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治河方略
周梦臣迟疑了一会儿,问王世贞说道:“王兄,你觉得王景治河之策,能大行于今日吗?”
王世贞说道:“王景的治河手段,是非常高明的。但是未必能大行于今日了。”
“愿闻其详。”周梦臣问道。
王世贞说道:“时过境迁。当时王景想修多少支河都不是没有问题的。而王景更是因旧河而修之。大多都不是挖掘出来的。但是而今大人能看到这样的自然河流吗?大多已经被黄河所夺。此其一也。”
“在两汉之际,河虽有决,但不为悬河。所以河水分出。仅仅是洪水来的时候。而今却不想,河底高于两岸,一旦有水门,恐怕水势滔天,说不定,大河直接迁徙,根本控制不了水量。此其二也。”
“汉唐之季,东南地洼,多有湖泽。而今大多都不在了,黄河两岸也是如此,赵齐之间所谓河间地,正是大河分股南下,夹在中间的。大河所过之处,湖泊河道相连。支水分沙,这沙是有地方可去的。而今,即便有支渠分沙,分出来的沙又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堆积在两岸,大雨一冲,又冲进河里,岂不是在做无用之功。此其三也。”
“有此三者,王景遗意可以参考,但是王景之策,大多已经不堪用了。”
周梦臣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我愿意新修一道河道,作为缓急泄洪之用。王兄觉得如何?”
周梦臣看重了王景方略之中分洪的功能。而潘季驯的方案之中,根本舍弃了这一部分的功能,黄河遥堤之间,什么宽阔,有数里之宽,有滞洪的可能。但决计泄洪的办法。
王世贞说道:“周兄。量力而为。这个方案不是不行,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案可行不可行,而是钱的问题。朝廷想要的从来是用最少的钱维持河道不恶化。你这样大兴土木,朝廷会同意吗?”
周梦臣沉吟片刻,忽然发现,束水攻沙之法,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水利方案,但是是最符合朝廷心思解决方案了。不需要开新河,仅仅需要整治旧河。不需要另开支渠,仅仅维护河道而已。
清代以潘季驯的治河之策作为根本大计,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他只是不甘心而已。
他倒不是一定与潘季驯一较长短,一定要提出一个能胜过潘季驯的方案。而是他觉得,治水方案关系到太多的东西,能够尽善尽美,就一定要尽善尽美。
周梦臣心中暗道:“就要等结果了。只有程大位的那边的结果出来。我才能判断,束水攻沙之策,到底是行与不行?”
程大位并没有让周梦臣久等。在嘉靖三十九年画上句号的时候。初步估算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程大位拿着单子说道:“老师,一些东西还在计算之中,而今也仅仅是估算。首先,按照束水攻沙之法,黄河每年都会向大海延伸一里。而且这还是理想情况下的。如果,我说如果,海底有什么问题的话,要么这些泥沙全部填海,这是最好的。如果海底过于平坦,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黄河水冲击之力,越来越不足,受到大海潮汐的影响。出海口淤积。河水出海不畅,发生倒灌。”
周梦臣说道:“这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发生?”
程大位说道:“这不好说,海底的情况实在摸不清。但是我敢肯定,即便没有束水攻沙,这种情况,也在进行之中。哪怕明年因为黄河出海口堵塞,水为之不流,反冲两岸的,消息传来,我一点也不意外?”
周梦臣一愣,出海口的问题在周梦臣记了一笔,说道:“沉降怎么说?”
程大位说道:“这个不好说,数字跨度太大了,我进行过一次修订了,但是依然在一尺到三尺之间,具有还需要再次验算。不过,大概也就在二尺三尺之间。”
周梦臣心中暗道:“二尺三尺之间。也就是六十里面到一米。”周梦臣心中暗暗摇头。
这这个数字太高了。
无他,整个黄淮海平原的海拔并不高,也就一两百米而已,甚至最低的几十米也是很正常的。假设,大明重新修建一道河道,能让黄河自然流淌。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只需一两百年,这一条河也就成为了地上悬河了。
即便是增加了束水攻沙的手段,也是一样的。
前文就已经说了,束水攻沙即便再束水,也不可能一点泥沙都不沉淀。不过都是沉淀在下游而已。毕竟出荥阳之后,河道渐渐平缓。水的下切之力,也会渐渐的乏力,更不要说在出海口,很有可能遇见抬高的河床。大量沉淀,也就是出海口往上几百里之内。
如此一来,即便人再怎么压迫河流。时间一到,黄河也必然决堤。甚至压制的越猛烈。决堤之后的破坏力也就越强大。
单单这两个数据,都让很多人陷入沉思了。
这个时候,
忽然有一个人叹息一声,说到:“如果能人为的揭河底就好了。”
周梦臣定睛一看,却是刘修水。周梦臣说道:“揭河底,什么是揭河底?”
刘修水说道:“大人,那是禹门口见到的奇景。”刘修水陷入沉思之中,随即缓缓道来。
“那一年我到山西两岸测绘,遭遇大水,水来的非常湍急,我记得非常清楚,河水冲到了龙王庙之中,水迹就在龙王像口中。当地百姓说,这是龙王河水。是龙王在关键时刻,将洪水都喝了,水才会退。”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躲过洪水之中,再次去测绘,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河岸淤积的沙地,下陷了丈余。当地百姓说这个揭河底。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洪水太大。将整个河底的泥沙都冲走了。才有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人为的揭河底,一年有一两次,就不用担心黄河是地上悬河了。”
周梦臣听了刘修水的话,第一个感觉就是小浪底工程。
如果关注新闻的人就会知道,小浪底水库常常搞调水调沙。老百姓称呼为洗河。本质上与刘修水所言的揭河底是一样的。
人工制造洪峰,来洗刷河床,将泥沙冲出大海。保持黄河河床下切,不成为地上悬河。
周梦臣不知道,是先有揭河底这个自然现象,才让水利专家有了灵感,搞出小浪底调水调沙了。还是调水调沙是无数专家辛苦的成果,与揭河底没有一点点的干系。
不过,刘修水给周梦臣带来信的思路。他心中暗道;“而今在黄河主干上修建水库,是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在黄河两岸建立大小水库,用来冲刷河床。却是可以的。”
“潘季驯的治水之策中,也有以清刷黄的想法,不过,他想的是用淮河冲黄河沙。我想的却是建立层层水库,实在不想的时候,也可以用蒸汽机补水。”
周梦臣心中有这个想法,却没有说出来,毕竟太过不完善了。
程大位将各种数据给报过之后,虽然这些数据误差值都有一些大。以至于程大位想要造出来一个能够帮组人计算的工具。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数据,也是人们第一次用数学去描绘黄河的种种,为治理黄河提供了丰富的根据。
在了解完这些数据之后,周梦臣就让下面的学生自己讨论起来。一时间,天马奔腾,什么想法都有。大多数都是不切实际的。
王世贞说道:“王景的治河手段,是非常高明的。但是未必能大行于今日了。”
“愿闻其详。”周梦臣问道。
王世贞说道:“时过境迁。当时王景想修多少支河都不是没有问题的。而王景更是因旧河而修之。大多都不是挖掘出来的。但是而今大人能看到这样的自然河流吗?大多已经被黄河所夺。此其一也。”
“在两汉之际,河虽有决,但不为悬河。所以河水分出。仅仅是洪水来的时候。而今却不想,河底高于两岸,一旦有水门,恐怕水势滔天,说不定,大河直接迁徙,根本控制不了水量。此其二也。”
“汉唐之季,东南地洼,多有湖泽。而今大多都不在了,黄河两岸也是如此,赵齐之间所谓河间地,正是大河分股南下,夹在中间的。大河所过之处,湖泊河道相连。支水分沙,这沙是有地方可去的。而今,即便有支渠分沙,分出来的沙又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堆积在两岸,大雨一冲,又冲进河里,岂不是在做无用之功。此其三也。”
“有此三者,王景遗意可以参考,但是王景之策,大多已经不堪用了。”
周梦臣听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如果我愿意新修一道河道,作为缓急泄洪之用。王兄觉得如何?”
周梦臣看重了王景方略之中分洪的功能。而潘季驯的方案之中,根本舍弃了这一部分的功能,黄河遥堤之间,什么宽阔,有数里之宽,有滞洪的可能。但决计泄洪的办法。
王世贞说道:“周兄。量力而为。这个方案不是不行,最大的问题不是方案可行不可行,而是钱的问题。朝廷想要的从来是用最少的钱维持河道不恶化。你这样大兴土木,朝廷会同意吗?”
周梦臣沉吟片刻,忽然发现,束水攻沙之法,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水利方案,但是是最符合朝廷心思解决方案了。不需要开新河,仅仅需要整治旧河。不需要另开支渠,仅仅维护河道而已。
清代以潘季驯的治河之策作为根本大计,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他只是不甘心而已。
他倒不是一定与潘季驯一较长短,一定要提出一个能胜过潘季驯的方案。而是他觉得,治水方案关系到太多的东西,能够尽善尽美,就一定要尽善尽美。
周梦臣心中暗道:“就要等结果了。只有程大位的那边的结果出来。我才能判断,束水攻沙之策,到底是行与不行?”
程大位并没有让周梦臣久等。在嘉靖三十九年画上句号的时候。初步估算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程大位拿着单子说道:“老师,一些东西还在计算之中,而今也仅仅是估算。首先,按照束水攻沙之法,黄河每年都会向大海延伸一里。而且这还是理想情况下的。如果,我说如果,海底有什么问题的话,要么这些泥沙全部填海,这是最好的。如果海底过于平坦,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
“那就是黄河水冲击之力,越来越不足,受到大海潮汐的影响。出海口淤积。河水出海不畅,发生倒灌。”
周梦臣说道:“这需要多长时间才会发生?”
程大位说道:“这不好说,海底的情况实在摸不清。但是我敢肯定,即便没有束水攻沙,这种情况,也在进行之中。哪怕明年因为黄河出海口堵塞,水为之不流,反冲两岸的,消息传来,我一点也不意外?”
周梦臣一愣,出海口的问题在周梦臣记了一笔,说道:“沉降怎么说?”
程大位说道:“这个不好说,数字跨度太大了,我进行过一次修订了,但是依然在一尺到三尺之间,具有还需要再次验算。不过,大概也就在二尺三尺之间。”
周梦臣心中暗道:“二尺三尺之间。也就是六十里面到一米。”周梦臣心中暗暗摇头。
这这个数字太高了。
无他,整个黄淮海平原的海拔并不高,也就一两百米而已,甚至最低的几十米也是很正常的。假设,大明重新修建一道河道,能让黄河自然流淌。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只需一两百年,这一条河也就成为了地上悬河了。
即便是增加了束水攻沙的手段,也是一样的。
前文就已经说了,束水攻沙即便再束水,也不可能一点泥沙都不沉淀。不过都是沉淀在下游而已。毕竟出荥阳之后,河道渐渐平缓。水的下切之力,也会渐渐的乏力,更不要说在出海口,很有可能遇见抬高的河床。大量沉淀,也就是出海口往上几百里之内。
如此一来,即便人再怎么压迫河流。时间一到,黄河也必然决堤。甚至压制的越猛烈。决堤之后的破坏力也就越强大。
单单这两个数据,都让很多人陷入沉思了。
这个时候,
忽然有一个人叹息一声,说到:“如果能人为的揭河底就好了。”
周梦臣定睛一看,却是刘修水。周梦臣说道:“揭河底,什么是揭河底?”
刘修水说道:“大人,那是禹门口见到的奇景。”刘修水陷入沉思之中,随即缓缓道来。
“那一年我到山西两岸测绘,遭遇大水,水来的非常湍急,我记得非常清楚,河水冲到了龙王庙之中,水迹就在龙王像口中。当地百姓说,这是龙王河水。是龙王在关键时刻,将洪水都喝了,水才会退。”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躲过洪水之中,再次去测绘,让人难以相信的事情发生。河岸淤积的沙地,下陷了丈余。当地百姓说这个揭河底。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洪水太大。将整个河底的泥沙都冲走了。才有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人为的揭河底,一年有一两次,就不用担心黄河是地上悬河了。”
周梦臣听了刘修水的话,第一个感觉就是小浪底工程。
如果关注新闻的人就会知道,小浪底水库常常搞调水调沙。老百姓称呼为洗河。本质上与刘修水所言的揭河底是一样的。
人工制造洪峰,来洗刷河床,将泥沙冲出大海。保持黄河河床下切,不成为地上悬河。
周梦臣不知道,是先有揭河底这个自然现象,才让水利专家有了灵感,搞出小浪底调水调沙了。还是调水调沙是无数专家辛苦的成果,与揭河底没有一点点的干系。
不过,刘修水给周梦臣带来信的思路。他心中暗道;“而今在黄河主干上修建水库,是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在黄河两岸建立大小水库,用来冲刷河床。却是可以的。”
“潘季驯的治水之策中,也有以清刷黄的想法,不过,他想的是用淮河冲黄河沙。我想的却是建立层层水库,实在不想的时候,也可以用蒸汽机补水。”
周梦臣心中有这个想法,却没有说出来,毕竟太过不完善了。
程大位将各种数据给报过之后,虽然这些数据误差值都有一些大。以至于程大位想要造出来一个能够帮组人计算的工具。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数据,也是人们第一次用数学去描绘黄河的种种,为治理黄河提供了丰富的根据。
在了解完这些数据之后,周梦臣就让下面的学生自己讨论起来。一时间,天马奔腾,什么想法都有。大多数都是不切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