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
少室山上,僧人敲响了铜钟。
钟声悠扬,传遍山门。
寺中僧人、净人还有寺里的雇工佃户都受命来集结,还有许多正在寺中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见到这般大动作,也都聚来围观。
道信方丈特地换上了皇帝御赐的紫金袈裟。
大雄宝殿前,一众僧众都有些紧张,和尚无心才十二岁,他的目光却更关注在穿飞鱼服,佩千牛刀的许师兄。
方丈在上面讲话,宣读了一遍皇帝的旨意,然后宣布考试,交由赵通事舍人主持。
赵舍人的考试也简单,先宣布登记,每个人依次上前登记姓名年龄籍贯,以及家中父母是否尚在,家中还有兄弟几人,几岁来山上出家,因何出家等等。
无心有些不安的排着队来到前面,坐在案前回答问题。
“姓名?”
“无心。”
“俗家姓名?”
“王宝枪。”
“原籍何地,几岁出家,因何出家,家中父母可还健在,有兄弟几人”一连串的问题抛了出来。
无心挠了挠头发,“俺老家河北襄国郡,家中父母还在,还有兄弟两个。我六岁时前来拜师,成为俗家弟子,学习武艺,在这里学艺六年了,还没能打出木人巷、通过十八罗汉阵,因此不能下山。”
俗家弟子也算是少林寺的一个特色,少林讲究禅法,对于年轻僧人们,除了坐禅打坐外,还习练武艺,用以收心敛性、屏虑入定,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习武只算是末技。
因少林也有大片产业,因此特意召有不少俗家弟子,他们不用如正式僧人一样的落发为僧,而可以蓄发修行,这些人习练武艺,成为武僧,待武艺有成后,打通木人巷,通过十八罗汉阵便算出师。
然后有的武僧会下山回家,更多的则是留在山上或下山去管理寺庙的田庄质库等。
每年,寺里都会派达摩院的武僧到各地去寻找资质好天赋强的孩童,带回寺中。宝枪就是在六岁时被看中的,当时他家穷,孩子六七个,家里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于是父母便收了僧人几贯钱,把孩子让他们带去少林了。
这一来,就是六年。
虽说是俗家弟子,其实也跟僧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不用剃头发,但一样有法号,一样要遵守戒律。
一名书吏笔走龙蛇,把这些记录下来,而赵舍人在旁边也拿着支笔,他在自己的卷上写下一行字,“无心,俗名王宝枪,十二岁,俗家弟子,家中父母尚在,兄弟二人。写完,他在后面加了一句,虽家有三丁,然年未满十四,不符合考试剃度条件,直接令回原籍家乡,归家。”
“方丈,无心不符合条件,需直接安排回家。”
按朝廷的最新僧道管理律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出家的,首先,十四岁以下,二十一岁以上者,皆不许出家。盖因为,朝廷认为,十四岁以下,年纪太小,自己根本没有这个决断能力,而二十一岁以上,又是成丁,如果成丁出家,会让朝廷损失一个青壮劳力。
固此,新出的律令里,不论僧道,出家年纪都限制在十四到二十一岁之间,只有这个年龄断才允许出家。
而对于尼姑和女道,更是规定,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人出家,不论什么情况都严禁。这其实就跟汉朝让十来岁的姑娘就出嫁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口,同时也是避免太多女子出家,导致社会风气不好。
方丈伸手拍了拍无心的肩膀,“无心,从今日起,你便可出山了。”
“下一个!”
无心有些茫然的站起来,走到一边。
身后一个干瘦的光头上前,他自称为慧智,是正式剃度过的弟子,今年三十二岁。
赵舍人翻看寺中的卷宗,发现这个慧智在少林出家已经三年,此前曾是一名山贼,后来上山出家。
记下他的名字等信息,赵舍人对方丈道,“此人曾是贼匪,按律令,禁止军人、工匠、罪犯出家,他需还俗,没有资格参与考试剃度!”
方丈点了点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智世上已无亲人家属,让他留下如何?”
“律令王法,不可违背!”
道信还有些犹豫,这时赵舍人告诉他,虽然慧智已经没有了亲人,但朝廷也不会再追究他以前的贼匪罪行,而是会让他重新登记入籍,授田分地。
慧智有些不安的坐在那里,甚至腿都在发抖。
隋乱之时,曾经被迫为贼,手上沾染过鲜血,做过不少罪恶之事,正因深感罪孽,又在兵败溃逃后,才选择了上山出家。
现在要下山,对前途充满未知和恐惧。
“请拿上这个,到那边殿下等候。”书吏把一张木牌递给他。
又一人上前来,例行询问后,依然是不符合出家的,因为通过询问得知,他家中还有一个老母,原本他有两兄弟,但战乱中那位兄长也去死了,如今老母在家无人赡养。
“方丈,依然律令,僧道虽为出家之人,可也需要拜父母,有赡亲守孝之责,不得为异教而废礼,弃亲灭伦。因此才有家有三丁方许出家的条例,而现在这位慧安的父亲和兄弟都没于战乱之中,家中只一老母,需要他回去赡养,因此需得还俗下山。”
慧安在山上呆了十几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听说要让自己下山,感觉很惶恐。
“方丈,我不想下山。”
方丈安慰他道,“心中有佛,处处便是佛寺,孝敬父母,父母就是最大的佛。”道信说出一番与时下许多佛宗完全不同的话来,其它宗派讲究的是出世,是要抛弃割舍与原来的一切,但道信却认为佛见本心。
因此才有少林武僧,有俗家弟子,如今他也支持朝廷让慧安回家赡养母亲。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这句话说的好,我回京之后必定禀明陛下!”赵舍人大为赞叹,这句话真是大智慧。
几百僧人,第一轮登记问询后,就有一半不符合出家条件,而被直接要求下山还乡。另外的几百武僧和俗家弟子,更是被直接要求下山。
通过了第一轮的三百余僧人,他们还要经过正式的经规考试。
钟声悠扬,传遍山门。
寺中僧人、净人还有寺里的雇工佃户都受命来集结,还有许多正在寺中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见到这般大动作,也都聚来围观。
道信方丈特地换上了皇帝御赐的紫金袈裟。
大雄宝殿前,一众僧众都有些紧张,和尚无心才十二岁,他的目光却更关注在穿飞鱼服,佩千牛刀的许师兄。
方丈在上面讲话,宣读了一遍皇帝的旨意,然后宣布考试,交由赵通事舍人主持。
赵舍人的考试也简单,先宣布登记,每个人依次上前登记姓名年龄籍贯,以及家中父母是否尚在,家中还有兄弟几人,几岁来山上出家,因何出家等等。
无心有些不安的排着队来到前面,坐在案前回答问题。
“姓名?”
“无心。”
“俗家姓名?”
“王宝枪。”
“原籍何地,几岁出家,因何出家,家中父母可还健在,有兄弟几人”一连串的问题抛了出来。
无心挠了挠头发,“俺老家河北襄国郡,家中父母还在,还有兄弟两个。我六岁时前来拜师,成为俗家弟子,学习武艺,在这里学艺六年了,还没能打出木人巷、通过十八罗汉阵,因此不能下山。”
俗家弟子也算是少林寺的一个特色,少林讲究禅法,对于年轻僧人们,除了坐禅打坐外,还习练武艺,用以收心敛性、屏虑入定,同时也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习武只算是末技。
因少林也有大片产业,因此特意召有不少俗家弟子,他们不用如正式僧人一样的落发为僧,而可以蓄发修行,这些人习练武艺,成为武僧,待武艺有成后,打通木人巷,通过十八罗汉阵便算出师。
然后有的武僧会下山回家,更多的则是留在山上或下山去管理寺庙的田庄质库等。
每年,寺里都会派达摩院的武僧到各地去寻找资质好天赋强的孩童,带回寺中。宝枪就是在六岁时被看中的,当时他家穷,孩子六七个,家里养不活这么多孩子,于是父母便收了僧人几贯钱,把孩子让他们带去少林了。
这一来,就是六年。
虽说是俗家弟子,其实也跟僧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不用剃头发,但一样有法号,一样要遵守戒律。
一名书吏笔走龙蛇,把这些记录下来,而赵舍人在旁边也拿着支笔,他在自己的卷上写下一行字,“无心,俗名王宝枪,十二岁,俗家弟子,家中父母尚在,兄弟二人。写完,他在后面加了一句,虽家有三丁,然年未满十四,不符合考试剃度条件,直接令回原籍家乡,归家。”
“方丈,无心不符合条件,需直接安排回家。”
按朝廷的最新僧道管理律令,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出家的,首先,十四岁以下,二十一岁以上者,皆不许出家。盖因为,朝廷认为,十四岁以下,年纪太小,自己根本没有这个决断能力,而二十一岁以上,又是成丁,如果成丁出家,会让朝廷损失一个青壮劳力。
固此,新出的律令里,不论僧道,出家年纪都限制在十四到二十一岁之间,只有这个年龄断才允许出家。
而对于尼姑和女道,更是规定,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人出家,不论什么情况都严禁。这其实就跟汉朝让十来岁的姑娘就出嫁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人口,同时也是避免太多女子出家,导致社会风气不好。
方丈伸手拍了拍无心的肩膀,“无心,从今日起,你便可出山了。”
“下一个!”
无心有些茫然的站起来,走到一边。
身后一个干瘦的光头上前,他自称为慧智,是正式剃度过的弟子,今年三十二岁。
赵舍人翻看寺中的卷宗,发现这个慧智在少林出家已经三年,此前曾是一名山贼,后来上山出家。
记下他的名字等信息,赵舍人对方丈道,“此人曾是贼匪,按律令,禁止军人、工匠、罪犯出家,他需还俗,没有资格参与考试剃度!”
方丈点了点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慧智世上已无亲人家属,让他留下如何?”
“律令王法,不可违背!”
道信还有些犹豫,这时赵舍人告诉他,虽然慧智已经没有了亲人,但朝廷也不会再追究他以前的贼匪罪行,而是会让他重新登记入籍,授田分地。
慧智有些不安的坐在那里,甚至腿都在发抖。
隋乱之时,曾经被迫为贼,手上沾染过鲜血,做过不少罪恶之事,正因深感罪孽,又在兵败溃逃后,才选择了上山出家。
现在要下山,对前途充满未知和恐惧。
“请拿上这个,到那边殿下等候。”书吏把一张木牌递给他。
又一人上前来,例行询问后,依然是不符合出家的,因为通过询问得知,他家中还有一个老母,原本他有两兄弟,但战乱中那位兄长也去死了,如今老母在家无人赡养。
“方丈,依然律令,僧道虽为出家之人,可也需要拜父母,有赡亲守孝之责,不得为异教而废礼,弃亲灭伦。因此才有家有三丁方许出家的条例,而现在这位慧安的父亲和兄弟都没于战乱之中,家中只一老母,需要他回去赡养,因此需得还俗下山。”
慧安在山上呆了十几年了,已经习惯了这里,听说要让自己下山,感觉很惶恐。
“方丈,我不想下山。”
方丈安慰他道,“心中有佛,处处便是佛寺,孝敬父母,父母就是最大的佛。”道信说出一番与时下许多佛宗完全不同的话来,其它宗派讲究的是出世,是要抛弃割舍与原来的一切,但道信却认为佛见本心。
因此才有少林武僧,有俗家弟子,如今他也支持朝廷让慧安回家赡养母亲。
“父母就是最大的佛!这句话说的好,我回京之后必定禀明陛下!”赵舍人大为赞叹,这句话真是大智慧。
几百僧人,第一轮登记问询后,就有一半不符合出家条件,而被直接要求下山还乡。另外的几百武僧和俗家弟子,更是被直接要求下山。
通过了第一轮的三百余僧人,他们还要经过正式的经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