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水浒之王族霸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3章 我很低调

    “哎呦呦,正道兄,不是说好三天后来找我们嘛,怎么两天就忍耐不住了?”

    “啊,这几位是?”

    沈晦笑哈哈,“都是明州沈氏族人,和一些友人,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王伦带笑都认识了一遍,随后落座发现所有人都瞅着他,这还怎么张嘴?

    刘一止问:“正道兄看样子有话要说,怎么不方便吗?”

    王伦先叹一口气,“真不想让诸位听我的麻烦事,我不是在招宝山船场订了船只吗?这次来取船,可那市舶司的官吏要浮三成才肯给我取走!我回来问问,看你们有没有熟人。”

    “市舶司?那里可是出了名的黑心勒索,王兄跟他们打交道,免不得挨宰啊!”

    “就是,你订的船,市舶司怎么有脸扣住不放!无耻之辈啊!”

    王伦解释道:“我找的熟人,说是通过市舶司订船不会偷工减料,更结实耐用,还是他们先垫的款。”

    呼~“你有熟人经过市舶司订船,现在取不出船来?是在搞笑吗?”

    “市舶司会给你垫款?别说笑了,还不是强派给船场建造,这钱你给了市舶司,能有一半交船场就偷笑了。”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这事,耻笑市舶司官员的做派八卦,却没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与昨天三人乱开脑洞一般。

    沈晦见了心烦,怒喝一声:“喂喂!族兄族弟们,正道兄着急上火,你们能不能别叽叽喳喳,说市舶司的勾当?有没有靠谱的法子,说出来听听,人多力量大,咱们沈家这么多人,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一人道:“花钱解决也是解决啊,王兄是怎么想的?”

    王伦道:“我收了船以后还要装货,试航,我怕他们没完没了找我茬,不答应就给我使绊子,就烦这种人。”

    “你的船队要出海吗?”

    “是的,北上回淮南海州。”

    “那明白了,你是想一劳永逸得解决这事是吧?那还得史家出面,我们沈家与楼家交好,也可以帮你站台。”

    “那真是感激不尽,只是这史家我不认识啊?贸然去拜访,是不是太冒失了?”

    沈家子弟道:“你要是能踹走张琬,明州百姓指不定怎么夸你呢,我们几家也只是壮声势站台,武力上的事还得你自己干。”

    “哈?”王伦懵逼,这是啥意思?

    刘一止笑道:“正道,你那看不惯县中官吏勾结作弊,用正人替换净化的理论,我跟他们说了,沈家子弟都跃跃欲试呢!”

    哦,原来是这样!借我硬杠市舶司作为冲锋炮啊!可我只想低调的解决,不想再当出头鸟啊!连打三场的曝光率,很可能已经让朝堂有所注意,但那是朱勔一家,并未扩大化,一旦对市舶司动手……这疯狗的名声怕是甩不掉了。

    “诸位!不瞒你们说,我只想低调的拿回船,然后市舶司不找我麻烦,我已经收到斥书,不敢再生事端了。”

    哗~众皆哗然,这位王兄不愿意,不能帮着打掉市舶司的蠢虫啊!好忧桑,好怨念……

    沈晦道:“罢,不要强人所难,我们三大家都无能清理祸害?却要外力援手才敢一试?莫要看低自己,咱们自己就能化浑浊为清新。”

    刘一止及时力挺道:“元用说的没错!本地三大族,还奈何不了个市舶司?就贪污钱款这一条,就够流他三千里,崇明镇熬盐去!”

    “说的太好了!元用说的好!吾辈当抗争,叫他知道男儿血性!”

    呼呼~沈晦一带头,沈家有了主心骨,想想市舶司的黑料这么多,干不翻他真对不起这些年读过的书!

    王伦鼓掌大赞,终于不是自己独自披荆斩棘了,有思想有血性的士子这样站出来振臂一呼!才对嘛!

    ……

    四明史家迁自潥阳,东汉到唐末,历经六代都为望族,在宋初还是默默无闻的一小支。这一年史简早逝,留下25岁的妻叶氏,娘家人劝她改嫁,她坚持独自抚养遗腹子史诏。叶氏性格刚强,立誓守节,节衣缩食让儿子接受私塾教育,史诏有才名被举荐入朝为官,史诏以奉养娘亲不赴。史诏五子个个有才学,一子进士,在本地威望甚重。而这少不了史家的老祖母,现年84岁的叶氏。

    四明楼氏的兴起,充分说明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个哲理,宋初楼皓以财雄于乡里,通过捐官得一录事,使楼氏从富绅转化向官宦家族,其孙楼郁,中进士而不出仕,在地方兴学育人三十年,为楼氏积蓄了巨大名望,史诏就曾从学楼郁。长子楼常一支官运盛,二子进士。

    这三家在本地都是乡名重,家族子弟读书人多,也有外任官员,但无一方封疆大吏,对家乡的影响力有限,这就造成,读书人遇上兵,说理也白说,人家关门不听你的,姚江南岸船场的兵匠抢劫管不了,市舶司贪腐昭昭管不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是白说的。

    王伦不想再动武力,刚直的沈晦要出头了:这种罪证确凿的罪官都弹劾不掉,还能一辈子指望别人保护自己?

    沈晦作为带头人,相与王伦、刘一止分别拜访楼氏、史氏,两家表示可以助一力,只两天达成了请愿文书,一匹白绢之上飞扬文字,激昂痛斥,续签名者俊彦百余,再传檄州学、县学、士子密密麻麻~之后,沈晦等人捧着这匹绢,送到了州衙,呈本府知州——周邦彦。

    六旬老风流周邦彦,杭州钱塘人,少年时期就我行我素、个性疏散、喜读书、长得也帅。在汴京当太学生时,献了一篇七千字《汴都赋》,描述汴京盛况,歌颂新法,神宗很受用,给他个太学正小官,从此步上仕途。

    多年的修炼,精通音律、书画皆能、填词一绝,去哪里的青楼,就碾压那里的风流士子。

    今天,只知潇洒做官的周邦彦,就收到了这么一匹特殊的请愿文书。了解大概之后,还是不打算把它展开。自命,和这样粗暴戾气的文字不合。

    遂把士子们召去偏厅,都是有身份的人,面子当然要给的。王伦随众人鱼贯而入,只做无名龙套,拜礼之后坐了第七位,然后仔细打量那个儒雅散发香气的老来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