万军户百姓被迁徙而来,山海关到怀来也陆续迁来了数万人。
徐灏清楚朱棣把大宁人口抽调一空乃是无奈之举,可是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而且朱棣为了笼络军中的朵颜卫骑军,允许大批蒙古人入关。
徐灏不反对异族迁居北平府,各民族融合是好事不是坏事,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要不得,反正北平汉人的比例占据了绝对多数,燕军中一向有大量忠心耿耿的蒙古籍将领,也有女真人朝鲜人等少数民族,立国以来的三十年间,起居住行基本和汉人无异了。
问题是大量亲明朝的蒙古人离开草原,势必会大大削弱本来就不稳固的掌控力,就像驯服了十来年的野兽,离开了主人的圈养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五年即会恢复野性。
徐灏多少体会到了先帝朱元璋的深意和无奈来,重用武将防守边关很容易造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而重用保守而不思进取的文官又可能重现宋代的屈辱。唯有把儿子们放出去节制将领最使他放心,最不济也是肉拦在了锅里。
只可惜他老人家刚刚故世,朱允炆就亟不可待的要削藩,朱棣就迫不及待的要做皇帝,就算这一代皇族没有自相残杀,早晚也会出现第二个靖难之役,因为人的野心是无止境的。
归根到底,还是封建王朝先天就带有致命缺陷,此外中国的疆域实在是太大也太难治理了,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使得能人辈出的历朝历代再无法改变分分合合的宿命。
徐灏根本不敢奢望于自上而下的去改变国体,因如此激进的话,他以及整个家族成为烈士的几率高达百分之二百。
正月里,心事重重的徐灏又一次走到了玲珑静斋,这里住着带发修行的翠柳和小姑姑徐妙锦,红尘家里难得有个清静之地,每一次前来都能给他以心灵上的安宁。
楼内温度不冷不热刚刚好,最妙的是没有一个下人聒噪,徐灏自己脱下斗篷挂在了墙壁上。
二楼三间一尘不染的花阁。垂着湘妃竹的帘子,右侧的那一间住着的是萧雨诗,对于守着自己多年的表妹,徐灏知道该给她一个说法了。
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何况徐灏一心要打造不受朝代更迭所影响的家族。尽管无耻,但广撒网勤播种是必须的。
徐妙锦今日穿一件银杏衫子,罩着墨色撒花比甲,百褶百蝶裙子。对面坐着同样打扮的翠柳,二人正在拈笔书写。
擦拭门窗的萧雨诗盈盈走过来,轻声道:“我给你沏茶去。你自己进屋好了。”
徐灏顺手拍了下表妹的翘臀,闹得萧雨诗为之又惊又喜,低头羞笑着下了楼去。
徐灏抬脚走到徐妙锦背后,俯身一瞧,“天上-人间,可怜谁是前缘,谁是无缘?到头来,那是一般参了个无要紧的禅,才笑人枉然。作一对鸳鸯睡,谁知我,也是空缠绵。”
又探头看了眼翠柳的,则是和他大有干系,“滴不尽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败的春柳秋花满画楼。吹不止的纱窗风雨黄昏时,忘不了那新愁与旧恨,吞不下那玉粒琼浆在咽头。展不开的眉头,等不来的晓筹。更有那阻不住的青山重重,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徐妙锦仰头不好意思的道:“竟是被你撞破了所思所想,几年来的潜修也不过一场梦,我总归是下不了决心真个出家。”
徐灏一本正经的道:“你自出生之日起就没受过苦遭过罪,更没经历过大难,没受过情伤,花季少女为何要出家呢?”
“唉!”徐妙锦幽幽一叹,欲言又止。
徐翠柳则起身把徐灏拉到一边,说道:“莫非还不知么?王妃卧病在床有意把小姑姑迎进王府,太太就趁机想着把我也送进去,是以我们有感而发,留恋红尘又想着赶紧落发出家呢。”
徐灏的表情很是古怪,眯着眼眸说道:“张钗据说也准备进王府,长辈们打的好算盘,这么一闹这辈分岂不是彻底乱套了?你们不要心急,这两年内燕王不会留恋女色,可以后就说不准了。”
“真的?”徐翠柳立时欢天喜地。
徐灏心说也不知朱棣还能否人道?生不出儿女倒也罢了,你不能行房为了颜面讨来那么多嫔妃未免太过分,想到这儿微微摇头,问道:“你就这么厌恶男人?明明除了我之外你连只公猫都不见,奇怪?”
徐翠柳扑哧一笑,似笑非笑的道:“就是因为和你厮混了这么久,所以才越发的讨厌男人,哼!”
徐灏无奈的道:“我承认和大哥二哥一个毛病,你可以骂我好色无耻,可是这天底下有的是专情如一的男子,真要寻觅不难找到。”
徐翠柳不悦道:“你就这么想把我嫁出去?难道留在家里做一辈子的老姑娘不行么?为何非要嫁人呢?”
徐灏高兴的道:“这想法对头,不嫁人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的妹妹我养的起,谁敢多嘴多舌?”
徐妙锦神色间很是不可思议,即使近日没少听闻侄子不同他人之处,可也没想到竟比翠柳还要离经叛道,不过这样的侄儿才令自己感到开心,同为不拘于礼法的同道中人。
“姑姑我做不了主,翠柳我可以。”徐灏转过头来,有些歉意,“此事还得你自己想法子,毕竟我是晚辈。”
徐妙锦神色平静的道:“两年之后再说吧。”
此刻萧雨诗端着香茶走了进来,说道:“我嫂子呢?”
“一早就去王府探望王妃,大嫂也去了。”
徐灏伸手接过来青花茶盏,发觉雨诗换了一身新衣,鹦哥绿湘绣的精致小棉袄,外套天蓝色的鹅黄坎肩,脖子上搭着条白丝巾,显得清新可人。
整个屋里就他们四个人,徐灏坐下来笑道:“没有一个丫鬟,所有事都亲力亲为,相比你们我现在越来越不堪了,做什么事都习惯了被人伺候。”
徐妙锦整衣坐下,抬手摆放棋子,“咱们连战场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再说有手有脚,我自十二岁起就是一个人独居,整日里忙着清扫房屋浆洗衣物,打发闲暇最好不过,省的闲着无事可做便胡思乱想。”
徐灏执黑先行,把炮横了过来,说道:“粗重活计还是让下人去做,此事没得商量。”
“霸道!”徐妙锦慎怪一句,起手拐马。
就这样二人对弈象棋,萧雨诗不动声色的倚在徐灏身边,把纤细圆润的腿紧紧挨着对方,徐翠柳站在徐妙锦身后观战,一时间棋盘上你来我往,杀的难解难分。
忽然外面一阵风过,吹的树枝簌簌抖动,翠柳说道:“这几日云雾蒙蒙的又冷了起来,天气变坏了,看来今晚又得下雪。”
忽然一股清香随风袭来,徐灏奇怪的道:“哪来的香气?好清香。”
萧雨诗笑道:“是木香花的香。”
徐灏说道:“冬日里哪来的木香花,唐诗里十里荷花,三秋木香,看来是你们秋天时采摘晾晒做的的香饼。”
说完徐灏就要走车,翠柳叹道:“叫你分心,你这一动,姑姑跳马一杀,再三步即可赢你了。”
徐灏苦笑道:“一堆为难事,根本就静不下心来,罢了,我认输。”
徐妙锦笑吟吟的收拾棋子,顺口问道:“是何为难事,说来听听,虽说我等皆是女流,做个听者也好。”
徐灏想了想说道:“昨日燕王要上书朝廷,命我措词,无非就是历数朝廷过错,打口舌之仗。我懒得寻思这个,一整日都未动笔。”
徐妙锦欣然道:“这有何难?万事离不得一个礼字!礼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反正真要挑朝廷的过错,并非难事,我来时听闻新君拆毁了一座宫殿,这可是非常失礼之错。岂不闻孔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殁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徐灏频频点头,所谓君父之仇不共戴天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不过值此燕王连胜之际,却可向天下官民显示朱棣的雄毅锐气。对于最善于揣摩的文人来说,不共戴天隐隐把朝廷比喻成了敌国,而忠于朝廷的文人无非继续对燕王口诛笔伐,而对大多数保持中立的文人,燕王的雄心壮志已然跃于纸上,必定会有很多胆大的读书人悟到此节,提前跑来投效未来的帝王。
徐灏叹道:“姑姑才华果然名不虚传,远胜于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