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watchdog”(下)
“你觉得这个洞看起来像什么?”
在参观林德霍夫宫时,吸血鬼乔万尼问。
“呃……地下歌剧院。”波莫纳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和导游手册上介绍的说。
“你呢?”乔万尼问西弗勒斯。
西弗勒斯虚伪地笑着,好像他在乎这个话题似的。
“你们不觉得它很像卡吕普索的山洞吗?”乔万尼用带口音的英语说“就是在奥德修斯回家的路上帮助过他的阿特拉斯的女儿。”
“这我可真没想到。”波莫纳惊讶地说。
“殒落的泰坦们生活在永恒的享乐与幸福之中,但他们与世隔绝,隐居在一个个山洞里,而宙斯所率领的奥林匹斯诸神却控制着人类的公共空间。”乔万尼看着波莫纳和西弗勒斯“不觉得和我们的境况很像吗?”
“我可没觉得自己在‘永恒地享乐和幸福’。”西弗勒斯挖苦着乔万尼。
波莫纳则想起了霍格沃茨和黑湖的风景。
“你呢?”乔万尼问波莫纳。
“我可没住在洞里。”波莫纳也笑着说“你刚才说还有谁住在山洞里?”
“还有独眼巨人波吕斐索斯,他所住的岛屿非常富饶。”乔万尼说“对人类来说,那已经非常幸福了,是黄金时代才有的事。”
“我可不觉得那是件‘幸福’。”西弗勒斯僵着脸说“它可吃了人。”
“总之,我们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吧。”乔万尼强笑着说,带着他们离开了林德霍夫宫内的维纳斯山洞。
德国的童话明显多于其他国家,这不只是因为德国曾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有很多“王子”,还因为有格林兄弟这样搜集民间童话故事的作家。
除此之外还有《尼伯龙根之歌》,瓦格纳曾经根据它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
当乔治安娜看着手稿时,脑海里蹦出了这个念头。
这一次拿破仑还去了科布伦茨,他没有跨过莱茵河,而那个“未来的”德意志之角会树立起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雕塑,这位皇帝是在凡尔赛镜厅加冕的。
同时科布伦茨这个地方也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进入摩泽尔河谷时集结兵力的地方,因为经过了惨烈的战斗,堡垒都被毁了。
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事实上她看过德意志帝国的加冕现场照片,不过那是黑白的,而且还是从旁边拍摄的。
现在她换了一个视角,仿佛从镜厅正中的位置看出去,不仅可以看到签字的现场,还能看到凡尔赛的花园,那天的天气很好,天空是湛蓝的。
整个现场很多人,却听得到签字时发出的沙沙声。
这个文件很显然不是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它是在法兰克福签订的,法国割让了马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在巴黎公社的报纸上刊登了俾斯麦的讲话内容。
那这个条约是什么呢?
就在她准备凑近了看时,一个俄国人出现了,虽然他的穿着打扮和欧洲人没什么区别。
他将文件交给了另外一个人,两人凑近了说了什么……她可听不懂俄语。
很快这些幻象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海面,以及被浓烟熏黑的蓝天,挂着沙俄国旗的舰队笼罩在火中,它们都在海港里。
她这下反应过来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巴黎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克里米亚依旧属于俄国,但俄国必须解散黑海舰队,拆除一切设施,而俄国人在1871年10月30日,在新的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重建了黑海舰队。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焚毁了国都,却因此成了“欧洲宪兵”,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前。
在法国人撤走后,德国人不仅重修了一些莱茵河沿岸的中世纪城市,还将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内容制成雕塑,和威廉一世的雕塑一样矗立在莱茵河畔。
这些纪念碑、雕塑的共同目的就是让德意志人关注这条河,不再容忍外国势力兼并她,于是莱茵河与德意志民族统一和重建德意志帝国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在尼伯龙人之歌中,传说莱茵河下游的沃尔姆斯存放着宝藏,在齐格弗里德死后,布伦希尔德利用这些宝藏拉拢政治朋友,武装追随者们。而在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向莱茵河的女儿们保证会归还金子,但她必须在瓦尔哈拉神殿的熊熊大火中死去。
如果宝藏一直沉在河底,没有人去炫耀占有它,那么它是最安全的。
但是这个故事不仅仅激发了艺术家和作家们的想象,还吸引了寻宝人。
她的眼前出现五颜六色的光,绚丽地如同维纳斯的山洞,远处有一个人站在船头,正朝着她缓缓驶来。
她看不清他是谁,却依稀看到了他脸上惊叹的表情。
她浑身一轻,等她重新掌控住自己时,却俯瞰到一座受损严重的城市,夜空中偶尔还会传来大炮的轰鸣。
当拿破仑三世的军队投降了,巴黎人却还在抵抗,在剪报的最后,巴黎共济会的成员都参与了战斗,他们甚至穿上了代表法国大革命的小围裙。
“你为什么把那条项链扔了?”
有一个声音问她。
“我不喜欢它的名字。”她面无表情地说“我不是毁灭特洛伊的祸害。”
“我想送礼物的人表达的意思是,您像海伦一样美丽。”
一个沉重的东西落到了她的手里。
“收下吧。”
乔治安娜抬起头,她本来以为自己会看到波拿巴,可是站在她面前的却是法尔荣。
他好像老了很多。
“第一执政让我来看您怎么了?”法尔荣微笑着说。
“他不会自己来看吗。”乔治安娜将那条项链扔到一旁,顺手让菲丽尔把手稿收好。
“他很忙,您是个懂事的孩子。”法尔荣无奈地说“别像以前的那些女孩,故意惹事让国王分心。”
“我不是故意惹他分心。”乔治安娜冷着脸说“我能感觉到‘恶意’。”
“您是说诅咒,我让人检查过了……”
“不是诅咒,是恶意,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呢?”她心烦地说。
这是她想告里塔基斯特诽谤的时候学来的,当一个人“明知不实”,或“根本不在乎真伪”却还要发表对别人名誉权侵害的言论时,就可以“不当动机”控告她了,前提是这种诽谤限制“公众人物”,比如里塔基斯特捏造了斯卡曼德与美国魔法国会部长短暂的恋情。
斯卡曼德利用自己出版的书为自己的名誉辩护,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魔法部执行司根本不管这种“小事”。
麻瓜法庭可能会受理,但前提要他们承认这个世上有巫师,还有白厅底下有魔法部存在。
这种状子递上去,法官只会一笑了之,当愚人节的恶作剧了。
当哈利得知凯蒂·贝尔中诅咒后,以“合理怀疑”的方式指控是德拉科干的。
他没有证据,只是这么觉得,当然后来也证明确实是德拉科干的。
战争结束后,哈利退掉了魔法部长的职位,却不得不接受魔法部执行司司长的职务。
哈利或许是公正的,当其他人都忘了斯莱特林为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不给予他们应得的“恩惠”时,哈利却记得要给斯内普争取勋章和将肖像挂在校长办公室里这种他“应得的荣誉”。
可是他全凭亚里士多德说的“自然正义感”进行判断,人类制造的各种规则或许会干扰他的这种“直觉”,然而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所有人都被邓布利多自导自演的戏给骗了。
一个一心想死的人,他的思维模式和想活的人不一样,乔治安娜想“解脱”时,波拿巴的信却给她指了另外一条路,他是真的已经死了200年了。
这个世界里的“幽灵”,且这么称呼吧,都是像活的一样。
可是他们又不是真的活人,而是按照既定的剧本演下去……
“第一执政在忙什么?”乔治安娜问,她只是想转移话题。
“我们要将一部分梵蒂冈图书馆的书返回。”法尔荣说。
“是吗?”乔治安娜高兴地说。
“当然。”法尔荣说,但不等她高兴太久,又补充道“是还给海德堡的图书馆,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图书馆中有一些书籍被当成‘艺术战利品’送到了罗马。”
“海德堡?巴登的海德堡?”乔治安娜问。
法尔荣点头。
乔治安娜抚着头。
她本以为一年结束,马上迎来新的开始。
她都忘了“新年”要发生的大事了。
昂吉安公爵还有“西庇阿”……好像永远都没有消停的时候。
也难怪波拿巴会说疯话般说不想回去了。
但她知道,不论卡吕普索的岛多么舒服,“奥德修斯”都会回去的。
因为他送给约瑟芬的戒指上刻着“命运”。
“告诉我,他还干了什么?”乔治安娜说,然后叫玛格丽特准备饮料。
玛蒂尔达走后,她这里的人又少了……似乎又该招人了。
在参观林德霍夫宫时,吸血鬼乔万尼问。
“呃……地下歌剧院。”波莫纳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和导游手册上介绍的说。
“你呢?”乔万尼问西弗勒斯。
西弗勒斯虚伪地笑着,好像他在乎这个话题似的。
“你们不觉得它很像卡吕普索的山洞吗?”乔万尼用带口音的英语说“就是在奥德修斯回家的路上帮助过他的阿特拉斯的女儿。”
“这我可真没想到。”波莫纳惊讶地说。
“殒落的泰坦们生活在永恒的享乐与幸福之中,但他们与世隔绝,隐居在一个个山洞里,而宙斯所率领的奥林匹斯诸神却控制着人类的公共空间。”乔万尼看着波莫纳和西弗勒斯“不觉得和我们的境况很像吗?”
“我可没觉得自己在‘永恒地享乐和幸福’。”西弗勒斯挖苦着乔万尼。
波莫纳则想起了霍格沃茨和黑湖的风景。
“你呢?”乔万尼问波莫纳。
“我可没住在洞里。”波莫纳也笑着说“你刚才说还有谁住在山洞里?”
“还有独眼巨人波吕斐索斯,他所住的岛屿非常富饶。”乔万尼说“对人类来说,那已经非常幸福了,是黄金时代才有的事。”
“我可不觉得那是件‘幸福’。”西弗勒斯僵着脸说“它可吃了人。”
“总之,我们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吧。”乔万尼强笑着说,带着他们离开了林德霍夫宫内的维纳斯山洞。
德国的童话明显多于其他国家,这不只是因为德国曾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有很多“王子”,还因为有格林兄弟这样搜集民间童话故事的作家。
除此之外还有《尼伯龙根之歌》,瓦格纳曾经根据它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
当乔治安娜看着手稿时,脑海里蹦出了这个念头。
这一次拿破仑还去了科布伦茨,他没有跨过莱茵河,而那个“未来的”德意志之角会树立起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雕塑,这位皇帝是在凡尔赛镜厅加冕的。
同时科布伦茨这个地方也是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进入摩泽尔河谷时集结兵力的地方,因为经过了惨烈的战斗,堡垒都被毁了。
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画面……事实上她看过德意志帝国的加冕现场照片,不过那是黑白的,而且还是从旁边拍摄的。
现在她换了一个视角,仿佛从镜厅正中的位置看出去,不仅可以看到签字的现场,还能看到凡尔赛的花园,那天的天气很好,天空是湛蓝的。
整个现场很多人,却听得到签字时发出的沙沙声。
这个文件很显然不是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签订的条约,它是在法兰克福签订的,法国割让了马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在巴黎公社的报纸上刊登了俾斯麦的讲话内容。
那这个条约是什么呢?
就在她准备凑近了看时,一个俄国人出现了,虽然他的穿着打扮和欧洲人没什么区别。
他将文件交给了另外一个人,两人凑近了说了什么……她可听不懂俄语。
很快这些幻象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海面,以及被浓烟熏黑的蓝天,挂着沙俄国旗的舰队笼罩在火中,它们都在海港里。
她这下反应过来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巴黎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克里米亚依旧属于俄国,但俄国必须解散黑海舰队,拆除一切设施,而俄国人在1871年10月30日,在新的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重建了黑海舰队。
亚历山大一世虽然焚毁了国都,却因此成了“欧洲宪兵”,一直到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之前。
在法国人撤走后,德国人不仅重修了一些莱茵河沿岸的中世纪城市,还将一些神话故事里的内容制成雕塑,和威廉一世的雕塑一样矗立在莱茵河畔。
这些纪念碑、雕塑的共同目的就是让德意志人关注这条河,不再容忍外国势力兼并她,于是莱茵河与德意志民族统一和重建德意志帝国的梦想联系在一起。
在尼伯龙人之歌中,传说莱茵河下游的沃尔姆斯存放着宝藏,在齐格弗里德死后,布伦希尔德利用这些宝藏拉拢政治朋友,武装追随者们。而在瓦格纳的《尼伯龙根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向莱茵河的女儿们保证会归还金子,但她必须在瓦尔哈拉神殿的熊熊大火中死去。
如果宝藏一直沉在河底,没有人去炫耀占有它,那么它是最安全的。
但是这个故事不仅仅激发了艺术家和作家们的想象,还吸引了寻宝人。
她的眼前出现五颜六色的光,绚丽地如同维纳斯的山洞,远处有一个人站在船头,正朝着她缓缓驶来。
她看不清他是谁,却依稀看到了他脸上惊叹的表情。
她浑身一轻,等她重新掌控住自己时,却俯瞰到一座受损严重的城市,夜空中偶尔还会传来大炮的轰鸣。
当拿破仑三世的军队投降了,巴黎人却还在抵抗,在剪报的最后,巴黎共济会的成员都参与了战斗,他们甚至穿上了代表法国大革命的小围裙。
“你为什么把那条项链扔了?”
有一个声音问她。
“我不喜欢它的名字。”她面无表情地说“我不是毁灭特洛伊的祸害。”
“我想送礼物的人表达的意思是,您像海伦一样美丽。”
一个沉重的东西落到了她的手里。
“收下吧。”
乔治安娜抬起头,她本来以为自己会看到波拿巴,可是站在她面前的却是法尔荣。
他好像老了很多。
“第一执政让我来看您怎么了?”法尔荣微笑着说。
“他不会自己来看吗。”乔治安娜将那条项链扔到一旁,顺手让菲丽尔把手稿收好。
“他很忙,您是个懂事的孩子。”法尔荣无奈地说“别像以前的那些女孩,故意惹事让国王分心。”
“我不是故意惹他分心。”乔治安娜冷着脸说“我能感觉到‘恶意’。”
“您是说诅咒,我让人检查过了……”
“不是诅咒,是恶意,我该怎么跟你解释呢?”她心烦地说。
这是她想告里塔基斯特诽谤的时候学来的,当一个人“明知不实”,或“根本不在乎真伪”却还要发表对别人名誉权侵害的言论时,就可以“不当动机”控告她了,前提是这种诽谤限制“公众人物”,比如里塔基斯特捏造了斯卡曼德与美国魔法国会部长短暂的恋情。
斯卡曼德利用自己出版的书为自己的名誉辩护,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魔法部执行司根本不管这种“小事”。
麻瓜法庭可能会受理,但前提要他们承认这个世上有巫师,还有白厅底下有魔法部存在。
这种状子递上去,法官只会一笑了之,当愚人节的恶作剧了。
当哈利得知凯蒂·贝尔中诅咒后,以“合理怀疑”的方式指控是德拉科干的。
他没有证据,只是这么觉得,当然后来也证明确实是德拉科干的。
战争结束后,哈利退掉了魔法部长的职位,却不得不接受魔法部执行司司长的职务。
哈利或许是公正的,当其他人都忘了斯莱特林为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不给予他们应得的“恩惠”时,哈利却记得要给斯内普争取勋章和将肖像挂在校长办公室里这种他“应得的荣誉”。
可是他全凭亚里士多德说的“自然正义感”进行判断,人类制造的各种规则或许会干扰他的这种“直觉”,然而眼见并不一定为实,所有人都被邓布利多自导自演的戏给骗了。
一个一心想死的人,他的思维模式和想活的人不一样,乔治安娜想“解脱”时,波拿巴的信却给她指了另外一条路,他是真的已经死了200年了。
这个世界里的“幽灵”,且这么称呼吧,都是像活的一样。
可是他们又不是真的活人,而是按照既定的剧本演下去……
“第一执政在忙什么?”乔治安娜问,她只是想转移话题。
“我们要将一部分梵蒂冈图书馆的书返回。”法尔荣说。
“是吗?”乔治安娜高兴地说。
“当然。”法尔荣说,但不等她高兴太久,又补充道“是还给海德堡的图书馆,三十年战争期间他们图书馆中有一些书籍被当成‘艺术战利品’送到了罗马。”
“海德堡?巴登的海德堡?”乔治安娜问。
法尔荣点头。
乔治安娜抚着头。
她本以为一年结束,马上迎来新的开始。
她都忘了“新年”要发生的大事了。
昂吉安公爵还有“西庇阿”……好像永远都没有消停的时候。
也难怪波拿巴会说疯话般说不想回去了。
但她知道,不论卡吕普索的岛多么舒服,“奥德修斯”都会回去的。
因为他送给约瑟芬的戒指上刻着“命运”。
“告诉我,他还干了什么?”乔治安娜说,然后叫玛格丽特准备饮料。
玛蒂尔达走后,她这里的人又少了……似乎又该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