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章 三大高官显要,已相继倒台
很多人一有权得势,时日久了,也难免膨胀猖獗,张全义便是如此。
一方面心说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可还远不是退居二线,该考虑隐退坐享清福的时候;然而另一方面,终日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惯了,张全义也早已不像当年那般始终怀着一种危机感,以高高在上的高官显贵自居,早不如当年那般亲力亲为,甚至还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而眼见张全义伏在地上,抖若筛糠,口中支支吾吾的也听不清在念什么。李天衢冷眼睥睨,又冷声说道:
“你现在后悔,也不是因为饰词矫情、诬害官员,又懈怠懒政、昏庸误国而自责惭愧、悔不当初。你只是在恨不够小心谨慎,而让朕查清了你的罪证。
有的歹事,你既然肆无忌惮的敢做,朝堂中,也不容你还有立足之地。不过你求朕顾念以往功绩,饶你性命不杀。好!就念在旧时情分上,朕不会治你的死罪,可从今以后,你也莫要再指望与功名利禄还有半点瓜葛了......”
由李天衢亲自下达诏书,剥除张全义官身爵禄,贬为庶人。所有家产私财也尽数充公,收入国库。然而于义成军治下郑州地界,也就是张全义做为李天衢麾下幕僚,最早曾开垦荒田、招抚流民、治理农业的去处,李天衢也划出了一处农家院,也足够张全义与其家小务农过活。
只不过鉴于张全义以往的身份,眼下他只能做得个算不上家大业大的地主公,庄院也临近当地一处军司,出入亦受限制。就此下台,但好歹也就保住了性命。
本来位列魏朝统治阶层,一朝却是功名丧尽。失魂落魄的张全义,也只得任由李天衢的安排,被押解往郑州与家眷族亲守着田园了此一生。然而比起他只能认罪而接受处治的态度,于正史中被唐廷公卿痛骂为“鸱枭”的权臣李振,可还不打算就此认命。
被押解到内朝接受李天衢的当面质问,李振还是以他口舌之利,只承认自己犯下以贿金买通近臣,以及营私结党的一部分行径。旋即又声泪俱下的大打感情牌,哀求李天衢念在他有从龙之功的份上,能自己在朝堂将功补过,也必然不敢再试图培植党羽、打压异己而扰乱朝纲。
只不过李振是个狠人,他更是个小人。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韦庄得知李天衢以诈诱诈,而打算要办他的死对头李振之时,尚还觉得有些不妥并出言劝谏;可李振如今被捕下狱,便立刻想到既然皇帝彻查要治他的罪,也必然是因掌管御史台的韦庄那老儿从中作梗......
满心的怨毒无处发泄,李振大演苦情戏时,也仍不由捎带暗指他也是被朝中政敌算计,而言及几个名头时,李天衢也敏锐的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几分狰狞的戾色。
毕竟李振为人阴狠刻毒、睚眦必报,谁要若是得罪了他,也必然会牢牢记在心里,处心积虑的打算报复,要害得对方家破人亡...这也让李天衢不禁寻思着我既已下旨要办他,又算不算把这厮给彻底得罪狠了?
因为几年科举不中,便恨不得屠尽满朝公卿,乃至唐廷帝胄宗室。李天衢知道李振以往为自己卖命竭力,也完全是受利益驱使。可如今既然要收回他所掌握的所有权力与财富,那么李振对于魏朝的恨,恐怕比起唐廷也是只多不少。
所以也不愿再瞧李振继续做戏,李天衢喝令宿卫甲士将他又拽出宫去。而彻查清算、顺藤摸瓜,经查证,心胸狭隘的李振于朝廷赈济水旱灾害之时,也曾派遣爪牙编排循私王法、与粮商富绅私通款曲、屯粮居奇等罪名...亦曾铲除过不少不肯投拜至他名下的官员,偏偏当地提点刑狱司与李振党羽也有些关系......
这些罪行再一曝光,李天衢也更不可能饶过李振,当年便下旨赐鸩酒一壶,命李振在狱中喝下。虽然死罪难饶,可留他个全尸,也算是让这个魏朝开国功臣走得体面些。
当夜,李振虽拼命反抗,仍哭嚎着要面见李天衢哀求乞活,可是却被几个膀大腰圆的军健给生生架住,灌嗓子硬逼着他喝下一壶鸩酒,而在宣旨太监的见证下,确认李振毒发身亡之后,便立刻返回宫中,向李天衢复命。
而张全义、李振之后,本来总揽魏朝财政大权的高郁从被缉捕下狱,再至押解至宫中受李天衢质问的这段时日,他竟已是满头白发,显然是因为受了巨大的打击而感到无法承受。
毕竟高郁善于理财,可他性情贪婪,更是爱财如命,得势后更是心高气傲...如果财富于权力一朝尽丧,这也无异于要了他的命。当李天衢招其觐见,注视着瘫伏在地上,而怔怔出神的高郁,也当即沉声说道:
“当年唐朝代宗皇帝时节,有能臣元载任辅宰十五载,历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亦以善于理财而闻名于世,还曾铲除过李辅国、鱼朝恩等阉党权宦,而深受代宗皇帝宠信。
然而那元载仗着圣宠,便志得意满、独揽朝政,不但排除异己、专权跋扈,更是专营私产,大兴土木而暴敛财富。而代宗念在那元载往日功绩,本想保他善始善终,遂也曾刻意召见,加以劝诫,以盼他能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仍旧仗权营私,而终于激怒帝君下诏将其满门处死,党羽尽数贬谪,甚至挖起先人坟墓,开棺劈尸,以儆效尤。
你与那元载同样善于司理财政,可为人秉性,又是何等相似?朕往日也曾暗示你收敛行迹。纵然知你以权谋私,姑念当初为藩镇,后来为国家广开财路,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纵然有先人前车之鉴,可到底也仍有得势权臣贪心不足,终究要自取灭亡,可是扪心自问,朕不是也给过你收手的机会?”
本来魂不守舍的高郁,听李天衢将他与唐朝时节也曾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而后也曾凭着自己的权谋手段一步步爬到朝堂权力高层,却因仗权不知收敛的为自己敛财,而为皇帝所杀的权臣元载相提并论,又听到“满门处死,先人坟墓,开棺劈尸”...这些词汇,也骇得他浑身不由一震,过了片刻,他又有气无力的问道:
“罪臣被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理应受死,也不敢乞请宽恕...只是陛下以前朝辅相与微臣相提并论,又可是要以惩处唐廷元载之法,家门连坐,而治臣的死罪?”
高郁话问道最后,语音也不禁有些颤抖起来。李天衢闻言冷哼一声,又沉声说道:
“你现在知道怕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按说你贪财纳贿、培植亲信,但凡经手财商稅赋政事,你安排党羽,以权谋私,也少不得与地方豪绅勾结,致使贪腐之风盛行。
直到现在,还没将你靠专权贪腐所敛的家产私财清算得明白,但也早足够定下你的死罪!可是你利用职权纳受赃私、营私结党等罪行证据确凿,倒还不似唐朝元载那般留鬻官秩、杖杀臣僚。
所以罪不及妻儿家小、家门先人。而高家满门,除相关涉案人员,朕也只要你一个认罪受刑,以正国法!”
一方面心说自己五十多岁的年纪,可还远不是退居二线,该考虑隐退坐享清福的时候;然而另一方面,终日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惯了,张全义也早已不像当年那般始终怀着一种危机感,以高高在上的高官显贵自居,早不如当年那般亲力亲为,甚至还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而眼见张全义伏在地上,抖若筛糠,口中支支吾吾的也听不清在念什么。李天衢冷眼睥睨,又冷声说道:
“你现在后悔,也不是因为饰词矫情、诬害官员,又懈怠懒政、昏庸误国而自责惭愧、悔不当初。你只是在恨不够小心谨慎,而让朕查清了你的罪证。
有的歹事,你既然肆无忌惮的敢做,朝堂中,也不容你还有立足之地。不过你求朕顾念以往功绩,饶你性命不杀。好!就念在旧时情分上,朕不会治你的死罪,可从今以后,你也莫要再指望与功名利禄还有半点瓜葛了......”
由李天衢亲自下达诏书,剥除张全义官身爵禄,贬为庶人。所有家产私财也尽数充公,收入国库。然而于义成军治下郑州地界,也就是张全义做为李天衢麾下幕僚,最早曾开垦荒田、招抚流民、治理农业的去处,李天衢也划出了一处农家院,也足够张全义与其家小务农过活。
只不过鉴于张全义以往的身份,眼下他只能做得个算不上家大业大的地主公,庄院也临近当地一处军司,出入亦受限制。就此下台,但好歹也就保住了性命。
本来位列魏朝统治阶层,一朝却是功名丧尽。失魂落魄的张全义,也只得任由李天衢的安排,被押解往郑州与家眷族亲守着田园了此一生。然而比起他只能认罪而接受处治的态度,于正史中被唐廷公卿痛骂为“鸱枭”的权臣李振,可还不打算就此认命。
被押解到内朝接受李天衢的当面质问,李振还是以他口舌之利,只承认自己犯下以贿金买通近臣,以及营私结党的一部分行径。旋即又声泪俱下的大打感情牌,哀求李天衢念在他有从龙之功的份上,能自己在朝堂将功补过,也必然不敢再试图培植党羽、打压异己而扰乱朝纲。
只不过李振是个狠人,他更是个小人。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本来韦庄得知李天衢以诈诱诈,而打算要办他的死对头李振之时,尚还觉得有些不妥并出言劝谏;可李振如今被捕下狱,便立刻想到既然皇帝彻查要治他的罪,也必然是因掌管御史台的韦庄那老儿从中作梗......
满心的怨毒无处发泄,李振大演苦情戏时,也仍不由捎带暗指他也是被朝中政敌算计,而言及几个名头时,李天衢也敏锐的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几分狰狞的戾色。
毕竟李振为人阴狠刻毒、睚眦必报,谁要若是得罪了他,也必然会牢牢记在心里,处心积虑的打算报复,要害得对方家破人亡...这也让李天衢不禁寻思着我既已下旨要办他,又算不算把这厮给彻底得罪狠了?
因为几年科举不中,便恨不得屠尽满朝公卿,乃至唐廷帝胄宗室。李天衢知道李振以往为自己卖命竭力,也完全是受利益驱使。可如今既然要收回他所掌握的所有权力与财富,那么李振对于魏朝的恨,恐怕比起唐廷也是只多不少。
所以也不愿再瞧李振继续做戏,李天衢喝令宿卫甲士将他又拽出宫去。而彻查清算、顺藤摸瓜,经查证,心胸狭隘的李振于朝廷赈济水旱灾害之时,也曾派遣爪牙编排循私王法、与粮商富绅私通款曲、屯粮居奇等罪名...亦曾铲除过不少不肯投拜至他名下的官员,偏偏当地提点刑狱司与李振党羽也有些关系......
这些罪行再一曝光,李天衢也更不可能饶过李振,当年便下旨赐鸩酒一壶,命李振在狱中喝下。虽然死罪难饶,可留他个全尸,也算是让这个魏朝开国功臣走得体面些。
当夜,李振虽拼命反抗,仍哭嚎着要面见李天衢哀求乞活,可是却被几个膀大腰圆的军健给生生架住,灌嗓子硬逼着他喝下一壶鸩酒,而在宣旨太监的见证下,确认李振毒发身亡之后,便立刻返回宫中,向李天衢复命。
而张全义、李振之后,本来总揽魏朝财政大权的高郁从被缉捕下狱,再至押解至宫中受李天衢质问的这段时日,他竟已是满头白发,显然是因为受了巨大的打击而感到无法承受。
毕竟高郁善于理财,可他性情贪婪,更是爱财如命,得势后更是心高气傲...如果财富于权力一朝尽丧,这也无异于要了他的命。当李天衢招其觐见,注视着瘫伏在地上,而怔怔出神的高郁,也当即沉声说道:
“当年唐朝代宗皇帝时节,有能臣元载任辅宰十五载,历任户部侍郎、度支使、诸道转运使,亦以善于理财而闻名于世,还曾铲除过李辅国、鱼朝恩等阉党权宦,而深受代宗皇帝宠信。
然而那元载仗着圣宠,便志得意满、独揽朝政,不但排除异己、专权跋扈,更是专营私产,大兴土木而暴敛财富。而代宗念在那元载往日功绩,本想保他善始善终,遂也曾刻意召见,加以劝诫,以盼他能有所收敛...元载却不思改过,仍旧仗权营私,而终于激怒帝君下诏将其满门处死,党羽尽数贬谪,甚至挖起先人坟墓,开棺劈尸,以儆效尤。
你与那元载同样善于司理财政,可为人秉性,又是何等相似?朕往日也曾暗示你收敛行迹。纵然知你以权谋私,姑念当初为藩镇,后来为国家广开财路,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纵然有先人前车之鉴,可到底也仍有得势权臣贪心不足,终究要自取灭亡,可是扪心自问,朕不是也给过你收手的机会?”
本来魂不守舍的高郁,听李天衢将他与唐朝时节也曾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而后也曾凭着自己的权谋手段一步步爬到朝堂权力高层,却因仗权不知收敛的为自己敛财,而为皇帝所杀的权臣元载相提并论,又听到“满门处死,先人坟墓,开棺劈尸”...这些词汇,也骇得他浑身不由一震,过了片刻,他又有气无力的问道:
“罪臣被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理应受死,也不敢乞请宽恕...只是陛下以前朝辅相与微臣相提并论,又可是要以惩处唐廷元载之法,家门连坐,而治臣的死罪?”
高郁话问道最后,语音也不禁有些颤抖起来。李天衢闻言冷哼一声,又沉声说道:
“你现在知道怕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按说你贪财纳贿、培植亲信,但凡经手财商稅赋政事,你安排党羽,以权谋私,也少不得与地方豪绅勾结,致使贪腐之风盛行。
直到现在,还没将你靠专权贪腐所敛的家产私财清算得明白,但也早足够定下你的死罪!可是你利用职权纳受赃私、营私结党等罪行证据确凿,倒还不似唐朝元载那般留鬻官秩、杖杀臣僚。
所以罪不及妻儿家小、家门先人。而高家满门,除相关涉案人员,朕也只要你一个认罪受刑,以正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