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血色的胜利
“杀----”吴惟忠浑身浴血,被压制很长时间的明军,内心之中憋着一团火。此刻忽然爆发出来,一下子将本来状态不好的岛津军打崩了。
岛津军的溃逃,甚至更利于明军的发挥。
岛津义久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鼓舞士气不断向前。就是他发现,明军火器装备数量太多。不陷入混战之中,不利于岛津家的发挥。
而他也相信岛津家武士的勇猛,只要陷入混战之中,刀锋之上争一个胜负,那么获胜的一定是他们岛津家。
大抵觉得明军以火器精良胜,而他岛津家以血勇之气胜。
而今也是如此,当岛津家军队纷纷撤退的时候,岛津家最大的伤亡出现了。因为拉开距离之后,明军没有急着追击,而是坠在岛津家溃兵后面几十步的距离,什么手榴弹,火铳全部发挥出来。
岛津家的溃逃,本来就没有组织,在丘陵地区,能供大队人马逃窜的路线本来就不多,除非有人愿意将所有武器都扔掉,用类似攀岩一般的办法逃掉,否则就要堵在几个地方。
即便有士卒愿意用这个方法逃窜,他们能逃走的也不会太多。
于是,这些堆集在一起的溃兵。根本就是明军的活靶子。
岛津家的将士,成片成片的倒下去。
即便有一些有血性的武士,纠集了一些人马,进行决死反攻,但是在明军阵前也败下阵来,毕竟岛津人虽然多,但已经失去了组织,而明军伤亡也不小,但是骨干还在,大量基层军官阵亡之后,都有填补。最基本的指挥架构,还是没有变的。
他们这些人的决死反扑,被明军轻描淡写的扑灭了。
一场从中午时分一直鏖战了二个时辰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了。
岛津家大部队踩着血肉之路,逃向了北方群山之中。虽然下面有很多人都想追击。但是吴惟忠还是下令收兵,在这个无名丘陵上安营扎寨。
毕竟,距离天黑也没有多长时间了。他们对这个地形也不算熟悉。而且岛津家虽然大败,但是依然给吴惟忠带来深刻的印象。
岛津家的兵源素质,战斗能力,乃至于战斗韧性,承受伤亡的能力,都让吴惟忠吃惊。
他跟随戚继光横扫沿海,还平定张琏之乱。但是遇见的种种对手,没有如同今日如此凶悍。甚至吴惟忠觉得,他今日之胜,不是胜在岛
津家士卒不够勇猛。而是胜在组织架构上,岛津家在日本大名之中,是出了名的武士多,甚至萨摩藩这些地方,岛津就是大姓,正是因为岛津家武士多,岛津家比起其他日本大名,凝聚力是比较强的。很少能搞出麾下家臣投敌的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岛津家的凝聚力也是与日本其他大名而言的。而周梦臣建立起的军制,有接近近现代的组织架构了。即便承受再伤亡,只要军官团体不崩溃,军队就不会崩溃。甚至他吴惟忠战死当场,军中也是有副手代替指挥的。军心士气不会有太多震动。
而岛津家,不,乃至整个日本大名,他们有太多的封建遗留,在组织架构上,还没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完善。
岛津家军队细细一分的话,就会是很多人的私军。所以岛津家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承受伤亡的能力,是远远不如大明的。岛津家中层将领都是各自有石高有私军的家老家臣,他们带队冲杀,如果自己死了,他们的地位很难一下子被替代,即便是能够有替代,但是如果连续死上两三个,就彻底没有替补了。
整个组织架构就处于崩盘的状态。
而明军死多少。按规定替补就行了。当然了新替补的或许远远不如之前的军官。甚至不合格。但是连续战死数任主官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甚至即便有千户的官职,干得也是百户的活。
军中就这么多人了。
如果岛津家能够按照大明的军制重新编组,今日之战,胜负难说。当然还有明军的优势,那就是火器,一战下来,大多数火铳都不能用了。
要知道,周梦臣对火器的要求,从来是性能可以不好,射程可以短一点,重量可以重一点,但一定要皮实。几乎到了你只要不将枪管之中塞满火药,硬要将他引爆之外,很少有炸膛的。
更不要说手榴弹了。
虽然吴惟忠还没有清点,但是他估计出发时候近三万枚手榴弹,而今不剩下多少了。能留下一两千枚就不错了。这手榴弹在战事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没有这手榴弹。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将士。
甚至会输掉这一战。
毕竟,义乌将士虽然顽强,但是人毕竟不是钢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说起来容易,但是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现代的军队都未必能做到。
更不要说这个是的军队了。
如果岛津家能持续攻势
,明军未必不会有崩溃的时候,只是可惜,岛津家内部比明军更脆弱而已。
“这就是战胜于朝廷吧。”这是吴惟忠打过这一仗最深刻的体会。他没有想自己指挥若定,在人数远少于敌人的情况下,维持住了基本的方向,没有漏洞。更没有去想自己反扑时机拿捏的时机有多准,那时候大明将士,只要能喘气的都冲了下来,才有这辉煌的胜利。
他思考的反而是战胜背后的东西。
说明吴惟忠的思维层次,已经局限于战将这一层次了。渐渐地到了更高维度。
就在吴惟忠亲自查看伤员,检点伤亡人数的时候,数名骑兵从雾岛方向而来,却是戚继光派来的信使,大军还需要一阵子才能到达,派他们来这里看看情况。
在日本,骑兵是很稀奇的。即便是威名赫赫的武田赤备,真要细究起来,也不过尔尔,原因是日本马种问题。原生的日本马不好,与滇马相近。体型所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东洋大马,那已经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因为乘船渡海不容易,有一队骑兵在日本战场之上,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不过,这一队骑兵乃是戚继光的亲兵,为首叫戚八。乃是跟随戚继光的山东老兵。也是算戚继光的家丁,将领养一些武装家丁,是这个时代很风尚。而且也有很实用的作用,虽然在周梦臣的军制之中,这种亲兵一般的家丁,作用越来越少。但是一时间还真不到取消的地步。
不仅仅周梦臣有家丁,戚继光有家丁,俞大猷麾下也是这种类似家丁,只听将领不听朝廷的士卒。
戚八一看战场,先是一惊,随即又松了一口气。惊得是尸体太多了,层层叠叠,一眼看不到头,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是知道打赢的是我们。
原因很简单,明军将士的尸体,已经按照建制,一具具的找出来。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先空着这个位置,在平地上铺开很大的面积。
这是从大同军中遗留下的传统。不管是要火葬,还是就地掩埋。总是按建制来的。
至于日本人?呵呵,根本没有挖坑,都扔到一片天然的深沟之中,不知道是不是夏季洪水冲开的。丢进去掩埋就行了。至于会不会被雨水冲出来,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虽然为伤亡如此多的将士而忧心,但是戚八知道,打赢了才有心思伤心,没有打赢的话,连伤心的资格都没有。
岛津军的溃逃,甚至更利于明军的发挥。
岛津义久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鼓舞士气不断向前。就是他发现,明军火器装备数量太多。不陷入混战之中,不利于岛津家的发挥。
而他也相信岛津家武士的勇猛,只要陷入混战之中,刀锋之上争一个胜负,那么获胜的一定是他们岛津家。
大抵觉得明军以火器精良胜,而他岛津家以血勇之气胜。
而今也是如此,当岛津家军队纷纷撤退的时候,岛津家最大的伤亡出现了。因为拉开距离之后,明军没有急着追击,而是坠在岛津家溃兵后面几十步的距离,什么手榴弹,火铳全部发挥出来。
岛津家的溃逃,本来就没有组织,在丘陵地区,能供大队人马逃窜的路线本来就不多,除非有人愿意将所有武器都扔掉,用类似攀岩一般的办法逃掉,否则就要堵在几个地方。
即便有士卒愿意用这个方法逃窜,他们能逃走的也不会太多。
于是,这些堆集在一起的溃兵。根本就是明军的活靶子。
岛津家的将士,成片成片的倒下去。
即便有一些有血性的武士,纠集了一些人马,进行决死反攻,但是在明军阵前也败下阵来,毕竟岛津人虽然多,但已经失去了组织,而明军伤亡也不小,但是骨干还在,大量基层军官阵亡之后,都有填补。最基本的指挥架构,还是没有变的。
他们这些人的决死反扑,被明军轻描淡写的扑灭了。
一场从中午时分一直鏖战了二个时辰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了。
岛津家大部队踩着血肉之路,逃向了北方群山之中。虽然下面有很多人都想追击。但是吴惟忠还是下令收兵,在这个无名丘陵上安营扎寨。
毕竟,距离天黑也没有多长时间了。他们对这个地形也不算熟悉。而且岛津家虽然大败,但是依然给吴惟忠带来深刻的印象。
岛津家的兵源素质,战斗能力,乃至于战斗韧性,承受伤亡的能力,都让吴惟忠吃惊。
他跟随戚继光横扫沿海,还平定张琏之乱。但是遇见的种种对手,没有如同今日如此凶悍。甚至吴惟忠觉得,他今日之胜,不是胜在岛
津家士卒不够勇猛。而是胜在组织架构上,岛津家在日本大名之中,是出了名的武士多,甚至萨摩藩这些地方,岛津就是大姓,正是因为岛津家武士多,岛津家比起其他日本大名,凝聚力是比较强的。很少能搞出麾下家臣投敌的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岛津家的凝聚力也是与日本其他大名而言的。而周梦臣建立起的军制,有接近近现代的组织架构了。即便承受再伤亡,只要军官团体不崩溃,军队就不会崩溃。甚至他吴惟忠战死当场,军中也是有副手代替指挥的。军心士气不会有太多震动。
而岛津家,不,乃至整个日本大名,他们有太多的封建遗留,在组织架构上,还没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完善。
岛津家军队细细一分的话,就会是很多人的私军。所以岛津家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承受伤亡的能力,是远远不如大明的。岛津家中层将领都是各自有石高有私军的家老家臣,他们带队冲杀,如果自己死了,他们的地位很难一下子被替代,即便是能够有替代,但是如果连续死上两三个,就彻底没有替补了。
整个组织架构就处于崩盘的状态。
而明军死多少。按规定替补就行了。当然了新替补的或许远远不如之前的军官。甚至不合格。但是连续战死数任主官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甚至即便有千户的官职,干得也是百户的活。
军中就这么多人了。
如果岛津家能够按照大明的军制重新编组,今日之战,胜负难说。当然还有明军的优势,那就是火器,一战下来,大多数火铳都不能用了。
要知道,周梦臣对火器的要求,从来是性能可以不好,射程可以短一点,重量可以重一点,但一定要皮实。几乎到了你只要不将枪管之中塞满火药,硬要将他引爆之外,很少有炸膛的。
更不要说手榴弹了。
虽然吴惟忠还没有清点,但是他估计出发时候近三万枚手榴弹,而今不剩下多少了。能留下一两千枚就不错了。这手榴弹在战事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没有这手榴弹。不知道要死伤多少人将士。
甚至会输掉这一战。
毕竟,义乌将士虽然顽强,但是人毕竟不是钢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说起来容易,但是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现代的军队都未必能做到。
更不要说这个是的军队了。
如果岛津家能持续攻势
,明军未必不会有崩溃的时候,只是可惜,岛津家内部比明军更脆弱而已。
“这就是战胜于朝廷吧。”这是吴惟忠打过这一仗最深刻的体会。他没有想自己指挥若定,在人数远少于敌人的情况下,维持住了基本的方向,没有漏洞。更没有去想自己反扑时机拿捏的时机有多准,那时候大明将士,只要能喘气的都冲了下来,才有这辉煌的胜利。
他思考的反而是战胜背后的东西。
说明吴惟忠的思维层次,已经局限于战将这一层次了。渐渐地到了更高维度。
就在吴惟忠亲自查看伤员,检点伤亡人数的时候,数名骑兵从雾岛方向而来,却是戚继光派来的信使,大军还需要一阵子才能到达,派他们来这里看看情况。
在日本,骑兵是很稀奇的。即便是威名赫赫的武田赤备,真要细究起来,也不过尔尔,原因是日本马种问题。原生的日本马不好,与滇马相近。体型所限,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东洋大马,那已经是明治维新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因为乘船渡海不容易,有一队骑兵在日本战场之上,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不过,这一队骑兵乃是戚继光的亲兵,为首叫戚八。乃是跟随戚继光的山东老兵。也是算戚继光的家丁,将领养一些武装家丁,是这个时代很风尚。而且也有很实用的作用,虽然在周梦臣的军制之中,这种亲兵一般的家丁,作用越来越少。但是一时间还真不到取消的地步。
不仅仅周梦臣有家丁,戚继光有家丁,俞大猷麾下也是这种类似家丁,只听将领不听朝廷的士卒。
戚八一看战场,先是一惊,随即又松了一口气。惊得是尸体太多了,层层叠叠,一眼看不到头,松了一口气的原因是,是知道打赢的是我们。
原因很简单,明军将士的尸体,已经按照建制,一具具的找出来。如果一时间找不到,先空着这个位置,在平地上铺开很大的面积。
这是从大同军中遗留下的传统。不管是要火葬,还是就地掩埋。总是按建制来的。
至于日本人?呵呵,根本没有挖坑,都扔到一片天然的深沟之中,不知道是不是夏季洪水冲开的。丢进去掩埋就行了。至于会不会被雨水冲出来,就不关他们的事情了。
虽然为伤亡如此多的将士而忧心,但是戚八知道,打赢了才有心思伤心,没有打赢的话,连伤心的资格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