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就像现在大明给波斯湾地区的靖安军每月开的工钱是三两银子,而且只要加入,就能领到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只要干满一年,就分给家里十亩地,而且每多干一年多给十亩,五年之后一样能成为大明公民。
先不说最后这一条吧,就前面的这几条哪一条不让人心动,在波斯湾地区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现石油,缺水,缺粮,大部分的生活还在贫困线以下。
这里可是实实在在的蛮荒之地,也就是两河附近的人能靠着土地吃上饱饭,离河越远的人越穷。
即使是在河流附近的人在奥斯曼人和当地贵族的层层盘剥之下,不要说每月三两银子,很多人每月挣的钱都不值大明几百文。
这三两银子的月薪,足够让一个人直接成为人上人了。
二十两的安加费,那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讨个老婆都不要五两银子,二十两能讨四个!更不要说干一年十亩地,一年十亩,干个十年那不就成大地主了。
所以在重金的诱惑下,有不少人心动了,尤其是大明军队一波波的开赴前线,军舰开进河流之后,有人忍不住就尝试了。
有一就有二,渐渐的相互传播之下,大明很快就从这里凑够了一个团的靖安军,靖安军一个团是一千人,跟大明的团可不一样。
一个团四个营,每个营二百人,剩下的是团直属兵力。
每个营四个连,每连五十人。
每个连三个排,每排十五人,剩下的五个人是炊事员杂务后勤等人。
每个排三个班,每班五个人。
为了防止这些人中途溜号逃跑,所以靖安军都是最小以连为单位出去作战,吃饭也是以连为单位。
团直属的两百人也不是什么强力兵种或者炮兵之类的,存粹就是后勤人员,靖安军不像大明军队那样后勤跟作战人员是分开的,他们的后勤和作战人员是一起的。
当然两百人带一千人的作战物资,也带不了多少,所以靖安军一般外出只能带十天到十五天的干粮,每个士兵自己再背一点能带二十天的。
这就是他们的极限了,超过这个距离的作战,大明也不会用他们去,他们每天行军三十里,方圆三百里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这个距离也就是一个县的范围,一个团一个县,也不少了,一千人呢。
为了让大家对于靖安军更加安心,这一批招募的一个团并没有派往其他地方。
他们就被安排在巴士拉城外,第一件事就是发衣服,一身身的新衣服,然后吃饭,饭管饱,肉每人有一碗,为了照顾他们不吃猪肉等习惯,大明特意从莫卧尔地区调集来的牛肉还有鱼等等肉类。
吃饱喝足,训练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艰苦,只是教大家分辨口令,分辨左右,然后转转圈走走路而已。
这让附近围观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这玩意这么简单那不是有手就行!我上我也行!
有了样板的力量后面的招募就顺利了,前线也是捷报传来,离巴士拉最近的城市已经攻下来了,大军继续开拔,靖安军第二团组建好之后立刻去接管下一个城市。
为了安抚这些人紧张的情绪,大明这边直接给每人五两的开拔银,而且是现场发!
这一下子原本犹豫的人都心动了,感觉大明来这边不是打仗的,这简直是来散财的吧?这等于只要加入靖安军不仅发衣服给饭吃,还有二十五两银子拿!这好事谁不想要。
据说靖安军的名额有限,下一个城市也要开始招募了,报名晚了就没有机会了。
这下子可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本来巴士拉只是一个不到五万人的小城,最后报名参加靖安军的竟然有五千多人,有此可见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统治是多么不得人心。
甚至有不少原本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士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自愿加入靖安军,毕竟在奥斯曼帝国这边当兵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一两多,还不如给大明打工呢。
在奥斯曼帝国那边拼死拼活,冒着生命危险,在大明这边根本不用上前线,只要维持维持治安就好。
这种好事谁不想要。
黄得功给靖安军第六团盖章制成文书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总觉得这个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虽然短期看着省钱了,但是长期来看,这后患无穷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赛信在一边不以为意:“陛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您之看到了军事的意义,陛下看到的确是大明的全局以及战后的稳定等等事情。”
黄得功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参谋部中四杰中,赛信号称是马屁杰,那是对陛下的一个屁都能分析出一个一二三四五的好来。
也不知道总参那边是怎么想的,为啥把这么一个马屁精安排到自己手下历练,难道是因为自己对陛下不够忠心?所以需要有个人不断的给自己上课?
赛信并没有因为黄得功的眼神而有什么情绪,接着说道:“首先,我们的人每多一个,那么就代表敌人的人少一个,咱们在巴士拉招募了六千靖安军,那么巴士拉反抗大明的人就少六千。
这一来一回就是一万二的差距,而且这六千人都是青壮年,如果大明说过之处所有的青壮年都变成靖安军,那么大明后方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难道是怕老年人拿着拐杖造反么?还是担心小孩扔石子?
再次陛下这也是为了以后的民族大融合考虑,大明总是要转化一部分人成为公民的,那么为什么不选着一批为大明做出过贡献的人呢?
靖安军本身就是军人的一部分,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予,成为公民也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大明这一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对的。
这不就是最好的公民么,所以今天多招募一点,不过是为将来提前筛选一下而已。
最后靖安军真的没用么?如果不是莫卧尔地区的靖安军,莫卧尔地区能有现在安定的环境么?
如果这里一直乱下去,您打算留下多少部队留下那支部队镇守呢?增援什么时候到?进攻计划的人手还够么?”
1秒记住顶点:。
先不说最后这一条吧,就前面的这几条哪一条不让人心动,在波斯湾地区这个时代还没有发现石油,缺水,缺粮,大部分的生活还在贫困线以下。
这里可是实实在在的蛮荒之地,也就是两河附近的人能靠着土地吃上饱饭,离河越远的人越穷。
即使是在河流附近的人在奥斯曼人和当地贵族的层层盘剥之下,不要说每月三两银子,很多人每月挣的钱都不值大明几百文。
这三两银子的月薪,足够让一个人直接成为人上人了。
二十两的安加费,那就更不用说了,在这里讨个老婆都不要五两银子,二十两能讨四个!更不要说干一年十亩地,一年十亩,干个十年那不就成大地主了。
所以在重金的诱惑下,有不少人心动了,尤其是大明军队一波波的开赴前线,军舰开进河流之后,有人忍不住就尝试了。
有一就有二,渐渐的相互传播之下,大明很快就从这里凑够了一个团的靖安军,靖安军一个团是一千人,跟大明的团可不一样。
一个团四个营,每个营二百人,剩下的是团直属兵力。
每个营四个连,每连五十人。
每个连三个排,每排十五人,剩下的五个人是炊事员杂务后勤等人。
每个排三个班,每班五个人。
为了防止这些人中途溜号逃跑,所以靖安军都是最小以连为单位出去作战,吃饭也是以连为单位。
团直属的两百人也不是什么强力兵种或者炮兵之类的,存粹就是后勤人员,靖安军不像大明军队那样后勤跟作战人员是分开的,他们的后勤和作战人员是一起的。
当然两百人带一千人的作战物资,也带不了多少,所以靖安军一般外出只能带十天到十五天的干粮,每个士兵自己再背一点能带二十天的。
这就是他们的极限了,超过这个距离的作战,大明也不会用他们去,他们每天行军三十里,方圆三百里就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这个距离也就是一个县的范围,一个团一个县,也不少了,一千人呢。
为了让大家对于靖安军更加安心,这一批招募的一个团并没有派往其他地方。
他们就被安排在巴士拉城外,第一件事就是发衣服,一身身的新衣服,然后吃饭,饭管饱,肉每人有一碗,为了照顾他们不吃猪肉等习惯,大明特意从莫卧尔地区调集来的牛肉还有鱼等等肉类。
吃饱喝足,训练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艰苦,只是教大家分辨口令,分辨左右,然后转转圈走走路而已。
这让附近围观的百姓都松了一口气,这玩意这么简单那不是有手就行!我上我也行!
有了样板的力量后面的招募就顺利了,前线也是捷报传来,离巴士拉最近的城市已经攻下来了,大军继续开拔,靖安军第二团组建好之后立刻去接管下一个城市。
为了安抚这些人紧张的情绪,大明这边直接给每人五两的开拔银,而且是现场发!
这一下子原本犹豫的人都心动了,感觉大明来这边不是打仗的,这简直是来散财的吧?这等于只要加入靖安军不仅发衣服给饭吃,还有二十五两银子拿!这好事谁不想要。
据说靖安军的名额有限,下一个城市也要开始招募了,报名晚了就没有机会了。
这下子可点燃了大家的热情。
本来巴士拉只是一个不到五万人的小城,最后报名参加靖安军的竟然有五千多人,有此可见奥斯曼帝国在当地的统治是多么不得人心。
甚至有不少原本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士卒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自愿加入靖安军,毕竟在奥斯曼帝国这边当兵一个月的收入也才一两多,还不如给大明打工呢。
在奥斯曼帝国那边拼死拼活,冒着生命危险,在大明这边根本不用上前线,只要维持维持治安就好。
这种好事谁不想要。
黄得功给靖安军第六团盖章制成文书之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总觉得这个办法不是什么好办法,虽然短期看着省钱了,但是长期来看,这后患无穷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赛信在一边不以为意:“陛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您之看到了军事的意义,陛下看到的确是大明的全局以及战后的稳定等等事情。”
黄得功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所有人都知道所谓的参谋部中四杰中,赛信号称是马屁杰,那是对陛下的一个屁都能分析出一个一二三四五的好来。
也不知道总参那边是怎么想的,为啥把这么一个马屁精安排到自己手下历练,难道是因为自己对陛下不够忠心?所以需要有个人不断的给自己上课?
赛信并没有因为黄得功的眼神而有什么情绪,接着说道:“首先,我们的人每多一个,那么就代表敌人的人少一个,咱们在巴士拉招募了六千靖安军,那么巴士拉反抗大明的人就少六千。
这一来一回就是一万二的差距,而且这六千人都是青壮年,如果大明说过之处所有的青壮年都变成靖安军,那么大明后方还有什么后顾之忧?
难道是怕老年人拿着拐杖造反么?还是担心小孩扔石子?
再次陛下这也是为了以后的民族大融合考虑,大明总是要转化一部分人成为公民的,那么为什么不选着一批为大明做出过贡献的人呢?
靖安军本身就是军人的一部分,他们的一切都是大明给予,成为公民也会坚定不移的站在大明这一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所有作为都是对的。
这不就是最好的公民么,所以今天多招募一点,不过是为将来提前筛选一下而已。
最后靖安军真的没用么?如果不是莫卧尔地区的靖安军,莫卧尔地区能有现在安定的环境么?
如果这里一直乱下去,您打算留下多少部队留下那支部队镇守呢?增援什么时候到?进攻计划的人手还够么?”
1秒记住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