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天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二章 周忱办事之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很多东西,并不是能通过一张故纸看出来的。

    朱祁镇终究是要问杨溥。

    而周忱的动作也很快,在户部理事不过三五日功夫。就已经将新盐法的草案,搞出来了。

    周忱以为政务简的原则。省去了各种繁琐的手续,直接废除了盐引。而是在盐场直接以县为单位扑卖。

    每三年一换。

    而卖食盐也要扑卖。

    朝廷规定最低价格。也给出最高价格。

    最低价格,就是朝廷从灶火收上来的价格,翻上两倍。这个数量是周忱为朱祁镇保证的最低财政收入。

    任何扑卖就不能低于这个价格。

    至于最高价格,却是朝廷规定各地盐价最高价,毕竟朝廷不能不顾百姓死活。盐是生活必须品,真要弄得百姓淡食,朝廷也没有好处。

    虽然各地商人都必须要当地县衙作保,比如你要扑卖北京的盐区,必须让顺天府给你开局保单,证明你这个人资产。

    当然这个最高价是零售价。

    还有一点,那就是周忱将原来灶户的定额给免除了,给出了灶户固定的价格,不再有定额。只有有盐朝廷就收。

    并建议派重臣坐镇各地盐场,清理各地情弊,并严查私盐。

    朱祁镇看了之后,觉得极好。

    看起来盐商必须出两次价,一次乃是某地卖盐资格,然后就是食盐本身。

    确定了食盐收购价,想来灶火并不会无偿生产。都以扑卖,想来大规模压低了食盐的利润,将这些利润都归到了朝廷手中。

    而且并不复杂。因为朱祁镇也明白,太过复杂的计划,以大明官员的执行能力,恐怕也执行不下去。

    甚至朱祁镇都一种将扑卖改为定价的想法。

    因为他当心,这种扑卖,也就是类似现代拍卖的办法,会产生情弊。

    但是朱祁镇想了想,因为他太需要钱了。心中暗道:“姑且行之,等将来出了事,再改也不迟。”

    想来任何新法,在执行之前。一般来说,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暂且就这么办吧。

    朱祁镇就请杨溥过来,让他看周忱的题本。

    杨溥拿过来一看,说道:“陛下欲废开中法乎?”

    朱祁镇将周忱的说辞一五一十的说了,说道:“朕也想过,开中之法,虽然有利,但是而今驰道之利,胜过开中,朕意等河北大工完工之后,就修建从北京出居庸

    关到宣府,通大同房的驰道。”

    杨溥说道:“燕山难越,可不比门头沟到京师,从京师到通州这么平缓,老臣数次随驾过居庸关,而今依然觉得山道难行,驰道可否翻越大山?臣以为此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不管如何,这驰道总是要修的。朝廷不管有多少粮食,在九边粮食总是不足,这事情一定要解决的。”

    张家口而今还是宣府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

    朱祁镇所言这一条路线,其实就与北京到张家口的路线,有相当部分的重合。

    所以杨溥的担心,并非不是没有道理的。

    毕竟詹天佑修张家口铁路的人字路口的故事,就说明了,在动力不发达的情况之下,火车翻越都有技术问题,更不要说这种简单的驰道了。

    说实话,朱祁镇对于驰道能不能翻越山体,心中也是没底的。

    但是两相其害取其轻。

    如果仅仅是一两个山口难以翻越,大不了换马车,或者换独轮车翻越就行了。

    毕竟这都是通过大军的路线,决计不可能连独轮车都不能过,担心的不过是坡度问题。大明又不是没有火药,能炸开就炸开,炸不开,就换车。

    反正大运河还有船闸层层抬高,才能过山东。

    这一点麻烦,比之前一路人抗马驮,要简单多了。

    杨溥的见识其实也不差。从杨士奇到杨溥其实都并没有竭力阻止朱祁镇的驰道计划。他们都能看出其中利弊。

    只是杨士奇不喜欢有剧烈的变化,想将徐徐图之。

    其实就杨溥本意来说,他也不想这样一件事情赶着一件事情,毕竟老人都希望能稳一点。但是杨溥是怎么打败了杨士奇的,就是找准了杨士奇与朱祁镇彼此的矛盾中心。

    一个急一个缓。

    杨溥还想坐稳这个位置,就不能重蹈杨士奇的覆辙。他心中暗道:“罢罢,陛下之意,无人能挡,此事由我做,要比别人做好。”说道:“既然如此,臣还是要缓一缓的,除非户部愿意为九边额外拨粮。”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此事让周忱来说吧,朕想知道是,先生对周忱的新盐法有什么看法?”

    杨溥看了之后,说道:“周忱还是如之前滑不溜秋。”

    朱祁镇说道:“此话怎讲?”

    杨溥说道:“周忱之法,可以为朝廷带来大量盐税,自然不用多说了。只是如此一来,臣以为两三年之后,盐业再也没有一个家产在千两之下的小盐

    商了。”

    朱祁镇听了,再看看里面的条文,一时间似乎有所悟,但是一时间揣摩不清楚。

    杨溥说道:“陛下,盐税之所以衰落至今,其实也是因为大量勋贵进入这个行当,导致盐引滥发。小民苦不堪言,而今以县扑买,所买者,比定能与官府有关系,周忱其实是知道,他砸了很多人的饭碗。”

    “那些小盐商的报复并不怕,但是京中勋贵的报复,却是周忱也不敢承担的,故而以周忱之策行之,臣以为今后北方各省行盐都是有背景的。如此扑卖,如何能卖上价啊。”

    “朝廷的盐税,前数年或许很高,后面就恢复正常了。”

    朱祁镇听了杨溥所言,心中微微一叹,他想到了后面大量的利益群体,比如文官,比如藩王。想来今后,想知道谁家是某县第一豪强,只需看一下,这县里是谁卖盐就行了。

    只是这个局面该怎么解开。

    朱祁镇起身踱步,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想到什么办法。但是看向杨溥,杨溥叹息一声,说道:“老臣倒是有办法,只是陛下真想做吗?如此一来,这盐法闹出的风波,也就不大了。”

    朱祁镇心中暗道:“周忱是一个能办事的人。”

    他心中虽然不大舒服,但也知道周忱其实将大盐商的肉,填给各方势力。勋贵,藩王,士绅,外戚。

    而今听了新盐法,所想的定然不是反对。特别那些手中有盐引的人家。他们所想,大概是怎么搞定当地的食盐专卖权。

    这样一来,反对的人就少了不少。

    周忱一边自己不至于得罪人,又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朝廷增收问题,第二个就是灶户的生计问题。

    朱祁镇真要将这件事情给堵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对。他想清楚这一点,轻轻一叹,说道:“还是先生看得明白。”

    杨溥说道:“陛下当务之急,并非是这盐法如何,毕竟周忱为人如何,臣不去评价,但是他办事一等一的干才。他的办法,即便是老臣也挑不出错来。”

    “只是有一件事情,却要立即去做了。”

    朱祁镇说道:“却不知道是什么事情?”

    杨溥声音有一点发冷,说道:“打扫一下场地,还让周尚书好生做事,他为人太过圆滑,下不了死手,但是对于国之蛀虫,就由老臣代为处置,想来还能为朝廷弄一些罚脏银。”

    朱祁镇一听就明白。

    说实话,很多盐商富可敌国,但是他们银子是怎么来的,那是真经不起查的。