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十国第一人,子嗣却都扶不上墙
尚还不知道自己的长子徐知训已被米志诚射杀的徐温,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却是带领一彪亲随,径直闯入王宫当中。
设宴诱杀李遇之后,他迅速命令徐知诰、钟泰章扑杀心腹,并利用先前买通的军将迅速控制军队;又吩咐幕僚宋齐丘撰写书信,试探刘威等地方军阀的态度;还安排徐知训点齐人马,前去擒杀米志诚......
至于徐温本人,则还须前来对吴王杨隆演暗示敲打一番。毕竟要完全掌控吴国军政大权,无论安抚朝中臣僚、震慑在外将领...也少不了要以国君的名义行事。
由于前任国君杨渥贪图享乐,大兴土木,而加筑得富丽堂皇的王宫当中。也都换成了由徐温指派的亲军甲士把守。明明身为吴王,可杨隆演听禀说徐温寻他有事商议,便乖乖的至大殿相会,便如同被君王召见的臣子一般。
识相的内侍宦官,也都停留在大殿门口等候。待徐温与几员臣僚行入殿中之时,就见事先被传唤的杨隆演,也早先一步在此恭候。
而杨隆演头戴高冠幞头、身穿圆领衫袍,一副王爵常服的半响,虽然衣装质地华贵,可是他这个还只不过十二三岁大的少年郎,与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秉性唯唯诺诺,甚至被欺负惯了,而丝毫没有半点主见的孩童也没什么分别。身居王位而慌惧不安,也全然没有半点国君王者的威严气象。
眼见徐温踱步踏入殿内,只把半个屁股贴在王位上的杨隆演甚至主动起身,陪着笑脸主动搭腔。只是与徐温一并行入殿内的,也都是他的心腹亲信,别无其他臣僚,整个大殿显得空荡荡的,也使杨隆演那带着颤音,也分明夹杂几分畏惧的言语显得更为清楚:
“徐公有事说有国事相商...孤不敢怠慢,特来聆听徐公高见。只是国家大事,有徐公做主便是,孤亦心安,却不知又为何要入宫觐见?”
徐温打量面前身着王袍,结果一打照面便不由点头哈腰、诺诺连声的吴国国君。尤其是瞧着杨隆演与他父亲杨行密,兄长杨渥都有几分酷肖的面庞,心里仍是不禁泛起一种十分古怪的感觉......
身为吴国江山社稷奠基人的先主杨行密,虽然出身微寒贫孤,可他白手起家招揽群豪,有一种能够吸引智谋勇烈之士投效卖命的领袖魅力。虽然亦有田頵、朱延寿之流意欲谋反,可是杨行密凭他的心机城府、雄主手段也能荡灭叛臣,而且大多数追随他打天下的旧臣宿将,也都愿意死心塌地为其效力效命。徐温自问如若他还在世,自己也绝没有胆子架空杨家,而意欲独揽吴国大权;
上一代国君杨渥虽然秉性悖逆顽劣、自视甚高...可好歹他一直以来也都有股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绝对不比自己的老子逊色。被权臣挟制架空?杨渥却是做了吴国君主之后,就要往死里打压迫害吴国旧臣宿将,自打继位伊始,他一直很狂,但起码从来也没怂过。
然而如今在位的吴王杨隆演...休说论及身为国主人君的能力,要比起他老子杨行密差个十万八千里,与他长兄杨渥相较,也是完完全全走得两个极端。
毕竟杨隆演不但年幼,又太过懦弱,以致使先前执掌宫禁军旅的徐知训欺辱他都成了一种习惯...当初甚至还曾要他这一国之主作陪,穿着破烂衣裳,打散发髻,而喝到性起的徐知训直接点名叫骂,身为吴国君主的杨隆演...所做出的反应,也不过是掩面哭泣罢了。
李天衢衡量与自己打过交道的诸方势力,其中有不少已经历过权力交接,而若用一句话概括继承他们父辈社稷的君王:
后唐李存勖乃眼下最要谨慎对待的劲敌,也是前期雄主、后期昏君的综合体;梁国朱友珪,不惜献妻为父暖床,而后杀父篡位,秉性极度扭曲阴毒,却也并无雄主之能;杨渥眼高手低,是自己作死的典型;蜀国王衍,荒淫荒唐,又极度穷奢极欲,败家败国,注定是个亡国末代昏君......
至于这杨隆演,最突出的就只是一个怂字,而且还是怂到姥姥家了。
所以徐温注视着面前的吴国国主,尤其又想到他是先主杨行密的种...心中感慨不说,眼中又不由的显露出一抹轻蔑。可好歹以自己的心机城府,徐温也不似他长子徐知训那般,会辱弄国君太过露骨出格,他微微一欠身,旋即便沉声说道:
“大王有所不知,先前宿卫军将李球、马谦引兵哗变,原来是受李遇暗中指使。臣详加探查,确认李遇当真意欲谋反,故而已设计将其擒杀...而米志诚亦合谋生乱,臣也已派兵前去其府邸,必要让这干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而国都生乱,诸如刘威、陶雅、李简等拥兵一方的宿将未免不知底细。大王也须宣诏称叛臣乱党已悉数伏诛,以安人心...当然宣诏四方,安抚各处将帅事宜,臣自会安排人手,而为大王分忧......”
“什么?李都指挥使,竟然已为徐公所杀?而米将军亦为我国功勋宿臣,他又怎会......”
杨隆演听罢,下意识的惊呼出声来。然而他很快的注意到徐温闭口不言,只是意味深长的朝着自己打量过来......
虽然年少识浅,可杨隆演自从被拥立继承吴国王位以来,对于徐温、徐知训父子的控制,他似乎也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所以只片刻的功夫过后,他脸上便挤出几分比哭还难看的笑意,还要以逢迎的口吻赞许道:
“万幸还有徐公明察秋毫,又拯救孤于危难之间!有忠贤摧殄奸臣乱党,戡定祸乱,以保社稷永康,也实乃我吴国大幸也!孤倚赖徐公,但有所谏,也自当力行才是!”
...虽然李遇见不惯徐温挟君摄政掌权,遂先前与刘威、陶雅等同袍知会过后,便留在宣城。可是徐温自从与张颢合谋弑杀杨渥,而推举杨隆演之后,一直以来给吴国幼主所施加的影响力,到底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毕竟按原本的史载线,本来是应由投奔南吴的朱瑾怒杀徐知训,也知道自己已与徐温势不两立...实则他是先提着徐知训的人头去见杨隆演,高呼“今日为吴除患矣!”,而试图鼓动杨隆演以国君的名义,就此宣召与挟君弄权的徐温公然对抗。
结果被徐温控制,遭受徐知训按到地上摩擦羞辱的杨隆演...他却吓得屁滚尿流,哭嚎着要撇清关系疾呼:“舅自为之,此事非吾敢知!”...惊惧之下,直接掩面便逃,朱瑾见了也只得忿恨道“婢子!不足与成大事”,结果再要脱逃,却被彻底围困住,也就只得拔剑抹脖子自尽了......
所以即便有李遇至宣城为杨隆演撑腰,以节制徐温这个对头...杨隆演也已经在徐家父子明面辱弄、暗地威胁的环境中竟然似是形成了一种奴性。而徐温把这个幼主的性情拿捏得死死的,所以才敢设宴诱杀李遇、要处死米志诚...眼下见杨隆演的反应不出自己所料,徐温脸上也露出一抹阴冷的笑意,并暗忖道:
虽然杀死李遇有所仓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只要国君还在我的掌控当中,这便是独揽吴国军政大权最大的倚仗......
设宴诱杀李遇之后,他迅速命令徐知诰、钟泰章扑杀心腹,并利用先前买通的军将迅速控制军队;又吩咐幕僚宋齐丘撰写书信,试探刘威等地方军阀的态度;还安排徐知训点齐人马,前去擒杀米志诚......
至于徐温本人,则还须前来对吴王杨隆演暗示敲打一番。毕竟要完全掌控吴国军政大权,无论安抚朝中臣僚、震慑在外将领...也少不了要以国君的名义行事。
由于前任国君杨渥贪图享乐,大兴土木,而加筑得富丽堂皇的王宫当中。也都换成了由徐温指派的亲军甲士把守。明明身为吴王,可杨隆演听禀说徐温寻他有事商议,便乖乖的至大殿相会,便如同被君王召见的臣子一般。
识相的内侍宦官,也都停留在大殿门口等候。待徐温与几员臣僚行入殿中之时,就见事先被传唤的杨隆演,也早先一步在此恭候。
而杨隆演头戴高冠幞头、身穿圆领衫袍,一副王爵常服的半响,虽然衣装质地华贵,可是他这个还只不过十二三岁大的少年郎,与完全没有见过世面,秉性唯唯诺诺,甚至被欺负惯了,而丝毫没有半点主见的孩童也没什么分别。身居王位而慌惧不安,也全然没有半点国君王者的威严气象。
眼见徐温踱步踏入殿内,只把半个屁股贴在王位上的杨隆演甚至主动起身,陪着笑脸主动搭腔。只是与徐温一并行入殿内的,也都是他的心腹亲信,别无其他臣僚,整个大殿显得空荡荡的,也使杨隆演那带着颤音,也分明夹杂几分畏惧的言语显得更为清楚:
“徐公有事说有国事相商...孤不敢怠慢,特来聆听徐公高见。只是国家大事,有徐公做主便是,孤亦心安,却不知又为何要入宫觐见?”
徐温打量面前身着王袍,结果一打照面便不由点头哈腰、诺诺连声的吴国国君。尤其是瞧着杨隆演与他父亲杨行密,兄长杨渥都有几分酷肖的面庞,心里仍是不禁泛起一种十分古怪的感觉......
身为吴国江山社稷奠基人的先主杨行密,虽然出身微寒贫孤,可他白手起家招揽群豪,有一种能够吸引智谋勇烈之士投效卖命的领袖魅力。虽然亦有田頵、朱延寿之流意欲谋反,可是杨行密凭他的心机城府、雄主手段也能荡灭叛臣,而且大多数追随他打天下的旧臣宿将,也都愿意死心塌地为其效力效命。徐温自问如若他还在世,自己也绝没有胆子架空杨家,而意欲独揽吴国大权;
上一代国君杨渥虽然秉性悖逆顽劣、自视甚高...可好歹他一直以来也都有股迷之自信,总觉得自己绝对不比自己的老子逊色。被权臣挟制架空?杨渥却是做了吴国君主之后,就要往死里打压迫害吴国旧臣宿将,自打继位伊始,他一直很狂,但起码从来也没怂过。
然而如今在位的吴王杨隆演...休说论及身为国主人君的能力,要比起他老子杨行密差个十万八千里,与他长兄杨渥相较,也是完完全全走得两个极端。
毕竟杨隆演不但年幼,又太过懦弱,以致使先前执掌宫禁军旅的徐知训欺辱他都成了一种习惯...当初甚至还曾要他这一国之主作陪,穿着破烂衣裳,打散发髻,而喝到性起的徐知训直接点名叫骂,身为吴国君主的杨隆演...所做出的反应,也不过是掩面哭泣罢了。
李天衢衡量与自己打过交道的诸方势力,其中有不少已经历过权力交接,而若用一句话概括继承他们父辈社稷的君王:
后唐李存勖乃眼下最要谨慎对待的劲敌,也是前期雄主、后期昏君的综合体;梁国朱友珪,不惜献妻为父暖床,而后杀父篡位,秉性极度扭曲阴毒,却也并无雄主之能;杨渥眼高手低,是自己作死的典型;蜀国王衍,荒淫荒唐,又极度穷奢极欲,败家败国,注定是个亡国末代昏君......
至于这杨隆演,最突出的就只是一个怂字,而且还是怂到姥姥家了。
所以徐温注视着面前的吴国国主,尤其又想到他是先主杨行密的种...心中感慨不说,眼中又不由的显露出一抹轻蔑。可好歹以自己的心机城府,徐温也不似他长子徐知训那般,会辱弄国君太过露骨出格,他微微一欠身,旋即便沉声说道:
“大王有所不知,先前宿卫军将李球、马谦引兵哗变,原来是受李遇暗中指使。臣详加探查,确认李遇当真意欲谋反,故而已设计将其擒杀...而米志诚亦合谋生乱,臣也已派兵前去其府邸,必要让这干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而国都生乱,诸如刘威、陶雅、李简等拥兵一方的宿将未免不知底细。大王也须宣诏称叛臣乱党已悉数伏诛,以安人心...当然宣诏四方,安抚各处将帅事宜,臣自会安排人手,而为大王分忧......”
“什么?李都指挥使,竟然已为徐公所杀?而米将军亦为我国功勋宿臣,他又怎会......”
杨隆演听罢,下意识的惊呼出声来。然而他很快的注意到徐温闭口不言,只是意味深长的朝着自己打量过来......
虽然年少识浅,可杨隆演自从被拥立继承吴国王位以来,对于徐温、徐知训父子的控制,他似乎也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所以只片刻的功夫过后,他脸上便挤出几分比哭还难看的笑意,还要以逢迎的口吻赞许道:
“万幸还有徐公明察秋毫,又拯救孤于危难之间!有忠贤摧殄奸臣乱党,戡定祸乱,以保社稷永康,也实乃我吴国大幸也!孤倚赖徐公,但有所谏,也自当力行才是!”
...虽然李遇见不惯徐温挟君摄政掌权,遂先前与刘威、陶雅等同袍知会过后,便留在宣城。可是徐温自从与张颢合谋弑杀杨渥,而推举杨隆演之后,一直以来给吴国幼主所施加的影响力,到底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毕竟按原本的史载线,本来是应由投奔南吴的朱瑾怒杀徐知训,也知道自己已与徐温势不两立...实则他是先提着徐知训的人头去见杨隆演,高呼“今日为吴除患矣!”,而试图鼓动杨隆演以国君的名义,就此宣召与挟君弄权的徐温公然对抗。
结果被徐温控制,遭受徐知训按到地上摩擦羞辱的杨隆演...他却吓得屁滚尿流,哭嚎着要撇清关系疾呼:“舅自为之,此事非吾敢知!”...惊惧之下,直接掩面便逃,朱瑾见了也只得忿恨道“婢子!不足与成大事”,结果再要脱逃,却被彻底围困住,也就只得拔剑抹脖子自尽了......
所以即便有李遇至宣城为杨隆演撑腰,以节制徐温这个对头...杨隆演也已经在徐家父子明面辱弄、暗地威胁的环境中竟然似是形成了一种奴性。而徐温把这个幼主的性情拿捏得死死的,所以才敢设宴诱杀李遇、要处死米志诚...眼下见杨隆演的反应不出自己所料,徐温脸上也露出一抹阴冷的笑意,并暗忖道:
虽然杀死李遇有所仓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只要国君还在我的掌控当中,这便是独揽吴国军政大权最大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