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 东丹国,已是名存实亡
倒也是因为曷苏馆部女真积极作为内应,频繁发动兵变,不出十日光景,魏军便几乎占取了辽东半岛全境...中原王朝已经足以形成合围之势,而朝着契丹位于辽东的中枢所在东平郡迫近过去。
东平郡按说还会被契丹升级为南京,而后便改名为辽阳府,成为辽朝五京之一的东京城...那处城郭外墙高两丈,幅员三十里,宫城位于东北隅,墙高三丈,在南边还设有汉城,有南市、北市贸易,本来居民也以渤海人、汉儿为主。
然而如今这般形势,辽东方面尚还处于契丹治下的汉民百姓,绝大多数自然盼着能够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子民;至于本来接受现实,被契丹征服的渤海民众,眼见其它地方的族民同胞纷纷揭竿而起,听闻大多数又归从了更为强盛的魏朝...当然也难免心里长草,有了另投门户的心思......
我们的国家灭亡了,为了保全妻儿老小,也只得接受征服者的统治,是因为契丹比渤海更为强大...然而没想到现世报来得如此之快,中原正朔王朝也已发兵抵至辽东地界,要灭了你契丹所设的东丹国。既然将臣服于强者做为自保之道,那么何必又为你契丹拼死卖命下去?
而东平郡城内,东丹国眼下最高级别的摄政高官自然也很清楚,如今城中渤海、汉儿人心思变...却也只得调遣部众每日在城中严查,也唯恐有人会暗中投敌,亦或也打算如同那群可恨该杀的曷苏馆部女真人一般,做为内应意欲接引魏军夺取城关。
可是如此一来,契丹还要分拨兵力监管城中百姓,把守东平郡的守军如今也只剩下两万出头...眼下也只不过凭借相对坚固的城防死撑罢了,魏军真要是集结攻来,如今还有渤海反军,以及曷苏馆部女真作为偏师,要打响艰苦的防御战分派兵力只怕也是捉襟见肘,也难以长期死守下去......
怕什么,就来什么...终日在城头上轮班巡视的契丹军卒,终于发现有魏军兵马出现在视野当中...然而抵至东平郡城附近的部众,又开始按部就班的挖掘战壕、堆土砌墙,打桩扎下栅栏,架起营帐,又于寨门口处设下鹿角拒马...看那般模样,就好像从陆路、水路而来,并不急于攻城,而是跑到这里扎下军寨守营,大老远跑过来就是为了要游览一番......
而魏军如此行迹,也让东平郡内的守军更为提心吊胆,也不知对方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可又不出几日光景,此处城郭的契丹将兵,便发现魏军营寨中竖起一架驾高耸的投石炮具,只粗略一瞧,便知那是需要就地进行组装,而破坏力惊人的重型攻城利器。
魏军诸队军士,又好似工蚁一般频繁活动起来,面向东平郡城的投石炮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着......
由魏朝的能工巧匠所打制,最重型的投石机射程,还要超过架在城头的床弩许多...这般时节军工制作方面,汲取汉家手工艺方面技术时日有限的契丹,到底还是要被魏朝甩开一大截。
而比起野战,相较于中原王朝的军队,守城战也属于契丹的弱项。所以在明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如若只是龟缩死守,那么一直被动挨打下去,也无异于坐以待毙。
而自从东丹国国主耶律倍叛逃出走之后,宫闱事宜,自然还是由断腕皇太后述律平所属族系的萧氏统掌;军国大事方面,则由耶律觌烈、耶律羽之摄政监国。
当年耶律阿保机覆亡渤海国,另设东丹国,而册封其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兼东丹国主之时,也保留了渤海的四相制,任命耶律觌烈为左大相(又升为大内相),右大相则为降服的大氏王族,左次相也是原渤海国司徒大素贤,还有耶律羽之担任右次相。
本来统掌东丹国朝堂中枢的高官显要,设契丹、渤海族显贵各半,自然也是有意要安抚亡国遗胄...不过如今这般形势,东平郡内的渤海族高官,眼见他们当初的同僚先是起兵反抗契丹的统治,而后又归从于如今占据绝对优势的魏朝,那保不准也会有异样心思...不能再委以他们实权治军官民,也只得暂时派人监管起来。所以眼下总掌东平郡防务的,也只能是耶律觌烈与耶律羽之这两个契丹皇族。
其中耶律羽之虽然在四相当中排名最末,可自从耶律倍出走之后,他才是东丹国的实际掌权者...也是因为耶律羽的长兄耶律曷鲁,非但是耶律阿保机的至交心腹,他本人也是幼勤事业,长负才能,即便是契丹人,却精熟儒释庄老之道,书算射御之艺,也是无一不通...同样曾是契丹开国皇帝身边的心腹幕僚,而时常出谋划策。
按史载的轨迹,契丹灭亡渤海国后人心未附,又赶上耶律倍这个国主出走,所以反抗契丹的动乱动乱。也全是因为耶律羽之手腕过硬,一方面动用武力镇压平息渤海遗众的兵变,一方面怀柔安抚,恩威并施,而尽可能地平息各地的叛乱,稳定住时局,一直治理渤海国故地,直至辽太宗会同年间赴京觐见时病故。
然而如今的时局已大有不同,饶是耶律羽之治国有方,可是魏朝的势力抵至白山黑水地区,又控扼住辽西地区,几乎将临潢府方面的契丹军旅与东丹国隔绝开来...渤海、女真望风倒从,再加上先前还有泰封国意图趁火打劫,渡过鸭绿江攻打渤海显德府、龙原府故地......
可以说如今的东丹国,已是神仙难求,也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然而耶律羽之、耶律觌烈二人,与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属于堂兄弟的关系,他们的兄长耶律曷鲁,更是为阿保机掌控契丹联盟、统一草原,进而登基称帝居功至伟,受封为阿鲁敦于越,乃是开国二十一功臣之首...他们的命运,自然与契丹耶律氏牢牢的栓束在一起,即便形势万般险恶,又怎么可能降从于外敌?
东平郡王城,东丹国王宫内殿当中...耶律羽之、耶律觌烈遂召集一众契丹文臣武将进行军议。其中耶律羽之神情无比凝重,他环视向在场众臣,眼见那些契丹臣僚脸上神情大多惴惴不安,耶律羽之沉吟了片刻,忽的长叹了一口气,便沉声说道:
“我等镇守东平郡,终究不能一直束以待毙下去,然而魏军于城南调集攻城器械,又扎下大批投石炮具,久闻南朝火器厉害,如若只是据险死守,只怕城关或早或晚,还是要毁于一旦...唯今之计,也只有派出奇兵,竭尽所能前去摧毁魏人的工事......
按我想来,须抽选两千名骁勇善战的勇士,人人配以战马,待入夜时一举偷袭敌营,不仅如此,再派出三千锐卒,悄然从北面城门潜出,自西南面山林迂回,从斜侧攻入魏军连营。
只不过魏人好整以暇的在城南扎下营寨,也必然会提防我军袭营,两千马军,与三千步军互为疑兵,也都是敢于决死的勇士,此番出战,也将会是九死一生啊
东平郡按说还会被契丹升级为南京,而后便改名为辽阳府,成为辽朝五京之一的东京城...那处城郭外墙高两丈,幅员三十里,宫城位于东北隅,墙高三丈,在南边还设有汉城,有南市、北市贸易,本来居民也以渤海人、汉儿为主。
然而如今这般形势,辽东方面尚还处于契丹治下的汉民百姓,绝大多数自然盼着能够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的子民;至于本来接受现实,被契丹征服的渤海民众,眼见其它地方的族民同胞纷纷揭竿而起,听闻大多数又归从了更为强盛的魏朝...当然也难免心里长草,有了另投门户的心思......
我们的国家灭亡了,为了保全妻儿老小,也只得接受征服者的统治,是因为契丹比渤海更为强大...然而没想到现世报来得如此之快,中原正朔王朝也已发兵抵至辽东地界,要灭了你契丹所设的东丹国。既然将臣服于强者做为自保之道,那么何必又为你契丹拼死卖命下去?
而东平郡城内,东丹国眼下最高级别的摄政高官自然也很清楚,如今城中渤海、汉儿人心思变...却也只得调遣部众每日在城中严查,也唯恐有人会暗中投敌,亦或也打算如同那群可恨该杀的曷苏馆部女真人一般,做为内应意欲接引魏军夺取城关。
可是如此一来,契丹还要分拨兵力监管城中百姓,把守东平郡的守军如今也只剩下两万出头...眼下也只不过凭借相对坚固的城防死撑罢了,魏军真要是集结攻来,如今还有渤海反军,以及曷苏馆部女真作为偏师,要打响艰苦的防御战分派兵力只怕也是捉襟见肘,也难以长期死守下去......
怕什么,就来什么...终日在城头上轮班巡视的契丹军卒,终于发现有魏军兵马出现在视野当中...然而抵至东平郡城附近的部众,又开始按部就班的挖掘战壕、堆土砌墙,打桩扎下栅栏,架起营帐,又于寨门口处设下鹿角拒马...看那般模样,就好像从陆路、水路而来,并不急于攻城,而是跑到这里扎下军寨守营,大老远跑过来就是为了要游览一番......
而魏军如此行迹,也让东平郡内的守军更为提心吊胆,也不知对方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可又不出几日光景,此处城郭的契丹将兵,便发现魏军营寨中竖起一架驾高耸的投石炮具,只粗略一瞧,便知那是需要就地进行组装,而破坏力惊人的重型攻城利器。
魏军诸队军士,又好似工蚁一般频繁活动起来,面向东平郡城的投石炮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着......
由魏朝的能工巧匠所打制,最重型的投石机射程,还要超过架在城头的床弩许多...这般时节军工制作方面,汲取汉家手工艺方面技术时日有限的契丹,到底还是要被魏朝甩开一大截。
而比起野战,相较于中原王朝的军队,守城战也属于契丹的弱项。所以在明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如若只是龟缩死守,那么一直被动挨打下去,也无异于坐以待毙。
而自从东丹国国主耶律倍叛逃出走之后,宫闱事宜,自然还是由断腕皇太后述律平所属族系的萧氏统掌;军国大事方面,则由耶律觌烈、耶律羽之摄政监国。
当年耶律阿保机覆亡渤海国,另设东丹国,而册封其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兼东丹国主之时,也保留了渤海的四相制,任命耶律觌烈为左大相(又升为大内相),右大相则为降服的大氏王族,左次相也是原渤海国司徒大素贤,还有耶律羽之担任右次相。
本来统掌东丹国朝堂中枢的高官显要,设契丹、渤海族显贵各半,自然也是有意要安抚亡国遗胄...不过如今这般形势,东平郡内的渤海族高官,眼见他们当初的同僚先是起兵反抗契丹的统治,而后又归从于如今占据绝对优势的魏朝,那保不准也会有异样心思...不能再委以他们实权治军官民,也只得暂时派人监管起来。所以眼下总掌东平郡防务的,也只能是耶律觌烈与耶律羽之这两个契丹皇族。
其中耶律羽之虽然在四相当中排名最末,可自从耶律倍出走之后,他才是东丹国的实际掌权者...也是因为耶律羽的长兄耶律曷鲁,非但是耶律阿保机的至交心腹,他本人也是幼勤事业,长负才能,即便是契丹人,却精熟儒释庄老之道,书算射御之艺,也是无一不通...同样曾是契丹开国皇帝身边的心腹幕僚,而时常出谋划策。
按史载的轨迹,契丹灭亡渤海国后人心未附,又赶上耶律倍这个国主出走,所以反抗契丹的动乱动乱。也全是因为耶律羽之手腕过硬,一方面动用武力镇压平息渤海遗众的兵变,一方面怀柔安抚,恩威并施,而尽可能地平息各地的叛乱,稳定住时局,一直治理渤海国故地,直至辽太宗会同年间赴京觐见时病故。
然而如今的时局已大有不同,饶是耶律羽之治国有方,可是魏朝的势力抵至白山黑水地区,又控扼住辽西地区,几乎将临潢府方面的契丹军旅与东丹国隔绝开来...渤海、女真望风倒从,再加上先前还有泰封国意图趁火打劫,渡过鸭绿江攻打渤海显德府、龙原府故地......
可以说如今的东丹国,已是神仙难求,也根本没有翻盘的可能...然而耶律羽之、耶律觌烈二人,与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属于堂兄弟的关系,他们的兄长耶律曷鲁,更是为阿保机掌控契丹联盟、统一草原,进而登基称帝居功至伟,受封为阿鲁敦于越,乃是开国二十一功臣之首...他们的命运,自然与契丹耶律氏牢牢的栓束在一起,即便形势万般险恶,又怎么可能降从于外敌?
东平郡王城,东丹国王宫内殿当中...耶律羽之、耶律觌烈遂召集一众契丹文臣武将进行军议。其中耶律羽之神情无比凝重,他环视向在场众臣,眼见那些契丹臣僚脸上神情大多惴惴不安,耶律羽之沉吟了片刻,忽的长叹了一口气,便沉声说道:
“我等镇守东平郡,终究不能一直束以待毙下去,然而魏军于城南调集攻城器械,又扎下大批投石炮具,久闻南朝火器厉害,如若只是据险死守,只怕城关或早或晚,还是要毁于一旦...唯今之计,也只有派出奇兵,竭尽所能前去摧毁魏人的工事......
按我想来,须抽选两千名骁勇善战的勇士,人人配以战马,待入夜时一举偷袭敌营,不仅如此,再派出三千锐卒,悄然从北面城门潜出,自西南面山林迂回,从斜侧攻入魏军连营。
只不过魏人好整以暇的在城南扎下营寨,也必然会提防我军袭营,两千马军,与三千步军互为疑兵,也都是敢于决死的勇士,此番出战,也将会是九死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