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没有纳头便拜,失望
朱慈烺无语的反问道:“孙师觉得不登报对方就不知道么?大明朝堂上稍微一有风吹草动,满京城都会立刻知道,登不登报纸根本没啥区别。
而登报之后反而起到打草惊蛇的目标,现在大明正需要时间处理流寇,要是能因为这个消息让建奴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好的。
郑芝龙和天津水师现在不就是牵制建奴么,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孙承宗对此也深有体会,当年他在辽东,有时朝堂的消息他还没有收到,建奴那边都已经有行动了。
孙承宗又看看吐蕃地区疑惑的问道:“这里为什么要标注成红色和白色?这里的山为什么这么高?”
朱慈烺解释道:“那里地势本来就很高,空气稀薄,汉人在那边很难适应。”
孙承宗想起史书上的描写不禁感叹:“原来如此,空气可是大民民报上说的氧气?和其他气?”
朱慈烺眼睛一亮:“孙师读报很认真啊,我以为着些内容您不感兴趣呢。”
孙承宗摸摸胡须笑了:“老夫虽然年迈,但是不敢妄言知天下事,所谓朝问道夕死可矣,殿下给这一学派起名‘物理’正所谓格物致知,天人合一,了解天道不正是验证自身的过程。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正所谓阴阳双生,既然有生气,那么世间是不是也有死气?”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事怎么还牵扯到阴阳了,他仔细想想:“孙师,如果说氧气是生气的话,那么草木燃烧和人呼吸的时候确实会呼出另一种气体,有点像死气,但是又不完全是,具体情况还要靠皇家科学院研究。”
其实朱慈烺说的就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再大明说出二氧化碳四个字,那么就相当于预言家了,为什么叫二氧化碳,朱慈烺怎么跟大家解释为啥他知道那东西是两个氧一个碳?
朱慈烺解释不清楚只好继续聊吐蕃:“孙师您看,这里空气稀薄汉人不能适应,但是越过这里的天竺地区又是一片沃土,这里足够养活五万万人口,若是大明要是能得此地至少能保证百年不愁粮食。”
孙承宗摸摸胡子问道:“既然汉人不适应,又何谈越过,大明对于吐蕃自太祖开始就以,‘因俗而治’‘多封众建’为策略,成祖时分封二大法王和五大王,宣宗时又封授大慈法王,其中三大法王按教派分布各地,其间又穿插着封授的五大教王,“八大王”系统基本囊括了吐蕃族地方各大教派、各地区的主要僧俗势力。这才有吐蕃地区的长期稳定。”
孙承宗大概的说了一下之后皱起眉头:“但是吐蕃素来排外,若是大明朝廷派人前往,对方一定会激烈反对,到时候搞不好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再说几千里的距离物资运输损耗,人员伤亡,完全得不偿失。
而且天竺距离大明太远,即使花费巨大代价抢下来,将来也难以控制,太白有诗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若是将来动乱大明又无力征讨当如何?”
朱慈烺指了指南洋:“孙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陆路?从两广过琼州,过南越李朝,占城,在绕过这里一两月不就到了。”
孙承宗摇摇头:“海上风大浪急,百姓一人一户怎么能完成?光靠朝廷运输又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运送足够的百姓到那里?”
朱慈烺笑了笑:“孙师,您太小看百姓的创造力了,只要许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有的是办法去那里。”
孙承宗不想在跟太子讨论这个话题,在他看来太子是铁了心的要搞事情,好在陛下还年轻,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今天太子是有备而来,自己回去要好好考虑考虑在想办法劝谏太子。
朱慈烺也看出来,孙承宗对于自己远大的理想根本不感兴趣,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跟对方有共同语言,一起为大明的将来奋斗呢,没想到孙师还是太过保守了。说好的王霸之气爆发各种纳头便拜呢?失望!
朱慈烺收拾一下心情:“孙师,理想什么的咱们就聊到这里吧,至于江南士林,孤并没有对他们有偏见,只要他们心向朝廷忠于大明百姓,孤对他们一视同仁,以后孤也会想办法多给百姓实惠。孙师这边请。”
朱慈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一起到了正殿大堂,朱慈烺一挥手对李若琏做了一个屏退左右的手势,李若琏把两旁的侍卫都赶了下去,自己也亲自守卫在们门口。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说道:“孙师这次去宣大,孤有一事要嘱托孙师。”
朱慈烺悄声说道:“山西地区有十多名商人勾结建奴,走私粮食铁器等给建奴,锦衣卫已经盯了许久,但是此案牵扯甚大,父皇的意思是等建奴从归化城退走之后,在处置,以免对方趁机跟建奴里应外合霍乱山西,到时候锦衣卫前去办理此案的时候还请孙师给个方便。不要打草惊蛇。”
孙承宗摸摸胡子:“锦衣卫办差臣自然不会阻拦,此等国贼自然人人得而诛之,殿下尽管放心。”
朱慈烺接着说道:“防疫军到时候也要参与抓捕,当然调动军队孤会跟父皇请圣旨,不过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到时还请孙师帮忙协助调派军队。”
孙承宗嗯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太子做事还算守规矩,既然提前给自己打了招呼,到时候调动军队又有圣旨,那自己也没有理由不帮忙。
朱慈烺安排了这件事才放下心来,这笔钱可是关系到自己后续一系列计划,包括承诺给内库上缴的银子朱慈烺都打算从范永斗等人身上出呢。
据说这些人掌握的资产至少超过五千万两白银,只要把这笔钱拿到手,朱慈烺的实力绝对能翻上两翻还多。
至于所谓的锦衣卫办案,皇上圣旨,暂时都还没有,所谓的锦衣卫办案就是李若琏在悄悄的查,而所谓的圣旨朱慈烺也打算等准备行动了在找崇祯请一道旨意。
防疫军都是山西户籍,对山西当地情况最熟悉,当初招募的也以流民为主,所以根本不可能跟那些汉奸商人有关系。
而登报之后反而起到打草惊蛇的目标,现在大明正需要时间处理流寇,要是能因为这个消息让建奴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好的。
郑芝龙和天津水师现在不就是牵制建奴么,只要达到目的就好。”
孙承宗对此也深有体会,当年他在辽东,有时朝堂的消息他还没有收到,建奴那边都已经有行动了。
孙承宗又看看吐蕃地区疑惑的问道:“这里为什么要标注成红色和白色?这里的山为什么这么高?”
朱慈烺解释道:“那里地势本来就很高,空气稀薄,汉人在那边很难适应。”
孙承宗想起史书上的描写不禁感叹:“原来如此,空气可是大民民报上说的氧气?和其他气?”
朱慈烺眼睛一亮:“孙师读报很认真啊,我以为着些内容您不感兴趣呢。”
孙承宗摸摸胡须笑了:“老夫虽然年迈,但是不敢妄言知天下事,所谓朝问道夕死可矣,殿下给这一学派起名‘物理’正所谓格物致知,天人合一,了解天道不正是验证自身的过程。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正所谓阴阳双生,既然有生气,那么世间是不是也有死气?”
朱慈烺愣了一下,这事怎么还牵扯到阴阳了,他仔细想想:“孙师,如果说氧气是生气的话,那么草木燃烧和人呼吸的时候确实会呼出另一种气体,有点像死气,但是又不完全是,具体情况还要靠皇家科学院研究。”
其实朱慈烺说的就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再大明说出二氧化碳四个字,那么就相当于预言家了,为什么叫二氧化碳,朱慈烺怎么跟大家解释为啥他知道那东西是两个氧一个碳?
朱慈烺解释不清楚只好继续聊吐蕃:“孙师您看,这里空气稀薄汉人不能适应,但是越过这里的天竺地区又是一片沃土,这里足够养活五万万人口,若是大明要是能得此地至少能保证百年不愁粮食。”
孙承宗摸摸胡子问道:“既然汉人不适应,又何谈越过,大明对于吐蕃自太祖开始就以,‘因俗而治’‘多封众建’为策略,成祖时分封二大法王和五大王,宣宗时又封授大慈法王,其中三大法王按教派分布各地,其间又穿插着封授的五大教王,“八大王”系统基本囊括了吐蕃族地方各大教派、各地区的主要僧俗势力。这才有吐蕃地区的长期稳定。”
孙承宗大概的说了一下之后皱起眉头:“但是吐蕃素来排外,若是大明朝廷派人前往,对方一定会激烈反对,到时候搞不好又是一番腥风血雨,再说几千里的距离物资运输损耗,人员伤亡,完全得不偿失。
而且天竺距离大明太远,即使花费巨大代价抢下来,将来也难以控制,太白有诗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若是将来动乱大明又无力征讨当如何?”
朱慈烺指了指南洋:“孙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陆路?从两广过琼州,过南越李朝,占城,在绕过这里一两月不就到了。”
孙承宗摇摇头:“海上风大浪急,百姓一人一户怎么能完成?光靠朝廷运输又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运送足够的百姓到那里?”
朱慈烺笑了笑:“孙师,您太小看百姓的创造力了,只要许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有的是办法去那里。”
孙承宗不想在跟太子讨论这个话题,在他看来太子是铁了心的要搞事情,好在陛下还年轻,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今天太子是有备而来,自己回去要好好考虑考虑在想办法劝谏太子。
朱慈烺也看出来,孙承宗对于自己远大的理想根本不感兴趣,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跟对方有共同语言,一起为大明的将来奋斗呢,没想到孙师还是太过保守了。说好的王霸之气爆发各种纳头便拜呢?失望!
朱慈烺收拾一下心情:“孙师,理想什么的咱们就聊到这里吧,至于江南士林,孤并没有对他们有偏见,只要他们心向朝廷忠于大明百姓,孤对他们一视同仁,以后孤也会想办法多给百姓实惠。孙师这边请。”
朱慈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一起到了正殿大堂,朱慈烺一挥手对李若琏做了一个屏退左右的手势,李若琏把两旁的侍卫都赶了下去,自己也亲自守卫在们门口。
朱慈烺深吸一口气说道:“孙师这次去宣大,孤有一事要嘱托孙师。”
朱慈烺悄声说道:“山西地区有十多名商人勾结建奴,走私粮食铁器等给建奴,锦衣卫已经盯了许久,但是此案牵扯甚大,父皇的意思是等建奴从归化城退走之后,在处置,以免对方趁机跟建奴里应外合霍乱山西,到时候锦衣卫前去办理此案的时候还请孙师给个方便。不要打草惊蛇。”
孙承宗摸摸胡子:“锦衣卫办差臣自然不会阻拦,此等国贼自然人人得而诛之,殿下尽管放心。”
朱慈烺接着说道:“防疫军到时候也要参与抓捕,当然调动军队孤会跟父皇请圣旨,不过为了防止消息走漏,到时还请孙师帮忙协助调派军队。”
孙承宗嗯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太子做事还算守规矩,既然提前给自己打了招呼,到时候调动军队又有圣旨,那自己也没有理由不帮忙。
朱慈烺安排了这件事才放下心来,这笔钱可是关系到自己后续一系列计划,包括承诺给内库上缴的银子朱慈烺都打算从范永斗等人身上出呢。
据说这些人掌握的资产至少超过五千万两白银,只要把这笔钱拿到手,朱慈烺的实力绝对能翻上两翻还多。
至于所谓的锦衣卫办案,皇上圣旨,暂时都还没有,所谓的锦衣卫办案就是李若琏在悄悄的查,而所谓的圣旨朱慈烺也打算等准备行动了在找崇祯请一道旨意。
防疫军都是山西户籍,对山西当地情况最熟悉,当初招募的也以流民为主,所以根本不可能跟那些汉奸商人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