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3章 劫贫济富
李固泣道:“为什么,两年前,你们为了号召村民搬迁,不仅提供食宿,还有配套的一站式贴心服务。咱们只不过拖了一段时间而已,难道就不是九华镇的百姓了吗?”
郑平叹道:“你们遭遇不幸,我本人深表同情。遗憾的是搬迁计划已经结束,我也没有办法。”
李固还想说什么,可是却什么话也说不出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曾经有一份搬迁机会摆在大家的面前,固执的村民没有珍惜。待到兽群肆虐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如今九华镇已经不差人了,也没有重启搬迁计划的需求。
郑平同意给幸存者安排租房,至于分配住房的事情,已经不可能了。
李固苦苦哀求,郑平才勉强的同意了免租3个月。
李固安顿下来之后,他的两个儿子李执和李勤到附近的工地搬砖,工资日结,赚的钱倒也可以满足一家四口过上正常的生活。
然而李固心心念念想要拜访早已在九华镇扎根的老友,居然强迫两个儿子上交所有的工资。
李固把钱拢在手中之后,并没有用于改善生活。至于一家四口的吃食,全凭李老太太每天捡点菜农丢弃的烂菜叶子熬粥。
两个儿子上工地,干的可是重活,李固安排的一日三餐,全是清汤寡水。
一开始的时候,倒也有同村人愿意接济,省下部分食物给兄弟二人充饥。可是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谁照顾了李执和李勤,谁就得饿肚子。渐渐的就没有人愿意接济兄弟二人了。李固一家也成了同批次村民中的另类。
就这样苦苦熬了一个月,李固手中有了一笔前所未有的巨款。李老太太本以为当家的会拿积蓄贷款买房,怎料老头子居然拿钱购置了所谓的高档礼物,兴致勃勃的前往老友的居所拜访。
李固的老友作为第一批次搬迁出村的弄潮儿,再加上借着回村招人的东风赚取了第一桶金。作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早就已经见惯了世面。
李固所谓的高档礼物,在老友的眼中并没有多少意义。两人已经失去了共同的语言,尬聊一番之后,李固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中,李固还没有来得及从对老友羡慕嫉妒恨的状态中回神,小儿子李勤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在工地上晕倒。
如此一来,李勤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干活,一家人的生计全部落到了李执的肩膀上。
李固再也不敢砸锅卖铁拜访老友了,李执的工资终于用到了维持生计方面。
生活的改善,使得李执终于可以完胜工地的重活。就连休养的李勤,身体条件也有所改善。
就在李固等人在安置区住了6个月的时候,人皇峰高层向九华镇发出通知函,准备让其他镇的负责人前往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郑平为了迎接考察团的到来,特意让郑安负责对安置区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事宜。
由于九华镇的章程已经相对完善,郑安也没有办法向之前那样免费安排住房。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郑安给了安置区百姓无息贷款购置新房的优惠计划。
大部分安置区的百姓,都用打工的积蓄完成了新房的首付,还配合郑氏达成了贷款偿还协议。
唯有李固一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余钱完成首付,再加上李执一人打工,却要养活一家四口,还有李勤调养身体的医药费。这样一来,让李固一家贷款买房,根本就不现实。
郑安也是第一次听说李固一家的情况,虽然同情他们的遭遇,却没有办法擅自更改安置区百姓贷款买房的计划。
至于无力贷款买房的李固一家,郑安以个人的名义替他们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
大部分安置区百姓都在3天之内搬进了新房,唯有李固一家,依旧在安置区狭小的空间里挤着。
刘正带着考察团进驻九华镇之后,马不停蹄的带着队伍到安置区调研。
郑安作为随行人员,把安置区百姓的情况向众人做了报告,特别是李固一家的情况,足足叙述了2个小时。
刘正听完之后,忍不住的问身的各镇负责人。
莲花镇负责人许贵毫不留情的指责说:“劫贫济富,李固一家若是不穷,就是对努力奋斗的百姓无情的讽刺,就是没天理。”
长寿镇负责人林欢叹道:“李固的劫贫济富,亏待的是自己家人。这样的人无法摆脱贫困,值得咱们大家深知。”
万寿镇负责人袁清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李固为了所谓的面子,把整个家庭拖进了贫穷的深渊,从目前的形势看,他若是放不下面子,一家人脱贫无望。”
郑平趁势介绍说,与李固一家形成宣明的对比,就是同为安置区百姓的李石一家。
李石仅有一个刚成年的儿子,再加上一个体弱多病的母亲,家庭负担相对于李固一家来说,不可同日而语。
李石为了维持生计,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原着脸皮找到昔日的发小,求爷爷告奶奶的借到了一笔钱,承诺5个月之内还款。
待到约定还款日的前一天,李石再次带着廉价的礼物登门,请求发小宽限两个月。
发小虽对李石的出尔反尔颇有不爽,却也不至于揭不开锅,倒也没有催收,勉强的同意了李石延期还款的请求。
待到李石准备还款的时候,郑安向安置区百姓提供了无息贷款买房的优惠计划。
李石立即放弃了向发小偿还债务的计划,直接用手中的钱根据政策全款买房,还获得了郑氏额外赠送的豪车一辆。
李石的发小得知之后,立即到李石的新居大吵大闹,并把李石欠债不还的事迹弄得满城风雨。两人不仅分道扬镳,还割袍断义。
李固听说李石的事迹之后,一边吃糠咽菜,一边大加批判。
当郑平说到这里的时候,袁清忍不住的问道:“李固为什么瞧不起李石?”
郑平没有办法回答,李固倒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却拖着一家人受穷,吃糠咽菜不说,基本上没有翻身的余地。
恰恰是李固嗤之以鼻的李石,不仅有了全款新房,还配置了豪车代步。
李石可是安置区百姓中为数不多的全款买房者,再加上配送的豪车,毫无争议的脱掉了穷帽子,迈向了小康之途。
李固倒是人品好,脱贫却是遥遥无期。
众人望着刘正,洗耳恭听他对李固和李石的评价。
刘正说道:“对于李固,我想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警示。一个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的人,却奢望兼济天下,着实可悲,可怜,更可恨!”
刘正点评完李固,停顿了很久才接着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李石有头脑,仍需一颗向善之心。诚实守信,乃人之根本,不可弃之!”
刘正对于李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一个追求完美人设的人,对家人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同时对地方的安宁和稳定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至于李石,做到了齐家,却无益于整个天下。他抛弃了做人的根本,是地方的毒瘤。
然而抛开人品不谈,仅从单一的角度考虑,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固一家依旧是安置区的负担。
至于李石一家,从拥有全款房和豪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可以光荣的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虽说钱不是很多,对地方来说却是真金白银的贡献。
刘正既不欣赏李固,也不欣赏李石。若是非要二选一的话,李石的贡献比李固大,这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至于李石的人品不好,有法律矫正,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郑平叹道:“你们遭遇不幸,我本人深表同情。遗憾的是搬迁计划已经结束,我也没有办法。”
李固还想说什么,可是却什么话也说不出口。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曾经有一份搬迁机会摆在大家的面前,固执的村民没有珍惜。待到兽群肆虐的时候,才追悔莫及。
如今九华镇已经不差人了,也没有重启搬迁计划的需求。
郑平同意给幸存者安排租房,至于分配住房的事情,已经不可能了。
李固苦苦哀求,郑平才勉强的同意了免租3个月。
李固安顿下来之后,他的两个儿子李执和李勤到附近的工地搬砖,工资日结,赚的钱倒也可以满足一家四口过上正常的生活。
然而李固心心念念想要拜访早已在九华镇扎根的老友,居然强迫两个儿子上交所有的工资。
李固把钱拢在手中之后,并没有用于改善生活。至于一家四口的吃食,全凭李老太太每天捡点菜农丢弃的烂菜叶子熬粥。
两个儿子上工地,干的可是重活,李固安排的一日三餐,全是清汤寡水。
一开始的时候,倒也有同村人愿意接济,省下部分食物给兄弟二人充饥。可是大家都在温饱线上挣扎,谁照顾了李执和李勤,谁就得饿肚子。渐渐的就没有人愿意接济兄弟二人了。李固一家也成了同批次村民中的另类。
就这样苦苦熬了一个月,李固手中有了一笔前所未有的巨款。李老太太本以为当家的会拿积蓄贷款买房,怎料老头子居然拿钱购置了所谓的高档礼物,兴致勃勃的前往老友的居所拜访。
李固的老友作为第一批次搬迁出村的弄潮儿,再加上借着回村招人的东风赚取了第一桶金。作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他早就已经见惯了世面。
李固所谓的高档礼物,在老友的眼中并没有多少意义。两人已经失去了共同的语言,尬聊一番之后,李固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家中,李固还没有来得及从对老友羡慕嫉妒恨的状态中回神,小儿子李勤就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在工地上晕倒。
如此一来,李勤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干活,一家人的生计全部落到了李执的肩膀上。
李固再也不敢砸锅卖铁拜访老友了,李执的工资终于用到了维持生计方面。
生活的改善,使得李执终于可以完胜工地的重活。就连休养的李勤,身体条件也有所改善。
就在李固等人在安置区住了6个月的时候,人皇峰高层向九华镇发出通知函,准备让其他镇的负责人前往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郑平为了迎接考察团的到来,特意让郑安负责对安置区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事宜。
由于九华镇的章程已经相对完善,郑安也没有办法向之前那样免费安排住房。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郑安给了安置区百姓无息贷款购置新房的优惠计划。
大部分安置区的百姓,都用打工的积蓄完成了新房的首付,还配合郑氏达成了贷款偿还协议。
唯有李固一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本就没有余钱完成首付,再加上李执一人打工,却要养活一家四口,还有李勤调养身体的医药费。这样一来,让李固一家贷款买房,根本就不现实。
郑安也是第一次听说李固一家的情况,虽然同情他们的遭遇,却没有办法擅自更改安置区百姓贷款买房的计划。
至于无力贷款买房的李固一家,郑安以个人的名义替他们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
大部分安置区百姓都在3天之内搬进了新房,唯有李固一家,依旧在安置区狭小的空间里挤着。
刘正带着考察团进驻九华镇之后,马不停蹄的带着队伍到安置区调研。
郑安作为随行人员,把安置区百姓的情况向众人做了报告,特别是李固一家的情况,足足叙述了2个小时。
刘正听完之后,忍不住的问身的各镇负责人。
莲花镇负责人许贵毫不留情的指责说:“劫贫济富,李固一家若是不穷,就是对努力奋斗的百姓无情的讽刺,就是没天理。”
长寿镇负责人林欢叹道:“李固的劫贫济富,亏待的是自己家人。这样的人无法摆脱贫困,值得咱们大家深知。”
万寿镇负责人袁清恨铁不成钢的说道:“李固为了所谓的面子,把整个家庭拖进了贫穷的深渊,从目前的形势看,他若是放不下面子,一家人脱贫无望。”
郑平趁势介绍说,与李固一家形成宣明的对比,就是同为安置区百姓的李石一家。
李石仅有一个刚成年的儿子,再加上一个体弱多病的母亲,家庭负担相对于李固一家来说,不可同日而语。
李石为了维持生计,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原着脸皮找到昔日的发小,求爷爷告奶奶的借到了一笔钱,承诺5个月之内还款。
待到约定还款日的前一天,李石再次带着廉价的礼物登门,请求发小宽限两个月。
发小虽对李石的出尔反尔颇有不爽,却也不至于揭不开锅,倒也没有催收,勉强的同意了李石延期还款的请求。
待到李石准备还款的时候,郑安向安置区百姓提供了无息贷款买房的优惠计划。
李石立即放弃了向发小偿还债务的计划,直接用手中的钱根据政策全款买房,还获得了郑氏额外赠送的豪车一辆。
李石的发小得知之后,立即到李石的新居大吵大闹,并把李石欠债不还的事迹弄得满城风雨。两人不仅分道扬镳,还割袍断义。
李固听说李石的事迹之后,一边吃糠咽菜,一边大加批判。
当郑平说到这里的时候,袁清忍不住的问道:“李固为什么瞧不起李石?”
郑平没有办法回答,李固倒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却拖着一家人受穷,吃糠咽菜不说,基本上没有翻身的余地。
恰恰是李固嗤之以鼻的李石,不仅有了全款新房,还配置了豪车代步。
李石可是安置区百姓中为数不多的全款买房者,再加上配送的豪车,毫无争议的脱掉了穷帽子,迈向了小康之途。
李固倒是人品好,脱贫却是遥遥无期。
众人望着刘正,洗耳恭听他对李固和李石的评价。
刘正说道:“对于李固,我想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警示。一个连独善其身都做不到的人,却奢望兼济天下,着实可悲,可怜,更可恨!”
刘正点评完李固,停顿了很久才接着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李石有头脑,仍需一颗向善之心。诚实守信,乃人之根本,不可弃之!”
刘正对于李固,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一个追求完美人设的人,对家人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同时对地方的安宁和稳定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至于李石,做到了齐家,却无益于整个天下。他抛弃了做人的根本,是地方的毒瘤。
然而抛开人品不谈,仅从单一的角度考虑,在未来的日子里,李固一家依旧是安置区的负担。
至于李石一家,从拥有全款房和豪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可以光荣的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虽说钱不是很多,对地方来说却是真金白银的贡献。
刘正既不欣赏李固,也不欣赏李石。若是非要二选一的话,李石的贡献比李固大,这就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
至于李石的人品不好,有法律矫正,没有必要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