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京察开始
周梦臣与杨博订盟之后,很多事情都变得方便起来,杨博既然决定过一段时间就向上面申请丁忧。对河朔省的安排,一切都按照周梦臣的意思来办。
比如,原本周梦臣一直担心,等杨博走后。杨继盛能不能坐稳河朔巡抚之位。而今有了杨博的保证,这一件事情就没有什么风险了。
周梦臣也投桃报李,在很多事情上,为晋商大开方便之门。为此晋商与陕西商人的合作也日趋紧密,周梦臣也知道,以三原王家为首的陕西商人正在与晋商磋商。商量的就是陕西商人入股黄河银行之事。
如此一来,黄河银行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既然一切障碍都没有了。
周梦臣也就正式开始了移民,与壶口铁路工程。因为原材料的原因,壶口铁路好要用一段时间才能开工。而今仅仅是打地基,修葺河道,寻找港口。倒是移民这一件事情,进入正轨了。
第一波从关中征召的万人壮丁,坐船到壶口,上岸步行十几里,然后再坐船,到鄂尔多斯,不,而今正式被叫做丰州府。只是丰州府而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这些壮丁第一件事情,就是营造丰州城,而丰州城的位置,就是在兔毛川汇入黄河的河口西岸。与东胜卫相距一河之隔。这里还算适应耕种。只是再往北一点,就是沙漠了。
黄河河套内部,其实也是有沙漠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对鄂尔多斯,也就是而今丰州府,是大明马场的原因。其实黄河河套之内的沙漠,也好像是毛乌素沙漠一样,都是可以治理,但是周梦臣很明白,这不是而今可以做到事情,而且周梦臣觉得这里的沙漠更多是因为过度的农业开发。这一带在秦代的时候,就是新秦中,生态非常好,而今却大面积沙化。甚至榆林城外就是沙漠了。所以在黄河两岸,还有一些河岸两侧,是可以耕种的,毕竟有了蒸汽机之后。对水资源的利用也是大大增加的。但是远离河道的地方,周梦臣觉得作为放牧的地方更好。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建设。
而主持这里工程的人,就是李成梁。
可以说周梦臣与杨博订盟,影响最大的就是李成梁。
在此之前,李成梁的丰州知府一职,还有一点悬,原因无他,李成梁不过一个秀才,几年之内,连升数级,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便有功劳担任知府也有一点问题了,须知,很多举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坐一任知府。而李成梁还这么年
轻。
但是周梦臣与杨博订盟之后,杨博就破格任用了李成梁。
当然了,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毕竟这个丰州府还是纸面上的,要人没有人,治下百姓大多是蒙古人,而且连蒙古人都不多,要地方,也没有地方,耕地没有,沙漠不少,连正经的城池都没有。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个丰州知府,根本就是消遣人的。不愿意做这么没有油水,反而有风险的官。
李成梁对自己有次际遇,是因为什么更是明白之极,于是他建立的丰州城第一建筑,不是丰州府衙,而是丰州书院,从大同书院请来不少毕业生,搭建起一个新书院来。
周梦臣对李成梁这种赤裸裸拍马屁的事情,有些高兴,又有些不适应。反正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高兴,自然是高兴气学,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不适应是,他向来觉得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一件很神圣的东西,但是夹杂在肮脏的官场陋习之中,这让周梦臣有一些不舒服。
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官,他早就知道了。自然界最多的不是黑白,而是黑白之间的五彩斑斓。同样,想要做事,就不要有太多的洁癖。
周梦臣不能打击李成梁的做法,反而请徐渭代笔,写了篇文章。高度评价了李成梁所作所为,并且要求丰州书院,求真务实。以解决百姓的难题为要。特别是在丰州与大同不一样,应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唯一大明百姓比蒙古人更适应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草原才能真正成为大明的疆土,而不是阻碍。云云。
周梦臣并没有想到。他这篇文章,虽然有自己的期望,但却没有多少指望。只是他低估了自己的威望,或者说低估了下面官员拍马的力度。
他这一篇文章,被李成梁奉为圭臬。成为了丰州书院的指导思想。
从来一系列技术带到了丰州,什么青贮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等一些技术。而丰州府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模式,也让丰州书院在这方面有大方面的发展。丰州书院也成为了在畜牧方面首屈一指的书院。
即便多年之后,丰州书院改过很多名字。但是他们的畜牧业,乃至于生物科学方面一直在海内外的重点科目。
当然了,这是后话。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当年他为了建立大同书院,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但是,随着他地位的提高,他的学说被不知道多少摆在桌面上了。随即很多信奉气学的书院在各
地成立,根本不用,周梦臣打招呼。而大同书院,作为各级书院的祖庭,分量更是不同。
周梦臣忙于各种事务的时候,在严嵩支持之下,大学士李本暂代吏部尚书主持的京察展开了,这一次,同时展开的还有外察。总之,严厉之极。
周梦臣在陕西都能感受到从北京吹来的凌厉的寒风。
他的得力助手之一,陕西巡抚唐时英,就在外察之中,被罢免了。
周梦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吃惊之极。
他与唐时英见面的时间不多,很多事情都是从公务上了解,但是总体上来说,周梦臣还是挺认可唐时英的。周梦臣坐镇的地方,是地震的重灾区,但并不是说,其他地方地震就没有造成伤害了,只是相对来说就少了。而有余震,宁夏地震等等吗,这么多事情。周梦臣都委托给唐时英去办。唐时英都办得妥妥当当的,可以说尽心竭力。几乎没有在西安住过几日,都是在西北各地到底巡视。
这才让周梦臣安心。
唐时英是那一种科名不好,一开始就没有在京师留任,从县令知府一直做道巡抚的地方官,为政经验之丰富甚至要远远超过了杨继盛。
周梦臣心中暗暗可惜,唐时英年纪大了,而今已经六十左右了。否则周梦臣都有招揽唐时英为自己的左右手的想法。只是唐时英这个年纪,说退休也不迟了。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唐时英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辛苦一辈子,反而没有一个好名声,落得一个罢官的下场。要知道以唐时英的年纪与人脉,他这一次下去,几乎就没有起复的可能了。
周梦臣一边派人去北京打听为什么。另外请唐时英来朝邑一趟问问为什么。
从京师打听消息的人还没有回来,唐时英就从宁夏回来吧了,立即赶过来见周梦臣。
周梦臣接见唐时英,寒暄了两句,将吏部的结果告诉了唐时英,问道:“唐大人,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这问题?唐大人可明白?”
唐时英的眼睛充满了失落,好一阵子才用他充满西南味的官话说道:“或许是有一件事情。”
周梦臣问道:“什么事情?”
唐时英说道:“三月份的时候,吏部有公文,说我今年任满,要我上京到吏部述职。我以事务繁忙,请吏部稍待数月。”
比如,原本周梦臣一直担心,等杨博走后。杨继盛能不能坐稳河朔巡抚之位。而今有了杨博的保证,这一件事情就没有什么风险了。
周梦臣也投桃报李,在很多事情上,为晋商大开方便之门。为此晋商与陕西商人的合作也日趋紧密,周梦臣也知道,以三原王家为首的陕西商人正在与晋商磋商。商量的就是陕西商人入股黄河银行之事。
如此一来,黄河银行的影响力就更大了。
既然一切障碍都没有了。
周梦臣也就正式开始了移民,与壶口铁路工程。因为原材料的原因,壶口铁路好要用一段时间才能开工。而今仅仅是打地基,修葺河道,寻找港口。倒是移民这一件事情,进入正轨了。
第一波从关中征召的万人壮丁,坐船到壶口,上岸步行十几里,然后再坐船,到鄂尔多斯,不,而今正式被叫做丰州府。只是丰州府而今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城池,这些壮丁第一件事情,就是营造丰州城,而丰州城的位置,就是在兔毛川汇入黄河的河口西岸。与东胜卫相距一河之隔。这里还算适应耕种。只是再往北一点,就是沙漠了。
黄河河套内部,其实也是有沙漠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对鄂尔多斯,也就是而今丰州府,是大明马场的原因。其实黄河河套之内的沙漠,也好像是毛乌素沙漠一样,都是可以治理,但是周梦臣很明白,这不是而今可以做到事情,而且周梦臣觉得这里的沙漠更多是因为过度的农业开发。这一带在秦代的时候,就是新秦中,生态非常好,而今却大面积沙化。甚至榆林城外就是沙漠了。所以在黄河两岸,还有一些河岸两侧,是可以耕种的,毕竟有了蒸汽机之后。对水资源的利用也是大大增加的。但是远离河道的地方,周梦臣觉得作为放牧的地方更好。
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建设。
而主持这里工程的人,就是李成梁。
可以说周梦臣与杨博订盟,影响最大的就是李成梁。
在此之前,李成梁的丰州知府一职,还有一点悬,原因无他,李成梁不过一个秀才,几年之内,连升数级,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便有功劳担任知府也有一点问题了,须知,很多举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坐一任知府。而李成梁还这么年
轻。
但是周梦臣与杨博订盟之后,杨博就破格任用了李成梁。
当然了,还有一些别的原因,毕竟这个丰州府还是纸面上的,要人没有人,治下百姓大多是蒙古人,而且连蒙古人都不多,要地方,也没有地方,耕地没有,沙漠不少,连正经的城池都没有。
很多官员都觉得这个丰州知府,根本就是消遣人的。不愿意做这么没有油水,反而有风险的官。
李成梁对自己有次际遇,是因为什么更是明白之极,于是他建立的丰州城第一建筑,不是丰州府衙,而是丰州书院,从大同书院请来不少毕业生,搭建起一个新书院来。
周梦臣对李成梁这种赤裸裸拍马屁的事情,有些高兴,又有些不适应。反正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高兴,自然是高兴气学,或者科学技术的传播。不适应是,他向来觉得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一件很神圣的东西,但是夹杂在肮脏的官场陋习之中,这让周梦臣有一些不舒服。
但是做了这么多年官,他早就知道了。自然界最多的不是黑白,而是黑白之间的五彩斑斓。同样,想要做事,就不要有太多的洁癖。
周梦臣不能打击李成梁的做法,反而请徐渭代笔,写了篇文章。高度评价了李成梁所作所为,并且要求丰州书院,求真务实。以解决百姓的难题为要。特别是在丰州与大同不一样,应该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唯一大明百姓比蒙古人更适应在草原上放牧的时候。草原才能真正成为大明的疆土,而不是阻碍。云云。
周梦臣并没有想到。他这篇文章,虽然有自己的期望,但却没有多少指望。只是他低估了自己的威望,或者说低估了下面官员拍马的力度。
他这一篇文章,被李成梁奉为圭臬。成为了丰州书院的指导思想。
从来一系列技术带到了丰州,什么青贮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等一些技术。而丰州府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模式,也让丰州书院在这方面有大方面的发展。丰州书院也成为了在畜牧方面首屈一指的书院。
即便多年之后,丰州书院改过很多名字。但是他们的畜牧业,乃至于生物科学方面一直在海内外的重点科目。
当然了,这是后话。
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当年他为了建立大同书院,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但是,随着他地位的提高,他的学说被不知道多少摆在桌面上了。随即很多信奉气学的书院在各
地成立,根本不用,周梦臣打招呼。而大同书院,作为各级书院的祖庭,分量更是不同。
周梦臣忙于各种事务的时候,在严嵩支持之下,大学士李本暂代吏部尚书主持的京察展开了,这一次,同时展开的还有外察。总之,严厉之极。
周梦臣在陕西都能感受到从北京吹来的凌厉的寒风。
他的得力助手之一,陕西巡抚唐时英,就在外察之中,被罢免了。
周梦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吃惊之极。
他与唐时英见面的时间不多,很多事情都是从公务上了解,但是总体上来说,周梦臣还是挺认可唐时英的。周梦臣坐镇的地方,是地震的重灾区,但并不是说,其他地方地震就没有造成伤害了,只是相对来说就少了。而有余震,宁夏地震等等吗,这么多事情。周梦臣都委托给唐时英去办。唐时英都办得妥妥当当的,可以说尽心竭力。几乎没有在西安住过几日,都是在西北各地到底巡视。
这才让周梦臣安心。
唐时英是那一种科名不好,一开始就没有在京师留任,从县令知府一直做道巡抚的地方官,为政经验之丰富甚至要远远超过了杨继盛。
周梦臣心中暗暗可惜,唐时英年纪大了,而今已经六十左右了。否则周梦臣都有招揽唐时英为自己的左右手的想法。只是唐时英这个年纪,说退休也不迟了。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唐时英最后落得如此下场。辛苦一辈子,反而没有一个好名声,落得一个罢官的下场。要知道以唐时英的年纪与人脉,他这一次下去,几乎就没有起复的可能了。
周梦臣一边派人去北京打听为什么。另外请唐时英来朝邑一趟问问为什么。
从京师打听消息的人还没有回来,唐时英就从宁夏回来吧了,立即赶过来见周梦臣。
周梦臣接见唐时英,寒暄了两句,将吏部的结果告诉了唐时英,问道:“唐大人,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这问题?唐大人可明白?”
唐时英的眼睛充满了失落,好一阵子才用他充满西南味的官话说道:“或许是有一件事情。”
周梦臣问道:“什么事情?”
唐时英说道:“三月份的时候,吏部有公文,说我今年任满,要我上京到吏部述职。我以事务繁忙,请吏部稍待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