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君子
一夜大雨。
清晨,天地都似乎被昨夜大雨洗过了一遍,天空澄净,大地干净,空气清新。
早朝时,礼部侍郎上奏,说汉川郡太守奏称发现野蚕结茧,漫山遍野都是,汉川太守令百姓收采,得茧万余石,制成丝绵,认为此乃天降祥瑞,上天赐福。因此特奏报朝廷,同时派人进贡野蚕所结茧制成丝绵百匹。
其实这种野蚕并不是传统的家蚕,家蚕又称为桑蚕,食桑叶结茧抽丝,可纺制丝绢。但野蚕其实是又名柞蚕,因喜食柞树叶而得名。与普通蚕长的也很不同,普通家蚕长的更白,而柞蚕更绿,像个大青虫。
不过野蚕一样结茧,而且其茧一样能织丝,但一般大面积出现结大量茧并不多见,古人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便会视为祥瑞。
而在皇帝罗成看来,这其实就跟蝗虫成灾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柞蚕大面积结茧更罕见而已。而到了明清时代,就有百姓找到了人工放养柞蚕的方法了。
这一次,罗成倒没有驳斥这祥瑞之说,甚至还让朝廷下诏嘉奖汉川太守。
下朝之后,罗成立即召来了内侍省的人。内侍省相当于皇帝的宫廷大管家,其中也有负责养蚕织丝的部门。
罗成指示,要立即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汉川郡,详细考察当地的柞蚕情况,要仔细研究柞蚕情况,以便能够找到人工放养柞蚕的方法。
毕竟人工养蚕既要种桑又要采桑还有喂叶等等,而这种柞蚕如果掌握了好的放养技术,能够增进一项蚕丝来源,要知道在后世,最出名的柞蚕产地丹东,一年就能产柞茧三千万斤以上。
汉川太守还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可罗成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产业,只要加以研究,找到放养方法,就能有很大收益,值得研究。
甚至除了柞蚕,历史上也有吃枫叶的枫蚕,吃蓖麻叶的蓖麻蚕,吃臭椿叶的樗蚕等,都一样能产出特色的丝,不过相较来说,还是柞蚕放养更有前景。
柞蚕从出卵到结茧,一般只要五十天左右,从春到秋,一年可以放养多季,要是管理得当,产量高效率大。
除了结茧丝织,柞蚕也还有其它不少作用,比如柞蚕蛹和家蚕蛹一样都可食用,残渣也可做鱼、畜、禽的饲料。
“阿耶,这野蚕真的能驯服放养吗,它们不会跑掉吗?”
太子来请安,看到罗成对内侍省做出关于去汉川郡考察研究人工放养柞蚕的指示后,午餐时忍不住询问。
“蚕虽然属于蛾,但他破茧而出之前,却一直是不会飞的,而等他长成熟后开始结茧,也需要在茧中一段时间才能进化成蛾,最后破茧而飞。只要蚕农把握好时间,在他们破茧前收取蚕茧,然后水煮,这样蚕还是蛹的时候,就死在茧里了,不会再破茧化蛾飞走。这样,茧就能抽丝纺织,蚕蛹也能制成粮食。”
“那这样岂不是很残忍?”
罗成手抚着太子的背,“太子啊,天下万物,各有其用,养蚕收茧织丝,能制衣暖人蔽体,这并不能算残忍。这就好比你养鸡吃肉,这不算残忍,可你不是为了吃,却虐待残杀鸡,那才叫残忍,明白吗?”
“可那也是杀生啊。”
“狼吃羊,羊吃草,这是自然法则,而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一切之上,既吃肉也吃素,吃进肚子里不叫杀生,虐杀那才叫杀生。我们并不是出家之人,所以与他们遵循的规则不一样。”
罗成赶紧纠正太子幼稚的想法,本来太子已经够普通了,如果将来还成了个和尚,那岂不要完蛋。
“羊肉好吃吗?”
“好吃,用安西茴香烤起来更好吃。”
“鸡好吃吗?”
“白斩鸡好吃。”
“鱼好吃吗?”
“水盆鱼片好吃。”
罗成呵呵笑着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这不就对了嘛,你说若是以后不能吃这些,是不是很没意思?”
“嗯。”太子舔了舔嘴唇,刚刚说这几个菜,他都已经嘴里流口水了。
“交给你一个任务,给你二十粒蚕卵,把它们孵化出来,然后采桑喂养,一直到他们结成茧。”
太子点头,对于父亲交待的任务,他虽不太明白,可他倒也还算努力去做。
就如父亲叫他养马养狗一样,他也亲力亲为,虽有马夫狗奴指导帮助,但他还是会亲手去做的。
“对了,你养的那马儿和狗如何了?”
“挺好的,马儿很乖巧温驯,就是那狗子太顽皮了,经常在我殿里撒尿,还拉狗屎,一点都没那马儿乖。”
“那是你没有教好他,你的狗仆没有告诉你要如何给狗立规矩吗?”
“教了,可是不听。”
“那是你没教好,你得对狗有赏有罚,先教它怎么做,做对了,就赏它吃的,做错了,就要打,这样它才能长记性,以后就懂规矩了。”
“狗子好可爱,还那么小,打它饿它都不好。”
罗成摇头,“太子啊,规矩得早立,无规矩不成方圆。你现在不好好给这狗立规矩,那这狗长大后就是条没规矩的狗,这条狗他就没资格留在你身边了,到时他就会被拉出去,被宰掉。你看,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对这狗真的好,只是在害它而已,明白吗?”
“父皇,宫里能养柞蚕吗?”
“养当然也能养,但得先栽柞树,这样就划不来了。父皇让人去汉川研究柞蚕,是因为不仅汉川,从关中到汉川,再到中原河南山东,再到河北河东,乃至关外辽东,柞树很多,有些地方漫山都是,因此放养柞蚕有很好的条件,能减少蚕茧的成本,放养柞蚕便有利可图。”
“父皇,老师说君子不言利。”
“哪个老师说的?”
“大学士李詹事说的。”
罗成呵呵笑了两声,李纲那人,太子詹事再进翰林院大学士,都是拜相之人了,但说到底还是有点书呆子气。
“君子不言利不是这样解释的,你可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是先贤孟子说的,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李詹事教儿臣,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罗成于是教诲儿子,“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是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我等后人,当明白圣人之言当时的情况,不能望文断意。”
“可是李詹事还说,孔子也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旬子也说过,盛世重义,乱世重利。”
罗成无语,“你这小兔崽子,掉书袋都是可以,出口就是圣人言,但朕要教你,身为太子,既为储君,那么就当义利齐飞,君子不要羞于言利。只不过你要把握好义和利,不能重利轻义,也不能仅重义轻利,得义利双全,掌握平衡,明白吗?”
太子挠头,父亲说的这些,跟老师李纲说的完全就是两个意思了。
“李纲的教导,有些要听,有些也不能全听,你也得听听你爹的,明白吗?你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句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太子啊,光谈仁义是不够的,身为君,你还得为子民谋求温饱,得安居乐业,仓廪足而方知礼仪,连子民的温饱若都解决不了,那整天满口仁义道德,也不过是伪君子而已,切记!”
清晨,天地都似乎被昨夜大雨洗过了一遍,天空澄净,大地干净,空气清新。
早朝时,礼部侍郎上奏,说汉川郡太守奏称发现野蚕结茧,漫山遍野都是,汉川太守令百姓收采,得茧万余石,制成丝绵,认为此乃天降祥瑞,上天赐福。因此特奏报朝廷,同时派人进贡野蚕所结茧制成丝绵百匹。
其实这种野蚕并不是传统的家蚕,家蚕又称为桑蚕,食桑叶结茧抽丝,可纺制丝绢。但野蚕其实是又名柞蚕,因喜食柞树叶而得名。与普通蚕长的也很不同,普通家蚕长的更白,而柞蚕更绿,像个大青虫。
不过野蚕一样结茧,而且其茧一样能织丝,但一般大面积出现结大量茧并不多见,古人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便会视为祥瑞。
而在皇帝罗成看来,这其实就跟蝗虫成灾一样,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柞蚕大面积结茧更罕见而已。而到了明清时代,就有百姓找到了人工放养柞蚕的方法了。
这一次,罗成倒没有驳斥这祥瑞之说,甚至还让朝廷下诏嘉奖汉川太守。
下朝之后,罗成立即召来了内侍省的人。内侍省相当于皇帝的宫廷大管家,其中也有负责养蚕织丝的部门。
罗成指示,要立即派出一支队伍前往汉川郡,详细考察当地的柞蚕情况,要仔细研究柞蚕情况,以便能够找到人工放养柞蚕的方法。
毕竟人工养蚕既要种桑又要采桑还有喂叶等等,而这种柞蚕如果掌握了好的放养技术,能够增进一项蚕丝来源,要知道在后世,最出名的柞蚕产地丹东,一年就能产柞茧三千万斤以上。
汉川太守还认为这是天降祥瑞,可罗成却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产业,只要加以研究,找到放养方法,就能有很大收益,值得研究。
甚至除了柞蚕,历史上也有吃枫叶的枫蚕,吃蓖麻叶的蓖麻蚕,吃臭椿叶的樗蚕等,都一样能产出特色的丝,不过相较来说,还是柞蚕放养更有前景。
柞蚕从出卵到结茧,一般只要五十天左右,从春到秋,一年可以放养多季,要是管理得当,产量高效率大。
除了结茧丝织,柞蚕也还有其它不少作用,比如柞蚕蛹和家蚕蛹一样都可食用,残渣也可做鱼、畜、禽的饲料。
“阿耶,这野蚕真的能驯服放养吗,它们不会跑掉吗?”
太子来请安,看到罗成对内侍省做出关于去汉川郡考察研究人工放养柞蚕的指示后,午餐时忍不住询问。
“蚕虽然属于蛾,但他破茧而出之前,却一直是不会飞的,而等他长成熟后开始结茧,也需要在茧中一段时间才能进化成蛾,最后破茧而飞。只要蚕农把握好时间,在他们破茧前收取蚕茧,然后水煮,这样蚕还是蛹的时候,就死在茧里了,不会再破茧化蛾飞走。这样,茧就能抽丝纺织,蚕蛹也能制成粮食。”
“那这样岂不是很残忍?”
罗成手抚着太子的背,“太子啊,天下万物,各有其用,养蚕收茧织丝,能制衣暖人蔽体,这并不能算残忍。这就好比你养鸡吃肉,这不算残忍,可你不是为了吃,却虐待残杀鸡,那才叫残忍,明白吗?”
“可那也是杀生啊。”
“狼吃羊,羊吃草,这是自然法则,而人是万物灵长,凌驾一切之上,既吃肉也吃素,吃进肚子里不叫杀生,虐杀那才叫杀生。我们并不是出家之人,所以与他们遵循的规则不一样。”
罗成赶紧纠正太子幼稚的想法,本来太子已经够普通了,如果将来还成了个和尚,那岂不要完蛋。
“羊肉好吃吗?”
“好吃,用安西茴香烤起来更好吃。”
“鸡好吃吗?”
“白斩鸡好吃。”
“鱼好吃吗?”
“水盆鱼片好吃。”
罗成呵呵笑着拍了拍太子的肩膀,“这不就对了嘛,你说若是以后不能吃这些,是不是很没意思?”
“嗯。”太子舔了舔嘴唇,刚刚说这几个菜,他都已经嘴里流口水了。
“交给你一个任务,给你二十粒蚕卵,把它们孵化出来,然后采桑喂养,一直到他们结成茧。”
太子点头,对于父亲交待的任务,他虽不太明白,可他倒也还算努力去做。
就如父亲叫他养马养狗一样,他也亲力亲为,虽有马夫狗奴指导帮助,但他还是会亲手去做的。
“对了,你养的那马儿和狗如何了?”
“挺好的,马儿很乖巧温驯,就是那狗子太顽皮了,经常在我殿里撒尿,还拉狗屎,一点都没那马儿乖。”
“那是你没有教好他,你的狗仆没有告诉你要如何给狗立规矩吗?”
“教了,可是不听。”
“那是你没教好,你得对狗有赏有罚,先教它怎么做,做对了,就赏它吃的,做错了,就要打,这样它才能长记性,以后就懂规矩了。”
“狗子好可爱,还那么小,打它饿它都不好。”
罗成摇头,“太子啊,规矩得早立,无规矩不成方圆。你现在不好好给这狗立规矩,那这狗长大后就是条没规矩的狗,这条狗他就没资格留在你身边了,到时他就会被拉出去,被宰掉。你看,你现在这样做,不是对这狗真的好,只是在害它而已,明白吗?”
“父皇,宫里能养柞蚕吗?”
“养当然也能养,但得先栽柞树,这样就划不来了。父皇让人去汉川研究柞蚕,是因为不仅汉川,从关中到汉川,再到中原河南山东,再到河北河东,乃至关外辽东,柞树很多,有些地方漫山都是,因此放养柞蚕有很好的条件,能减少蚕茧的成本,放养柞蚕便有利可图。”
“父皇,老师说君子不言利。”
“哪个老师说的?”
“大学士李詹事说的。”
罗成呵呵笑了两声,李纲那人,太子詹事再进翰林院大学士,都是拜相之人了,但说到底还是有点书呆子气。
“君子不言利不是这样解释的,你可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
“是先贤孟子说的,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所以李詹事教儿臣,以义治国,何必言利。”
罗成于是教诲儿子,“君子不言利并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过是不唯利是图而已,孟子之所以说的那么坚决,是因为当时的人惟利是图不知世上有仁义二字,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我等后人,当明白圣人之言当时的情况,不能望文断意。”
“可是李詹事还说,孔子也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说旬子也说过,盛世重义,乱世重利。”
罗成无语,“你这小兔崽子,掉书袋都是可以,出口就是圣人言,但朕要教你,身为太子,既为储君,那么就当义利齐飞,君子不要羞于言利。只不过你要把握好义和利,不能重利轻义,也不能仅重义轻利,得义利双全,掌握平衡,明白吗?”
太子挠头,父亲说的这些,跟老师李纲说的完全就是两个意思了。
“李纲的教导,有些要听,有些也不能全听,你也得听听你爹的,明白吗?你要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有句话叫做,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太子啊,光谈仁义是不够的,身为君,你还得为子民谋求温饱,得安居乐业,仓廪足而方知礼仪,连子民的温饱若都解决不了,那整天满口仁义道德,也不过是伪君子而已,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