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统计大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负增长了呢?

    朱慈烺看到朱姬润的改革计划的时候也很意外,不是成立保险公司而已么?怎么跟皇明商号改革又扯到了一起了?

    而且这生意竟然是贷款来搞,皇明商号难道连三千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朱慈烺把朱姬润喊来:“朕最近对皇明商号管理的较少,这次是什么情况,怎么皇明商号连三千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朱姬润抬头看看朱慈烺:“陛下,这钱都是有数的,有来有回,加上去年大明和准噶尔战争的花销,今年以来这善后工作的花销。

    在没有加印纸币的情况下皇明商号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实属不易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确实要是以前打仗,皇明商号拿不出钱的时候一般都是开动印钞机先用着。

    当然一开始大明也不是这么搞的,就像对叶尔羌作战,朱慈烺甚至不惜发行战争债券然后再用收益抵偿债券。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生意对于皇室是非常不划算的,整个西北因为商人的介入开发虽然顺利,但是确跟大明其它地区都不一样了。

    其它地区关内的开发主要是内阁负责,而关外地区的开发一般都是皇明商号主导。

    西北则不是,西北地区皇室从那里收不到多少钱,因为土地牧场什么的都私有了,而内阁虽然能收到税,但是那里是关外,内阁也不愿意出钱开发。

    朱慈烺挣不到钱自然不愿意大笔的投资搞开发,反正大明疆域范围内等着开发的地方多了去了,随便一个沿江沿海港口的开发不仅耗费的钱更少挣的还更多。

    而商人自己又是短视的,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根本不愿意出钱搞什么开发。

    朱慈烺只需要那里的铁路和公路能够畅通到达边疆就好,至于更精细化的规划完全没有。

    而且现在大明已经占领了准格尔在内的中亚大片地方,西北地区连边疆都不算了,以前为了经营边疆的投资现在也减少了。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把土地出售私有化的行为是错误的,当初朱慈烺是觉得以后打仗的机会多,所以培养大家购买战争债券的积极性。

    后来发现与其出售战争债券还不如直接印钱划算,得到的土地只要用心经营,要不了几年就能回本了,再把印钱的窟窿堵上就是了。

    只是每天念叨着补窟窿而每次窟窿都是越补越大,现在大明货币还超发十七亿两,这些钱都是这些年欠下的亏空。

    朱慈烺看过军部的报告,这一次对准噶尔作战加上战后的各种善后等等,总共花了三亿五千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朱姬润在没有借外债没有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帮朱慈烺搞出了三亿多两银子的钱出来。

    尤其是在朱慈烺都做好货币超发的准备,朱姬润还能顶住压力做到这一步当真是非常不易了。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上次出售产业的时候,你已经说过要对皇明商号进行改革,裁剪臃肿商行,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更赚钱的行业和新行业。

    朕已经决定支持,这次的改革从计划上来看阻力会相当大,朕还是支持你!

    不过支持归支持,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把人都得罪了,这改革计划说到底大家图的就是自己那点利益。

    你要是平白无故让对方的利益受损,谁都会不满,所以要多想办法利益交换,而不是把别人的路子堵死让别人无路可走,无路可走的人会做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

    自古以来改革者没有几个善终的,像商鞅王安石等人。

    为何会如此?皆是因为其得罪了太多人,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恨他们。

    你这次想要借着保险公司成立的机会来做改革的突破口,这个想法就很好。

    大明现在正在朝工业化过度,很多行业都面临着用人短缺的情况,咱们要一边裁人一边安置好,不要让大家因为被裁撤而失去生活来源铤而走险了。

    尤其是那些年纪大了的,很多人为皇明商号已经工作了十年,甚至十年以上,你不能因为改革就把人赶走了,眼看就要到拿养老金的年纪了,再裁撤人家能不跟你急?

    如果确实不合适的,可以办理病退,或者提前退休,再或者一次性发放一大笔补偿,让他们不至于短期内生活困难,有缓冲的余地,还有退休金这一块也不能停。

    退休金确实是一笔负担,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谁都有老的时候,并不是谁都能跟你一样不用养老发愁。

    人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工作除了工资再也没有别的,你把养老金停了,他们老了靠什么生活?”

    朱姬润眉头深深的皱起:“可是陛下,如果裁人的时候不裁养老金,那将来企业的负担并不会降低多少,只不过是减缓了发作的时间而已。

    一个工厂除了养活当前的工人之外,可能还要养活同等数量的退休人员,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朱慈烺点点头:“所以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朕记得初掌东宫的时候,京城雇工不过一两银子左右,募兵军饷也不过每月一两还要漂没三分之一以上。

    出了京城,每月做工领五六钱银子的都有,要是管饭的,甚至只给三四钱银子。

    十五年后的今天,大明京城高级技工一个月的收入已经有七八两银子,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达到了一月四两左右,新军月俸已经平均十几两。

    即使是偏远乡村,雇佣一个工人也要二两左右的银子。

    那个时候国库里穷的连老鼠都养不活,大明一年的税收收入只有不到五百万两白银,加上征三响的收入每年也不过两千万两不到。

    但是现在呢?去年大明税收总额达到近二十亿两,增长了一百倍。

    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大家都挣的多了,大明的国库也越来越富裕了?

    这全都是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加上机器生产的功劳,以后大明的机器只会越来越多,效率也会越来越高,以后养老的负担可以用发展来抵充。只要人口一直在增长,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

    朱姬润抬起头:“那要是人口不增长了呢?负增长了呢?”

    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