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0章:大义和人性(下)
杨怀仁看见他们披上了多一件衣服,也喝下了热姜汤,总算能放心一些,内心里也感觉好受了不少。
那些妃嫔还是比较通情理的,知道以她们的身份还不合适直接向杨怀仁表达谢意,但她们也都暗示随着自己的宫女向杨怀仁点头表示了感激之情。
杨怀仁也不好一一去回礼,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些因为冻晕了而被抬走的几个官员,便问清了他们被抬去了哪里,打算去看一眼。
地方并不算远,两个侍卫引着杨怀仁来到了隔壁的一个较小宫院,院子里的一间不大的殿宇里亮着灯火。
杨怀仁走进去,发现两个熟悉的人正在和几个半大孩子照顾着那几个刚才被抬走的官员。
一开始杨怀仁有点讶异,后来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刚才没看见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原来被安排在了这里。
杨怀仁也意识到,在皇帝病危的情况下,像赵佶和赵似这样的皇室成员,会被召集进宫,但一般却不会让他们去见皇帝。
说起来也是他们进宫来陪侍陛下,但实际上意义,却是另一种方式的看管,就是怕皇帝万一驾崩了,他的兄弟有可能会趁机造反。
虽然说眼下的局面之下,赵佶和赵似他们几个也不可能造反的,不过出于万无一失,向太后还是照规矩这么安排了他们,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软禁。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好笑,生在皇家看着风光,可却处处被人戒备着,别人防着,那感觉一定也不太好受,特别是那些防备自己的人,原本都是他们血缘上最亲近的人。
他们被安排在这里等候,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知道紫宸殿外跪着的官员有的冻晕了过去,便叫侍卫抬到他们这里来。
他们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只有宫里给的热茶是不断的,那些被冻晕了的官员抬过来之后,他们也只能用些小毯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喂上一口热茶试图让他们暖和过来。
虽然做了这些也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这几个被冻晕了的官员起码有人管,没有在露天里冻死,那也算是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有一个刚刚醒过来的官员发现自己已经在室内,竟忽然间变得很激动,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还要去紫宸殿外跪着。
赵佶安抚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等那个中年的官员发现照顾他的竟然是几位王爷之后,这才惊讶不已,接着便是心怀感激了地痛哭流涕了。
场面实在是好笑,不过这会儿杨怀仁也不好真笑出来,还是赵似先发现有人来了,扭头看见是杨怀仁,忙起身来见礼。
杨怀仁还记得当年赵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落魄的王爷不如狗,赵似他们虽然贵为王爷,可眼下杨怀仁的权力比他们可大多了。
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见了杨怀仁,竟要主动谦逊地来行礼。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便看到了刚刚扭头看过来的赵佶。
两个人默默对视了差不多三秒钟,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含蓄的点了点头算是见了礼。
杨怀仁第一次感觉他已经无法猜透赵佶心里想什么了,感觉上赵佶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可实际上他也已经是个十八岁的成年人了。
在经历了最近的这么多事情之后,在那一夜他们来在大营里喝醉了之后,赵佶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一个人,不再口无遮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从某种角度讲,这或许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可在杨怀仁眼里,这样的成长,似乎也失去了太多单纯而美好的东西。
杨怀仁心里也清楚,赵佶绝不再是那个顽皮的孩子了,也许他们还是朋友,也许将来赵佶遇到事情还会找他帮忙,找他解忧。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赵佶真的没有什么话跟他讲,这种无言,是一种天然的隔阂,他们的心之间的距离,已经变远了。
杨怀仁觉得错不在他,当然也不是赵佶的错,而是这个世道和许许多多的世间事,在潜移默化里,又有些粗暴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杨怀仁见那些被冻晕了的大臣有了人照顾,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只是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他还是感觉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这种感觉很奇怪,得知赵煦病危的消息,杨怀仁都没有这么强烈的悲伤。
相比起来,当时的杨怀仁更多的是惊讶,当他来到宫中之后,回顾了赵煦的皇帝生涯,他的感觉便渐渐变成了惋惜。
直到他看到那些讲究大义大礼的读书人跪在雪地了表达他们所谓的尽忠的情感,杨怀仁感到的也只是不解和愤怒。
一直都没有悲伤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内心,可现在,他竟然悲伤了。
悲伤和寒冷似乎从来都是结伴而行的,雪还在下,单纯是下雪或许还不会让人感觉太冷,但如果下着大雪还挂着狂风,那就是真的寒冷刺骨了。
不管你是如何把衣领子弄紧,大片的雪花还是往脖领子里钻,很快那种凉意便直达内心。
走出这座宫院,杨怀仁一直没有回头,他似乎也知道身后一定有人在目送自己离开,但这些人里一定没有赵佶。
赵佶也许多皇位的事情已经释然了,只是对杨怀仁在个朋友,或者说一直以来在他心里都当做兄长一样的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这都是人性使然。
回到紫宸殿的屋檐下,几位相公也只是看了杨怀仁一眼,并没有过多的表示。
杨怀仁也知道,他的做法也许在他们看来是失礼的,是不合身份的,但杨怀仁也不介意。
如果大家都是普通人,杨怀仁大概也不会介意他们怎么想。
但作为朝中的重臣,肩负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他们如果只是迂腐的去讲究那些礼仪和名声之类的东西,却丢失了最根本的人性和他们应该担负的责任,杨怀仁就真有点看不起他们了。
那些妃嫔还是比较通情理的,知道以她们的身份还不合适直接向杨怀仁表达谢意,但她们也都暗示随着自己的宫女向杨怀仁点头表示了感激之情。
杨怀仁也不好一一去回礼,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些因为冻晕了而被抬走的几个官员,便问清了他们被抬去了哪里,打算去看一眼。
地方并不算远,两个侍卫引着杨怀仁来到了隔壁的一个较小宫院,院子里的一间不大的殿宇里亮着灯火。
杨怀仁走进去,发现两个熟悉的人正在和几个半大孩子照顾着那几个刚才被抬走的官员。
一开始杨怀仁有点讶异,后来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刚才没看见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原来被安排在了这里。
杨怀仁也意识到,在皇帝病危的情况下,像赵佶和赵似这样的皇室成员,会被召集进宫,但一般却不会让他们去见皇帝。
说起来也是他们进宫来陪侍陛下,但实际上意义,却是另一种方式的看管,就是怕皇帝万一驾崩了,他的兄弟有可能会趁机造反。
虽然说眼下的局面之下,赵佶和赵似他们几个也不可能造反的,不过出于万无一失,向太后还是照规矩这么安排了他们,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软禁。
杨怀仁想到这里忽然觉得很好笑,生在皇家看着风光,可却处处被人戒备着,别人防着,那感觉一定也不太好受,特别是那些防备自己的人,原本都是他们血缘上最亲近的人。
他们被安排在这里等候,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知道紫宸殿外跪着的官员有的冻晕了过去,便叫侍卫抬到他们这里来。
他们这里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只有宫里给的热茶是不断的,那些被冻晕了的官员抬过来之后,他们也只能用些小毯子把他们裹起来,然后喂上一口热茶试图让他们暖和过来。
虽然做了这些也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不过这几个被冻晕了的官员起码有人管,没有在露天里冻死,那也算是赵佶他们几个皇族子弟尽到了自己的本分。
有一个刚刚醒过来的官员发现自己已经在室内,竟忽然间变得很激动,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还要去紫宸殿外跪着。
赵佶安抚了好一会儿才让他平静下来,等那个中年的官员发现照顾他的竟然是几位王爷之后,这才惊讶不已,接着便是心怀感激了地痛哭流涕了。
场面实在是好笑,不过这会儿杨怀仁也不好真笑出来,还是赵似先发现有人来了,扭头看见是杨怀仁,忙起身来见礼。
杨怀仁还记得当年赵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落魄的王爷不如狗,赵似他们虽然贵为王爷,可眼下杨怀仁的权力比他们可大多了。
他们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见了杨怀仁,竟要主动谦逊地来行礼。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不必多礼,然后便看到了刚刚扭头看过来的赵佶。
两个人默默对视了差不多三秒钟,最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含蓄的点了点头算是见了礼。
杨怀仁第一次感觉他已经无法猜透赵佶心里想什么了,感觉上赵佶在他眼里还是个孩子,可实际上他也已经是个十八岁的成年人了。
在经历了最近的这么多事情之后,在那一夜他们来在大营里喝醉了之后,赵佶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一个人,不再口无遮拦想说什么便说什么,从某种角度讲,这或许是一种成长的表现,可在杨怀仁眼里,这样的成长,似乎也失去了太多单纯而美好的东西。
杨怀仁心里也清楚,赵佶绝不再是那个顽皮的孩子了,也许他们还是朋友,也许将来赵佶遇到事情还会找他帮忙,找他解忧。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赵佶真的没有什么话跟他讲,这种无言,是一种天然的隔阂,他们的心之间的距离,已经变远了。
杨怀仁觉得错不在他,当然也不是赵佶的错,而是这个世道和许许多多的世间事,在潜移默化里,又有些粗暴的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杨怀仁见那些被冻晕了的大臣有了人照顾,也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只是他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他还是感觉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
这种感觉很奇怪,得知赵煦病危的消息,杨怀仁都没有这么强烈的悲伤。
相比起来,当时的杨怀仁更多的是惊讶,当他来到宫中之后,回顾了赵煦的皇帝生涯,他的感觉便渐渐变成了惋惜。
直到他看到那些讲究大义大礼的读书人跪在雪地了表达他们所谓的尽忠的情感,杨怀仁感到的也只是不解和愤怒。
一直都没有悲伤的情绪占据了他的内心,可现在,他竟然悲伤了。
悲伤和寒冷似乎从来都是结伴而行的,雪还在下,单纯是下雪或许还不会让人感觉太冷,但如果下着大雪还挂着狂风,那就是真的寒冷刺骨了。
不管你是如何把衣领子弄紧,大片的雪花还是往脖领子里钻,很快那种凉意便直达内心。
走出这座宫院,杨怀仁一直没有回头,他似乎也知道身后一定有人在目送自己离开,但这些人里一定没有赵佶。
赵佶也许多皇位的事情已经释然了,只是对杨怀仁在个朋友,或者说一直以来在他心里都当做兄长一样的人,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这都是人性使然。
回到紫宸殿的屋檐下,几位相公也只是看了杨怀仁一眼,并没有过多的表示。
杨怀仁也知道,他的做法也许在他们看来是失礼的,是不合身份的,但杨怀仁也不介意。
如果大家都是普通人,杨怀仁大概也不会介意他们怎么想。
但作为朝中的重臣,肩负国家和百姓的福祉,他们如果只是迂腐的去讲究那些礼仪和名声之类的东西,却丢失了最根本的人性和他们应该担负的责任,杨怀仁就真有点看不起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