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7章 通用的难题
所谓的专用芯片,就是专门为某一种机器开发出来的芯片,开发难度要比通用芯片小很多。
就比如苹果的A系列芯片。
性能超级好,跟竞争对手高通的芯片相比,甚至存在着代差级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在芯片领域的技术水平,比高通强吗?苹果开发的M系列的电脑芯片水平,比英特尔强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苹果才做了几年芯片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积累,技术领域根本不存在弯道超车。而且苹果本身就不是技术型的公司,而是产品型的公司。
之所以苹果的芯片比高通、英特尔的性能更好,是因为苹果开发的是专用芯片,只提供给自家的苹果产品。
要是把苹果的芯片放在三星、华为、小米的手机上试试,那效果会比高通的芯片差着十万八千里,光是稳定性和适配性这一关就过不去。
因为高通的芯片是通用芯片,可以面向所有的品牌手机,在iPhone上使用高通芯片,也一样没有任何问题。
紫微云的这款自研服务器的测试跑分比中兴的服务器好很多,因为紫微云的这款产品是“专用型”的,这就排除了99%的适配层面的难题,不需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反正是自己家用,符合紫微云的体系就够了。
这开发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也是史总很不服气的原因,他是真心地不认为中兴的服务器比紫微云的差。
又比如当年的倪院士,在联想的内部权斗里败阵后,心有不甘想要坚决在技术路上闯一闯,就拿着国家的钱参加了一个方舟芯片的项目。
一度在国内被捧得天上地下少有。
可根本用不了。
要为这款芯片专门开发出一款适配的电脑才行。
有了专用的适配芯片的电脑不行,还要有专用的适配芯片的操作系统;有了专用的操作系统还不行,还得有专用的适配芯片的软件;最好还要有一套跟芯片相契合的编程语言。
搞来搞去,最终发现搭载这款芯片的电脑,连word都没法使用,没有任何通用性可言。
财政出资采购的几千台电脑完全没法用,就扔进仓库了。
整个项目就失败了。
“通用性”,就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里最大的一个难题。
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的科技界同仁们共同努力,已经创造出了一个成熟的完整的科技世界,任何一款产品的开发,都要融进这个科技世界,就是“通用性”。
总不可能开发一款产品,然后为这款产品去重新创造一个科技世界。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乔布斯这种站在人类顶峰的传奇。
他重新定义了手机。
因为过去的科技世界里,对“智能手机”的概念缺失,忽然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叫“iPhone”的独立王国,并且这个独立王国很梦幻。
这样一来,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们才愿意进入那个独立王国,去帮助乔布斯把这个独立王国给建立起来,搭桥、铺路、盖房子,栽种上花花草草。
要是科技世界里已经有了好几个非常优秀非常成熟的智能手机王国了,各种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了,谁还愿意去“iPhone”的王国里从零开始的搞建设?
这就是从0到1的创造性意义,可以引领时代,号召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为我所用。
可即便是如此,iPhone这个独立王国也要对外面的科技世界开出好几扇窗,让独立王国跟外面的世界相互接壤,达到一部分的兼容性。
而这也是周不器对云计算产业会格外重视的原因。
现在的“云计算”,就跟当年的“iPhone”差不多。
都是新产品、新产业。
科技世界里,尚没有完整的成熟的云计算的地盘。这样一来,紫微星就存在了一定的引领时代的意义,就可以号召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为我所用了。
最典型的就是紫微云操作系统。
想要使用紫微云平台,商家们就要专门地去开发紫微云操作系统版本的软件,挂在平台上供用户们使用。
时间长了,云端产品要开发出紫微云系统的版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个围绕着“云计算”的科技世界规则就算确立起来了。
要是科技世界里已经有着很成熟的云计算工业了,由A、B、C三大巨头平分这块地盘。那么紫微云在这时候出现,就很难找到成功的机会。
软件厂商们要开发出A、B、C三个版本的云端产品,已经很辛苦了,凭什么还要去开发一个紫微云的版本?
就算开发出来了,云计算市场的地盘已经被A、B、C三家给瓜分了,紫微云勉为其难地闯出来了,最多也就是在巨头的挤兑下吃点残羹冷炙,不可能有今天这种0到1的引领行业的世界地位。
周不器早在五六年前就确定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思路。
并且很大方地允许科学家们在很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有关紫微云的技术逻辑、产品理念和路线方向的文章。
还开源了20多个项目的全部代码。
乍一看,紫微星很吃亏了。
花了几十亿在不停地试错、改正、测试后得到的正确结论,免费地分享给全世界了,实在太浪费了。
实际这背后是更深的道理。
当全世界的云计算产品都围绕着紫微云的技术方向和技术理念去发展的时候,紫微云在这个产业里的规则也就确定起来了,云计算的行业要按照紫微云的规则去发展。
紫微云拿到了这部分的话语权,才能够号召到更多的科技界同仁加入到紫微云的阵营里来,让他们按照紫微云的规矩做事。
就比如周不器这次提出的自研芯片的策略。
在当今这种科技世界这么完善的情况下,小公司根本就没资格搞芯片,搞出来了也很难过通用性这一关。
想要让全世界的产品都去适配你,你算老几?
你去适配全世界,你有那个技术实力吗?
只有掌握了科技规则的巨头才有这样的话语权。
就比如苹果推出了一款新的芯片,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要抓紧时间去研发新版本的App,去适配苹果的新芯片。
连高通都不行。
高通也得去适配全世界。
现在的紫微云,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艰巨的挑战!
要怎么选择芯片的研发路线?
是适配全世界?
还是全世界来适配你?
送走了史总,周不器跟一众紫微云的高管们进入了会议室,就要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王建博士道:“开发一些中低端的服务器处理器,其实不算太难。芯片的难度主要在于精密性,我们做不出1微米的芯片,总归能做出1毫米的芯片。手机和电脑的芯片,受到产品体积的限制,芯片是越小越好。我们自家用的服务器,一不求美观、二没有大小限制,英特尔用1微米能解决的事,我们可以用10毫米去解决。”
周不器点了点头,“我好像听谁说过……好像是联想的杨总,国内在超算处理器领域的领先,其实就是采用这种策略。”
王建道:“对,就是这个意思。一台超级计算机比这个会议室都大,芯片没有了大小的限制,不追求太高规格的精密度,没有应用化的通用性,就不存在开发难度了。这也是我们要自研芯片的关键点。”
周峰对这句话加以了补充,“我们到底要开发通用芯片,还是专供内部使用的芯片?”
周不器问:“优劣势呢?说一下,王建博士?”
王建是首席技术官,紫微云也是他一手带队开发出来的,在技术领域就很有话语权,说道:“先说通用芯片,优势是适配性强,甚至可以商业化。国产的那些服务器,主要以中低端的为主,都是采购的外国芯片。要是我们能够成功地开发出通用芯片,并且对外销售,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花外汇去从海外进口了,我们的产品可以价格更低,且没有卡脖子的溢价困扰。”
周不器对此深以为然,颔首道:“对,贺阳就总说,他此前在联想工作的时候,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芯片供应商总会临时加价,或者是供货不足。因为是必需品又没有替代品,就总会被他们勒索。”
王建道:“服务器领域要相对好些,服务器毕竟是B端的产品,联想电脑更多地是面向C端,面向的是个人。”
这是B端和C端的最大不同了。
B端的采购方是公司,由一大批对行业了如指掌的精英们做决策,他们总会作出最佳的选择,会选择最物美价廉的产品。
至于这款产品是品牌性极强的科技巨头生产的,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坊生产的,这些跟产品的好坏完全没有关系。
只要产品质量足够好,价格足够便宜,那就行了。
C端面向的是个人,很多人都不了解行情,就很容易被营销给“欺骗”,会着重去买品牌性更强的产品。哪怕另一款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因为品牌太低,也会销量平平。
服务器面向的都是公司,都是B端的采购方。
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才对产品销量有决定性作用,就像国产的中低端服务器会在行业里崛起一样。
就比如苹果的A系列芯片。
性能超级好,跟竞争对手高通的芯片相比,甚至存在着代差级的优势。
那么问题来了,苹果在芯片领域的技术水平,比高通强吗?苹果开发的M系列的电脑芯片水平,比英特尔强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苹果才做了几年芯片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积累,技术领域根本不存在弯道超车。而且苹果本身就不是技术型的公司,而是产品型的公司。
之所以苹果的芯片比高通、英特尔的性能更好,是因为苹果开发的是专用芯片,只提供给自家的苹果产品。
要是把苹果的芯片放在三星、华为、小米的手机上试试,那效果会比高通的芯片差着十万八千里,光是稳定性和适配性这一关就过不去。
因为高通的芯片是通用芯片,可以面向所有的品牌手机,在iPhone上使用高通芯片,也一样没有任何问题。
紫微云的这款自研服务器的测试跑分比中兴的服务器好很多,因为紫微云的这款产品是“专用型”的,这就排除了99%的适配层面的难题,不需要在乎别人怎么看,反正是自己家用,符合紫微云的体系就够了。
这开发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这也是史总很不服气的原因,他是真心地不认为中兴的服务器比紫微云的差。
又比如当年的倪院士,在联想的内部权斗里败阵后,心有不甘想要坚决在技术路上闯一闯,就拿着国家的钱参加了一个方舟芯片的项目。
一度在国内被捧得天上地下少有。
可根本用不了。
要为这款芯片专门开发出一款适配的电脑才行。
有了专用的适配芯片的电脑不行,还要有专用的适配芯片的操作系统;有了专用的操作系统还不行,还得有专用的适配芯片的软件;最好还要有一套跟芯片相契合的编程语言。
搞来搞去,最终发现搭载这款芯片的电脑,连word都没法使用,没有任何通用性可言。
财政出资采购的几千台电脑完全没法用,就扔进仓库了。
整个项目就失败了。
“通用性”,就是当今世界科技领域里最大的一个难题。
过去几十年里,全世界的科技界同仁们共同努力,已经创造出了一个成熟的完整的科技世界,任何一款产品的开发,都要融进这个科技世界,就是“通用性”。
总不可能开发一款产品,然后为这款产品去重新创造一个科技世界。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是乔布斯这种站在人类顶峰的传奇。
他重新定义了手机。
因为过去的科技世界里,对“智能手机”的概念缺失,忽然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叫“iPhone”的独立王国,并且这个独立王国很梦幻。
这样一来,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们才愿意进入那个独立王国,去帮助乔布斯把这个独立王国给建立起来,搭桥、铺路、盖房子,栽种上花花草草。
要是科技世界里已经有了好几个非常优秀非常成熟的智能手机王国了,各种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了,谁还愿意去“iPhone”的王国里从零开始的搞建设?
这就是从0到1的创造性意义,可以引领时代,号召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为我所用。
可即便是如此,iPhone这个独立王国也要对外面的科技世界开出好几扇窗,让独立王国跟外面的世界相互接壤,达到一部分的兼容性。
而这也是周不器对云计算产业会格外重视的原因。
现在的“云计算”,就跟当年的“iPhone”差不多。
都是新产品、新产业。
科技世界里,尚没有完整的成熟的云计算的地盘。这样一来,紫微星就存在了一定的引领时代的意义,就可以号召全世界的科技同仁为我所用了。
最典型的就是紫微云操作系统。
想要使用紫微云平台,商家们就要专门地去开发紫微云操作系统版本的软件,挂在平台上供用户们使用。
时间长了,云端产品要开发出紫微云系统的版本,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一个围绕着“云计算”的科技世界规则就算确立起来了。
要是科技世界里已经有着很成熟的云计算工业了,由A、B、C三大巨头平分这块地盘。那么紫微云在这时候出现,就很难找到成功的机会。
软件厂商们要开发出A、B、C三个版本的云端产品,已经很辛苦了,凭什么还要去开发一个紫微云的版本?
就算开发出来了,云计算市场的地盘已经被A、B、C三家给瓜分了,紫微云勉为其难地闯出来了,最多也就是在巨头的挤兑下吃点残羹冷炙,不可能有今天这种0到1的引领行业的世界地位。
周不器早在五六年前就确定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思路。
并且很大方地允许科学家们在很多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很多有关紫微云的技术逻辑、产品理念和路线方向的文章。
还开源了20多个项目的全部代码。
乍一看,紫微星很吃亏了。
花了几十亿在不停地试错、改正、测试后得到的正确结论,免费地分享给全世界了,实在太浪费了。
实际这背后是更深的道理。
当全世界的云计算产品都围绕着紫微云的技术方向和技术理念去发展的时候,紫微云在这个产业里的规则也就确定起来了,云计算的行业要按照紫微云的规则去发展。
紫微云拿到了这部分的话语权,才能够号召到更多的科技界同仁加入到紫微云的阵营里来,让他们按照紫微云的规矩做事。
就比如周不器这次提出的自研芯片的策略。
在当今这种科技世界这么完善的情况下,小公司根本就没资格搞芯片,搞出来了也很难过通用性这一关。
想要让全世界的产品都去适配你,你算老几?
你去适配全世界,你有那个技术实力吗?
只有掌握了科技规则的巨头才有这样的话语权。
就比如苹果推出了一款新的芯片,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都要抓紧时间去研发新版本的App,去适配苹果的新芯片。
连高通都不行。
高通也得去适配全世界。
现在的紫微云,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艰巨的挑战!
要怎么选择芯片的研发路线?
是适配全世界?
还是全世界来适配你?
送走了史总,周不器跟一众紫微云的高管们进入了会议室,就要对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王建博士道:“开发一些中低端的服务器处理器,其实不算太难。芯片的难度主要在于精密性,我们做不出1微米的芯片,总归能做出1毫米的芯片。手机和电脑的芯片,受到产品体积的限制,芯片是越小越好。我们自家用的服务器,一不求美观、二没有大小限制,英特尔用1微米能解决的事,我们可以用10毫米去解决。”
周不器点了点头,“我好像听谁说过……好像是联想的杨总,国内在超算处理器领域的领先,其实就是采用这种策略。”
王建道:“对,就是这个意思。一台超级计算机比这个会议室都大,芯片没有了大小的限制,不追求太高规格的精密度,没有应用化的通用性,就不存在开发难度了。这也是我们要自研芯片的关键点。”
周峰对这句话加以了补充,“我们到底要开发通用芯片,还是专供内部使用的芯片?”
周不器问:“优劣势呢?说一下,王建博士?”
王建是首席技术官,紫微云也是他一手带队开发出来的,在技术领域就很有话语权,说道:“先说通用芯片,优势是适配性强,甚至可以商业化。国产的那些服务器,主要以中低端的为主,都是采购的外国芯片。要是我们能够成功地开发出通用芯片,并且对外销售,意味着他们不需要花外汇去从海外进口了,我们的产品可以价格更低,且没有卡脖子的溢价困扰。”
周不器对此深以为然,颔首道:“对,贺阳就总说,他此前在联想工作的时候,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美国的芯片供应商总会临时加价,或者是供货不足。因为是必需品又没有替代品,就总会被他们勒索。”
王建道:“服务器领域要相对好些,服务器毕竟是B端的产品,联想电脑更多地是面向C端,面向的是个人。”
这是B端和C端的最大不同了。
B端的采购方是公司,由一大批对行业了如指掌的精英们做决策,他们总会作出最佳的选择,会选择最物美价廉的产品。
至于这款产品是品牌性极强的科技巨头生产的,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作坊生产的,这些跟产品的好坏完全没有关系。
只要产品质量足够好,价格足够便宜,那就行了。
C端面向的是个人,很多人都不了解行情,就很容易被营销给“欺骗”,会着重去买品牌性更强的产品。哪怕另一款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因为品牌太低,也会销量平平。
服务器面向的都是公司,都是B端的采购方。
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才对产品销量有决定性作用,就像国产的中低端服务器会在行业里崛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