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云台门徒 一
郁州岛,宿城港。
下午的时候,海州湾的天气忽然起了变化,海上刮来了大风,细雨也蒙蒙的下来了。一片风雨当中,一艘摇着船橹的渡船,摇摇晃晃地靠上了宿城港的码头。
现在已经是冬季了,从海州湾出发顺风而行的商船,几乎都已扬帆远航去了。因此整个海湾空空如也,郁州岛上的宿城镇也跟着冷清起来。码头上只有一片冬日萧瑟的场景。码头仓房内外,都少有人走动。只有一些出海捕鱼归来的渔夫,将他们的捕获从小小的渔船上搬运下来。还有不多的几个从宿城镇上过来的鱼贩子在有一眼没一眼地看货,没显出什么购买的欲望。
那栋临海而立,看上去有三四丈高的仙客居也无多少人气,所有的窗户都闭着。只有酒楼门口旗杆上的认旗随着海风,猎猎飘扬。
就连海州湾中的海水,这时也泛出了肃杀的青黑色。
不过现在靠上码头的这艘渡船上,却是出人意料的塞满了乘客,而且还不是海州这里最常见的客商,而是穿着儒服的读书人。
“诸位客官,小心了,船靠码头了!”
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吆喝,小小的渡船“嘭”的一声,就撞上了码头。
坐船坐的有些晕晕乎乎的范之文一个没站稳,整个身子向前一冲,连忙用手中的长剑船舱底部撑了一下,还是摇摇晃晃的几乎要跌倒。
他身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儒生伸手搀扶了他一把,才让范之文免于跌倒在船舱之内。
“多谢这位兄台。”范之文站稳身体后,忙道了声谢,然后才看清那位搀扶他的仁兄。
这人也是一个儒生,三十多岁,稍微有点肥胖,嘴角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看上去非常儒雅。他的身边还跟着个二十多岁的仆人,背着箱笼和包袱,还拄着一根木棒。
看到这二位,范之文心下已经有点数目,这位仁兄一定和自己一样,是来郁州岛求学问道的。而且,此人多半有点身份家产,说不定还是官户出身。
想到这里,范之文又是一礼:“在下郓州范之文,不知仁兄高姓大名。”
“在下寿州吕好问。”中年胖儒笑答道,“范兄来云台山也是想拜入苏门的吧?”
范之文来云台山当然是想拜入苏东坡门下了!如今大宋的学阀门派中,除了被当成儒门正宗的新学之外,最大的山头无疑就是苏门蜀学了。人家苏辙到底当过次相,苏轼又是粉丝无数的大才子,人气当然要盖过古板得要死的程颐了。
而如今朝政是新旧间用,想来儒门正宗的位置也不会一直被新学独霸了。苏门的学问……可是行情看涨啊!
所以苏东坡兄弟定居郁州岛的消息传开后,就有不少儒生想要来求学拜师了,其中就有上一次科举落地的范之文了。
他原本有弃文修武去考个武进士的想法,可是习武的费用和难度,却让范之文有点望而却步了。
现在大宋的武举除了对书生们没有多少难度的“兵法七书”和“兵法策问”之外,还有骑射和步射两科。本来骑射和步射没有多难,因为不要求中靶,只需要能拉开八九斗的步弓和七斗的骑弓——实际上就是练臂力,只要是年轻力壮的儒生,跟着乡村弓箭社的教头好好练上一两年,怎么都会了。
不过从绍圣四年开始,难度突然加大,居然要求射箭中靶了——不是中靶心,而是中靶!
呃,这宋朝考武进士的“武试”真的是一点都不难啊!武好古家里面西门青、罗汉婢和奥丽加这三个女人都随便能过的。
可是对范之文来说,中靶,特别是骑在马上射箭中靶可就很困难了。因为武进士考试总不能找人来帮着牵马吧?
理论上武进士是要带兵去和契丹人、西夏人作战的,应该弓马娴熟,哪有玩骑射的时候还让人来牵马的?哦,还是在马站立不动的情况下。
所以这个骑在马背上,双手脱缰去开弓射箭,还是很考验双腿的控马能力的——哪怕不需要马跑动,难度也是不低的!因为射箭的时候,腰腿难免要跟着发力,胯下的战马(也许是走马)会感受到背上的人在活动,它们就难免跟着一起活动几下。或是走上几步,或是摇上几下。
别的大动作是不会有的,给武举们骑的都是很乖的马儿,脾气暴躁的公马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要不然一场武进士考试下来非得弄死好些个……
而对范之文而言,胯下的马儿一旦活动几下,他射出去的箭可就没一点准头了,说不定还会摔下来。
要让马站稳不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骑术,可以不依靠缰绳,用双腿控马。这可就得有人教,还得刻苦练了。
但是对于范之文这样的“大地主”家来说,要训练骑术可是很不容易的。要练骑术,至少得养上一匹好马吧?马都没有,怎么练?而且养得马也不能太差,毕竟考试的时候骑的是禁军提供的战马,不是江南两淮的兔儿马。
一匹好马(当然不是肩高四尺七寸的一等战马了),怎么都要七八十缗吧?范老头半年的俸禄就没了。
而且买了马还得会养,得雇个马伕吧?还得有上好的马料喂养吧?一匹马吃的比几口人都多啊!马伕加上喂马的开销,一年又得好几十缗。
然后,还得请先生来教骑马射箭——这个本事寻常的马伕根本教不了,得去阳谷西门家请名师来教,一年没有几十缗的束脩能行吗?
有了马、马伕和马师之后,还得有弓。好的弓也不便宜啊!而且还不能只有一张,得上一套,从小孩玩的软弓,到五斗弓、七斗弓、九斗弓,一点点加上去。
此外,训练马术得有场地啊!如今的京东东路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上哪儿找空地去?只能圈上几十亩良田给范之文练习了,这几十亩地的收入可就没了。
最后,范之文和他的武术老师的伙食也得跟上去啊。天天豆腐青菜的,营养跟不上,怎么练得出力气?这可又是一笔开销。
算来算去,范之文如果想在三年之内掌握“骑射”的本领,几百缗的投资怎么都省不了的。
而且,并不是这几百缗钱拿出来,武进士就一定能到手的!因为最近有消息说,新上任的官家,也就是宋徽宗认为骑马射箭的时候,这个马应该是跑起来的。让马站着你干嘛不下马来射?下马换张步弓还射得远呢!
如果要跑马射箭还要中靶……以范之文的底子,没有六年怎么可能练出来?这下费用可就要增加不少了,而且马也有生老病死,六年时间很有可能要换马,这可就又是一大笔钱啊。
范家怎么可能承担这样的花销?
顺便提一下,范之文练习骑射遇到的困难,其实也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民族在维持骑兵武装时遇到的死结。
当汉民族的经济基础还停留在庄园经济的时代,拥有大庄园的士族门阀总归还养得起“骑士”。不仅是因为士族门阀比较有钱,还因为大庄园的自给自足能力超过小农和地主,能够维持自家的马场和马群,这样马就是资产而不是消费品了。
譬如武好古现在就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马场和马群,还能够逐渐改良马种。而范之文这种级别的“大地主”,根本不可能维持马场、马群,就必须通过市场去购买马匹来维持自己的训练。而这份花销,又是绝大部分宋人无法承担的。
范之文虽然能够支付这笔花销,但是算来算去,最后还是不舍得。就在那时,他听说了苏东坡在云台山办学收徒的消息,于是就起了拜入苏门的心思。
他其实也不奢望拜苏东坡为师的,只要能拜一个苏门君子或是苏门学士,也就心满意足了。
苏东坡门下出身,将来就算考不上进士,也容易混上个幕僚,说不定还能得个保举的官身。
于是他就辞别了老父,带上自己祖传的黑云长剑往海州而来了。可一到海州,他才发现和他一个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
这不,和范之文同船而渡的都是仰慕苏东坡的士子。
那么多竞争者……想要拜入苏门,恐怕也不容易啊!
“舜徒兄,你可来过云台山?”
在跟着那个胖儒生往宿城镇上而去的时候,范之文已经和人家混熟了。知道人家名叫吕好问,字舜徒,是寿州人士,还是个官宦子弟。是陪父亲从和州北返,途径徐州时听说苏东坡在云台山收徒,所以才来看看的。
“来过啊,”吕好问笑呵呵地回答,“你跟着我走就是了。我们先去宿城镇上的客栈安顿……若是客栈满了也不要紧,去山里面的法起寺租个僧房就是了。安顿好了,再去苏门听课吧。”
“可以听课?”范之文有些心虚地问。他是儒生不假,可是真正的大儒却根本无缘得见,所以不知道规矩。
“怎么不能听?跟着我就行了。”吕好问可是世家子弟,高祖父是吕蒙正、曾祖父是吕夷简、祖父是吕公著,连续三代都当过宰相,什么大儒讲课他不能去听?
下午的时候,海州湾的天气忽然起了变化,海上刮来了大风,细雨也蒙蒙的下来了。一片风雨当中,一艘摇着船橹的渡船,摇摇晃晃地靠上了宿城港的码头。
现在已经是冬季了,从海州湾出发顺风而行的商船,几乎都已扬帆远航去了。因此整个海湾空空如也,郁州岛上的宿城镇也跟着冷清起来。码头上只有一片冬日萧瑟的场景。码头仓房内外,都少有人走动。只有一些出海捕鱼归来的渔夫,将他们的捕获从小小的渔船上搬运下来。还有不多的几个从宿城镇上过来的鱼贩子在有一眼没一眼地看货,没显出什么购买的欲望。
那栋临海而立,看上去有三四丈高的仙客居也无多少人气,所有的窗户都闭着。只有酒楼门口旗杆上的认旗随着海风,猎猎飘扬。
就连海州湾中的海水,这时也泛出了肃杀的青黑色。
不过现在靠上码头的这艘渡船上,却是出人意料的塞满了乘客,而且还不是海州这里最常见的客商,而是穿着儒服的读书人。
“诸位客官,小心了,船靠码头了!”
随着船老大的一声吆喝,小小的渡船“嘭”的一声,就撞上了码头。
坐船坐的有些晕晕乎乎的范之文一个没站稳,整个身子向前一冲,连忙用手中的长剑船舱底部撑了一下,还是摇摇晃晃的几乎要跌倒。
他身边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儒生伸手搀扶了他一把,才让范之文免于跌倒在船舱之内。
“多谢这位兄台。”范之文站稳身体后,忙道了声谢,然后才看清那位搀扶他的仁兄。
这人也是一个儒生,三十多岁,稍微有点肥胖,嘴角上挂着温和的笑容,看上去非常儒雅。他的身边还跟着个二十多岁的仆人,背着箱笼和包袱,还拄着一根木棒。
看到这二位,范之文心下已经有点数目,这位仁兄一定和自己一样,是来郁州岛求学问道的。而且,此人多半有点身份家产,说不定还是官户出身。
想到这里,范之文又是一礼:“在下郓州范之文,不知仁兄高姓大名。”
“在下寿州吕好问。”中年胖儒笑答道,“范兄来云台山也是想拜入苏门的吧?”
范之文来云台山当然是想拜入苏东坡门下了!如今大宋的学阀门派中,除了被当成儒门正宗的新学之外,最大的山头无疑就是苏门蜀学了。人家苏辙到底当过次相,苏轼又是粉丝无数的大才子,人气当然要盖过古板得要死的程颐了。
而如今朝政是新旧间用,想来儒门正宗的位置也不会一直被新学独霸了。苏门的学问……可是行情看涨啊!
所以苏东坡兄弟定居郁州岛的消息传开后,就有不少儒生想要来求学拜师了,其中就有上一次科举落地的范之文了。
他原本有弃文修武去考个武进士的想法,可是习武的费用和难度,却让范之文有点望而却步了。
现在大宋的武举除了对书生们没有多少难度的“兵法七书”和“兵法策问”之外,还有骑射和步射两科。本来骑射和步射没有多难,因为不要求中靶,只需要能拉开八九斗的步弓和七斗的骑弓——实际上就是练臂力,只要是年轻力壮的儒生,跟着乡村弓箭社的教头好好练上一两年,怎么都会了。
不过从绍圣四年开始,难度突然加大,居然要求射箭中靶了——不是中靶心,而是中靶!
呃,这宋朝考武进士的“武试”真的是一点都不难啊!武好古家里面西门青、罗汉婢和奥丽加这三个女人都随便能过的。
可是对范之文来说,中靶,特别是骑在马上射箭中靶可就很困难了。因为武进士考试总不能找人来帮着牵马吧?
理论上武进士是要带兵去和契丹人、西夏人作战的,应该弓马娴熟,哪有玩骑射的时候还让人来牵马的?哦,还是在马站立不动的情况下。
所以这个骑在马背上,双手脱缰去开弓射箭,还是很考验双腿的控马能力的——哪怕不需要马跑动,难度也是不低的!因为射箭的时候,腰腿难免要跟着发力,胯下的战马(也许是走马)会感受到背上的人在活动,它们就难免跟着一起活动几下。或是走上几步,或是摇上几下。
别的大动作是不会有的,给武举们骑的都是很乖的马儿,脾气暴躁的公马是绝对不会出现的。要不然一场武进士考试下来非得弄死好些个……
而对范之文而言,胯下的马儿一旦活动几下,他射出去的箭可就没一点准头了,说不定还会摔下来。
要让马站稳不动,就必须要有一定的骑术,可以不依靠缰绳,用双腿控马。这可就得有人教,还得刻苦练了。
但是对于范之文这样的“大地主”家来说,要训练骑术可是很不容易的。要练骑术,至少得养上一匹好马吧?马都没有,怎么练?而且养得马也不能太差,毕竟考试的时候骑的是禁军提供的战马,不是江南两淮的兔儿马。
一匹好马(当然不是肩高四尺七寸的一等战马了),怎么都要七八十缗吧?范老头半年的俸禄就没了。
而且买了马还得会养,得雇个马伕吧?还得有上好的马料喂养吧?一匹马吃的比几口人都多啊!马伕加上喂马的开销,一年又得好几十缗。
然后,还得请先生来教骑马射箭——这个本事寻常的马伕根本教不了,得去阳谷西门家请名师来教,一年没有几十缗的束脩能行吗?
有了马、马伕和马师之后,还得有弓。好的弓也不便宜啊!而且还不能只有一张,得上一套,从小孩玩的软弓,到五斗弓、七斗弓、九斗弓,一点点加上去。
此外,训练马术得有场地啊!如今的京东东路可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上哪儿找空地去?只能圈上几十亩良田给范之文练习了,这几十亩地的收入可就没了。
最后,范之文和他的武术老师的伙食也得跟上去啊。天天豆腐青菜的,营养跟不上,怎么练得出力气?这可又是一笔开销。
算来算去,范之文如果想在三年之内掌握“骑射”的本领,几百缗的投资怎么都省不了的。
而且,并不是这几百缗钱拿出来,武进士就一定能到手的!因为最近有消息说,新上任的官家,也就是宋徽宗认为骑马射箭的时候,这个马应该是跑起来的。让马站着你干嘛不下马来射?下马换张步弓还射得远呢!
如果要跑马射箭还要中靶……以范之文的底子,没有六年怎么可能练出来?这下费用可就要增加不少了,而且马也有生老病死,六年时间很有可能要换马,这可就又是一大笔钱啊。
范家怎么可能承担这样的花销?
顺便提一下,范之文练习骑射遇到的困难,其实也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汉民族在维持骑兵武装时遇到的死结。
当汉民族的经济基础还停留在庄园经济的时代,拥有大庄园的士族门阀总归还养得起“骑士”。不仅是因为士族门阀比较有钱,还因为大庄园的自给自足能力超过小农和地主,能够维持自家的马场和马群,这样马就是资产而不是消费品了。
譬如武好古现在就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马场和马群,还能够逐渐改良马种。而范之文这种级别的“大地主”,根本不可能维持马场、马群,就必须通过市场去购买马匹来维持自己的训练。而这份花销,又是绝大部分宋人无法承担的。
范之文虽然能够支付这笔花销,但是算来算去,最后还是不舍得。就在那时,他听说了苏东坡在云台山办学收徒的消息,于是就起了拜入苏门的心思。
他其实也不奢望拜苏东坡为师的,只要能拜一个苏门君子或是苏门学士,也就心满意足了。
苏东坡门下出身,将来就算考不上进士,也容易混上个幕僚,说不定还能得个保举的官身。
于是他就辞别了老父,带上自己祖传的黑云长剑往海州而来了。可一到海州,他才发现和他一个想法的人还是很多的!
这不,和范之文同船而渡的都是仰慕苏东坡的士子。
那么多竞争者……想要拜入苏门,恐怕也不容易啊!
“舜徒兄,你可来过云台山?”
在跟着那个胖儒生往宿城镇上而去的时候,范之文已经和人家混熟了。知道人家名叫吕好问,字舜徒,是寿州人士,还是个官宦子弟。是陪父亲从和州北返,途径徐州时听说苏东坡在云台山收徒,所以才来看看的。
“来过啊,”吕好问笑呵呵地回答,“你跟着我走就是了。我们先去宿城镇上的客栈安顿……若是客栈满了也不要紧,去山里面的法起寺租个僧房就是了。安顿好了,再去苏门听课吧。”
“可以听课?”范之文有些心虚地问。他是儒生不假,可是真正的大儒却根本无缘得见,所以不知道规矩。
“怎么不能听?跟着我就行了。”吕好问可是世家子弟,高祖父是吕蒙正、曾祖父是吕夷简、祖父是吕公著,连续三代都当过宰相,什么大儒讲课他不能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