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兴汉使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0章 歧山归汉

    姜羽郑重其事的说道:“战场形势一目了然,周军不如汉军,周皇已经落后了,尊者刘正已占据先机,再不依不饶只是输不起的意气用事而已,不利大局。不如顺水推舟,归汉助汉国一臂之力,也好让当亡的早亡,当兴的早兴,届时大帝之心凝聚,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关上门过小日子多好呀!”

    周皇叹道:“罢了,本座不想受骊勇的窝囊气,谈判的事情由你全权做主。”

    姜羽苦笑道:“多谢周皇恩典!”

    姜羽一心促和,骊勇也不好咄咄逼人。双方很快就达成了一致意见。

    关于周皇的安排,骊勇给出的方案就是进入由尊者刘正直接控制的尊者阁成为供奉长老,享殊荣却不领实权。

    姜羽请示过周皇之后,对汉国内阁的安置方案予以签字认可,协议生效。

    完成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之后,双方就周军的编制问题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最终决定将二十万周军编为两部,由姜羽和周翎分别统领。

    对于这一方案,姜羽心存抗拒,想要推脱。

    骊勇劝道:“姜羽丞相若是拒绝领兵,就只能入内阁,还得屈居于我之下,恐怕绝非幸事。独领一部可以白起等将军平起平坐,更与宋刚丞相比肩,这可是平调升迁,还请不要再推脱了。”

    姜羽权衡之后,终于同意了骊勇投笔从戎的安置方案。

    姜羽独领一部,成了汉军的实权将领,为了巩固权势,自是不希望周国复辟。

    周翎同样独领一部,与偶像白起平起平坐。虽说与掌握周军相比多有不如,可是汉军的规格高,实力强,倒也不算辱没了他。

    故而周翎与姜羽一样,成了周国归汉最大的受益人。他们都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汉军将军的身份,不再替那些淘汰出局的人代言。

    周国那些利益受损的人失去了领头人,再加上各自的利益诉求天差地别,因而大家的心思各不相同,一时之间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以变成了一盘散沙。

    当然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只会责怪姜羽出卖了周国的利益,然后把周翎抬高进行道德绑架。

    周翎不愿失去汉军将军的身份地位,为了逃避周国势力的牵扯,干脆向刘正请命,主动北上支援镇北关。

    周翎离开之后,姜羽为了报复,对那些不安分的人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就连骊勇都看不下去了,接二连三的找刘正抱怨说:“尊着,以姜羽这样的心性,汉军收纳之只怕是祸非福呀!”

    刘正冷笑道:“当那些人对姜羽口诛笔伐的时候,就应该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就应该知道会有今天。”

    骊勇问道:“难道尊者就不怕姜羽杀得过火了激起民愤、民变吗?”

    刘正平静的说道:“但凡是愿意做汉国臣民者,肯定不会有变。至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抑或是被别有用心之人裹挟利用的人,于国无益,反而有害。若是咱们对害国恶人心生怜悯,那就是对心向汉国的百姓无情的践踏。善良也得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否则就是害人害己的恶政。”

    骊勇问道:“难道咱们对姜羽的残暴行为不闻不问吗?”

    刘正平静的说道:“这是利益之争引发的生死较量,谁都没有办法后退半步。若是姜羽不出手,就该由骊山四部的人马出手。”

    骊勇终于意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姜羽镇压周国反叛势力,可以说是歧山的内部矛盾。百姓虽说寒心,却也勉强的可以接受。毕竟大家都是周人,从感情上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距离感。这种利益冲突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了,做得过分一点也不至于伤害百姓的感情。

    倘若由骊山四部出手,那就是骊山和歧山之间的对抗较量。歧山百姓不管立场如何,都会丧失选择的余地。也就是说只要骊山四部动手,歧山百姓哪怕明知会死,也得硬着头皮对抗。届时汉军对歧山百姓就只剩下屠戮,别无他法。

    姜羽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主动出击,给歧山百姓重新选择和站队的机会。虽说吃相比较难看,可是却保住了一部分人。

    骊勇问道:“尊者放任姜羽处理歧山民变,就是担心他误会汉国高层有意屠戮歧山之民,从而引起该部的不满,以至于节外生枝吗?”

    刘正笑道:“你能看到这一点,我很开心。歧山百姓,也是汉国之民,如今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实无缓和的余地。若由骊山四部出手,那就是以剿为主。如今由歧山二部的人自己解决,那就是剿抚并存。这是大政方针问题,切不可儿戏。”

    骊勇恍然大悟,遂对歧山姜羽部的平叛行动鼎力支持。从装备到粮草,皆亲自过问。他这样的态度,让下面的人知道了汉国高层的平叛策略。

    姜羽获得了充足的后勤补充,平叛速度直线上升,他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歧山民变镇压,屠杀三万,收押十八万。

    姜羽带着十八万囚徒向刘正复命,并请示处置方案。

    骊勇建议说:“尊者,骊山城作为汉国中心大城,如今正值大兴土木的关键时期,这十八万囚徒倒是解了内阁的燃眉之急。”

    姜羽闻言,立即说道:“尊者,歧山也是百废待兴。这十八万囚徒破坏地方在先,不如留下来弥补他们之前犯下的错误。”

    骊勇说道:“姜羽将军,按理来说人是你抓的,由你全权处置也是应有之义。可这些人留在歧山,就会触景伤情,届时如何监管,可有妥善方案?”

    姜羽这才察觉到失言,忙向骊勇认错,并向刘正承诺,不再干涉十八万囚徒的处置。

    姜羽仓惶离开,忍不住的直冒冷汗。他作为汉国将军,按制已经拥兵十万。可他居然在志得意满之后失去了政治警惕性,竟然敢明目张胆的惦记十八万囚徒。

    要知道十八万囚徒可是拥有一战之力的青壮,稍微配置武器装备就是十八万大军。

    姜羽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吓得抱头鼠窜。毕竟有了十万大军,还想着十八万大军,那不是明目张胆的想要拥兵自重吗?

    姜羽惶恐不安的同时,骊勇也向刘正提议说:“尊者,姜羽既有扩军之念,在歧山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若是不加以制衡,只怕会尾大不掉呀?”

    刘正平静的说道:“万万不可,你立即以内阁的名义前往姜羽部,对其安抚一番。这是千金买马骨的关键一步,切不可因小失大。即便是他真有不臣之心,在他没有公开反叛之前,绝对不可以轻举妄动。否则就会让汉国优待投降将领的战略变成一纸空文。”

    骊勇领了旨意,马不停蹄的赶到歧山大营,对姜羽一阵好言安抚,还转达了刘正对歧山二部的信任与器重。

    姜羽也想学周翎那样离开歧山,以免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骊勇劝道:“歧山大营需要大军驻扎,若是将军率部出走,就会由骊山四部之一的孔阳部接手。届时若有变故,只怕会上升到血腥镇压的地步。尊者信任你,相信你可以拱卫歧山,你可不能有懈怠情绪,守好这一方百姓,足以让你青史留名。”

    姜羽这才打消了顾虑,接受了骊勇的劝解,放弃了离开歧山的念头。

    骊勇回去复命之后,刘正却从姜羽的态度中看到了汉国即将面临的危机,随着山头越来越多,只怕以后的统筹防务会变成老大难问题。

    毕竟歧山发生的事情,到了其他山头同样有可能发生,因而未雨绸缪才是汉国高层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