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军制改革的阻力
“不错,”高拱说道:“此事应该大造声势。令天下有识之士咸知。”
“只是-----”高拱有些迟疑地说道:“这个区区小报。有这个威力吗?”
周梦臣说道:“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啊。”
高拱说道:“那就看看吧。”
周梦臣说道:“不仅仅是看看。还请高兄为报纸写一篇文章。”
对于高拱这样的人来说,写文章就好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容易。只是涉及变法。高拱却有一些慎重,为了自己留了一些余地,说道:“容我构思一二。”
周梦臣说道:“那就等高兄的大作了。”
周梦臣离开吏部,就去了兵部。
他去兵部,在兵部见到了杨博。
周梦臣没有第一时间说报纸的事情。而是说起一件他一直在操心的事情。周梦臣说道:“我新来京师,军制改革的事情,却不怎么听闻了。之前事情多。也没有来问,今日得闲,特地来问一问。”
杨博叹息一声,说道:“还能怎么办,卡在这里吧。去年一直,我算是完成了山东,北直隶。辽东,山西,河南等地的改革。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至于,陕西,西南,两广,简直是步步艰难。”
于是,杨博好像倒苦水一般,将表面的问题,内里的纠结,全部告诉了周梦臣。
首先一切改革从京师开始,五军都督府改组为枢密院。丰国公为枢密院使,京营的改革都归枢密院,这里面的问题,杨博不问。
不过,有一点却是要双方核实的。那就是大明军队总兵力。
杨博一口咬定最多三百个营,一百五十多万大军。
但是丰国公这边很不愿意,要知道大明经制之军,也就是卫所军有三百万之众。这一下子砍掉一半。军方这里怎么肯。但是朝廷而今稍稍有了一点点钱。但是真要养三百万大军,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于是,双方拉锯一段时间,确定了三百个营。其中京营要有六十个营。也就是三十万大军。当然了,丰国公表示,京营可以驻守边关各地,减少边关兵力。
随即一百二十个营,也就是六十万大军,要全部布置在九边。这是大明原本的军事格局,重兵在北,再加上京营三十万,近百万大军都在北边。
只有六十万大军,可以布置在其他方向。
六十万大军看似不多。但实际分散在西南,东南,两广
,海外等地,既要驻守要点。又要防范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幸好,水师并没有列入其中。
否则,这兵力更不够用。
但是即便如此,西南需要重兵,东南刚刚闹过倭乱,兵马也不能太少。以至于河南,山东,山西,湖广等省都一个营两个营的人马。
这是因为在腹里之地,不受四方战略威胁,而且与其他身份调兵也很容易。
只是,确定京营,各省兵额,然后完成一整套新兵制是整个兵制改革最容易的事情。
因为只需要纸面上计算一下就行了。但落在实际上,却会遇见很大的问题。
杨博就遇见两大势力,一是西北将门。一是云南沐家。
先说西北将门。西北将门作为一个政治势力其实并不是太显眼的,但是在军中却有根深蒂固的传承。而且西北将门,因为在穷苦之地,没有别的出路,大多数从军,一直以来都是相当能打的。
在明代最后支柱秦军,大多都是西北将门。而清代八旗不能打的,崛起于康熙平三藩时期的河西四将,之后的甘陕绿营都是西北将门。
这些人在军中根深蒂固,牵涉的利益太深厚了。而且本身也是比较能打的。
这就尴尬了。
周梦臣在东南对东南卫所,毫不留情,如同砍菜切瓜一般的处置,还搞出一场南京兵变的,对于西北将门的处置,就很棘手了。
重了,说不定真掀起一场叛乱。轻了。也就是换汤不换药,就是换了一个招牌。之前怎么做,只好还会怎么做,如此,改制与不改制,又有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云南沐家。
云南沐家在西南世袭罔顾。代天子镇守西南,权力之大,甚至一度到只知沐王爷,不知朱皇帝的地步。而西南的卫所规模也相当不少,甚至可以说云南的汉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军籍。
再加上西南大部分土司,西南卫所虽然战斗力不强,但都承担着很多任务,更何况西南而今也不安分。正打仗。虽然平定土司战乱的事情,几乎年年都有,但也不好在打仗的事情做这些事情。
当然了,周梦臣也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杨博不肯尽全力做这一件事情,最少是顾虑太多了。
延边各镇之中,军制改革做好的,也就河朔省,与辽东镇。原因很简单,河朔省原本的章程与新军制相差不多,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少,更不要说周梦臣的威望在河朔还是好用的。而辽东镇
乃是杨博镇守之地,他刚刚离开,但对辽东的局面了如指掌。改动也很容易。
至于腹里的卫所,本就零落的七七八八了,比江南卫所也好不到什么地方。
动起手来也容易。
但是西北将门,与云南沐家可不是能够起轻易搞定的势力,一个不好,下面来一场兵变,杨博觉得自己就吃不消了。
所以,他要斟酌在再斟酌。
说到底,军制改革这一件事情,不是杨博自己的政见。杨博自然愿意慢慢来,不想得罪人。更不想因此而动摇自己的地位。
杨博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在双方都回到京师之后,已经有一些疏远,无他,周梦臣想进内阁,杨博未必不想再进一步。
大明的政治现状,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来应对朝廷上的纷争。剩下的一半精力才能用来做事。杨博在这上面也是如此。
不过,周梦臣也知道,他不可能说动杨博,让杨博在这上面冒险。而且周梦臣如果说了,甚至会让双方已经有裂痕的关系,继续破裂下去。
虽然而今关系远不如之前了。但依旧是盟友,再破裂下去,说不定就是敌人了。
于是,周梦臣点到为止,将话题转到了报纸上,将报纸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说道:“杨兄,我今日来,一来是希望杨兄行一个方便,今后对于报纸走驿传这一件事情,放松一些。还有请杨兄写一篇文章。”
“好说。”杨博说道:“如果礼部的报纸走驿传完全没有问题。我的文章也没有问题。只是有一件事情,周兄需要想到前面,那就是驿传毕竟是朝廷用的。而且送的东西也有限,而今什么都走驿传。即便加了一些钱,也未必能受得住。”
“多谢杨兄提醒。”周梦臣说道:“我会注意的。”
周梦臣当年在兵部任职的时候,对驿传进行过一次改革。改革得并不彻底。只是将大医精诚等刊物纳入驿传体系之中。杨博说得也对,增加几分刊物的传递工作。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报纸放开,将来定然有无数报纸发行。都通过驿传体系。驿传体系恐怕容纳不了的。
毕竟驿传体系是军情体系的一部分,不可能全部为报纸服务。
这一件事情归根结底是古代落后的交通导致的。周梦臣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引入民间物流业,反正民间早就有所谓的书局,信铺,镖局一类的东西。只是加以改造就行了。
只是到底行不行,还要看看。
“只是-----”高拱有些迟疑地说道:“这个区区小报。有这个威力吗?”
周梦臣说道:“不试试又怎么知道啊。”
高拱说道:“那就看看吧。”
周梦臣说道:“不仅仅是看看。还请高兄为报纸写一篇文章。”
对于高拱这样的人来说,写文章就好像是吃饭喝水一般容易。只是涉及变法。高拱却有一些慎重,为了自己留了一些余地,说道:“容我构思一二。”
周梦臣说道:“那就等高兄的大作了。”
周梦臣离开吏部,就去了兵部。
他去兵部,在兵部见到了杨博。
周梦臣没有第一时间说报纸的事情。而是说起一件他一直在操心的事情。周梦臣说道:“我新来京师,军制改革的事情,却不怎么听闻了。之前事情多。也没有来问,今日得闲,特地来问一问。”
杨博叹息一声,说道:“还能怎么办,卡在这里吧。去年一直,我算是完成了山东,北直隶。辽东,山西,河南等地的改革。已经是困难重重了。至于,陕西,西南,两广,简直是步步艰难。”
于是,杨博好像倒苦水一般,将表面的问题,内里的纠结,全部告诉了周梦臣。
首先一切改革从京师开始,五军都督府改组为枢密院。丰国公为枢密院使,京营的改革都归枢密院,这里面的问题,杨博不问。
不过,有一点却是要双方核实的。那就是大明军队总兵力。
杨博一口咬定最多三百个营,一百五十多万大军。
但是丰国公这边很不愿意,要知道大明经制之军,也就是卫所军有三百万之众。这一下子砍掉一半。军方这里怎么肯。但是朝廷而今稍稍有了一点点钱。但是真要养三百万大军,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于是,双方拉锯一段时间,确定了三百个营。其中京营要有六十个营。也就是三十万大军。当然了,丰国公表示,京营可以驻守边关各地,减少边关兵力。
随即一百二十个营,也就是六十万大军,要全部布置在九边。这是大明原本的军事格局,重兵在北,再加上京营三十万,近百万大军都在北边。
只有六十万大军,可以布置在其他方向。
六十万大军看似不多。但实际分散在西南,东南,两广
,海外等地,既要驻守要点。又要防范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幸好,水师并没有列入其中。
否则,这兵力更不够用。
但是即便如此,西南需要重兵,东南刚刚闹过倭乱,兵马也不能太少。以至于河南,山东,山西,湖广等省都一个营两个营的人马。
这是因为在腹里之地,不受四方战略威胁,而且与其他身份调兵也很容易。
只是,确定京营,各省兵额,然后完成一整套新兵制是整个兵制改革最容易的事情。
因为只需要纸面上计算一下就行了。但落在实际上,却会遇见很大的问题。
杨博就遇见两大势力,一是西北将门。一是云南沐家。
先说西北将门。西北将门作为一个政治势力其实并不是太显眼的,但是在军中却有根深蒂固的传承。而且西北将门,因为在穷苦之地,没有别的出路,大多数从军,一直以来都是相当能打的。
在明代最后支柱秦军,大多都是西北将门。而清代八旗不能打的,崛起于康熙平三藩时期的河西四将,之后的甘陕绿营都是西北将门。
这些人在军中根深蒂固,牵涉的利益太深厚了。而且本身也是比较能打的。
这就尴尬了。
周梦臣在东南对东南卫所,毫不留情,如同砍菜切瓜一般的处置,还搞出一场南京兵变的,对于西北将门的处置,就很棘手了。
重了,说不定真掀起一场叛乱。轻了。也就是换汤不换药,就是换了一个招牌。之前怎么做,只好还会怎么做,如此,改制与不改制,又有什么区别?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云南沐家。
云南沐家在西南世袭罔顾。代天子镇守西南,权力之大,甚至一度到只知沐王爷,不知朱皇帝的地步。而西南的卫所规模也相当不少,甚至可以说云南的汉人绝大多数都是出自军籍。
再加上西南大部分土司,西南卫所虽然战斗力不强,但都承担着很多任务,更何况西南而今也不安分。正打仗。虽然平定土司战乱的事情,几乎年年都有,但也不好在打仗的事情做这些事情。
当然了,周梦臣也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
杨博不肯尽全力做这一件事情,最少是顾虑太多了。
延边各镇之中,军制改革做好的,也就河朔省,与辽东镇。原因很简单,河朔省原本的章程与新军制相差不多,需要改变的地方很少,更不要说周梦臣的威望在河朔还是好用的。而辽东镇
乃是杨博镇守之地,他刚刚离开,但对辽东的局面了如指掌。改动也很容易。
至于腹里的卫所,本就零落的七七八八了,比江南卫所也好不到什么地方。
动起手来也容易。
但是西北将门,与云南沐家可不是能够起轻易搞定的势力,一个不好,下面来一场兵变,杨博觉得自己就吃不消了。
所以,他要斟酌在再斟酌。
说到底,军制改革这一件事情,不是杨博自己的政见。杨博自然愿意慢慢来,不想得罪人。更不想因此而动摇自己的地位。
杨博与周梦臣之间的关系,在双方都回到京师之后,已经有一些疏远,无他,周梦臣想进内阁,杨博未必不想再进一步。
大明的政治现状,几乎每一个人都要用一半以上的精力来应对朝廷上的纷争。剩下的一半精力才能用来做事。杨博在这上面也是如此。
不过,周梦臣也知道,他不可能说动杨博,让杨博在这上面冒险。而且周梦臣如果说了,甚至会让双方已经有裂痕的关系,继续破裂下去。
虽然而今关系远不如之前了。但依旧是盟友,再破裂下去,说不定就是敌人了。
于是,周梦臣点到为止,将话题转到了报纸上,将报纸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说道:“杨兄,我今日来,一来是希望杨兄行一个方便,今后对于报纸走驿传这一件事情,放松一些。还有请杨兄写一篇文章。”
“好说。”杨博说道:“如果礼部的报纸走驿传完全没有问题。我的文章也没有问题。只是有一件事情,周兄需要想到前面,那就是驿传毕竟是朝廷用的。而且送的东西也有限,而今什么都走驿传。即便加了一些钱,也未必能受得住。”
“多谢杨兄提醒。”周梦臣说道:“我会注意的。”
周梦臣当年在兵部任职的时候,对驿传进行过一次改革。改革得并不彻底。只是将大医精诚等刊物纳入驿传体系之中。杨博说得也对,增加几分刊物的传递工作。并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报纸放开,将来定然有无数报纸发行。都通过驿传体系。驿传体系恐怕容纳不了的。
毕竟驿传体系是军情体系的一部分,不可能全部为报纸服务。
这一件事情归根结底是古代落后的交通导致的。周梦臣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引入民间物流业,反正民间早就有所谓的书局,信铺,镖局一类的东西。只是加以改造就行了。
只是到底行不行,还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