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大秦创业起居注
长安。
中秋刚过。
暑热稍稍降低,将作大监阎毗上奏,请修大明宫。
“西北战事既定,那么朕也要还都洛阳,大明宫没有修建的必要。修建一座大明宫,按阎毗的规划,民部预算,最快也得一年时间,需要征召百万民夫,耗费千万。实是太过浪费,大战过后,不宜大兴土木。”
清凉殿里,皇帝指着殿外,“眼下这座清凉殿不也挺好?”
西北主要战事虽已结束,但零星的战事还没停。程咬金等在稳定安西三郡,还要支援铁勒与莫贺咄讨伐射匮可汗。
而冯孝慈、薛万均、郭孝恪诸将,也忙着在稳固青海四郡。
更不用说,刚刚自剑南传来的奏报,苏定方已经越过泯江,正与西山诸羌交手。
“先前司农卿上奏,长安的粮食已经将尽,有可能撑不到秋收,转运关中的华阴永丰仓和陕县常平仓,储粮都已经见底。”
关中之地,其实早就在汉朝起就暴露出他的许多短板,就是虽有山河之固,可却难以自给,连长安这座都城都供应不了。
而河西、朔方、陇右这些外围之地,本身也是地处僻远,百姓稀少,加上边塞还得时刻提防戎夷袭扰侵犯,就使得这些地方自给有时都不足,一旦用兵,不得不从关中运粮过去。
关中也无粮,于是便只能从关东运粮。
但关东运粮入长安,不比运到洛阳,在陕县一带,是一段漕船根本过不了的河段,必须得通过陆路转运。
粮食陆路转运非常麻烦,且转运能力有限。征召民夫多,则消耗更多。一般情况下,每年通过陆路转运,最多也就是两百万石左右,再多成本就会居高不下,也转运不及。
今年为了打好这场赌国运之战,朝廷也是费尽办法,不顾成本的征召了无数百姓过来转运粮草,这样一来固然把许多粮草运入关中,并源源不断的运到了河西、陇右,可一多半的粮食是消耗在路上,是被民夫们吃掉了。
华阴永丰仓和陕县常平仓本来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就是为备运关中的,此外关中长安,近年也本来积储了许多粮食,可一场仗打完,长安的粮仓空了,陕县和华阴的转运仓也空了,离秋收还有段时间,关中和关东,都已经无粮可运了。
马上连长安朝廷都要供应不了。
“朕决定提前返回洛阳,百姓与北衙禁军和内衙诸军,也一起返回。”
洛阳相比起长安,漕运情况可就好的多,南北运河加上黄河,都在洛阳附近经过,当初杨广修的大运河,本就是以东都洛阳为中心,更别说洛阳周边那都是产粮之地,河东、河北、河南、山东、淮南、山南,尤其重要的是,河网遍布,道路平坦通畅。
早年杨坚立隋,虽定都长安,可隔几年总会发生长安粮食不能供给朝廷皇宫的困窘之情,于是皇帝便只得带着百官和禁军,浩浩荡荡的跑到洛阳去,然后允许关中的百姓跟着一起就粮关东,皇帝带着几十万军民百姓跑到河南去的场景,可谓是十分的尴尬的。
也正因此,后来杨广继位后才坚持营建了东都洛阳,虽然长安缺粮仅是他另建新都的一个原因而已。
大秦虽有六京,但皇帝还是以中京洛阳为主,其余五京不过是陪都而已。提高规格,也是加强对这些重要城池的控制。
府院的宰辅们对此倒也没有意见,长安城确实显得处处不便。
长安的太极宫低洼湿热,天子不利居住恢复病体,而长安城也显得残破了点,尤其是自开皇元年隋朝迁入新长安城,直到大业九年,用了近三十年时间,长安城才算勉强把外城的城墙都修好了,但是依然还有许多配套的设施没有建起。
更别说,经过隋乱后,如今的长安城百姓很少,城南大片的坊区,现在都还没有房屋住宅,都还只是坊墙围起来的农田菜园子而已。更不用说,自皇帝推动的佛道改革后,隋朝时那上百座的大寺、道观,如今尽皆迁出,更让长安城显得萧条了。
虽然也有如阎毗这样出身关陇贵族的大臣,对长安很有感情,提出朝廷就以长安为京师,对长安充实人口,恢复往日繁荣。
可一众宰辅们却对此没什么兴趣,洛阳城这几年已经恢复的不错了,现在却要舍弃洛阳,再来经营长安,岂不是瞎折腾,再说了,大秦朝中最强的一股势力是谁?不是关陇旧贵族也不是什么江南士族关东士族,而是山东豪强集团。这些人多是随皇帝于山东起家的那群人,最早多是些豪强小地主之类的,也有许多是庶族寒门出身,他们跟随皇帝征战,建功立业,如今成为开国功臣,占据朝堂高位,祖籍家乡在山东,产业家眷则多在洛阳,谁愿意跑来这关中长安呢。
安西留驻一军镇守,吐谷浑留驻一军镇守,再加上剑南派去的一军,除了这三个军七万二千人,其余的军队,南衙府兵各归军府,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则返回洛阳,以及六京驻地。
“魏征。”
议事结束,皇帝留下了魏征。
皇帝与魏征一起在殿前漫步,看着银杏黄叶飘零。
“大秦立国也已经四年了,经历此战之后,大秦算是暂时解决了外患大敌,十年之内,可以说都再无敌人可以威及大秦江山,这天下,算是真正的稳固下来了。”
魏征点头。
不论是江南还在苛存的三藩,又或是远走千泉的西突厥,或是吐蕃、诸羌等,经此一战,都无法危及朝廷了。
吐谷浑已亡,青海四郡算是立起来了。
安西三郡设立,西突厥分裂,射匮将自顾无暇,而吐蕃已经向大秦称臣。
“可惜这一战来的太早了一点,若是晚个十年,哪怕是晚五年,朝廷也能收全功。”
“是啊,这战虽然赢了,可我们却没余力再扩大战果了,不能把西域一举收复,不能趁势再灭吐蕃,确实是个疑惑,不过也知足了。”皇帝拄着龙杖,“外面的危机暂时解除,接下来我们要专注中原内部,得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国力。当然,也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皇帝交给魏征一个任务。
“你虽不是最早跟着朕的,但也是在朕还于微末之时便已经跟随了,你是看着朕如何一刀一枪拼下的这个大秦,也是亲眼看着前朝是如何一点一点崩溃的,朕希望你能够写两本史书,一本就叫大秦创业起居注,就写朕如何开创大秦江山之事。而另一本则为隋史,你来主笔,为前朝修史立传,也算是给前朝划上一个句号!”
中秋刚过。
暑热稍稍降低,将作大监阎毗上奏,请修大明宫。
“西北战事既定,那么朕也要还都洛阳,大明宫没有修建的必要。修建一座大明宫,按阎毗的规划,民部预算,最快也得一年时间,需要征召百万民夫,耗费千万。实是太过浪费,大战过后,不宜大兴土木。”
清凉殿里,皇帝指着殿外,“眼下这座清凉殿不也挺好?”
西北主要战事虽已结束,但零星的战事还没停。程咬金等在稳定安西三郡,还要支援铁勒与莫贺咄讨伐射匮可汗。
而冯孝慈、薛万均、郭孝恪诸将,也忙着在稳固青海四郡。
更不用说,刚刚自剑南传来的奏报,苏定方已经越过泯江,正与西山诸羌交手。
“先前司农卿上奏,长安的粮食已经将尽,有可能撑不到秋收,转运关中的华阴永丰仓和陕县常平仓,储粮都已经见底。”
关中之地,其实早就在汉朝起就暴露出他的许多短板,就是虽有山河之固,可却难以自给,连长安这座都城都供应不了。
而河西、朔方、陇右这些外围之地,本身也是地处僻远,百姓稀少,加上边塞还得时刻提防戎夷袭扰侵犯,就使得这些地方自给有时都不足,一旦用兵,不得不从关中运粮过去。
关中也无粮,于是便只能从关东运粮。
但关东运粮入长安,不比运到洛阳,在陕县一带,是一段漕船根本过不了的河段,必须得通过陆路转运。
粮食陆路转运非常麻烦,且转运能力有限。征召民夫多,则消耗更多。一般情况下,每年通过陆路转运,最多也就是两百万石左右,再多成本就会居高不下,也转运不及。
今年为了打好这场赌国运之战,朝廷也是费尽办法,不顾成本的征召了无数百姓过来转运粮草,这样一来固然把许多粮草运入关中,并源源不断的运到了河西、陇右,可一多半的粮食是消耗在路上,是被民夫们吃掉了。
华阴永丰仓和陕县常平仓本来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就是为备运关中的,此外关中长安,近年也本来积储了许多粮食,可一场仗打完,长安的粮仓空了,陕县和华阴的转运仓也空了,离秋收还有段时间,关中和关东,都已经无粮可运了。
马上连长安朝廷都要供应不了。
“朕决定提前返回洛阳,百姓与北衙禁军和内衙诸军,也一起返回。”
洛阳相比起长安,漕运情况可就好的多,南北运河加上黄河,都在洛阳附近经过,当初杨广修的大运河,本就是以东都洛阳为中心,更别说洛阳周边那都是产粮之地,河东、河北、河南、山东、淮南、山南,尤其重要的是,河网遍布,道路平坦通畅。
早年杨坚立隋,虽定都长安,可隔几年总会发生长安粮食不能供给朝廷皇宫的困窘之情,于是皇帝便只得带着百官和禁军,浩浩荡荡的跑到洛阳去,然后允许关中的百姓跟着一起就粮关东,皇帝带着几十万军民百姓跑到河南去的场景,可谓是十分的尴尬的。
也正因此,后来杨广继位后才坚持营建了东都洛阳,虽然长安缺粮仅是他另建新都的一个原因而已。
大秦虽有六京,但皇帝还是以中京洛阳为主,其余五京不过是陪都而已。提高规格,也是加强对这些重要城池的控制。
府院的宰辅们对此倒也没有意见,长安城确实显得处处不便。
长安的太极宫低洼湿热,天子不利居住恢复病体,而长安城也显得残破了点,尤其是自开皇元年隋朝迁入新长安城,直到大业九年,用了近三十年时间,长安城才算勉强把外城的城墙都修好了,但是依然还有许多配套的设施没有建起。
更别说,经过隋乱后,如今的长安城百姓很少,城南大片的坊区,现在都还没有房屋住宅,都还只是坊墙围起来的农田菜园子而已。更不用说,自皇帝推动的佛道改革后,隋朝时那上百座的大寺、道观,如今尽皆迁出,更让长安城显得萧条了。
虽然也有如阎毗这样出身关陇贵族的大臣,对长安很有感情,提出朝廷就以长安为京师,对长安充实人口,恢复往日繁荣。
可一众宰辅们却对此没什么兴趣,洛阳城这几年已经恢复的不错了,现在却要舍弃洛阳,再来经营长安,岂不是瞎折腾,再说了,大秦朝中最强的一股势力是谁?不是关陇旧贵族也不是什么江南士族关东士族,而是山东豪强集团。这些人多是随皇帝于山东起家的那群人,最早多是些豪强小地主之类的,也有许多是庶族寒门出身,他们跟随皇帝征战,建功立业,如今成为开国功臣,占据朝堂高位,祖籍家乡在山东,产业家眷则多在洛阳,谁愿意跑来这关中长安呢。
安西留驻一军镇守,吐谷浑留驻一军镇守,再加上剑南派去的一军,除了这三个军七万二千人,其余的军队,南衙府兵各归军府,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则返回洛阳,以及六京驻地。
“魏征。”
议事结束,皇帝留下了魏征。
皇帝与魏征一起在殿前漫步,看着银杏黄叶飘零。
“大秦立国也已经四年了,经历此战之后,大秦算是暂时解决了外患大敌,十年之内,可以说都再无敌人可以威及大秦江山,这天下,算是真正的稳固下来了。”
魏征点头。
不论是江南还在苛存的三藩,又或是远走千泉的西突厥,或是吐蕃、诸羌等,经此一战,都无法危及朝廷了。
吐谷浑已亡,青海四郡算是立起来了。
安西三郡设立,西突厥分裂,射匮将自顾无暇,而吐蕃已经向大秦称臣。
“可惜这一战来的太早了一点,若是晚个十年,哪怕是晚五年,朝廷也能收全功。”
“是啊,这战虽然赢了,可我们却没余力再扩大战果了,不能把西域一举收复,不能趁势再灭吐蕃,确实是个疑惑,不过也知足了。”皇帝拄着龙杖,“外面的危机暂时解除,接下来我们要专注中原内部,得休息生养,恢复民生国力。当然,也是时候总结一下了。”
皇帝交给魏征一个任务。
“你虽不是最早跟着朕的,但也是在朕还于微末之时便已经跟随了,你是看着朕如何一刀一枪拼下的这个大秦,也是亲眼看着前朝是如何一点一点崩溃的,朕希望你能够写两本史书,一本就叫大秦创业起居注,就写朕如何开创大秦江山之事。而另一本则为隋史,你来主笔,为前朝修史立传,也算是给前朝划上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