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永镇西域
往西伊丽河注入大湖夷播海,大湖西南部是甜淡水,东北部因缺少河流注水,神奇的形成了咸水。
两条大山和一座大湖,使的伊丽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封闭且安全的巨大河谷平原,地理得天独厚。
伊丽郡现在有五个县,下面除了七十二诸侯领和三千多骑士领,也分成了数十个乡。
“整个伊丽郡如今有户五万余,口二十余万。”
因为伊丽都是移民为主,没有什么大家庭,平均每户也就四口左右。
这么巨大的地方,才五万来户,平均一县才一万户左右,在中原,这也就是一般中县水平了。
但在西域,这却是朝廷最大的一个汉移民正郡,比起高昌、伊吾和焉耆、龟兹几郡的汉移民数量还多。
可相对来说,伊丽郡比高昌几郡地盘大的多。
“若是人口能够再翻他两三倍,就好了。”
久在西域的嗣业,也越来越难领悟到皇帝的边疆策略,要拓疆,要治胡,最简单最实力的办法,就是移民,而且要大移民,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只有当汉人数量绝对压倒胡人时,那才算稳固了。
“我们伊丽郡下辖五县,县下设乡里,乡里之下各村又编设保甲,实行保甲联防联坐制度,一家遇匪,同甲其实九户必须救援,否则将治罪。若一家通贼为恶,其余九家必须检举,否则连坐。”
“对于伊丽原来的那些胡人,我们实行的是归附落籍,将他们拆分打散安置各地,同时要求他们禁止胡言胡服胡俗,必须得改汉姓用汉字说汉话,并且拜孔圣,接受儒家思想。”
这是从头到尾,从内到外的彻底改造。
不管你过去是突厥人也好,是昭武粟特人也罢,还是铁勒人什么的,总之,如今过去的一切旧风俗都要打破,从姓氏从语言开始改变,连他们过去崇拜的神灵都要改。
“那些胡人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吗?”
太子认真的问。
“有些人愿意接受,有些人不太愿意。”
“那你们如何处置的?”
“其实也简单,圣人早就对此情况做过指示,不外乎三个字,防、剿、抚。我们在西域,以三条丝路为核心,修建了无数的烽墩、驿站、兵堡、巡营,这就是最通畅的信息网,是我们灵敏的耳目,监视着这里胡族的一举一动,也沟通着我们各处的汉移民聚居点,驻军营城等。”
“我们以伊吾、高昌、伊丽、焉耆、龟兹等建成一个个的城池军堡屯庄网,然后再用丝路联结起来,结成一张网,网住西域天山南北,葱岭东西,这就是防。”
“有那些桀骜不驯,野心勃勃者,我们是一直盯防的,一旦他们不服朝廷管涌,敢于做乱,我们绝不姑息,各地立即抽调兵马,直接围剿扑杀,绝不留情。”
对那些做乱的胡部,朝廷西域官方的态度就是发现就围剿扑杀,处置是相当狠辣无情的,直接就是灭族式的打击,剿灭后直接把所有部族人口都发卖为奴,而且是要把大部份人卖到中原等地去,不把他们留在西域为隐患。
“至于说那些真心归附的胡人,朝廷的态度则是恩抚,将他们分散安置,编入籍,对他们如对中原汉民一样,一视同仁,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的子弟入学,绝不欺负但也不娇纵。”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以才会有鼠尼施二十万帐被灭族,有大国龟兹被连根拔起,举国平灭。
胡人汉化,这是朝廷的治胡根本策略。
所有的胡人都要改为汉姓,穿汉式衣裳,留汉式发型,甚至要改习汉语,不但再崇拜他们过去的神灵等等。
一切旧风俗,都得改变。
比如以前突厥人有一个风俗,就是收继婚。父亲死后,继承家业的儿子可以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妻妾全都收继。
这种习俗制度,在中原看来就是有背伦常,因此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必须按中原的律令习俗来。
父兄的妾室,那是长辈,儿子兄弟是绝不能染指的。
再比如家业继承,许多胡人,有幼子守业制度,也有均分家业的制度,但现在朝廷要胡人们遵守宗法制,大宗小宗,嫡庶有别。爵位就只有嫡长子继承,但财产则是兄弟均分,女子无继承权。
不过女子的嫁妆又为女子的私人财产,丈夫和婆家都无权染指,这个嫁妆为个人财产,是继承前朝制度,也是为了保障女子地位。
太子听了大为赞叹。
“防、剿、抚,这三字要得。以前我在京城时,虽也常听这些,但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受,现在到了这边,才知道这三个字的了得。皇伯坐镇西陲,真是辛苦了。”
“为子孙后世计也!”嗣业道。“我汉家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人口。若是能打下一地,移民镇守,时间一久,便能稳固。不像那些草原部族胡人,其兴也匆匆,亡也匆匆。甚至如吐谷浑,其王族原是在东北的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后西迁到青海,他们击败征服了当地的羌氐,建立了吐谷浑国,虽说立国多年,可慕容部族人口始终是少数,故此到灭国前,虽说汗王一直都是由慕容氏把持,但实际上,慕容部已经羌化了,其国内的贵族官员,多都已经都是羌氐部落的贵族们了,说到底,慕容部其实已经算不得鲜卑人,他们已经变成了羌人。”
这就是人口少的民族征服人口多的外族土地后,将面临的一个难以逃避的问题,以小凌大,时间一久,终究不免要同化。
其实不说吐谷浑慕容部,就说后来结束五胡十六国,占据中国北方,建立了北方的鲜卑拓拔部,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占据中原后,面对着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汉人,以及更先进的汉文化,最终不得不主动汉化,以寻常稳固,结果就是汉化后的北魏鲜卑人,表现看似强盛了,但终究还是没逃过被汉人同化的结果。
“我们不断的把中原汉人移过来,然后把许多原本这里的胡人移到中原等地去,又从其它边疆之地,把征服俘虏的奴隶运过来,这使的现在这里的人口结构已经完全改变了,伊丽的两千多里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一个真正的土著了。”
“只要再有十年时间,我敢说,两千五百里的伊丽河流域,将实现真正的书同文,语同音。”
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盛事,远迈秦汉。
年轻的太子认真的点头,这是真正的改头换面,是真正的同化。过去历代王朝对于胡族的政策,还真没有一个比的上这个一劳永逸的。
魏晋时的胡人内迁安置政策,最终导致的是五胡乱华,中原浩劫。而隋朝时的胡人政策,是以夷制夷,实际上依然是没太大效果,只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如现在这样,把胡人变成汉人,一两代之后,这些虽然有胡族之血的人,他们只会说汉话,甚至思维也跟汉人一样时,他们还能算是一个胡人吗?
当然不算,到那时,他们就是彻底的汉人。
一个民族,若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根源,那就再不是一个民族了。
两条大山和一座大湖,使的伊丽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封闭且安全的巨大河谷平原,地理得天独厚。
伊丽郡现在有五个县,下面除了七十二诸侯领和三千多骑士领,也分成了数十个乡。
“整个伊丽郡如今有户五万余,口二十余万。”
因为伊丽都是移民为主,没有什么大家庭,平均每户也就四口左右。
这么巨大的地方,才五万来户,平均一县才一万户左右,在中原,这也就是一般中县水平了。
但在西域,这却是朝廷最大的一个汉移民正郡,比起高昌、伊吾和焉耆、龟兹几郡的汉移民数量还多。
可相对来说,伊丽郡比高昌几郡地盘大的多。
“若是人口能够再翻他两三倍,就好了。”
久在西域的嗣业,也越来越难领悟到皇帝的边疆策略,要拓疆,要治胡,最简单最实力的办法,就是移民,而且要大移民,彻底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只有当汉人数量绝对压倒胡人时,那才算稳固了。
“我们伊丽郡下辖五县,县下设乡里,乡里之下各村又编设保甲,实行保甲联防联坐制度,一家遇匪,同甲其实九户必须救援,否则将治罪。若一家通贼为恶,其余九家必须检举,否则连坐。”
“对于伊丽原来的那些胡人,我们实行的是归附落籍,将他们拆分打散安置各地,同时要求他们禁止胡言胡服胡俗,必须得改汉姓用汉字说汉话,并且拜孔圣,接受儒家思想。”
这是从头到尾,从内到外的彻底改造。
不管你过去是突厥人也好,是昭武粟特人也罢,还是铁勒人什么的,总之,如今过去的一切旧风俗都要打破,从姓氏从语言开始改变,连他们过去崇拜的神灵都要改。
“那些胡人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吗?”
太子认真的问。
“有些人愿意接受,有些人不太愿意。”
“那你们如何处置的?”
“其实也简单,圣人早就对此情况做过指示,不外乎三个字,防、剿、抚。我们在西域,以三条丝路为核心,修建了无数的烽墩、驿站、兵堡、巡营,这就是最通畅的信息网,是我们灵敏的耳目,监视着这里胡族的一举一动,也沟通着我们各处的汉移民聚居点,驻军营城等。”
“我们以伊吾、高昌、伊丽、焉耆、龟兹等建成一个个的城池军堡屯庄网,然后再用丝路联结起来,结成一张网,网住西域天山南北,葱岭东西,这就是防。”
“有那些桀骜不驯,野心勃勃者,我们是一直盯防的,一旦他们不服朝廷管涌,敢于做乱,我们绝不姑息,各地立即抽调兵马,直接围剿扑杀,绝不留情。”
对那些做乱的胡部,朝廷西域官方的态度就是发现就围剿扑杀,处置是相当狠辣无情的,直接就是灭族式的打击,剿灭后直接把所有部族人口都发卖为奴,而且是要把大部份人卖到中原等地去,不把他们留在西域为隐患。
“至于说那些真心归附的胡人,朝廷的态度则是恩抚,将他们分散安置,编入籍,对他们如对中原汉民一样,一视同仁,给他们分田授地,让他们的子弟入学,绝不欺负但也不娇纵。”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所以才会有鼠尼施二十万帐被灭族,有大国龟兹被连根拔起,举国平灭。
胡人汉化,这是朝廷的治胡根本策略。
所有的胡人都要改为汉姓,穿汉式衣裳,留汉式发型,甚至要改习汉语,不但再崇拜他们过去的神灵等等。
一切旧风俗,都得改变。
比如以前突厥人有一个风俗,就是收继婚。父亲死后,继承家业的儿子可以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亲妻妾全都收继。
这种习俗制度,在中原看来就是有背伦常,因此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必须按中原的律令习俗来。
父兄的妾室,那是长辈,儿子兄弟是绝不能染指的。
再比如家业继承,许多胡人,有幼子守业制度,也有均分家业的制度,但现在朝廷要胡人们遵守宗法制,大宗小宗,嫡庶有别。爵位就只有嫡长子继承,但财产则是兄弟均分,女子无继承权。
不过女子的嫁妆又为女子的私人财产,丈夫和婆家都无权染指,这个嫁妆为个人财产,是继承前朝制度,也是为了保障女子地位。
太子听了大为赞叹。
“防、剿、抚,这三字要得。以前我在京城时,虽也常听这些,但都没有什么真正的感受,现在到了这边,才知道这三个字的了得。皇伯坐镇西陲,真是辛苦了。”
“为子孙后世计也!”嗣业道。“我汉家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人口。若是能打下一地,移民镇守,时间一久,便能稳固。不像那些草原部族胡人,其兴也匆匆,亡也匆匆。甚至如吐谷浑,其王族原是在东北的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后西迁到青海,他们击败征服了当地的羌氐,建立了吐谷浑国,虽说立国多年,可慕容部族人口始终是少数,故此到灭国前,虽说汗王一直都是由慕容氏把持,但实际上,慕容部已经羌化了,其国内的贵族官员,多都已经都是羌氐部落的贵族们了,说到底,慕容部其实已经算不得鲜卑人,他们已经变成了羌人。”
这就是人口少的民族征服人口多的外族土地后,将面临的一个难以逃避的问题,以小凌大,时间一久,终究不免要同化。
其实不说吐谷浑慕容部,就说后来结束五胡十六国,占据中国北方,建立了北方的鲜卑拓拔部,其实也是一样的。他们占据中原后,面对着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汉人,以及更先进的汉文化,最终不得不主动汉化,以寻常稳固,结果就是汉化后的北魏鲜卑人,表现看似强盛了,但终究还是没逃过被汉人同化的结果。
“我们不断的把中原汉人移过来,然后把许多原本这里的胡人移到中原等地去,又从其它边疆之地,把征服俘虏的奴隶运过来,这使的现在这里的人口结构已经完全改变了,伊丽的两千多里土地上,已经没有了一个真正的土著了。”
“只要再有十年时间,我敢说,两千五百里的伊丽河流域,将实现真正的书同文,语同音。”
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盛事,远迈秦汉。
年轻的太子认真的点头,这是真正的改头换面,是真正的同化。过去历代王朝对于胡族的政策,还真没有一个比的上这个一劳永逸的。
魏晋时的胡人内迁安置政策,最终导致的是五胡乱华,中原浩劫。而隋朝时的胡人政策,是以夷制夷,实际上依然是没太大效果,只管的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如现在这样,把胡人变成汉人,一两代之后,这些虽然有胡族之血的人,他们只会说汉话,甚至思维也跟汉人一样时,他们还能算是一个胡人吗?
当然不算,到那时,他们就是彻底的汉人。
一个民族,若没有了文化,没有了根源,那就再不是一个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