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舰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大年

    夕阳西下,夜幕渐渐四合,天空的霞光渐渐黯淡下来,深红的颜色慢慢变成了一抹浅红,当一切红光消失的时候,深蓝色的天空便出现璀璨的星星。

    赵海生孤独一个人,坐在狭小的禁闭室中,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透过小小的窗户,看到外面夜竞相窜起,在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惆怅。

    难民安置营外的空旷地上,燃起一堆堆篝火。火堆上,架上大锅,里面的水烧得滚开,一名明军士卒把鸡放进锅里,又放进猪骨头,炖起一大锅香喷喷的浓汤。篝火里面烤着牛羊肉,整条的鱼,猪肉条,还有滚烫的石板上烤的虾、牡蛎等海鲜。所有人围住篝火,席地而坐,人们跟前摆着盘子,里面摆上香蕉、柑橘、菠萝、椰子等南方水果,还有两种陈水根从来没见过的水果。

    陈水根不知道是何物,就叫住正站在篝火前烤羊肉的明军士卒询问。

    “这种五角形的是杨桃,是刘启刘大人从延平港带回来的;这种红色的叫红毛丹,也是刘大人从延平港带回来的。”那名士卒回答道。

    陈水根剥开一粒红毛丹尝了一口,觉得和荔枝味道很像,但比荔枝清淡,入口特别甘爽。又尝了一个杨桃,觉得水分特别多。

    看到香甜可口的水果,最高兴的就是孩子们。

    几名士卒忙碌着,端着一坛坛酒上来。

    就在此时,忽听到有人大喝:“刘大人到!”

    一群士卒簇拥着一名身穿红色官服,头戴纱罗折上巾的人走进来。

    有人悄悄对陈水根说:“那就是刘启刘大人。”

    刘启走到人群中间,拉开嗓门大声喊话:“各位乡亲父老们,你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而我刘启,早些年是跟随家人背井离乡去了南洋。我有幸成为王将军的部将,又来到琼州岛。今天是大年夜,让我们所有远离家乡的人们相聚在一起,共渡这佳节吧!从此,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因为我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汉人!”

    场地中掌声如雷,久久不能平息。

    刘宝瑞也听得热血沸腾,情不自禁自言自语:“对,我们都是汉人!”

    刘启喊了声:“大家开始用膳吧!”

    凉棚里面的明军伙头兵抬出一锅锅刚刚煮好的水饺,抬到众人跟前。有伙头兵拿起漏勺,给每一个人的饭盆里面打上热气腾腾的水饺。

    酒坛子打开,香醇的美酒倒在碗中。烤好的鱼肉海鲜放在大盘子中端上来,供大家尽情的享用;热气腾腾的高汤熬好,香味扑鼻,喝上一口,令人感觉鲜美无比。

    同样在欢庆的,还有明军的大营。

    大营内,树上挂起了灯笼,士卒们围着桌子尽快的狂欢。

    十多个人围住一个方桌,桌子上摆着水饺、糖醋鱼、红烧肉、白灼大虾、蒸螃蟹、白切鸡、糖醋排骨等美味佳肴。大年夜没有禁酒令,除了晚上要站岗的哨兵之外,军营内其他人酒可以随便喝。

    听着外面连绵不绝的鞭炮声,听着外面的欢声笑语,大年夜被关了紧闭的赵海生感觉更加孤独。他禁不住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妻儿,眼泪打湿了身上的战衣。

    “吱呀”一声,门开了,有人打着火把走进来。

    赵海生抬起头一看,只见进来的人竟然是中午和他闹矛盾的那名士卒!

    这名士卒名叫吴国明,他手上提着一副木盒子走进来。

    “你来干嘛?来看我笑话的?”赵海生愤愤道。

    吴国明把火把插在墙上,把木盒子放在地上,随后跪在地上拱手道:“赵大哥!小弟我不知道您的事情,中午得罪了,特意来请罪的。”

    赵海生坐在床上,扭过头去:“你走吧!我不想看到你,也不用你来请罪!”

    “若是大哥不肯原谅小弟,小弟就在此长跪不起!”

    赵海生转过头来,把吴国明扶起来,有点不甘愿的说道:“你起来吧!我原谅你行不?你赶快去外面和他们过大年夜去。我要睡了。”

    外面传来江志平的声音:“踏进这个军营,都是自家兄弟,又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俗话说不知者不罪,吴小兄弟他是不知道赵兄弟你的情况,中午得罪了,晚上来请罪,难道这样你都不肯原谅他吗?”

    听到江志平的声音,赵海生连忙从床上下来,跪地向外面拱手道:“江大人前来,属下不知,罪该万死!”

    江志平走进来,扶起了赵海生和吴国明,微笑着道:“来到这里都是一家人了,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以后大家都是亲兄弟!将来上战场,要兄弟齐心,才能战胜凶悍的敌人!”

    厦门岛,家家户户挂出了大红灯笼,鞭炮声声,烟花绽放。

    王家大院,王夫人一家人和一群孩子,共度大年夜。

    饭桌上摆着白斩鸡、五香牛肉、水果拼盘、各种海鲜和美味佳肴。这是那些孩子们从来没有享用过的年夜饭,也是他们吃过最丰盛的一餐,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每个孩子还领到了五十文的压岁钱,用红线穿了起来,给这些孩子过年。另外,王夫人还让人给孩子们一人做了一套新衣服。

    身上穿着崭新的衣服,怀里揣着压岁钱,放开肚皮尽情的享用美味,吃完饭后去放鞭炮放烟花,每个孩子都特别开心。

    “王大人就和我们的爹爹一样,对我们恩重如山!以后上了战场,谁要是贪生怕死,我王武全第一个砍下他的脑袋,到时候别怪我翻脸不认人!”王武全说道。

    张旺不服的说道:“乌龟王八蛋才贪生怕死!”

    “对!怕死的是乌龟王八蛋!”所有的孩子齐声大喊。

    王武全提议道:“不如今天我们结为兄弟吧,各位意下如何?”

    “好!所有人都同意了王武全的提议。”

    二十七名孩子来到海边,跪在沙滩上对天起誓,没有香,他们就摘了树枝取代,没有血酒,就找来一个陶罐,装入水,用刀子割破自己的手指,每个人都把血滴进去,混合均匀了,再把罐子分给每个人喝一口。

    “从今日起,我们二十七人结为兄弟!从此我们兄弟同生共死,誓死为王大人效力!我王武全发誓,一定杀光王大人最痛恨的天下所有汉奸!”王武全第一个立誓。

    所有人纷纷立下誓言,从此这二十七人就成为结拜兄弟。

    日后,这些孩子成为少年营的骨干力量,除了牺牲在战场上的十多人之外,其余的最后都成为了战功赫赫的名将。

    当晚王新宇喝了很多酒,躺下去后就蒙头大睡。次日一早,头还疼着,就有人来登门拜访,上门送礼拜年。接着又是不断有人来上门,想要美美的睡个懒觉都不可能。

    总算是闲暇下来,王新宇让人熬了粥,喝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热粥,感觉舒服了很多。

    “娘,我去兵营走一圈,看看他们过年过得好不。”王新宇说道。

    王夫人心疼的责怪道:“这孩子,过年了也不待在家里,还去到处乱走。”

    “娘,孩儿去去就回来的。”说完王新宇便走出家门。

    来到兵营,只见兵营比平日里冷清多了,至少半数士卒都回去和家人团圆了,剩下的都是外地来的单身汉,或是无家可归的孤儿,或是家里没有父母,兄弟都在这里当兵的,他们都留在兵营内过年。但留在这里过年的那些兵,大部分也都出去逛了,偌大的兵营冷冷清清的,除了执勤的兵外,就是昨晚喝多的还在营房里睡觉的兵。

    王新宇走进伙房,只见伙头兵们已经在忙碌了。昨晚军营内的菜肴虽然丰盛,但摆在这些能吃的兵们面前,都被吃得一点不剩,连凉菜和水果都没剩下,伙头兵们正在准备午餐。

    “大人!”一名伙头兵看到王新宇,连忙放下手中活,转身行礼。

    “中午本将军就在这里和各位一起过大年初一了!”王新宇笑着说道。

    千里之外,延平城。

    王五生揉了揉睡眼朦胧的眼睛,坐了起来,伸了个懒腰。

    “昨天喝太多了!”王五生努力回忆昨晚发生的事情,头却像是要爆炸一样疼痛。

    昨晚,像王五生这些军垦的俘虏们,也在这里过了一个愉快的除夕夜。

    这些开发军垦田的俘虏们,虽然住的是单人的营房,不过却没有自己的伙房,平日里都是吃饭堂烧的饭菜。来到这里之后,种军垦田的俘虏们伙食还算不错,每天番薯、高粱、玉米可以管饱,菜是土豆、青菜和豆腐,偶尔还能吃到一顿大米饭,有鱼和肉。而且他们干活也不是白白做事的,还有饷银可以拿。只要表现好,三年后重获自由,就会把饷银发下来。

    另外,这里还有一种菜,特别合王五生的胃口:一种红彤彤的,味道香辣的菜。吃到嘴里,感觉特别的辣爽。江西人喜欢吃辣,但本来他们吃的都是茱萸。而这种叫辣椒的东西,味道比茱萸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每次闲暇下来,王五生总是在心里想着: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是来当苦力的,而是来享福的啊!

    原来在江西家里的时候,王五生是一名佃户,不要说吃大米饭了,就连吃饱都成问题。后来当兵之后,高进库又克扣军饷,扣他们的伙食费,绿营兵吃得并不好。有些“有办法”的绿营兵就想方设法去外面捞外快,倒是赚了一点钱可以喝酒吃肉。不过高进库战败之后,那些“有办法”的绿营兵,不是被斩首了,就是被送去修城堡,修码头,吃的是猪食,做的是最苦最累的苦力活,还要经常挨鞭子。

    傻人有傻福!王五生这样想着。要是当时他也学那些“有办法”的绿营兵,就算现在不是已经人头落地,恐怕也是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

    不过那些绿营兵也真是活该,平日里他们祸害百姓,干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除了被砍了脑袋的,送到这里来的也没好日子过,就连昨天和今天,那些俘虏还要被人押着去干活,也没有年夜饭可以吃。

    昨晚是大年夜,延平城的军垦户们吃到了一顿从来没有吃过的好酒席,鱼肉海鲜可以随便放开肚皮吃,酒可以放开来喝。

    酒席上,还来了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还带了一群小姑娘来一起参加酒宴。听别人说,那姑娘名叫潘莹,她可是南洋公司的总经理!而且还是延平城的城主。

    总经理是什么,王五生不清楚,但肯定是很大的官了。反正那姑娘真的是漂亮,王五生觉得是他见过最漂亮的姑娘。不过王五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过是一名俘虏,根本就不敢对潘小姐有任何非分之想,就连潘小姐的贴身丫鬟,一位水灵灵的小姑娘,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王五生倒是看中了昨晚来的一名圆脸乖巧的女孩,大概十二三岁。听人说这女孩也是江西人,后来全家逃难去了福建,父亲当了兵。再后来父亲在诏安之战中被明军俘虏,然后全家都被送到这里来了。

    听说那小姑娘是文工团的女兵。什么是文工团,王五生不清楚,问了人,才知道是唱歌唱戏的。

    虽然我是俘虏,但她父亲也是俘虏,和自己一起开垦军田,而且她还是一名戏子。等改天,向她父亲提亲去。王五生有点想入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