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铁路伏笔
铁路伏笔
进入冬天之后,紫禁城也变得温柔起来。
天气虽然严寒多了。
但是很多事情都免了。
比如日讲,比如早朝。似乎全天下都关心皇帝的龙体康健。
特别是入冬之后,朱祁镇感冒了一次,更是劳师动众,恨不得将整个太医院根搬过来。皇太后孙氏甚至搬到了乾清宫之中,日夜不停的照顾朱祁镇。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理解他们的紧张。
不就是一个小感冒而已。
但是后来才想明白了,不能用后世的想法来想而今病情,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小感冒,也有可能死人的。
特别是小孩子,夭折率之高,是后世无法想象的。
朱祁镇一想到自己,居然会因为这区区小病居然有生命危险,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如此一来,这感冒就好了。
但是朱祁镇以为好了,别人却不以为好了。
孙氏还没有离开乾清宫。太皇太后也吩咐王振了,从而今到正月,外面的奏疏,一本也不能到乾清宫之中。
等皇帝身体大好了,再观政不迟。
朱祁镇也没有办法。
他只能想心思放一些小事上了。
其中一件就是改造乾清宫。
乾清宫不好?
乾清宫可以说是紫禁城中最好的房子之一了。甚至比后世故宫博物馆要好多了。原因很简单,房子是要人养的。
有人住的房子,与没有人住的房子,是两个样子。
故宫博物馆再好,却好像包装好的木乃伊,怎么样也是死的。而而今的紫禁城,却有着烟火气,是活的。
朱祁镇对乾清宫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乾清宫太大了。
用平方来说,乾清宫有一千四百平方米。虽然有不少隔间,但是隔间的空间也很大。
如果是春秋天,倒也罢了。
一入冬,朱祁镇就感受刺骨的冷意。
即便放着火盆,他的床,也是类似小房子一般的步摇床。但是朱祁镇还是感觉到冷。他这一次感冒,估计就是冻的。
也许是古代的天气就是比现代冷,更或者是古代的取暖手段比不上现代。反正这种寒意,朱祁镇受不了。
故而朱祁镇病稍稍好一点,就召阮安进来。
将任务吩咐下去。要求只有一个字,就是小。
朱祁镇要求自己的卧室,只要能放下一张床,放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行了。还要求在地下掏出火道,每日在下面生火,让房间里面温暖如春。
朱祁镇连说带比划。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明白了。
但阮安是这一行的大宗师,整个北京城都是他督建的。让他来做这一个小小的工程,简直大才小用。
但是阮安却非常高兴。
不过用了短短三天,就这个小房间给分割出来了。朱祁镇在里面待了一会儿,果然是暖和多了。
如果在里面活动一会儿,还能微微见汗。
朱祁镇大喜说道:“好。阮安,立即将这图样画下,呈给太皇太后,并准备在慈宁宫,坤宁宫照样营造暖阁。”
阮安说道:“奴婢遵旨。”
在暖阁之中,朱祁镇感受到了温暖,似乎整个人精神头就好很多,说道:“阮安,门头沟那么情况怎么样了?”
曹吉祥在朱祁镇这边狠狠的挨了一顿板子,三个月未必能下地。这煤监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了别人。
朱祁镇对阮安是比较信任的,这差事就落到了阮安手中。
阮安毕恭毕敬的说道:“回禀陛下,宫中所有炉火,并各工坊一律改为煤了。只是煤烟太大,奴才正在想办法?”
朱祁镇心中暗道:“煤烟?煤有烟吗?”
朱祁镇对这一点没有多少了解,却不知道后世的煤都是经过层层加工,才造成煤球的。这种原煤烧起来烟大,本就是常事。
朱祁镇自己用的煤,也是下面人不知道如何筛选出来的,其实所耗费的功夫,未必比木炭小。
这一点却不是朱祁镇所知道的。
朱祁镇说道:“从门头沟到城中一路上,先用船,后用车,很是不便,能不能直接从门头沟拉煤入京。”
阮安毕恭毕敬的说道:“陛下有意如此,奴婢这就去办?”
朱祁镇止住,说道:“其实朕不关注这区区小事,只是朕读书有事不明,秦代的驰道倒是是什么样的道路?”
阮安说道:“陛下不知道,奴婢自然不知道了?”
朱祁镇说道:“阮公乃是我朝营造大家,这事情自然要请教阮公了,似乎秦人的驰道,乃是马拉着马车在在连续不断的轨道上奔驰?朕想请阮公想想,看看能不能再门头沟与京师之间,修建一道驰道。让朕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阮安立即说道:“奴婢遵旨。请陛下放心,奴婢定然将这一件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只是,奴婢未必能造出秦时的驰道,只能按陛下的说法来办。”
朱祁镇说道:“无妨,无妨,不过朕的一时兴趣而已。阮公先办着看。”
“是。”阮安说道。
朱祁镇不做声色的将阮安打发走。
等阮安走后,这才长出一口气。
自从那一次被太皇太后教训了,朱祁镇学乖了。对外面的事情不多插手。宫中的事情也只能查查贪污,处置几个不听话的太监而已。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他觉得该下的伏笔,还是要下的。
比如他想了好长时间,才想起的办法。
如果有人查的话。
自然会查出朱祁镇与王直之间的讲课记录,对秦驰道的讨论。看起来似乎是皇帝听王直讲课之中,突发奇想,想造出一道驰道出来。
决计不会去想乃是朱祁镇处心积虑,想办法为将来的马拉铁路积累技术。
因为他对这个时代越了解,越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水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但是运河的存在,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如果想要水运,就要尽量多的让水留在河里,这才能将船浮起起来。但是如果想增加粮食生产,就是尽快能多将水浇到地里。
如此才能让庄稼丰收。
北方虽然缺水,但是并不想后世想象的那么旱。但是为了供应大运河,山东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有水浇地。
这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
历史上很多明人也都说过这个问题,当然不仅仅是运河与农田水利争水,还有南方粮食低价压制了北方粮食。
让老百姓种田成为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
所以北方农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如果能用马拉铁路来代替运河,在北方布置更多的交通线,不仅仅能减少损耗,对将来北方征伐有很大的好处。或许能让一些水源回归到田地之中。、
不管怎么想的,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只是而今,朱祁镇只能偷偷的去做。
毕竟在中国做事,最好的办法是托古。只是朱祁镇托这个古有一点不好,在儒生看来,暴秦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朱祁镇不想与人打官司的话,最好偷偷的做。
在他想来阮安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大建筑家,土木工程专家。想来也是能够将一套木轨驰道弄出一个样子。
反正门头沟也很需要这样的轨道。历史上铁路不就是先应用在矿山之中吗?
就在朱祁镇为自己做的事情而陶醉的时候,外面传来声音:“皇太后驾到。”
朱祁镇听了,立即起身,出迎两步,就看见孙氏带着几个宫女过来。孙氏穿着一身貂皮大罩,雪白的绒毛堆在脸前,自然有颜光十分。进屋之后,立即有宫女将外罩接过。
朱祁镇过去搀扶住孙氏说道:“母后,你怎么来了?”
进入冬天之后,紫禁城也变得温柔起来。
天气虽然严寒多了。
但是很多事情都免了。
比如日讲,比如早朝。似乎全天下都关心皇帝的龙体康健。
特别是入冬之后,朱祁镇感冒了一次,更是劳师动众,恨不得将整个太医院根搬过来。皇太后孙氏甚至搬到了乾清宫之中,日夜不停的照顾朱祁镇。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理解他们的紧张。
不就是一个小感冒而已。
但是后来才想明白了,不能用后世的想法来想而今病情,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小感冒,也有可能死人的。
特别是小孩子,夭折率之高,是后世无法想象的。
朱祁镇一想到自己,居然会因为这区区小病居然有生命危险,顿时吓出一身冷汗。如此一来,这感冒就好了。
但是朱祁镇以为好了,别人却不以为好了。
孙氏还没有离开乾清宫。太皇太后也吩咐王振了,从而今到正月,外面的奏疏,一本也不能到乾清宫之中。
等皇帝身体大好了,再观政不迟。
朱祁镇也没有办法。
他只能想心思放一些小事上了。
其中一件就是改造乾清宫。
乾清宫不好?
乾清宫可以说是紫禁城中最好的房子之一了。甚至比后世故宫博物馆要好多了。原因很简单,房子是要人养的。
有人住的房子,与没有人住的房子,是两个样子。
故宫博物馆再好,却好像包装好的木乃伊,怎么样也是死的。而而今的紫禁城,却有着烟火气,是活的。
朱祁镇对乾清宫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乾清宫太大了。
用平方来说,乾清宫有一千四百平方米。虽然有不少隔间,但是隔间的空间也很大。
如果是春秋天,倒也罢了。
一入冬,朱祁镇就感受刺骨的冷意。
即便放着火盆,他的床,也是类似小房子一般的步摇床。但是朱祁镇还是感觉到冷。他这一次感冒,估计就是冻的。
也许是古代的天气就是比现代冷,更或者是古代的取暖手段比不上现代。反正这种寒意,朱祁镇受不了。
故而朱祁镇病稍稍好一点,就召阮安进来。
将任务吩咐下去。要求只有一个字,就是小。
朱祁镇要求自己的卧室,只要能放下一张床,放在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行了。还要求在地下掏出火道,每日在下面生火,让房间里面温暖如春。
朱祁镇连说带比划。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明白了。
但阮安是这一行的大宗师,整个北京城都是他督建的。让他来做这一个小小的工程,简直大才小用。
但是阮安却非常高兴。
不过用了短短三天,就这个小房间给分割出来了。朱祁镇在里面待了一会儿,果然是暖和多了。
如果在里面活动一会儿,还能微微见汗。
朱祁镇大喜说道:“好。阮安,立即将这图样画下,呈给太皇太后,并准备在慈宁宫,坤宁宫照样营造暖阁。”
阮安说道:“奴婢遵旨。”
在暖阁之中,朱祁镇感受到了温暖,似乎整个人精神头就好很多,说道:“阮安,门头沟那么情况怎么样了?”
曹吉祥在朱祁镇这边狠狠的挨了一顿板子,三个月未必能下地。这煤监的事情,自然就交给了别人。
朱祁镇对阮安是比较信任的,这差事就落到了阮安手中。
阮安毕恭毕敬的说道:“回禀陛下,宫中所有炉火,并各工坊一律改为煤了。只是煤烟太大,奴才正在想办法?”
朱祁镇心中暗道:“煤烟?煤有烟吗?”
朱祁镇对这一点没有多少了解,却不知道后世的煤都是经过层层加工,才造成煤球的。这种原煤烧起来烟大,本就是常事。
朱祁镇自己用的煤,也是下面人不知道如何筛选出来的,其实所耗费的功夫,未必比木炭小。
这一点却不是朱祁镇所知道的。
朱祁镇说道:“从门头沟到城中一路上,先用船,后用车,很是不便,能不能直接从门头沟拉煤入京。”
阮安毕恭毕敬的说道:“陛下有意如此,奴婢这就去办?”
朱祁镇止住,说道:“其实朕不关注这区区小事,只是朕读书有事不明,秦代的驰道倒是是什么样的道路?”
阮安说道:“陛下不知道,奴婢自然不知道了?”
朱祁镇说道:“阮公乃是我朝营造大家,这事情自然要请教阮公了,似乎秦人的驰道,乃是马拉着马车在在连续不断的轨道上奔驰?朕想请阮公想想,看看能不能再门头沟与京师之间,修建一道驰道。让朕看看到底是什么样子。”
阮安立即说道:“奴婢遵旨。请陛下放心,奴婢定然将这一件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只是,奴婢未必能造出秦时的驰道,只能按陛下的说法来办。”
朱祁镇说道:“无妨,无妨,不过朕的一时兴趣而已。阮公先办着看。”
“是。”阮安说道。
朱祁镇不做声色的将阮安打发走。
等阮安走后,这才长出一口气。
自从那一次被太皇太后教训了,朱祁镇学乖了。对外面的事情不多插手。宫中的事情也只能查查贪污,处置几个不听话的太监而已。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他觉得该下的伏笔,还是要下的。
比如他想了好长时间,才想起的办法。
如果有人查的话。
自然会查出朱祁镇与王直之间的讲课记录,对秦驰道的讨论。看起来似乎是皇帝听王直讲课之中,突发奇想,想造出一道驰道出来。
决计不会去想乃是朱祁镇处心积虑,想办法为将来的马拉铁路积累技术。
因为他对这个时代越了解,越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水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性。但是运河的存在,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如果想要水运,就要尽量多的让水留在河里,这才能将船浮起起来。但是如果想增加粮食生产,就是尽快能多将水浇到地里。
如此才能让庄稼丰收。
北方虽然缺水,但是并不想后世想象的那么旱。但是为了供应大运河,山东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有水浇地。
这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
历史上很多明人也都说过这个问题,当然不仅仅是运河与农田水利争水,还有南方粮食低价压制了北方粮食。
让老百姓种田成为一件无利可图的事情。
所以北方农业一直发展不起来。
如果能用马拉铁路来代替运河,在北方布置更多的交通线,不仅仅能减少损耗,对将来北方征伐有很大的好处。或许能让一些水源回归到田地之中。、
不管怎么想的,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只是而今,朱祁镇只能偷偷的去做。
毕竟在中国做事,最好的办法是托古。只是朱祁镇托这个古有一点不好,在儒生看来,暴秦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朱祁镇不想与人打官司的话,最好偷偷的做。
在他想来阮安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大建筑家,土木工程专家。想来也是能够将一套木轨驰道弄出一个样子。
反正门头沟也很需要这样的轨道。历史上铁路不就是先应用在矿山之中吗?
就在朱祁镇为自己做的事情而陶醉的时候,外面传来声音:“皇太后驾到。”
朱祁镇听了,立即起身,出迎两步,就看见孙氏带着几个宫女过来。孙氏穿着一身貂皮大罩,雪白的绒毛堆在脸前,自然有颜光十分。进屋之后,立即有宫女将外罩接过。
朱祁镇过去搀扶住孙氏说道:“母后,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