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等
长几十丈,宽十几丈,再加上甲板上的建筑,从规格上,要比北-京三大殿,要大上一圈。是而今三大殿,而不是清代的三大殿,因为清代的三大殿在规格上要比大明时期小了一大圈。
数十艘这样大船,在周梦臣面前陈列,好像几十个盘踞在海上的巨兽。
周梦臣在俞大猷的带领之下,检阅了这支船队。
说实话,周梦臣虽然带兵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对战术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的。毕竟,周梦臣说到底是文帅,制定大战略,并保障战略执行下去,让麾下每一个将领,能尽其所用。这是周梦臣最擅长的。真要决胜于两军之间。周梦臣的指挥能力,甚至不能用平平来形容。
对陆军都是这样。更不要说水师了。
对水师上各种细节,比如船帆该怎么样保养啊。大炮布置对于不对啊。士卒训练到位不到位啊?更是一点不懂。嗯,倒不能说,什么都不懂,对大炮还是懂一点的。而懂这一点,并不是大炮的使用经验,而是铸造大炮的经验。
周梦臣也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挑了几门炮细细看了看。
他心中暗道:“果然大明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只要将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之上。就能发挥出无穷的能力来。”
周梦臣为什么这么想?是因为他发现,火炮身上一些痕迹,是他看不明白。
要知道,朔州军器监火器生产体系,是直接复制京师军器监的生产体系。而这个生产体系都是源于周梦臣。周梦臣对这些简直是了如指掌。后来朔州监到了大同,也是在周梦臣眼皮底下。虽然朔州监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周梦臣也是能得到报告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今周梦臣从这些大炮上看出一些他不了解的技术细节留下的痕迹。他知道,军器监一定是改技术流程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没有看出,这一点是怎么改的。
对此,周梦臣一点不伤心,更多的是高兴。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梦臣拼命去做,又能做多少事情。而今他看着一个个人成长起来了。比如朔州监的工匠们,在周梦臣培养之下,或许不能称之为科学家,但最少是合格的技术工人,或者说工程师。已经有了主动改进的意识与能力。
在周梦臣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他岂能不高兴?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能看得就是军心士气。
周梦臣好歹是上过战场的,对战场的气息最熟悉不过了。他能从这一些将士嗅到隐隐约约的血腥味。这些人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而且士气很是高昂,并不比他在大同旧部差多少。
可见虽然俞大猷所部扩军很快,两年的时间之内,以俞大猷本部为根本,编入很多其他官军,比如福建尹凤部,等大小水师。最后形成这一支主战水师。在军事素质上一点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周梦臣很满意。
周梦臣随即看了看舟山港,忽然想起什么,对俞大猷说道:“对了,我看两岸山头上,似乎没有炮台?”
俞大猷说道:“似乎听说,天津有炮台,但是舟山等地,还不需要这些。安置一些火炮。也是平白浪费火炮。”
周梦臣一开始有些不明白。但是略略思考一下,慢慢地明白这一点。
要先明白这一点,就先确定炮台是为了做什么?
有人自然说了,是防范敌人的船队。不,应该说是防范敌人有火炮的船队。原因很简单。在火炮威力比较小的时候,炮台根本没有用。只需在岸边防御就行了。常遇春扬名天下的一战,就是采石矶一战,常遇春涉水登岸,抓住元军的长矛,借力上岸。然后大开杀戒,几乎是一个人生生打出一个缺口,为大军开辟的道路。
可谓勇不可当。
而这个时候,元军就没有安置火炮。因为没有必要。
当船只有火炮,可以轰击岸边,让防守一方在岸边站不住脚,为了反制船只的火炮。炮台才大行于世。当然了,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炮台了。只能说,这并不是主要的防御手段。古代大部分炮台都是在明末与清代修建的。
而且东海水师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他现在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而是海盗。海盗本身火力水平就不够,比起而今武装到牙齿的东海水师,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甚至可以说,东海水师而今就有一些火力过剩了。再营造一些炮台,就更浪费了。而且舟山修建炮台,上海修不修,宁波修不修,十几个港口一一修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俞大猷也知道,东海水师花了多少钱。他或许会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之间,一点点的营造一些炮台,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营造。
无他,就是为了省钱。
周梦臣点点头,对东海水师很是满意
,最后问道:“倭寇什么时候来?”
俞大猷说道:“风向调转,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只是,他们什么时候来,这个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以确定,等他们来了,一点会在舟山落脚。”
这一点,前文已经说有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周梦臣说道:“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
俞大猷说道:“只能等了。”
“等?”周梦臣说道。
俞大猷说道:“下官已经派参与大量船舷,分布在航向之上。只要倭寇出现这舟山海域,决计不会漏掉。只有等他自投罗网。”
周梦臣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担心。他担心情报有问题。而今陆炳还没有传来消息。也担心情报没有问题,而倭寇不会走这一条最快捷的道路,会避实就虚,先攻辽东,山东等地。周梦臣岂不是扑空了。
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海战的不确定性太高,每一场海战,都好像是赌博一般,周梦臣很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在无线电之前,大部分海上作战就是这样的。目标靠猜,运动靠赌。
周梦臣心中苦笑,心中自嘲道:“而今就看是妈祖灵验,还是日照灵验了。”
事实证明,周梦臣一系列判断都是正确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日本造船业实在不行。日本最大的船,安宅船,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千石船。而且根本不适合在海上航行,甚至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所用朱印船,也就是持有特别通商许可的船只,也多用大明的船只。
而倭寇卷土重来,必然要与汉人合作。因为没有汉人。他们连大海都过不去。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卷土重来,就是日本大名在招徕汉人海盗。
在周梦臣进行一系列海上清理的活动的时候,自然有很多中国海盗在沿海混不下去,逃亡各方。其中就有日本。不过,大部分都愿意去南洋,日本就是一小部分而已。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算积攒起一支足够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能将万余倭寇运输到大明。
这些海盗之所以愿意与日本合作,也是看中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他们只要能从中分一杯羹,就能迅速壮大。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明情报误判。
就好像周梦臣对日本方面,是云里雾里,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只能靠猜。即便锦衣卫有情报,也未必精准,而日本方面也是一样的。
数十艘这样大船,在周梦臣面前陈列,好像几十个盘踞在海上的巨兽。
周梦臣在俞大猷的带领之下,检阅了这支船队。
说实话,周梦臣虽然带兵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对战术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的。毕竟,周梦臣说到底是文帅,制定大战略,并保障战略执行下去,让麾下每一个将领,能尽其所用。这是周梦臣最擅长的。真要决胜于两军之间。周梦臣的指挥能力,甚至不能用平平来形容。
对陆军都是这样。更不要说水师了。
对水师上各种细节,比如船帆该怎么样保养啊。大炮布置对于不对啊。士卒训练到位不到位啊?更是一点不懂。嗯,倒不能说,什么都不懂,对大炮还是懂一点的。而懂这一点,并不是大炮的使用经验,而是铸造大炮的经验。
周梦臣也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挑了几门炮细细看了看。
他心中暗道:“果然大明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只要将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之上。就能发挥出无穷的能力来。”
周梦臣为什么这么想?是因为他发现,火炮身上一些痕迹,是他看不明白。
要知道,朔州军器监火器生产体系,是直接复制京师军器监的生产体系。而这个生产体系都是源于周梦臣。周梦臣对这些简直是了如指掌。后来朔州监到了大同,也是在周梦臣眼皮底下。虽然朔州监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周梦臣也是能得到报告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今周梦臣从这些大炮上看出一些他不了解的技术细节留下的痕迹。他知道,军器监一定是改技术流程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没有看出,这一点是怎么改的。
对此,周梦臣一点不伤心,更多的是高兴。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梦臣拼命去做,又能做多少事情。而今他看着一个个人成长起来了。比如朔州监的工匠们,在周梦臣培养之下,或许不能称之为科学家,但最少是合格的技术工人,或者说工程师。已经有了主动改进的意识与能力。
在周梦臣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他岂能不高兴?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能看得就是军心士气。
周梦臣好歹是上过战场的,对战场的气息最熟悉不过了。他能从这一些将士嗅到隐隐约约的血腥味。这些人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而且士气很是高昂,并不比他在大同旧部差多少。
可见虽然俞大猷所部扩军很快,两年的时间之内,以俞大猷本部为根本,编入很多其他官军,比如福建尹凤部,等大小水师。最后形成这一支主战水师。在军事素质上一点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周梦臣很满意。
周梦臣随即看了看舟山港,忽然想起什么,对俞大猷说道:“对了,我看两岸山头上,似乎没有炮台?”
俞大猷说道:“似乎听说,天津有炮台,但是舟山等地,还不需要这些。安置一些火炮。也是平白浪费火炮。”
周梦臣一开始有些不明白。但是略略思考一下,慢慢地明白这一点。
要先明白这一点,就先确定炮台是为了做什么?
有人自然说了,是防范敌人的船队。不,应该说是防范敌人有火炮的船队。原因很简单。在火炮威力比较小的时候,炮台根本没有用。只需在岸边防御就行了。常遇春扬名天下的一战,就是采石矶一战,常遇春涉水登岸,抓住元军的长矛,借力上岸。然后大开杀戒,几乎是一个人生生打出一个缺口,为大军开辟的道路。
可谓勇不可当。
而这个时候,元军就没有安置火炮。因为没有必要。
当船只有火炮,可以轰击岸边,让防守一方在岸边站不住脚,为了反制船只的火炮。炮台才大行于世。当然了,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炮台了。只能说,这并不是主要的防御手段。古代大部分炮台都是在明末与清代修建的。
而且东海水师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他现在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而是海盗。海盗本身火力水平就不够,比起而今武装到牙齿的东海水师,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甚至可以说,东海水师而今就有一些火力过剩了。再营造一些炮台,就更浪费了。而且舟山修建炮台,上海修不修,宁波修不修,十几个港口一一修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俞大猷也知道,东海水师花了多少钱。他或许会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之间,一点点的营造一些炮台,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营造。
无他,就是为了省钱。
周梦臣点点头,对东海水师很是满意
,最后问道:“倭寇什么时候来?”
俞大猷说道:“风向调转,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只是,他们什么时候来,这个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以确定,等他们来了,一点会在舟山落脚。”
这一点,前文已经说有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周梦臣说道:“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
俞大猷说道:“只能等了。”
“等?”周梦臣说道。
俞大猷说道:“下官已经派参与大量船舷,分布在航向之上。只要倭寇出现这舟山海域,决计不会漏掉。只有等他自投罗网。”
周梦臣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担心。他担心情报有问题。而今陆炳还没有传来消息。也担心情报没有问题,而倭寇不会走这一条最快捷的道路,会避实就虚,先攻辽东,山东等地。周梦臣岂不是扑空了。
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海战的不确定性太高,每一场海战,都好像是赌博一般,周梦臣很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在无线电之前,大部分海上作战就是这样的。目标靠猜,运动靠赌。
周梦臣心中苦笑,心中自嘲道:“而今就看是妈祖灵验,还是日照灵验了。”
事实证明,周梦臣一系列判断都是正确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日本造船业实在不行。日本最大的船,安宅船,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千石船。而且根本不适合在海上航行,甚至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所用朱印船,也就是持有特别通商许可的船只,也多用大明的船只。
而倭寇卷土重来,必然要与汉人合作。因为没有汉人。他们连大海都过不去。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卷土重来,就是日本大名在招徕汉人海盗。
在周梦臣进行一系列海上清理的活动的时候,自然有很多中国海盗在沿海混不下去,逃亡各方。其中就有日本。不过,大部分都愿意去南洋,日本就是一小部分而已。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算积攒起一支足够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能将万余倭寇运输到大明。
这些海盗之所以愿意与日本合作,也是看中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他们只要能从中分一杯羹,就能迅速壮大。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明情报误判。
就好像周梦臣对日本方面,是云里雾里,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只能靠猜。即便锦衣卫有情报,也未必精准,而日本方面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