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巡海大都督
这么大的一个案子,让十岁的太子督办,这朱姬润确定不是来搞笑的么?
朱慈烺正想说话,结果看着一大帮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点头应允的模样,朱慈烺有些愣了,这样真的好么?
吴启晨解释了一下:“陛下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是让太子挂名表示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
又不用太子亲自查案,再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不是还有您在,他可以问问您么。”
朱慈烺皱眉,自己现在正年轻着呢,这帮人这么急着培养太子是啥意思?
是看自己不顺眼打算换掉么?
周遇吉倒是对这个话题没有插嘴,军人不应该有自己的感情,
他作为陛下手里的刀只需要听从陛下的意思办事就好。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
一旦涉及的储位之争的事情,这种事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容易死人。
尤其是他这种军人更不能轻易说话。
朱慈烺渐渐的也品出味道不对了,这些人明显不是无意提出的话里有话啊!
摆摆手示意:“朕会考虑的,你们先回去吧。”
等三人走了之后朱慈烺疑惑的看了一眼贵喜:“这朱姬润和吴启晨提出的太子监督这件事你怎么看?”
贵喜微笑着:“陛下说笑了,奴婢能怎么看,这是还是要陛下圣裁。
倒是朱姬润和吴启晨两人为何提出让太子挂名监督,应该和陛下最近经常留宿惠贵妃处,然后惠贵妃娘家又涉及军粮生意有关。”
朱慈烺立刻了然,慧贵妃就是朱慈烺家的三儿子的娘亲。
其实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作为大明第三顺位继承人,朱慈烺考虑到古代儿童的夭折率,以及成年后的意外事故。
再加上他自己还这么年轻,万一老大老二熬不过自己,那是不是要给大明多找一個备份。
所以在老三六岁之后朱慈烺特意下旨,把老三的教育也改为大明继承人教育。
可能是对于这种利好消息的报答,
惠贵妃最近对朱慈烺可是曲意逢迎,有求必应,甚至叫来几个好姐妹一起玩花的,
让朱慈烺解锁了不少新乐趣。
这就导致最近这一段时间朱慈烺翻她牌子的次数就多了。
当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个其实对老三不公平,接受了继承人教育,确一辈子只能是别人的备份。
而且还是备份的备份,别的皇子都可以去扬州逍遥快活,而接受过继承人教育的老二老三只能监视在京城。
直到又一天新君觉得自己的地位稳固了,才会考虑放两人回扬州。
遇到心狠的,这两个可能是要被终身圈进甚至除掉的。朱慈烺是抱着补偿对方的心思,打算给对方再要一个孩子,或者给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这好像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一种信号,这个很不好!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那就拟旨吧,授予太子巡海大都督,赐尚方宝剑,主持此次流放人员案件的全部事物。”
贵喜躬身:“是,只是这巡海大都督是几品官衔?以后可是定例?”
朱慈烺摇摇头:“不作为定例,就算是对太子的加衔吧。”
贵喜下去找人拟旨了,朱慈烺坐在那里没有在吭声,
作为皇帝确实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近确实有点飘了,皇宫内的事情多少人盯着呢,一些自己不经意的动作指不定就被解读成什么模样。
等贵喜回来之后朱慈烺开口:“以后严格按照内功侍寝规则安排侍寝。”
贵喜立刻会意:“是,
奴婢遵旨。”
破事一箩筐,今天一天没有看奏章,感觉明天又要加班的节奏,无意间撇了一眼奏章,足有七八百份之多。
这些不是让朱慈烺全部看完的,光干这个要内阁还有个屁用,朱慈烺一般只会看上面最重要的几十份,然后中间的抽着看。
之所以随机抽取是怕被太监们糊弄,把那些不利他们的奏章给藏在下面。
所有奏章内阁都已经拟定了解决方案,除了上面有几个不能决断的和需要几个部门协调办理的之外,大部分部内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
这些奏章只是给朱慈烺发一个文本告诉他,事情是这么解决的而已。
以大明现在的体量,要是个个文件都要他亲自批阅,那大家都不用干活了,朱慈烺撑死一天也就处置一两百件事情而已。
以前内阁改制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又都是新手,朱慈烺怕出问题,还都自信看。
这时间久了,这些人的执政能力也上来了,而且也能领会朱慈烺的治国理念自然就不用再一点点的教了。
而且说实话,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即使朱慈烺这样的穿越者,其实很多具体事务未必就比大明的官员们厉害多少。
这些官员可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出来的,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还需要他朱慈烺去发挥聪明才智?
当然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这帮锦衣卫就给朱慈烺好好的上了一课,没有监督的权力确实容易失控。
这要是按照气头上的朱慈烺的办法,他当时都恨不得立刻把关外地区全划给内阁管,到时候几方监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了。
但是经过朱姬润这么一开导之后,朱慈烺也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甩手不管。
而且内阁的权力也不宜过大,这要是都给他管,那朱慈烺打仗的钱从哪来?没有了皇明商号的收入,那军费还不是任由内阁拿捏。
那打仗怎么打打谁还不是要听内阁的意见?这个是朱慈烺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关外之地缺乏监督管理体系,那就建立一套就是了。
朱慈烺也发现了,有时候管理这个东西不用太高效多合适,你只需要告诉这些人这件事有人再管,那就行了。
只要稍微有点管理,那就不会出现那种无序的混乱,就像其他地区的关外,有大明官员,有驻军,有锦衣卫,有皇明商号,虽然管的不说多好。
可只要在管理,就不会出现这些流放之地的这种无序状态,流放之地就是因为缺乏管辖才会如此。
所以哪怕是关外,也要做好管辖工作。
朱慈烺正想说话,结果看着一大帮人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点头应允的模样,朱慈烺有些愣了,这样真的好么?
吴启晨解释了一下:“陛下不用担心,这件事只是让太子挂名表示陛下对这件事的重视,
又不用太子亲自查案,再说他要是有什么问题不是还有您在,他可以问问您么。”
朱慈烺皱眉,自己现在正年轻着呢,这帮人这么急着培养太子是啥意思?
是看自己不顺眼打算换掉么?
周遇吉倒是对这个话题没有插嘴,军人不应该有自己的感情,
他作为陛下手里的刀只需要听从陛下的意思办事就好。
而且从历史的经验来看,
一旦涉及的储位之争的事情,这种事还是不要参与的好,
容易死人。
尤其是他这种军人更不能轻易说话。
朱慈烺渐渐的也品出味道不对了,这些人明显不是无意提出的话里有话啊!
摆摆手示意:“朕会考虑的,你们先回去吧。”
等三人走了之后朱慈烺疑惑的看了一眼贵喜:“这朱姬润和吴启晨提出的太子监督这件事你怎么看?”
贵喜微笑着:“陛下说笑了,奴婢能怎么看,这是还是要陛下圣裁。
倒是朱姬润和吴启晨两人为何提出让太子挂名监督,应该和陛下最近经常留宿惠贵妃处,然后惠贵妃娘家又涉及军粮生意有关。”
朱慈烺立刻了然,慧贵妃就是朱慈烺家的三儿子的娘亲。
其实这件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作为大明第三顺位继承人,朱慈烺考虑到古代儿童的夭折率,以及成年后的意外事故。
再加上他自己还这么年轻,万一老大老二熬不过自己,那是不是要给大明多找一個备份。
所以在老三六岁之后朱慈烺特意下旨,把老三的教育也改为大明继承人教育。
可能是对于这种利好消息的报答,
惠贵妃最近对朱慈烺可是曲意逢迎,有求必应,甚至叫来几个好姐妹一起玩花的,
让朱慈烺解锁了不少新乐趣。
这就导致最近这一段时间朱慈烺翻她牌子的次数就多了。
当然在朱慈烺看来,这个其实对老三不公平,接受了继承人教育,确一辈子只能是别人的备份。
而且还是备份的备份,别的皇子都可以去扬州逍遥快活,而接受过继承人教育的老二老三只能监视在京城。
直到又一天新君觉得自己的地位稳固了,才会考虑放两人回扬州。
遇到心狠的,这两个可能是要被终身圈进甚至除掉的。朱慈烺是抱着补偿对方的心思,打算给对方再要一个孩子,或者给一些经济上的补偿。
这好像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当成了一种信号,这个很不好!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那就拟旨吧,授予太子巡海大都督,赐尚方宝剑,主持此次流放人员案件的全部事物。”
贵喜躬身:“是,只是这巡海大都督是几品官衔?以后可是定例?”
朱慈烺摇摇头:“不作为定例,就算是对太子的加衔吧。”
贵喜下去找人拟旨了,朱慈烺坐在那里没有在吭声,
作为皇帝确实要约束自己的行为。
最近确实有点飘了,皇宫内的事情多少人盯着呢,一些自己不经意的动作指不定就被解读成什么模样。
等贵喜回来之后朱慈烺开口:“以后严格按照内功侍寝规则安排侍寝。”
贵喜立刻会意:“是,
奴婢遵旨。”
破事一箩筐,今天一天没有看奏章,感觉明天又要加班的节奏,无意间撇了一眼奏章,足有七八百份之多。
这些不是让朱慈烺全部看完的,光干这个要内阁还有个屁用,朱慈烺一般只会看上面最重要的几十份,然后中间的抽着看。
之所以随机抽取是怕被太监们糊弄,把那些不利他们的奏章给藏在下面。
所有奏章内阁都已经拟定了解决方案,除了上面有几个不能决断的和需要几个部门协调办理的之外,大部分部内问题他们都已经解决。
这些奏章只是给朱慈烺发一个文本告诉他,事情是这么解决的而已。
以大明现在的体量,要是个个文件都要他亲自批阅,那大家都不用干活了,朱慈烺撑死一天也就处置一两百件事情而已。
以前内阁改制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又都是新手,朱慈烺怕出问题,还都自信看。
这时间久了,这些人的执政能力也上来了,而且也能领会朱慈烺的治国理念自然就不用再一点点的教了。
而且说实话,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即使朱慈烺这样的穿越者,其实很多具体事务未必就比大明的官员们厉害多少。
这些官员可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挤出来的,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还需要他朱慈烺去发挥聪明才智?
当然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这帮锦衣卫就给朱慈烺好好的上了一课,没有监督的权力确实容易失控。
这要是按照气头上的朱慈烺的办法,他当时都恨不得立刻把关外地区全划给内阁管,到时候几方监督,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了。
但是经过朱姬润这么一开导之后,朱慈烺也发现了,这件事决定不能这么简简单单的甩手不管。
而且内阁的权力也不宜过大,这要是都给他管,那朱慈烺打仗的钱从哪来?没有了皇明商号的收入,那军费还不是任由内阁拿捏。
那打仗怎么打打谁还不是要听内阁的意见?这个是朱慈烺万万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既然关外之地缺乏监督管理体系,那就建立一套就是了。
朱慈烺也发现了,有时候管理这个东西不用太高效多合适,你只需要告诉这些人这件事有人再管,那就行了。
只要稍微有点管理,那就不会出现那种无序的混乱,就像其他地区的关外,有大明官员,有驻军,有锦衣卫,有皇明商号,虽然管的不说多好。
可只要在管理,就不会出现这些流放之地的这种无序状态,流放之地就是因为缺乏管辖才会如此。
所以哪怕是关外,也要做好管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