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俞大猷到
如果说,戚继光这边战事结束。为周梦臣腾出很多人力物力之外。那么俞大猷的到来,就等于给了周梦臣一个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毕竟,如果战事在陆地上,周梦臣自己都能搞定,而在海上,周梦臣固然做了很多的研究,依然不自信能够指挥一场海战。
因为海战的不确定因素比陆地上多太多了。周梦臣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其实他对战事本来就不是多擅长,在大同是赶鸭子上架,而今有选择,何必自己上。自己又未必能做好。还是交给对此有经验的人比较好。
这个人自然是俞大猷。
俞大猷接到军令之后,立即从台湾赶过来。
周梦臣见了俞大猷,并没有直接说倭寇的事情,而是说起东海水师的事情。毕竟这一年之中,周梦臣对东海水师投入,几乎是不不遗余力地。
俞大猷说道:“而今东海水师有一号福船四十艘,二号福船六十艘,三号福船一百艘,另外有其余各式船只七十八艘,至于小船不在其列。总计二百七十八艘,作战人员总共有三万五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东海五卫,澎湖港,舟山卫,等十处卫所,总计兵力五万之众,下辖老弱妇孺,有三十余万。”
周梦臣听了,说道:“好。”
这一句好,是真心的。
在他来江南之前,大明的船只分散在各个卫所之中,总体上都比倭寇差很多。而今东海水师虽然整体数量上,好像没有增多。但是实际上战斗力飙升。单单一号福船四十艘,就有两千多门火炮。再加上其他船只的火炮,还有岸防火炮。周梦臣自信,这一支舰队,即便放在西方,与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也未必不能碰一碰。
这支船队,就是周梦臣的安全感。
周梦臣问道:“东海五卫的情况怎么样?”
俞大猷说道:“东海五卫。而今已经有了产出,主要是木材,樟脑,还有一些粮食,可以供应军中。”随即俞大猷给周梦臣讲解了东海,也就是台湾的现状。
去年,周梦臣从福建回苏州,而俞大猷就直接进攻魍港。林凤见大势已去。就立即投降了。
随即俞大猷就改魍港为望港,因为从这里向西,就是福建,也是大多少人的家乡。在望港分配下三卫,分别为东海中卫,东海左卫,与东海右卫。安置了十万百姓,并选出一万五千青壮,作为士卒。俞大猷本来想在望港驻扎舰队,但是发现望港耕种条件不错,但是作为港口条件就不大好了,河流
淤泥太厉害了。毕竟到后世才几百年,魍港遗址只能去完全不靠海的地方挖土了。
随即俞大猷又在台北,台南两地建立了,东海前卫与东海后卫。这两地未必与后世的台北台南完全融合。毕竟俞大猷要的仅仅是港口。不过,两地天然良港,本来就不多。未必不是对应的地方。
在此之后,俞大猷就坐镇望港,亲自指挥军队开垦荒地,在原本魍港土地的基础上,又开垦十几万亩土地,并且为了这些土地,与大肚王国,狠狠打了一仗,结果自然不用说。
甚至俞大猷都没有上报。就好像一场狩猎一般。有什么好意思说。
从此俘获不少土人。俞大猷将这些土人组织起来,开始修建城池与水利工程。
以至于俞大猷长期坐镇望港,而望港也成了东海水师后勤基地,与行政中心。
而今周梦臣召俞大猷过来,俞大猷就是从望港过来的。
周梦臣听了俞大猷报喜,问道:“仅仅凭借此事,将来俞总兵功业,未必在开漳圣王之下。”
俞大猷听了,红光满面,说道:“还是大人指点,否则我也会起畏难之心。如此大事就做不成了。”俞大猷并没有告诉周梦臣,整整一年,死在台湾的人,不分老弱青壮,已经有万人之多了。更不要说不道多少土人在艰苦的基础建设之中丢掉了性命。
如果真正算人命的话,周梦臣的移民计划,已经死了三四万人了。
只汉人占的比例不多。
他也没有告诉周梦臣,其中有几次下面的人哗变,甚至俞大猷亲自出手平定下来的。这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辛苦,本就是应该的,没有必要向上面说。
总体上,周梦臣的心,其实比古代人心软。原因也很简单,后世的孩子亲眼见过死亡得太少了。即便出席丧礼,也没有亲眼看到一个人死。
而在明代看见死亡的几率太高,家中兄弟多,但是有很多都是立不住的。也就是小时候与你一起长大的伙伴,在你成年之前,会死上好几个。甚至更多。
见管这种情况,对死亡的承受能力,也就强大许多,现代见到一个人死,立即就能同理,如果这个人因为自己而死,甚至能内疚到自杀。但是对古人来说,这太过矫情了。
因为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
邓城与俞大猷是生死好友,邓城死后,俞大猷固然伤心,却一点也不妨碍他做正事,因为他自己伤心也没有什么用,他能做到,也就是将邓城的两个儿子,当成亲生儿子一样。培养出来,让他们光宗
耀祖,也算是报与邓城生死之交了。
生死之交尚且如此,对于这些海盗出身的俘虏,俞大猷虽然也有宽容之心,但如果谁犯到他手中,他也会法不容情。
周梦臣不知道,台湾开拓居然有这么大的代价。在这里稍稍疏忽了,到了很久之后,他才知道。他当时就想,如果他知道代价如此巨大,当时也不知道会不会下定决心。
周梦臣又询问了一些水师的其他问题。俞大猷一一回答。周梦臣忽然正色说道:“倭寇起因,固然有我朝内贼,但多有倭寇,我堂堂天朝,岂能有辱于小国,此仇必报,然茫茫大海,非用水师不可。东海水师可以承担这一件事情吗?”
俞大猷立即起身行礼说道:“请大人放心,东海水师决计能远航日本,覆灭日本所有的船只,只是水师各卫固然堪战,但比不上浙军与闽军的。所以岸上的事情。就力不从心了。”
“放心。”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我不会让水师上岸的。只是你说到底有几分把握。须知军中无戏言。”
俞大猷说道;“日本船只简陋,火炮今后没有,虽然在肉搏战上,有几分造诣,但是而今的海上,早就不是依靠手中刀枪打天下的时候了。故而,大船胜小船,大炮胜小炮,日本的水师,灭之易如反掌。”
“好。”周梦臣说道。他随即将一分文书递给了俞大猷。是关于新倭南下的事情。俞大猷看了,眼睛微微一眯,丝丝缕缕的杀气,从他眼睛之中冒出来。
周梦臣见一条看完,说道:“而今有信心,灭了这些新倭吗?”
俞大猷说道:“只要能遇见他们,我有十足把握。但是,”俞大猷微微一顿,说道:“这情报太简单了,甚至说简陋,说他们要来,根本没有说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
“水师纵然有无数手段。也用不上了。”
“这不是正看你俞大将军的手段吗?”周梦臣说道:“我什么都给你做了,要你如何?”
俞大猷听了,顿时不说话了。他又细细看了一会儿。沉思了一阵子,忽然抬头说道:“大人,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他们还会走长崎舟山航线,东海水师集结在舟山,足够拒敌。只要查明他们的所在,剩下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自从去年清扫海盗之后,沿海百姓才过上几个月的太平日子。”周梦臣说道:“我不要水到渠成,我要万无一失。”
“知道吗?”
俞大猷深吸一口气,说道:“下官---明白。”
毕竟,如果战事在陆地上,周梦臣自己都能搞定,而在海上,周梦臣固然做了很多的研究,依然不自信能够指挥一场海战。
因为海战的不确定因素比陆地上多太多了。周梦臣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其实他对战事本来就不是多擅长,在大同是赶鸭子上架,而今有选择,何必自己上。自己又未必能做好。还是交给对此有经验的人比较好。
这个人自然是俞大猷。
俞大猷接到军令之后,立即从台湾赶过来。
周梦臣见了俞大猷,并没有直接说倭寇的事情,而是说起东海水师的事情。毕竟这一年之中,周梦臣对东海水师投入,几乎是不不遗余力地。
俞大猷说道:“而今东海水师有一号福船四十艘,二号福船六十艘,三号福船一百艘,另外有其余各式船只七十八艘,至于小船不在其列。总计二百七十八艘,作战人员总共有三万五千人。除此之外,还有东海五卫,澎湖港,舟山卫,等十处卫所,总计兵力五万之众,下辖老弱妇孺,有三十余万。”
周梦臣听了,说道:“好。”
这一句好,是真心的。
在他来江南之前,大明的船只分散在各个卫所之中,总体上都比倭寇差很多。而今东海水师虽然整体数量上,好像没有增多。但是实际上战斗力飙升。单单一号福船四十艘,就有两千多门火炮。再加上其他船只的火炮,还有岸防火炮。周梦臣自信,这一支舰队,即便放在西方,与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也未必不能碰一碰。
这支船队,就是周梦臣的安全感。
周梦臣问道:“东海五卫的情况怎么样?”
俞大猷说道:“东海五卫。而今已经有了产出,主要是木材,樟脑,还有一些粮食,可以供应军中。”随即俞大猷给周梦臣讲解了东海,也就是台湾的现状。
去年,周梦臣从福建回苏州,而俞大猷就直接进攻魍港。林凤见大势已去。就立即投降了。
随即俞大猷就改魍港为望港,因为从这里向西,就是福建,也是大多少人的家乡。在望港分配下三卫,分别为东海中卫,东海左卫,与东海右卫。安置了十万百姓,并选出一万五千青壮,作为士卒。俞大猷本来想在望港驻扎舰队,但是发现望港耕种条件不错,但是作为港口条件就不大好了,河流
淤泥太厉害了。毕竟到后世才几百年,魍港遗址只能去完全不靠海的地方挖土了。
随即俞大猷又在台北,台南两地建立了,东海前卫与东海后卫。这两地未必与后世的台北台南完全融合。毕竟俞大猷要的仅仅是港口。不过,两地天然良港,本来就不多。未必不是对应的地方。
在此之后,俞大猷就坐镇望港,亲自指挥军队开垦荒地,在原本魍港土地的基础上,又开垦十几万亩土地,并且为了这些土地,与大肚王国,狠狠打了一仗,结果自然不用说。
甚至俞大猷都没有上报。就好像一场狩猎一般。有什么好意思说。
从此俘获不少土人。俞大猷将这些土人组织起来,开始修建城池与水利工程。
以至于俞大猷长期坐镇望港,而望港也成了东海水师后勤基地,与行政中心。
而今周梦臣召俞大猷过来,俞大猷就是从望港过来的。
周梦臣听了俞大猷报喜,问道:“仅仅凭借此事,将来俞总兵功业,未必在开漳圣王之下。”
俞大猷听了,红光满面,说道:“还是大人指点,否则我也会起畏难之心。如此大事就做不成了。”俞大猷并没有告诉周梦臣,整整一年,死在台湾的人,不分老弱青壮,已经有万人之多了。更不要说不道多少土人在艰苦的基础建设之中丢掉了性命。
如果真正算人命的话,周梦臣的移民计划,已经死了三四万人了。
只汉人占的比例不多。
他也没有告诉周梦臣,其中有几次下面的人哗变,甚至俞大猷亲自出手平定下来的。这种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辛苦,本就是应该的,没有必要向上面说。
总体上,周梦臣的心,其实比古代人心软。原因也很简单,后世的孩子亲眼见过死亡得太少了。即便出席丧礼,也没有亲眼看到一个人死。
而在明代看见死亡的几率太高,家中兄弟多,但是有很多都是立不住的。也就是小时候与你一起长大的伙伴,在你成年之前,会死上好几个。甚至更多。
见管这种情况,对死亡的承受能力,也就强大许多,现代见到一个人死,立即就能同理,如果这个人因为自己而死,甚至能内疚到自杀。但是对古人来说,这太过矫情了。
因为这样的事情常有发生。
邓城与俞大猷是生死好友,邓城死后,俞大猷固然伤心,却一点也不妨碍他做正事,因为他自己伤心也没有什么用,他能做到,也就是将邓城的两个儿子,当成亲生儿子一样。培养出来,让他们光宗
耀祖,也算是报与邓城生死之交了。
生死之交尚且如此,对于这些海盗出身的俘虏,俞大猷虽然也有宽容之心,但如果谁犯到他手中,他也会法不容情。
周梦臣不知道,台湾开拓居然有这么大的代价。在这里稍稍疏忽了,到了很久之后,他才知道。他当时就想,如果他知道代价如此巨大,当时也不知道会不会下定决心。
周梦臣又询问了一些水师的其他问题。俞大猷一一回答。周梦臣忽然正色说道:“倭寇起因,固然有我朝内贼,但多有倭寇,我堂堂天朝,岂能有辱于小国,此仇必报,然茫茫大海,非用水师不可。东海水师可以承担这一件事情吗?”
俞大猷立即起身行礼说道:“请大人放心,东海水师决计能远航日本,覆灭日本所有的船只,只是水师各卫固然堪战,但比不上浙军与闽军的。所以岸上的事情。就力不从心了。”
“放心。”周梦臣微微一笑说道:“我不会让水师上岸的。只是你说到底有几分把握。须知军中无戏言。”
俞大猷说道;“日本船只简陋,火炮今后没有,虽然在肉搏战上,有几分造诣,但是而今的海上,早就不是依靠手中刀枪打天下的时候了。故而,大船胜小船,大炮胜小炮,日本的水师,灭之易如反掌。”
“好。”周梦臣说道。他随即将一分文书递给了俞大猷。是关于新倭南下的事情。俞大猷看了,眼睛微微一眯,丝丝缕缕的杀气,从他眼睛之中冒出来。
周梦臣见一条看完,说道:“而今有信心,灭了这些新倭吗?”
俞大猷说道:“只要能遇见他们,我有十足把握。但是,”俞大猷微微一顿,说道:“这情报太简单了,甚至说简陋,说他们要来,根本没有说什么时候来,从哪里来?”
“水师纵然有无数手段。也用不上了。”
“这不是正看你俞大将军的手段吗?”周梦臣说道:“我什么都给你做了,要你如何?”
俞大猷听了,顿时不说话了。他又细细看了一会儿。沉思了一阵子,忽然抬头说道:“大人,我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他们还会走长崎舟山航线,东海水师集结在舟山,足够拒敌。只要查明他们的所在,剩下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自从去年清扫海盗之后,沿海百姓才过上几个月的太平日子。”周梦臣说道:“我不要水到渠成,我要万无一失。”
“知道吗?”
俞大猷深吸一口气,说道:“下官---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