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北京变故
杨博并没有直接说条件,而是话音一转,就说道:“北京这十几日风云突变,煞是精彩。”
周梦臣一愣,他不得不承认,他在很多事情上,还是比不上很多文官大佬,比如消息传递这一件事情。同样一件事情,从北京到各地的消息,杨博就能比周梦臣早知道几日。
周梦臣只能通过驿站来联系各地,但是杨博背后有整个晋商的消息渠道,虽然他无法与大明官方渠道相比,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却能比官方渠道更快。
有时候快上一日,就是天地之别。
而很多文官大佬,都是有这样的渠道的,虽然渠道根植在什么地方,却各有不同。
而周梦臣却没有。
周梦臣说道:“还请杨兄指点一二。”
杨博说道:“事情很多,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先说与我有关的吧,我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不能一直在外,兵部事务,还是要有人主持的。宣大总督杨顺已经入京,代掌部务。”
周梦臣听了之后,冷笑说道:“纵然不用杨兄,也应该用许总督,何故用此人?”
周梦臣对这个杨顺感观很不好,非常不好。倒不是说杨顺是严党的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对于一些有根底的官员,他们才能选择做什么党,跟随那一位大佬,但是对于底层的官员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他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们要跟随谁?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否则就违背官场道义,里外不是人,这样做的下场,请参考李商隐就行了。李商隐一辈子,何其凄惨,不就是因为在官场脚踏两只船。
对于男人来说,这可是大忌。官场的柴刀比你想象得要凶狠。
所以严党之中,不是没有能办事的大臣。但是比例比较少而已,但是杨顺是完全不在此列的。
在周梦臣看来,杨顺能不能办其他的事情不知道,但是根本不适合作为边臣。
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但是他的上司,与邻居,也就是宣府巡抚与宣大总督这两个官职,其实一直在换,更不要说,周梦臣根本不鸟宣大总督,有事直接与兵部联系,与内阁联系,宣大总督,已经变成了宣府总督。权力大大缩减。
处于制衡的原则,在宣府任职的一直是严嵩的人。毕竟周梦臣从名义上是徐阶的人,宣府与大同,是北京的两扇大门,总不
能交给一个人手中。
周梦臣回忆起杨顺在宣府做的事情,可以归纳为三件事情,第一抢功,周梦臣毕竟是宣大总督麾下,虽然杨顺根本不可能干预大同任何事情,但是一旦周梦臣做出事情来,他都想抢功,即便抢不到功劳,也要捞些油水,简直是烦死了。而且杨顺的抢功,不仅仅在于在周梦臣这个抢功,还在于杨顺对下面人抢功,但凡有一点点小功劳,都是必须是杨顺的功劳,下面拼死拼活弄出的一点点功劳,都是他的。
第二,是捞钱。
各种捞钱,军饷,各种拨款,乃至于走私,等等,凡是能赚钱的事情,他都要沾一手。
第三,就是唯严世蕃之命是从。为严世蕃寻找美女,一度找到大同来了,毕竟大同婆娘名声在外。
除却这三点之外,对外是一点战功都没有,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仗。如果没有周梦臣在大同给他顶着,他早就被辛爱给打残了。
这也让周梦臣有时候都不平衡,他有时候都想,放开道路,让辛爱去打一下宣府,好让天下人看看杨某人是什么成色。但也只能想想,毕竟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宣府百姓着想一二。
至于许论,而今是辽东巡抚。也是在抵抗土蛮,与辽东女真等各部第一线,可以说整个九边来看,大明第一大对手,就是土默特部,第二大对手,就是辽东这里的,辽东要面对的土蛮部,朵颜部,女真各部等等。总之看上去不强,但其实很麻烦的。许论处置得都很得体,虽然没有什么大胜仗,但是各部也没有在辽东站什么便宜。在周梦臣看来,许论有兵部尚书之才。
在历史上,隆庆封贡之后,俺答老实了。之后所有大战都是辽东打的,也成就李成梁的赫赫威名。许论在辽东立住脚,能办事,可见是有财政的。
当然了,周梦臣之所以看重许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论是陕西人。周梦臣与韩邦奇搭上线之后,其实就是与整个陕西士绅搭上线了,不管说,许论就是周梦臣的自己人,但是有了这一层关系,更好说话。更容易成为彼此的助力。毕竟在周梦臣这个时候,做不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多是要合纵连横。
周梦臣其实并不知道,因为历史改变,这两个人的经历有些变化。
历史上就是许论在杨博之后接替兵部尚书的。因为许论之前有两个功绩,第一个功绩,修北京外城。第二个就是修
山西边墙,对抗鞑子,斩首数百。第三个功绩就是修建大同边墙,而他也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兵临城下之后,被嘉靖迅速提拔的用兵之才。奈何,这个历史之中,周梦臣光芒太盛,许论功绩不足,上面又没有人,而今还在巡抚任上。反倒是杨顺,虽然被周梦臣影响,但是作为严党中坚,小阁老的心腹,自然没有受到影响。杨顺在历史上做得最有名的一件事情,不是别的,就是杀了沈炼。
当然了,而今的徐阶要比历史上强大很多,严嵩固然是一手遮天,但与历史上的一手遮天却有不一样,毕竟徐阶一开始就接受了夏言余部,然后又有周梦臣这个名将宠臣的支持,与当年徐阶两手空空登上大学士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种形式之下,严嵩没有心思去折腾沈炼,毕竟沈炼是锦衣卫的人,是陆炳的人。陆炳又是皇帝人,在两方争斗之中,一直处于中立之中。
周梦臣其实也明白,杨博出外的时候,就注定兵部尚书不可能长久空缺,在官场规则之中,这个时候暂代部务的人,就是将来掌管兵部的人。
周梦臣心中暗道:“杨博这个时候提这个?是让我帮忙帮助他夺回兵部尚书之位?这个我可是做不到啊?”
周梦臣而今在政坛上已经有一席之地了,但仅仅是一席之地。并不代表周梦臣能在六部尚书这样大事上有说话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在京师,他在外就是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不愿意离开京师的原因,因为话语权,在京师,周梦臣用些心力,并不是不能在兵部尚书人选上说话,就好像周梦臣机缘巧合之下,帮助王用宾订下礼部尚书。
杨博微微摇头,说道:“周大人过奖了。杨顺暂代兵部尚书之事,还是一件小事,还有一件事情,与周大人有关系的,礼部王尚书已经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了。”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叹息一声,说道:“毕竟科举在即,王尚书又没有根基,这一件事情,其实早有预料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两件事情居然一起发生了。”
杨博哈哈一笑,说道:“这哪里是两件事情一起发生了,还有一件事情也发生了。比起这一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小儿科。”
周梦臣一愣,他觉得六部尚书换了两个,已经是官场大动荡了,难道还发生了其他事情。周梦臣立即问道:“还有何事?”
周梦臣一愣,他不得不承认,他在很多事情上,还是比不上很多文官大佬,比如消息传递这一件事情。同样一件事情,从北京到各地的消息,杨博就能比周梦臣早知道几日。
周梦臣只能通过驿站来联系各地,但是杨博背后有整个晋商的消息渠道,虽然他无法与大明官方渠道相比,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却能比官方渠道更快。
有时候快上一日,就是天地之别。
而很多文官大佬,都是有这样的渠道的,虽然渠道根植在什么地方,却各有不同。
而周梦臣却没有。
周梦臣说道:“还请杨兄指点一二。”
杨博说道:“事情很多,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先说与我有关的吧,我虽然是兵部尚书,但是不能一直在外,兵部事务,还是要有人主持的。宣大总督杨顺已经入京,代掌部务。”
周梦臣听了之后,冷笑说道:“纵然不用杨兄,也应该用许总督,何故用此人?”
周梦臣对这个杨顺感观很不好,非常不好。倒不是说杨顺是严党的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对于一些有根底的官员,他们才能选择做什么党,跟随那一位大佬,但是对于底层的官员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他们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们要跟随谁?否则就是忘恩负义。否则就违背官场道义,里外不是人,这样做的下场,请参考李商隐就行了。李商隐一辈子,何其凄惨,不就是因为在官场脚踏两只船。
对于男人来说,这可是大忌。官场的柴刀比你想象得要凶狠。
所以严党之中,不是没有能办事的大臣。但是比例比较少而已,但是杨顺是完全不在此列的。
在周梦臣看来,杨顺能不能办其他的事情不知道,但是根本不适合作为边臣。
周梦臣在大同数年,但是他的上司,与邻居,也就是宣府巡抚与宣大总督这两个官职,其实一直在换,更不要说,周梦臣根本不鸟宣大总督,有事直接与兵部联系,与内阁联系,宣大总督,已经变成了宣府总督。权力大大缩减。
处于制衡的原则,在宣府任职的一直是严嵩的人。毕竟周梦臣从名义上是徐阶的人,宣府与大同,是北京的两扇大门,总不
能交给一个人手中。
周梦臣回忆起杨顺在宣府做的事情,可以归纳为三件事情,第一抢功,周梦臣毕竟是宣大总督麾下,虽然杨顺根本不可能干预大同任何事情,但是一旦周梦臣做出事情来,他都想抢功,即便抢不到功劳,也要捞些油水,简直是烦死了。而且杨顺的抢功,不仅仅在于在周梦臣这个抢功,还在于杨顺对下面人抢功,但凡有一点点小功劳,都是必须是杨顺的功劳,下面拼死拼活弄出的一点点功劳,都是他的。
第二,是捞钱。
各种捞钱,军饷,各种拨款,乃至于走私,等等,凡是能赚钱的事情,他都要沾一手。
第三,就是唯严世蕃之命是从。为严世蕃寻找美女,一度找到大同来了,毕竟大同婆娘名声在外。
除却这三点之外,对外是一点战功都没有,甚至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仗。如果没有周梦臣在大同给他顶着,他早就被辛爱给打残了。
这也让周梦臣有时候都不平衡,他有时候都想,放开道路,让辛爱去打一下宣府,好让天下人看看杨某人是什么成色。但也只能想想,毕竟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宣府百姓着想一二。
至于许论,而今是辽东巡抚。也是在抵抗土蛮,与辽东女真等各部第一线,可以说整个九边来看,大明第一大对手,就是土默特部,第二大对手,就是辽东这里的,辽东要面对的土蛮部,朵颜部,女真各部等等。总之看上去不强,但其实很麻烦的。许论处置得都很得体,虽然没有什么大胜仗,但是各部也没有在辽东站什么便宜。在周梦臣看来,许论有兵部尚书之才。
在历史上,隆庆封贡之后,俺答老实了。之后所有大战都是辽东打的,也成就李成梁的赫赫威名。许论在辽东立住脚,能办事,可见是有财政的。
当然了,周梦臣之所以看重许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许论是陕西人。周梦臣与韩邦奇搭上线之后,其实就是与整个陕西士绅搭上线了,不管说,许论就是周梦臣的自己人,但是有了这一层关系,更好说话。更容易成为彼此的助力。毕竟在周梦臣这个时候,做不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更多是要合纵连横。
周梦臣其实并不知道,因为历史改变,这两个人的经历有些变化。
历史上就是许论在杨博之后接替兵部尚书的。因为许论之前有两个功绩,第一个功绩,修北京外城。第二个就是修
山西边墙,对抗鞑子,斩首数百。第三个功绩就是修建大同边墙,而他也是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兵临城下之后,被嘉靖迅速提拔的用兵之才。奈何,这个历史之中,周梦臣光芒太盛,许论功绩不足,上面又没有人,而今还在巡抚任上。反倒是杨顺,虽然被周梦臣影响,但是作为严党中坚,小阁老的心腹,自然没有受到影响。杨顺在历史上做得最有名的一件事情,不是别的,就是杀了沈炼。
当然了,而今的徐阶要比历史上强大很多,严嵩固然是一手遮天,但与历史上的一手遮天却有不一样,毕竟徐阶一开始就接受了夏言余部,然后又有周梦臣这个名将宠臣的支持,与当年徐阶两手空空登上大学士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这种形式之下,严嵩没有心思去折腾沈炼,毕竟沈炼是锦衣卫的人,是陆炳的人。陆炳又是皇帝人,在两方争斗之中,一直处于中立之中。
周梦臣其实也明白,杨博出外的时候,就注定兵部尚书不可能长久空缺,在官场规则之中,这个时候暂代部务的人,就是将来掌管兵部的人。
周梦臣心中暗道:“杨博这个时候提这个?是让我帮忙帮助他夺回兵部尚书之位?这个我可是做不到啊?”
周梦臣而今在政坛上已经有一席之地了,但仅仅是一席之地。并不代表周梦臣能在六部尚书这样大事上有说话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在京师,他在外就是一点影响力都没有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官员不愿意离开京师的原因,因为话语权,在京师,周梦臣用些心力,并不是不能在兵部尚书人选上说话,就好像周梦臣机缘巧合之下,帮助王用宾订下礼部尚书。
杨博微微摇头,说道:“周大人过奖了。杨顺暂代兵部尚书之事,还是一件小事,还有一件事情,与周大人有关系的,礼部王尚书已经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了。”
周梦臣听了,微微一愣,叹息一声,说道:“毕竟科举在即,王尚书又没有根基,这一件事情,其实早有预料了,只是没有想到这两件事情居然一起发生了。”
杨博哈哈一笑,说道:“这哪里是两件事情一起发生了,还有一件事情也发生了。比起这一件事情,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是小儿科。”
周梦臣一愣,他觉得六部尚书换了两个,已经是官场大动荡了,难道还发生了其他事情。周梦臣立即问道:“还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